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李参仲行状1195年11月12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三一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
钟山先生李公参仲之子季札奉其先君子行状一通,不远数百里,谒予于建溪之上,拜起垂泣,而以铭墓为请。
予之先世家婺源,与公为同县人,而客于建也久矣。
绍兴庚午岁,予年二十馀,始得一归故乡,拜其坟墓宗族姻党,于是乃获识公而听其馀论,心固已知其贤。
然是时年少新学,未能有以扣也。
中年复归而再见公,然后从游益亲。
而公已营钟山所住,为将老焉之计矣。
两林之间,渠清沼深,竹树蒙密,时命予与程弟允夫徜徉其间,讲论道义,谈说古今,觞咏流行,屡移晷刻。
间乃出其平生所为文词,使予诵之,则皆高古奇崛而深厚严密,如其为人。
予以是心益敬公,而自恨其不能久留,以日相与追逐于东阡北陌之间也。
既别而归,书疏不绝。
其后数年,闻公物故,予以忧患疾病之不宁,不能一往哭公。
而公之诸子不以为罪,更以不朽为托。
至受其状而读之,则又允夫之文也。
复之馀,公之声容恍若相接。
永念故国人物眇然,如公之贤,宁可复得?
顾虽不敏,其何敢有爱于言乎?
乃以病衰,心力凋耗,把笔欲下而神已不俱来矣,遂无以塞季子之意,而姑记其篇末如此,以见允夫之状果无愧辞,予虽有作,亦不能有以加也。
滕珙所记,足补状阙。
大抵数十年来,乡人子弟多自好而善于文词,亦其师友渊源之有自也。
庆元元年十一月癸巳冬至吴郡朱熹书于考亭所居清邃阁(《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三。又见《晦庵题跋》卷二,《古今图书集成》文学典卷一七六。)
宋浙本「泣」上有「涕」字。
李参仲家藏二程先生语录后1195年11月23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三一、《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三、《晦庵题跋》卷二、《新安文献志》卷二二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
程氏书初出时,人以其难得而珍贵之,然未必皆能讲究而践行之也。
近年以来,传者浸广,而后人知其如丝麻谷粟之不可一日无。
然真能好之而不舍者,则亦鲜矣。
因观吕、滕、李三君子传授旧编及李丈跋语,窃有感焉,谨识于后。
庆元乙卯中冬甲辰朱熹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