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洪景严枢密挽词二首 其一 丙申 南宋 · 周必大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两制摛文压缙绅,三吴耀武见经纶。
桥留震泽居无扰,舟济沧溟捷有神。
宥府嘉猷推乃后,陪都遗爱纪斯民。
多才多艺无多寿,此理凭谁问大钧。
洪景严枢密挽词二首 其二 丙申 南宋 · 周必大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召试曾叨对巨题,代言今忝继前规。
丰钟霜响人何在,瓦釜雷鸣愧可知。
滕驷启城嗟有日,徐鸡醊酒恨无期。
玉堂赖有纶章在,时展前篇慰所思(自注:公尝编《中兴制草》。)
去年会庆节初定上寿仪敕差翰林承旨枢密洪景严殿中监执酒盏予摄少监以酒注于盏既而准故事权停此礼但拜表文德殿下从驾朝德寿宫今年赴永和寺观罢散武弁三数人而已有感成小诗癸未 南宋 · 周必大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去岁兹辰侍赤墀,诏黄亲许奉瑶卮。
如今不及封人贱,犹对君王效祝辞。
端明殿学士左中大夫太平州洪遵辞免知建康府乞外宫观不允诏乾道七年六月十二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六、《玉堂类稿》卷四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厥今重镇,莫如秣陵
异时谋帅,多取正涂之旧,非特藉赖威望,镇临兵民,亦惟尝侍帷幄,知德意志虑之详焉。
文学政事,著于中外,当涂分守,尤号循良。
宽吾顾忧,无易卿者。
夫由诸侯而列方伯,释铜鱼而佩玉麟,固足以为吏士之光矣。
况乎枌榆故乡,近在封部之间哉?
勉称恩荣,毋烦逊避。
端明殿学士新知建康府洪遵口宣内侍彦端 乾道七年1171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四、《玉堂类稿》卷一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有敕:卿就更留钥,祗觐宸廷。
念暑路之载驱,轸眷怀而良厚。
宜加颁赉,用辅保调。
端明殿学士新知信州洪遵口宣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四、《玉堂类稿》卷一二
有敕:卿起临近郡,入奏便朝。
念远涉于川涂,盍分颁于茗剂?
式宣恩指,尚体眷私。
洪景严内相吏书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七、《省斋文稿》卷二二、《翰苑新书》续集卷四、六、《渊鉴类函》卷七一、《秘笈新书》卷三、《启隽类函》卷三八
伏审进仪内相,仍长中台
夕对金莲,结丝絇而承圣问;
晨趋玉笋,曳革履而领从官。
自非兼孔氏之四科,安得被贺公之两命。
窃以翰林近华盖,素号禁严;
文昌映紫微,是司喉舌。
自昔法天而分职,于今弄印以抡才。
繄国名儒,应时遴选。
既兼官之俱称,宜上象之交辉。
恭惟某官学富家传,材优天授。
遍观流略,岂徒穷九邱八索之渊源;
洞察几微,固已熟六狄五戎之利害。
早振平台之响,即符宣室之思。
誉满朝端,譬之凤凰芝草以为美瑞;
才周世用,非如儒生文士止有偏长。
三入修门,九迁华贯。
王之制坦然明白,寖扬闻于西垣
道德之威成乎安强,亦宣劳于右府
式畴久次,宜畀殊迁。
丞郎而入北门,考院规而无儤;
由佐贰而升大宰,即选部以有光。
一时传陆贽之诏书,多士赖山公之启事。
矧如先正,久暴大忠。
半世龙庭,犹握尚书之节;
浃旬鳌禁,莫真学士之除。
幸天定者亦能胜人,故善积者必有馀庆。
是开贤胄,来践世官。
继处内庭,踵赞皇之胜事;
并经常伯,掩谢氏之前闻。
行由供奉之班,立造疑丞之列。
某虽登门之日晚,辱解榻之意浓。
赍时来官,方愧旅进于马牛之走;
柅奸伸滞,遽回便文于雁鹜之行。
曾未叙于感悰,会来陪于贺客。
道古今而誉盛德,非以为谀;
衷章服而揖上官,是云藉手。
永言欣感,难罄敷陈。
中书洪舍人遵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九、《省斋别稿》卷六、《启隽类函》卷八一
一麾出守,方便道以之官;
十国为连,复冒恩而易镇。
金陵之奥壤,实江表之名藩。
人物浩繁,盖南北要冲之地;
江山佳丽,号古今形势之区。
孰谓孤踪,可司留钥
兹盖伏遇某官家传劲节,名冠殊科。
演诰西垣,鼓天地中和之气;
宣猷右府,助圣神道德之威。
爰于献纳之馀,借以揄扬之助。
肆容异宠,荐及非才。
殿天子之邦,既仰尘于任使;
在诸侯之选,愿追继于循良。
同知枢密院事太师洪文安公遵神道碑嘉泰二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八五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洪忠宣公见危授命,半世异域,白首来归,力陈忠言至计。
高宗方引以自近,权臣恶其害己,不使浃日安于朝廷之上,至以漠北仅存之身,投诸南荒必死之地。
身且不阅,遑恤其家!
然而长子丞相文惠公、次子枢密文安公被遇两朝,先后得政,又次子翰林公迈未及大用,而入从出藩,翱翔最久。
盖立朝莫清于登瀛,莫荣于代言,莫重于掌文柄,莫尊于间两社。
公既与昆季迭居,并以文章称天下,公又先进,或一再至焉。
其后孙曾印绶相望,方兴而未艾,衣冠盛事,世推洪氏。
《易》云:「积善之家,必有馀庆」。
《传》谓:「非此其身,在其子孙」。
盖天定能胜人也。
枢密讳遵字景严,世为饶州鄱阳人
曾祖炳,赠少保
纪国夫人何氏。
彦先,赠太师荣国公
秦国夫人董氏。
忠宣讳皓,终徽猷阁直学士左朝散大夫,赠太师、冀国公
妣楚国夫人沈氏。
世次见文惠碑。
公儿时端默如成人,楚国亡,恸绝者再。
苦学忘昼夜,词章壮丽,自成一家。
绍兴十二年春,以右承务郎南京中岳庙,冠词科,赐进士出身
高宗念其父,特除秘书省正字,复科径入馆自公始。
阁下多前辈,皆以畏友待公。
明年春文惠公继来,󲦤绅荣之。
秦熺秘书郎、为少监,势燄赫赫。
公守道安恬,留滞不迁。
九月忠宣去国,公求通判常州
汤枢密鹏举部使者孙秘丞汝翼待僚吏严峻,公虽少而明擿吏奸,台府争委以事。
移倅婺州,守李琛傲愎,亦知敬公
升佐绍兴府,未上。
二十五年夏,再入为正字,摄行外制
十一月汤枢密执法殿中,荐为御史
方赐对而忠宣公薨。
服阕召还,公奏:「先臣与龚璹均使虏廷。
璹臣刘豫,以擅杀人被诛,秦桧反赠节钺,臣父抗节乃贬死,可谓不分逆顺矣」。
诏还忠宣旧职,赐谥,擢公起居舍人,迁郎,兼权枢密都承旨二十八年也。
明年正月,除中书舍人,赐服金紫。
殿前裨将辅达转防禦使王刚团练使,公言:「近制管军十年一迁,二人尚未满岁」。
上喜曰:「步帅赵密去年求迁,词臣节度使方九年,逮今乃除太尉
卿论二人,军中自以为当也」。
时勋臣子孙多历台省,议者以为言,诏序迁至次对即久任内祠
公奏:「侍从磨勘比,言明序迁可乎」?
三十年正月,兼权礼部侍郎,俄迁吏部
选人诣曹改秩,予夺迟速尽出吏手,公随事疏理,吏不得肆。
完颜亮将渝平,中外以为忧,沈介使回独谓无他,公请为边备。
八月,兼权吏部尚书
旧制文武臣致仕任子许所在州保奏,或请必由本贯,革欺弊。
公言:「宦游蜀广或数千里,自有敕牒可验」。
诏仍旧法。
公既以近臣兼承密旨,边防民隐每为上言。
三衙春夏牧马菰城,仰给苏、湖、秀三州,适积水淹田,有司预请倍输夏麦以补刍粟;
北虏索绛阳郭小的、安化刘孝恭等二百家,公皆执不可。
军器利弊命公料简,公区别良窳,众谓熟于军旅者未必能也。
上以是有大用意,入翰林学士典铨如故。
明年御史汤丞相思退章不下,内批以大学士奉祠
公当直,例作平词,谏官云云。
公连请去。
三省拟除敷文阁直学士,上令进徽猷,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
三月平江阙守,上亲用公。
先是虏张忠彦坚壁凤翔拒吴璘,以刘萼攻扰襄汉,自将精锐及签军分寇两淮
谓我悉兵捍边,乃别造舟胶西,刷河北壮丁杂金人号大汉军,统以苏尚书者,将由海道乘虚捣二浙。
谍知其谋,诏浙西总管李宝率舟师禦之。
公竭资粮器械济乘风尽焚虏舟。
谋既坏,忿躁就薨。
左武大夫超授靖海军节度,公有助焉。
步帅李捧尝请断吴江桥防虏入,或又欲堑常熟县福山限其骑军。
公曰:「审尔,是弃以西耶」!
凡堂帖、监司符验,皆收不行。
上幸金陵,从卫百须,傍郡承迎不暇,入公境独无过求。
公谓官拘商船聚近海县,募水手留民兵夹运河筑烽台,徒费无益,悉条奏散遣,人德之。
三十二年夏上将内禅,趣召公,日询来期,遂还翰苑。
凡传位及登极赦、上太上尊号、追册安穆皇后、封拜三王制诏皆公视草。
六月,进学士承旨,兼侍读
隆兴元年知礼部贡举皇城逻卒内侍王允修,侵辱士人,公引苏轼陈慥故事以闻。
闽士揖其友,逻者指为传义,欲掖出之,公命卒业。
一士赋擅场,又有对策剀切,皆傍犯名讳,公为取旨,许降等奏名。
前二人,林光朝楼钥也。
陈自修试词科,拟制一语聱牙被黜。
公荐其才学,特与教官
其爱惜士类如此。
五月同知枢密院事
张忠献公元枢督师江淮,公与宰相协心帷幄,凡处分机要,平议对境书檄,敷陈曲折,率称上意。
公前在从班,与正言周操议论不同,至是侍御史,将以和战不决弹公。
疏未入,语漏,上徙权吏部侍郎
公不自安,求去,上却其章,请益力,以端明殿学士提举兴国宫。
还乡,倾赀葺园圃,筑小隐堂,日与昆朋赋诗饮酒,极溪山之乐。
乾道六年,起知信州
民遇吉凶及营造困于科酒,诸县重赋敛,州市物亏其直。
公家邻郡,素知之,至即亟为罢行。
旬日,驿召赴阙奏事。
江东圩田坏,徙公知太平州
前政即周御史,闻公来,不俟合符驰去。
公追饯十里,曰:「前日国事,何嫌?
今不为子孙计耶」?
交驩而行。
公躬履圩埂,劝相徒役,用工数万,人忘其劳。
转运张松妄奏圩未尝决,民无转徙,止当责成圩户,裁省雇募。
公乞朝臣按视,于是将作监马希言监察御史陈举善继来,直公之言。
圩成,合四百五十有五。
方别治溧水永丰圩,过科工费,壑邻逞憾。
公曰:「郡当岁俭,方赈恤流移,劝分乞籴,如刲股不充喉,尚能饱他人之腹乎」?
力诉于朝,就除知建康府、兼本道安抚使行宫留守
上谕当制舍人范成大载公治绩,且许入觐。
虞丞相允文有意北征,先移驻侍卫军马,骤增万灶,敕公同二府议于内殿。
公奏:「吕惠卿请与弼臣同对,神宗赫怒。
近太上在金陵张浚留钥,亦不许偕执政奏事,愿别班引」。
上批「所委体大,共议勿辞」,盖近此所无也。
资政殿学士宠其行。
至则蠲苗米耗剩,许民自持斛槩。
遍走郊野,布置营垒、民居及冢墓,一无相涉,诸将不能易。
上赐手札曰:「寨地异同,卿挺身任责,非乃心王室,畴克尔」?
踰年役兴,禁卒醉酒摇众,公磔于市,帖帖无敢噪。
御前军常昼入旗亭,挺刃椎垆,公付狱驲闻,统帅惧罪,乞付军自治。
上怒,罢统帅,公亦贬秩二等。
顷之,五营乞公,亟还元官,加大学士
属部饥,公疲精救荒,食少事多,庸医劝服矾石,鼻衄不止。
暮夜,江船火近大军仓,公驰救,疾益侵,祠章三上。
淳熙元年春,乃许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十一月甲午薨于里第,享年五十有五。
积官大中大夫,赠宣奉大夫,爵本县开国子食邑六百户
四年正月丙午,葬湖阳七蟠山之原。
咸安郡夫人朱氏,尚书右丞谔之孙,朝议大夫二山之女。
翰林状公遗事上太常谥曰文安
有文集八十卷,《东阳志》、《双谱》各十卷,《钱谱》五卷。
子男三人:楀,今为奉直大夫、新知峡州
桾,早世;
槔,今为奉议郎、新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赐绯鱼袋。
女六人:四不及嫁,其二适礼部尚书木待问提辖左藏东西库陈由义,今俱亡。
孙男七人:价,旧名恢,今为奉议郎淮东常平司干办公事
悦,承奉郎,早亡;
佃,通仕郎
僖,承奉郎
侹、伸、倓,未仕。
孙女八人:长适儒林郎、新四川总领所干办公事余忠卿;
次适通直郎、前知德化县汪杲,继室以其妹;
许进士杨景受;
二夭,馀未行。
曾孙男三人:艾,将仕郎
蔚,登仕郎
著,将仕郎
公以二子升朝,累赠太师
安后公十二年十二月薨,与公同穴,赠秦国夫人
昔某试馆职公实发策;
孝宗初元分掌内外制,每议事辄联名,相与至厚,以是峡州远求墓道之碑。
惟公静重明通,平居言不轻发。
上前议论纚纚,语简而理足。
虽以文进,政术自高,与物无竞,人不忍欺
守郡未常以公钱予人,亲旧有求,捐俸不靳,故通贵而家无馀资。
某既备书见闻,复系以铭曰:
劬躬焘后,有开于先。
进德修业,惟嗣之贤。
嗟嗟忠宣,奋身致主。
生死朔南,两极艰苦。
天寔恫之,三子英英。
科名宦达,公则先鸣。
翔于枢庭,底绩三镇
有猷有为,谓复得政。
何德之臧,而年长。
惟文与行,没世弥彰。
彼崇者丘,屹立斯石。
诗以飏之,有永无斁(《平园续稿》卷二九。)
躬:原无,据四库本补。
洪景严枢密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九六、《省斋文稿》卷三八
维淳熙二年岁次乙未二月癸丑朔十八日壬申朝请郎、充右文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周某谨遣人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故大资政枢密鄱阳公之灵。
呜呼!
天生隽才,于德或靳。
公优班马,而望颜闵。
士有其资,罕或逢时。
公际勋华,而为皋夔。
旷几百年,钟是全美。
宜享黄发,卒相天子。
何成之艰,而往也遄?
膏泽在人,畴不潸然。
矧伊不肖,尝缀宾客
试于玉堂,公实发策。
哲人云亡,倍蓰其悲。
物虽薄矣,诚则庶几。
呜呼哀哉,尚飨!
孝宗洪遵吕蒙正所言君子小人之失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五三、《鹤林集》卷一五
绍兴三十二年侍读洪遵进读《三朝宝训》,至太宗,问:「君子少,小人多,何也」?
吕蒙正曰:「此系时运盛衰。
苟邦国隆盛,则君子道长,及乎将衰,则小人在位」。
上曰:「吕蒙正所言君子小人系时运盛衰,朕以为不然,正在人君如何耳」。
臣尝伏读国史,历观君子小人之消长进退。
其所以互相排斥者,大略凡四变。
元祐初司马光为相,登用正人,屏逐群小,王岩叟八疏论章惇刘挚九疏论蔡确孙觉七疏论韩缜苏辙吕陶孙朴朱光庭五疏论安焘
如京、如卞、如布、如惠卿,诸贤攻之亦不一疏。
其间或有以参用熙宁旧人,以绝异时朋党之祸者。
曰:「天若祚宋,必无此事」。
故其始也,号曰君子攻小人
司马光死,吕公著老,大防相继秉政,而议论之偏,君子亦自相矛盾矣。
吏额,细事也,而主者攻大防,主大防者攻
歌哭,戏语也,而主颐者攻轼,主轼者攻颐。
向使大防融以善意而无隙之可乘,则何由有秦汶分朋之讥?
轼与颐开布以真诚而无衅之可入,则何由有川洛异党之谤?
异时八关五鬼之号,彼执我仇,仇者反得以议我矣!
故其末也,号曰君子攻君子
绍圣初杨畏引用王氏之党,而元祐之君子孤矣。
李清臣倡为绍述之号,而国家之正论变矣。
张商英之始攻元祐大臣也,榜朝堂者凡十五条;
翟思之攻正人也,乞追降者凡十四士;
郑雍杨畏之攻刘挚苏轼也,具党人之姓名者凡三十辈。
黄庆基谓洛党虽衰,川党复盛;
周秩大防恶党半已出外,半犹在京。
甚至岭海之臣,欲重镌责,墟墓之人,亦复追仇。
前日之去小人也何其恕,今日之逐君子也何其惨!
故其初也,号曰小人攻君子
章惇入相制词,布所草也,而因进拟之失,布倾之。
安焘执政与惇素所善也,而因驳议之多,排之。
举从臣之议,布既倾卞;
建皇储之议,蔡又倾章。
主一人也,蔡主序辰,章则主镗;
恶一人也,章恶嘉问,蔡则恶种。
章、蔡由是不盛矣。
虽迹在元祐,心在熙丰,以杨畏之捭阖,终不免于斥去。
在元祐则尽更元丰之所守,在绍兴则阴匿元祐之所为,以许将之硕望,犹不免于降黜。
权势相轧,浇薄互煽。
至于平日以兄事人而不得使之入京,以子事父而不得使之久于其位。
故其终也,号曰小人攻小人
逮夫君子之道既消,小人之去既尽,不得已而倚用庸人,则如人一身受病,参苓乌喙既已屏去,而复命无恒之医,下不对病之药,其何以起民痼而延国脉哉?
故尝以为元祐之初,如五阳之《夬》;
元祐之末,如《同人》之吝;
绍圣之初,如五阴之《剥》;
绍圣之后,如二女之《睽》。
若使元祐而听程颢无自分党之说,则必不重贻绍圣之害;
使绍圣而用陈瓘无所偏重之谕,则必能参用元祐之人。
国是既明,人心归一。
正人必不指邪人为朋,邪人必不指端人为党。
中原之祸,亦冥消于转移之间矣。
观乎此,似若关乎气运之盛衰者,而我孝宗皇帝识高见远,乃谓正在人君。
猗欤盛哉!
抑诡怪,行大中,实有赖于皇极之主哉!
洪遵双陆谱有感呈刘平甫仲宣二兄1159年1月 南宋 · 朱熹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近从新谱识枭卢,拟唤安阳旧博徒。
只恐分阴闲过了,更教人诮牧猪奴(自注:陶桓公尝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乃命取其酒器、蒲博之具,悉投之江。吏将则加鞭朴,曰:“樗蒲者牧猪奴戏耳,君子当正其衣冠,摄其威仪,何有蓬头跣足自谓宏达耶。”)
洪文安公小隐集序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四八、《攻愧集》卷五二
番昜洪氏自忠宣公文学致位通显,忠诚许国,远使殊庭。
当干戈俶扰之际,执节不屈。
苏子卿之归,而二子已俱中词科矣,一子又继之。
自唐设此科,本朝又增广之,名公多出此途,然未有兄弟三人联中如此之盛者也。
况父子俱掌帝制,出入銮坡,文章声问萃于一门,赫然为天下冠,而仲子文安公又其先达者也。
公生于宣和二年至绍兴二十五年,自秘书省正字已兼中书舍人,独押六房,暂直学士院
又三年,以左史再摄西掖
明岁为真,遂擢翰林学士,出守吴门
高宗皇帝将行内禅,圣意谓一时大典册不可轻属,召为翰林承旨
禅位之诏,登极之赦,尊号改元等文皆出公手。
纷至沓来,从容应之,动合体制,天下传诵,极儒生之荣遇。
孝宗皇帝知贡举,未几遂登枢近
盖仕宦终始以文字为职也。
唐张燕公富嘉谟之文,既而曰:「施于廊庙则骇矣」。
惟公天分素高,加以笃学,文体蚤成,天生廊庙之文也。
文从字顺,随物赋形,非如寒士苦志悲鸣口吻者所可望也。
公以隆兴初元知举,钥由乡书就试,公一得文卷,必欲寘之前列。
而第二策中误犯泰陵旧讳,公叹惜不已,为引吴若等例奏闻,褒借甚宠,得旨降充末等首名。
钥何者,受公特达之知,既窃名第,以至晚登政途,不敢忘也。
公之子二,楀尝守峡州,将赴阙,至上饶而殁。
槔知馀姚县,又亡于旅舍。
峡州无恙时,刻公之文,将俾钥为序,未及也。
其婿汪君杲通判信州,以峡州遗意为言。
钥方经纪馀姚之家,其子胄又面以为请,钥何敢当?
独以衔恩未报,又愿托不朽,因不敢辞。
公之兄为右丞相谥文惠
弟以翰林阁老端明殿学士谥文敏
世称三洪,以比锦屏三陈,而又过之。
公讳字景严世系治行,则文敏所作行状甚详,不待愚言而后见。
小隐则公自号也。
四月从驾诣德寿宫与诸公会食于和乐楼是日借洪景严承旨马戏云从驾滥骑承旨马朝天叨缀舍人(时为起居舍人异日再集胡舍人邦衡云不可不成篇也遂于楼中足之 南宋 · 王十朋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殿坳经幄侍清閒,学术空疏愧在颜。
从驾滥骑承旨马,朝天叨缀舍人班。
登楼虽喜民和乐,论事还惊世险艰。
圣主英姿同艺柤,诸君何苦恋湖山(自注:时议欲乞移跸建康侍从诸公有异论者,故云。)
景严咏冬开木犀 南宋 · 洪适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桂枝冬更好,浪蕊到今稀。
雅韵催吟笔,幽香傍舞衣。
月分千里影,风突百花围。
倚策山亭暮,寒鸦亦倦飞。
景严约赏木犀 南宋 · 洪适
五言律诗 押微韵
蔌蔌蟾宫,冬开自昔稀。
犀通一点骨,蜜染六铢衣
樽渌拚深酌,炉红渐可围。
赏花宜卜昼,莫待晚霞飞。
景严咏新得蒲萄 南宋 · 洪适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名传马乳久,物比蚌胎稀。
高出酴醾架,轻铺薜荔
孤根临水窟,疏蔓接篱围。
急酿凉州酒,西园盖欲飞。
除夜怀景严弟并寄景卢 南宋 · 洪适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远乡劳薄宦,䌽服共思亲。
耿耿胸中事,纷纷眼底尘。
与谁同别岁,到此两迎春
独有还家梦,书窗一笑新。
景严弟书 南宋 · 洪适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往年同入洛,此日各监州
惯见浮云改,相思野水流。
有书将远意,何处话新愁。
莫为痴儿事,乾萤满案头。
小隐芝草 南宋 · 洪适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丛盈百见闻希,不数嘉禾连理枝。
紫盖堆云光点染,金茎蒙露色凝脂。
一时竞秀园林胜,十载深藏天地知。
急办轩楹尊瑞物,泥封诏墨有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