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李延平书院 明 · 郑善夫
 押词韵第十五部 出处:少谷集卷二
绿槐夹青山,中有古书屋。
行舟剑水濆,弭棹叩芳躅。
长风薄衣巾,六月三伏
先生万古心,一旦付云谷
通来四百年,民用如菽粟。
溪山发幽想,吾志尚鸿鹄。
下有清泠泉,一饮成三斛。
李卿挽词李侗字诱衷 北宋末 · 周紫芝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东汉埋轮手,开元御府卿。
名因射策早,恩许故(徐本作过)家荣。
竟失鹓行旧,空乘马鬣旌。
他时双骥子,万里是归程。
延平怀愿中先生 明 · 林光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未燃精诚一瓣香,官舟催发向洋。
闽山本为名贤重,溪水何如道脉长。
城面人家临睥睨,祠前树色照秋阳。
缅怀高弟枢趋处,应有神灵护讲堂。
孙仁甫丈炳奎出观先世所藏温公澄泥砚李延平有题名南宋魏鹤山得见真西山跋明有文衡山观款 清 · 丁立诚
南唐澄泥第一品,北宋党碑第一人。
匪砚之重,世自不敢轻。
况其温温玉质,娟娟出水莲丰神。
砚之方正见公德,砚之圭角表公节
公兮砚兮皆可述,独乐园中说《周易》。
墨花濡染传家集,凤咮龙尾伯仲间。
只许桥亭谢升堂,玉带文入室。
前有观者李延平,后有观者文徵明,其中更有西山鹤山来同盟。
八百载后归之乐安孙,可与宋雕《资治通鉴》称为两足尊。
李延平道南书院延平晦庵之师) 元 · 王恽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秋涧集卷三十
延平跃蛟龙窟,黯澹滩危滟滪堆
二事听来皆野语,道南书院重徘徊。
延平先生李公行状1164年1月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七○、《宋元学案补遗》卷三九、《延平李先生年谱》卷一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
先生讳侗字愿中姓李氏南剑州剑浦人
曾祖讳干,屯田郎中致仕,赠金紫光禄大夫
清源郡太夫人朱氏。
祖讳干,朝散大夫,赠中奉大夫
永嘉郡太君胡氏、咸宁郡太君朱氏。
父讳涣,朝奉郎,赠右朝议大夫
太恭人饶氏。
先生朝议公之季子也,生有异禀,幼而颖悟。
少长,孝友谨笃,朝议公、太恭人特所钟爱。
既冠,游乡校有声称。
已而闻郡人罗仲素先生得河洛之学于龟山杨文靖公之门,遂往学焉。
罗公清介绝俗,虽里人鲜克知之。
先生从游受业,或颇非笑。
先生若不闻,从之累年,受《春秋》、《中庸》、《语》、《孟》之说,从容潜玩,有会于心,尽得其所传之奥。
罗公少然可,亟称许焉。
于是退而屏居山田,结茅水竹之间,谢绝世故,馀四十年,箪瓢屡空,怡然自适。
中间郡将学官闻其名而招致之,或遣子弟从游受学,州郡士子有以矜式焉。
晚以二子举进士,试吏旁郡,更请迎养。
先生不得已为一行,自建安铅山,访外家兄弟于昭武,过其门弟子故人于武夷潭溪之上,徜徉而归。
会闽帅玉山汪公以书礼车乘来迎,盖将相与讲所疑焉,先生因往见之。
至之日疾作,遂卒于府治之馆舍,是年七十有一矣,隆兴元年十月十有五日也。
汪公为遣参议官王君伯序、观察推官谢公仿护丧事,躬视棺歛,礼意丧具无不周悉。
居数日,诸子毕,遂以丧归。
先生娶同郡吴氏,子男三人:友直,左修职郎信州铅山县尉
信甫左修职郎建宁府建安县主簿
友闻,未仕。
女一人,早亡。
孙男四人,女八人,皆幼。
初,龟山先生唱道东南,士之游其门者甚众。
然语其潜思力行、任重诣极如罗公,盖一人而已。
先生既从之学,讲诵之馀,危坐终日,以验夫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气象为如何,而求所谓中者。
若是者盖久之,而知天下之大本真有在乎是也。
盖天下之理无不由是而出,既得其本,则凡出于此者,虽品节万殊,曲折万变,莫不该摄洞贯,以次融释而各有条理,如川流脉络之不可乱。
大而天地之所以高厚,细而品汇之所以化育,以至于经训之微言,日用之小物,折之于此,无一不得其衷焉。
由是操存益固,涵养益熟,精明纯一,触处洞然,泛应曲酬,发必中节。
故其事亲诚孝,左右无违。
仲兄性刚多忤,先生事之致诚尽敬,更得其驩心焉。
闺门内外夷愉肃穆,若无人声,而众事自理。
与族姻旧故恩意笃厚,久而不忘。
生事素薄,然处之有道,量入为出,宾祭谨饬,租赋必为邻里
亲戚或贫不能婚嫁,为之经理,节衣食以振助之。
与乡人处,食饮言笑,终日油油如也。
年长者事之尽礼,少者贱者接之各尽其道,以故乡党爱敬,暴悍化服。
其接后学,答问穷昼夜不倦,随人浅深,诱之各不同,而要以反身自得而可以入于圣贤之域。
故其言曰:「学问之道不在多言,但嘿坐澄心体认,天理若见,虽一毫私欲之发,亦退听矣。
久久用力于此,庶几渐明,讲学始有力耳」。
又尝曰:「学者之病在于未有洒然冰解冻释处,纵有力持守,不过苟免显然悔尤而已。
若此者,恐未足道也」。
又尝曰:「今人之学与古人异,如孔门诸子,群居终日,交相切磨,又得夫子为之依归,日用之间,观感而化者多矣。
恐于融释而洒落处,非言说所及也。
不然,子贡何以言『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耶」?
尝以黄太史之称濂溪周夫子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云者为善形容有道者气象,尝讽诵之而顾谓学者曰:「存此于胸中,庶几遇事廓然而义理少进矣」。
其语《中庸》曰:「圣门之传是书,其所以开悟后学,无遗策矣。
然所谓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者,又一篇之指要也。
若徒记诵而已,则亦奚以为哉?
必也体之于身,实见是理,若颜子之叹,卓然见其为一物而不违乎心目之间也,然后扩充而往,无所不通,则庶乎其可以言《中庸》矣」。
其语《春秋》曰:「《春秋》一事各是发明一例,如观山水,徙步而形势不同,不可拘以一法。
然所以难言者,盖以常人之心推测圣人,未到圣人洒然处,岂能无失耶」?
其于《语》、《孟》他经无不贯达,苟有疑问,答之必极其趣,然语之而不惰者或寡矣。
盖尝曰:「读书者知其所言莫非吾事而即吾身以求之,则凡圣贤所至而吾所未者,皆可勉而进矣。
若直以文字求之,悦其词义以资诵说,其不为玩物丧志者几希」。
以故未尝为讲解文书,然其辨析精微,毫釐毕察。
尝语问者曰:「讲学切在深潜缜密,然后气味深长,蹊径不差。
若概以理一而不察乎其分之殊,此学者所以流于疑似乱真之说而不自知也」。
其开端示人,大要类此。
先生资禀劲特,气节豪迈而充养完粹,无复圭角精纯之气达于面目。
色温言厉,神定气和,语默动静端详闲泰,自然之中若有成法。
平居恂恂,于事若无甚可否。
及其酬酢事变,断以义理,则有截然不可犯者。
早岁闻道,即弃场屋,超然远引,若无意于当世。
然忧时论事,感激动人。
其语治道,必以明天理、正人心、崇节义、厉廉耻为,本末备具,可举而行,非特空言而已。
异端之学无所入于其心,然一闻其说,则知其诐淫邪遁之所以然者。
盖辨之于锱铢眇忽之间,而儒释之邪正分矣。
熹先君子吏部府君亦从罗公问学,与先生为同门友,雅敬重焉。
尝与沙县邓迪天启语及先生,邓曰:「愿中如冰壶秋月,莹彻无瑕,非吾曹所及」。
先君子深以为知言,亟称道之。
其后熹获从先生游,每一去而复来,则所闻必益超绝。
盖其上达不已,日新如此。
呜呼!
先生之道德纯备,学术通明,求之当世,殆绝伦比。
然不求知于世,而亦未尝轻以语人,故上之人既莫之知,而学者亦莫之识,是以进不获施之于时,退未及传之于后,而先生方且玩其所安乐者于畎亩之中,悠然不知老之将至
盖所谓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者,先生庶几焉。
比年以来,学者始益亲敬,而方伯连帅之贤者又乐闻其道而邀致之,其意岂徒然哉!
不幸天丧斯文先生殁矣,龟山之所闻于程夫子而授之罗公者,是而不得其传矣。
呜呼痛哉!
诸孤方谋窀穸之事,谓熹承学之久,宜知先生之蕴,使具其事以请铭于作者,将勒诸幽堂,以告后世知德者,有以考焉。
熹愚不肖,蒙被教育不为不久,听其言、观其行而服膺焉不为不详,然未能有以得其远者大者,故悉取凡闻见所及一二书之。
词若繁而不敢杀者,盖有待于笔削云耳。
谨状。
年月日,门人具位状。
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七。又见《宋史》卷四二八本传。
龟山寄湖澹庵诗云欲驱残腊变春风只有寒梅作选锋莫把疏英轻斗雪好藏清艳月明中延平先生尝举以示朱子丙戌正月十四日鹤塘舟中诵之有省因代 明 · 顾清
七言绝句 押词韵第一部
本无颜色竞东风,冷落孤山水月中。
多谢诗翁好抬举,微言已坠棘端锋。
李侗(一) 南宋 · 陈渊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一、乾隆《延平府志》卷四○、道光《沙县志》卷一七
仲素晦迹求志,人罕知者,吾友独能自拔流俗而师尊之,其为识虑,岂浅浅者所能窥测?
圣学无穷,得其门者或寡,况堂奥乎!
孔子之门,从游者三千,独得颜子为殆庶,又不幸短命,道之难也如此!
世之儒者捃摭前修纸上语,自以为有得于圣人,欢欢𧥼𧥼,莫知其非。
甚矣,其可哀也(云云。)
用是庆吾道之不孤,而喜朋友之得人,不独今日也。
按:《豫章文集》卷一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李侗(二) 南宋 · 陈渊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一、《豫章文集》卷一七、乾隆《延平府志》卷四○、道光《沙县志》卷一七
仲素老友之亡,龟山先生继迹,旧学荒废,无所就正,获罪于往日从游之贤者多矣。
方兹待尽丘壑,朝廷不知其愚,寘在要地。
平日自诳,一旦暴露,益复难处。
想虽如吾愿中之恕,恐亦不能掩其恶也。
用是日念在朝转求外补,以毕馀境。
尚赖忱诲,洗涤积垢,而来教过奖,何以当之。
行亲杖屦,远纸言不能尽。
张中书愿中扈从出塞 明 · 王绂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圣主巡边驭六师,君当扈跸共称宜。
天威震动风云合,漠野归降雨露施。
策马晓行随䌽仗,濡毫夜直近彤墀。
人生际遇真非偶,况复功名及盛时。
师龙图学士文靖公杨中立。尝家溧阳。) 南宋 · 冯去非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八九、《景定建康志》卷三一
龟山先生德盛道尊,一世之望,灵光独存。
立乎本朝,士曰展季
倡明斯学,统则有继。
衣冠之南,公亦溧阳
毋薄溧阳,君子之乡。
侍甘泉师谒四贤祠泉翁罗浮黄龙洞建祠,祀周濂溪罗豫章李延平陈白沙四先生 其一 明 · 霍与瑕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三部
百代真儒共此祠,溪蘋涧藻具威仪。
三香手献烟如缕,一脉心传道若丝。
古洞浮岚青霭霭,山堂芳草绿依依。
春深风月无人领,渺渺微躯谁与归。
侍甘泉师谒四贤祠泉翁罗浮黄龙洞建祠,祀周濂溪罗豫章李延平陈白沙四先生 其二 明 · 霍与瑕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高山千载瞻前哲,庭宇经营信有心。
门户森然廊寝异,阶除宛似奥堂深。
虹垂两涧清殊派,屏展诸峰碧万寻。
终古秉彝应不泯,同祠配享匪斯今。
李侗诱中将漕江东 北宋 · 赵鼎臣
 押词韵第四部
颜驷老为郎,三世终不遇。
奉春脱挽辂,暂见若平素。
功名岂不佳,用舍真有数。
况逢尧舜朝,士多无著处。
赫赫金门开,燕子皆鹓鹭。
天颜若春温,战栗心恐怖。
奏事幸无他,求福安敢预。
李侯衡湘来,朝谒苦未屡。
入对明光宫,爽气回天顾。
立持使者节,褒语宣朝路。
自结明主知,千载实旦暮。
富贵在子耳,江南那久住。
努力加饭餐,稳上青云去。
李愿中五首愿中以书求道甚力,作诗五首以勉其意。然借视听于聋盲,未知是否) 其一 宋 · 罗从彦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圣道由来自坦夷,休迷佛学惑他岐。
死灰槁本浑无用,缘置心官不肯思(自注:学道以思为上,《孟子》曰:“心之官则思”《书》曰:“思曰睿,睿作圣”,“惟狂克念作圣”。佛法一切反是。)
李愿中五首愿中以书求道甚力,作诗五首以勉其意。然借视听于聋盲,未知是否) 其二 宋 · 罗从彦
七言绝句 押麻韵
不开鸡犬闹桑麻,仁宅安居是我家。
耕种情田勤礼义,眼前风物任繁华。
李愿中五首愿中以书求道甚力,作诗五首以勉其意。然借视听于聋盲,未知是否) 其三 宋 · 罗从彦
七言绝句 押真韵
今古乾坤共此身,安身须是且安民。
临深履薄缘何事,祇恐操心近矢人(自注:外吾圣人之学,申韩佛老皆有书,在决择也。)
李愿中五首愿中以书求道甚力,作诗五首以勉其意。然借视听于聋盲,未知是否) 其四 宋 · 罗从彦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彩笔书空空不染,利刀割水水无痕。
人心但得如空水,与物自然无怨恩(自注:吾道当无凝于物。)
李愿中五首愿中以书求道甚力,作诗五首以勉其意。然借视听于聋盲,未知是否) 其五 宋 · 罗从彦
七言绝句 押冬韵
权门来往绝行踪,一片闲云过九峰
不似在家贫亦好,水边林下养疏慵。
文林郎李侗国子正 宋 · 翟汝文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七、《忠惠集》卷三
汝由俊造选,往莅师席。
夫教者使人取法于己,若用法率人末矣。
其以道艺使人,有所矜式,毋俾曰夫子未出于正也。
钦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