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节孝先生行状 北宋 · 王资深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九四、《节孝集》卷三二、《淮安艺文志》卷二、《淮郡文献志》卷二二
先生讳积字仲车姓徐氏,世为楚州山阳人
曾祖崇、祖爽皆不仕;
父石,神童出身,知融州罗城县事。
先生自为儿童,不为嬉戏,寡言笑,庄毅如老成人
罗城君卒,先生始三岁,晨昏匍匐,求其父甚哀,太夫人使读《孝经》,辄流涕不能止。
是时,太夫人携先生育于陕右外家,事其母笃孝,朝夕冠带问起居。
一日幞头晨省外氏,诸妇大笑之,翌日复如是,笑不已,旬日弥恪。
自是至老不废,居家必冠带,当暑絺绤必重。
少喜鼓琴奕棋,皆绝人,射百步外发必中,能驰恶马。
尝乘醉入华山,逢巨寇,视之若无人,寇不敢害。
十五岁奉母自陕右归楚,昼治生,夜读书达旦。
太夫人忧其疲,夜戒使休,乃就枕,伺太夫人寐,读书如故。
治六经,喜难注疏,有不合者,辄加点窜,尝恨康成不同时与之问辨。
诸子百家诵一过不忘。
徒步从安定先生学,安定门下踰千人,独以别室处之。
遣婢视饮食浣濯,盛寒惟一衲裘,以米饭投浆瓮中,日食数块而已。
安定使其徒馈之食,不受。
将还,受一饭而行,曰:「先生之命终不可违」。
尝曰:「吾于安定之门所得多矣,言之在耳,一字不违也」。
归侍太夫人与二叔父。
居无何,二叔父议析居,先生涕泣止之,不可,于是请二叔父先取所欲,馀书十箧、敝屋数间而已,先生怡然受之。
叔父殁,家事替,先生事叔母如母,送死无不备。
先生事母谨严,非有大故,未尝去其侧。
日具太夫人所嗜,或不获,即奔走阛市,若有所亡,人或慕其纯孝,损直以售之。
亲戚故人或致甘脆,诚不至,礼不恭,弗受也。
所奉馔皆手自调和,太夫人饮食时,先生率家人在左右为儿戏,或讴歌以悦之,故太夫人虽在穷巷,而奉养与富贵家等,无须臾不快也。
应举贡礼部,不忍一日去其亲,遂徒步载母而入京师
一日,借书册,经夕还之,人知其必不校,乃诬曰册中有金叶,先生逊谢,卖衣偿之。
闻者皆不平,强使归金叶,先生终不受。
平居日未尝事声律,及试有司,亦以赋中第。
同榜第一人许安世率同年数十人拜太夫人于堂上,仍以百千为太夫人寿,数往返,先生终拒之。
一时儒宗钜人与先生文字相应答,不敢以其学行加公,若有所畏焉。
先生年过壮未娶,或勉之,答曰:「娶非其人,必为母病。
予非敢忘嗣,固有待也」。
先生罗城君讳石,平生不用石器,遇石则避而不践。
或谓先生曰:「天下用石多矣,必避之然后为孝欤?
他日山行奈何」?
先生曰:「此吾私迹则然,吾岂固避之哉?
吾遇之,怵然伤吾心,乃思吾亲,不忍加足其上,他日若有君命,敢从私乎」?
山阳太守蔡文慕其高行,躬致酒殽粟帛奉太夫人,使者日踵门问起居,又勒石纪先生行事于州序。
太夫人以疾终,先生号恸呕血,绝而复苏,哭不辍声,水浆不入口七日。
庐墓三年,卧苫枕块,衰绖不去身。
至雪夜,哀号伏墓,呼太夫人,问寒否如平生,困委僵仆,手足皆裂,不顾也。
翰林吕溱造庐下,见其饮食,闻其号哭,垂涕曰:「想见鬼神中夜闻此声,亦须为公泣也」。
所居茅舍不蔽风雨,而农夫樵妇瞻仰如神。
有争讼者必造之,先生以义裁决,皆悦服而去,不敢复造有司。
每岁甘露降于坟域必逾月,郡县吏民无长少,日至东郭焚香致恭,竞献粟帛药剂,悉无所受。
邻邑之人环庐拥道,移市就之,踰月乃止。
太守先生入学,岁四月降甘露于所舍。
太夫人墓左侧一本两枝数年矣,一日两枝之端忽渐相向,踰时遂合,今尚存也。
先生自郊外居州学教授舍,尚设考妣几筵,晨昏起居,亲执爨涤器馈食如生,冬以火温衾席,夏挥扇去蚊蚋。
思母平时所甘,日以供祀,未尝一日不奉酒也。
先生尝患乡饮之礼世久不见行,白郡守举行其仪,闾巷乡老皆使与饮,又著文劝谕其子弟室家。
是日,士民在泮者盖千人。
其后公卿部使者荐之滋多,朝廷命以官,就除州学教授
教学者以正心养气四字为先,曰:「修身、务学、为文之要莫大于此。
其效甚易明,其术甚易晓」。
乃著书,未成而病,尝曰:「吾之书大要以正治心,以直养气而已」。
四方士夫上谒请见无虚日,先生酬答不倦,忘寝与食。
或问以立朝之要,则必曰「以正辅乎君」;
或问修身之要,则必曰「以正修其身」。
自远方寄巨轴请教者,大书一「正」字与之。
诸生有十馀年不省侍者,以私财遣之使归。
天文之学尤造其妙,星辰躔度,若辨白黑。
门人问之,答曰:「昔人有学天文于谯周者,曰:『天下事可学者甚多,何独天文』」?
处乡校三十年,事先圣如一日,笾豆器皿必自盥濯,春秋释奠、朔旦释菜必数日斋戒。
诸生无家者,每岁时置酒与之饮,其殁于学者皆葬。
徐氏地中无人奉烝尝者数百人,设广坐祭之。
自少戒杀,见聚蚁惕然,惟恐践之。
未尝诵佛书,而每论佛必得其要。
平日默处一室,几若与世相忘,至于论天下事则滚滚不倦。
有客自广东奉使归,见先生语边事,先生因论二广山川险易、堡寨疏密、番禺鎗手利害,口诵手画,若数一二。
使者叹曰:「不出户而知天下者,徐公是也」。
先生于前代名将酷慕诸葛武侯,以其所学之广,所养之厚也。
尝谓兵者实大贤盛德之事,非小才小智所能用。
不独用难也,言之亦难,若其所养不至而易言之,鲜不败事。
先生自少及老,日作一诗,为文率用腹稿口占,其子书之。
作《大河》诗二百韵,一夕乘兴自书,不改一字,尝曰:「文字在胸中,出之未暇者不可胜计」。
晚年益好观书,目为视小字不衰
自得耳疾,不发远书,其欲答者率以小诗报之,然诗亦不至京师
居官得禄,奉祭祀外悉付家人,未尝问有无。
至亲旧之急难,则罄所有赴其急,或脱衣衣之,率以为常。
故居州序三十年,未尝一日绝禄,而家徒四壁立。
先生始受知神宗皇帝,数诏召对,而先生以耳疾不能从仕,故元丰七年屡有粟帛之赐。
元祐元年,朝廷以便就除扬州司户参军楚州教授
绍圣三年,特改和州防御推官
今上即位,改宣德郎,皆非常制。
累乞致仕,皆不报。
至崇宁二年春,朝廷特除提举西京嵩山中岳庙,逾月终于舍,实五月一日也,享年七十有六。
临终,门人至卧内问起居,遽以衣覆其首,曰:「不巾不敢延坐」。
又谓其子曰:「君子命在须臾恍惚之间,然而不敢少忘礼义」。
并举曾子易箦之事,因诵《檀弓》之篇,诵毕而化。
大观二年五月,哲宗实录院取索文集数十卷并行状,载之国史。
政和六年,缘内外臣僚荐请,赐谥节孝处士
六月十三日葬于东郊,是日门人会葬者盖千人,夹道拥观,无不流涕。
先生娶李氏,尚书郎绅之女;
再娶亦李氏,越州新昌景先之女。
子四人,女四人。
有歌诗、杂文、训解数十卷,藏于家。
资深先生实为姻家,故闻见亲炙之详且旧者,莫如资深
谨摭其行事之实,不敢少文其辞也。
谨状。
节孝先生1097年秋 北宋 · 张耒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五三、《节孝集》卷三二、《淮郡文献志》卷二六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拜上。
季春极暄,恭惟仲车教授先生尊体起居万福。
向罢宣州,到京,蒙除管勾明道宫
寻便居陈,仅半年馀,邛颇优游。
今年闰月初,忽捧告命,谪监黄州酒税,仍落职。
遂出陆,自陈入蔡,自蔡入光,遂至贬所。
黄在大江上,风土食物却相得。
太守乃杨怀宝,与之亲旧,通守山阳人也,真长者,谪官之幸。
卑体亦顽健,新妇以次各无恙。
职事亦不绝冗,公私既无事事,中亦泰然,其他外物应自有命,非人能与也。
先生以为如何,有以见教,乃卑诚所愿也。
末由参省,伏乞顺时保重。
节孝先生事实于先生诗编之后 北宋 · 张舜民
 押真韵
古人往矣名空存,尔来冠带谁其伦。
语言渊骞行盗蹠,俯仰不愧何缤缤。
先生道义完且洁,去彼取此非今人。
事亲岂但䌽衣戏,刻木省定长悲辛。
抛官却扫醉经史,胸中无复留纤尘。
履穿袍敝突不墨,辞币与粟甘清贫。
自从秀发到白首,造次于是非一晨。
当知有昊悯浇散,先生故出拔斯民。
嗟余禀赋虽不敏,管窥偶幸知所因。
讲闻先生亦已久,云为辄以书诸绅。
朅来广陵两阅岁,所得比旧又加亲。
此编雅什盈数百,覃思成诵惊余神。
恍如听乐周太黄钟大吕皦且纯。
又如典瑞出圭璧,璀璨溢目非玞珉。
伟哉固足信万一,髣髴想见容彬彬。
吾皇图治急遗逸,空谷相望推蒲轮。
先生高卧焉得遂,细札匪日颁严闉。
重惭缰锁脱无计,洒扫犹阻致此身。
愿言师法不少懈,异日有立逃湮沦。
宰与徐思远(徐节孝先生之子) 宋 · 王洋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故国愁来有所思,那堪更读四愁诗
令君术业辉千古,处士才名冠一时。
醉后啸歌争气焰,闲来履屐共追随。
诗豪酒侠方推重,野客何知但朵颐。
节孝先生行状 南宋 · 汪应辰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七八、《文定集》卷一二
吾党叶君丙读节孝徐先生行状,竦然起可作之叹,又欲锓之板以淑诸人,诚有味其言也。
先生尝语苏公子瞻曰:「有功者多矣,而独称大禹者,以其不矜不伐也;
有才者多矣,而独称周公者,以其不骄不吝也」。
苏公受而书之策。
又尝语黄公鲁直曰:「为政之道,虑不厌熟则寡过,睦僚佐则事举」。
鲁直谢之,曰:「立参于前,坐倚于衡,何日忘之」?
先生之言精确简直,二公皆盖世之才,闻一善言而信受钦服如此,是皆可为学者法,故附益于行状之末云。
节孝先生乾道五年十二月十五日 南宋 · 许及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五六、《节孝集》卷三一
右《节孝先生语》一卷,得之番阳洪公紫微手抄。
旧以东坡先生《志林》语冠于首,因以吕氏《童蒙训语》附其后,琴之临汝郡
嘉禾已琴先生文集。
兹录虽燕閒咳唾馀,一话一言足为后学警策。
如云「治身以诚为本」,先生所得于安定胡公者,盖终其身而无愧。
至极论诸葛武侯之平生与汲直之素立,又先生所忻慕而自处者。
用否虽异,君子谓其志则同。
其因读《货殖传》而悟为文之法,若有异者,考其说以简易浑成为主,学者毋以异求之。
乾道己丑季冬望日,教授永嘉许及之书。
节孝先生文集序淳祐十年 南宋 · 王夬亨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九八、《皕宋楼藏书志》卷七五、《淮安艺文志》卷二
节孝先生文集》山阳旧板燬于兵,四世孙坦家藏嘉禾墨本,字画磨舛,先后失序。
夬亨再叨乡部,退食之暇,从而订證编次之。
他如《皇朝名臣》之录、《东都卓行》之传,及先生与门人问答之辞,诸老往来之帖,莫不附见,再用板行。
观者不待旁搜远讨,而瞭然在目矣。
慨惟高大父待制撰先生行实之状,曾大父中书跋诸贤诗帖之编,今诗帖之编已失,而行实之状幸存。
夬亨无所肖似,乃今裒集全书,藏诸乡校,以承先志,寿于无穷,亦足以见王氏之于先生真有夙契云。
淳祐庚戌冬朝请大夫淮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兼淮南东路转运判官王夬亨序。
按:《节孝先生文集》卷首,元刻明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