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康伯可 南宋 · 周南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九七、《山房集》卷四
康与之字伯可,家宛丘,与常子正相邻,又相好也。
方全盛时,洛阳王屋,右嵩山,岩岫互出,若列庭户,水竹花木,天下鲜俪,故贤士大夫多居之。
其后居者众而物益贵。
欧阳公既得谢,始去而之颍上焉。
宛丘介乎颍洛之间,当崇、观间,嵩山晁以道四丈方閒居,伯可尝往学焉。
又尝从涧上丈人游。
涧上,阳翟陈怙叔易也。
两公名行尊,所谓中朝之遗民。
伯可操几杖,侍谈麈,固尝亲闻正始之音一二矣。
尤强记,熟诵《左氏》千言,不遗一字。
子正绝爱之。
是时,天子方粉饰太平,大庆酺燕,非时临幸,四时奇丽之观不绝。
贵游勋戚乘坚策肥,游目骋意,不惟都人为然,而近京人士习惯亦不能免。
方时殷富家设义浆于闾外,肴羞名酝皆取具于道路。
宛丘距都门不数舍,午夜灯火相望。
伯可驰骑,信宿往返,狃于承平年少之习。
其后兵火飘转,方相与求生于草莽之中,而溺于旧染,至于中伤善类,兴苏玭之狱,卒为名论所废,是知风俗之移人可畏也已。
因具录之,以为世戒云。
初,伯可杭州太和楼酒,盗库钱,饰翠羽为妓金盻履,坐免官,落魄无所与归。
会子正自中司出守吴兴伯可固通家子弟也,又尝偕行入广,遂奉夫人氏以往。
子正创检察御书,月赋缗钱三万。
伯可费辄随手尽,不及甘旨供也。
其后子正将去郡,探取数月,辇致其夫人氏所。
伯可心不乐也,则去而之姑苏,依周彦恭
彦恭东平人
虽法家,而北客例收恤南来旧族,解带换衣,待之如骨肉然。
伯可又挟秦氏子弟为重,请得出乐妓赵芷籍携去。
彦恭未有以显拒之也。
倅苏仁仲监奏邸,兼官密院计议,与胡澹庵有同寮之契。
仁仲间白事造堂中,秦丞相骤问:「铨书有斩语,信乎」?
仁仲实未见书,冲口以不闻对。
疑以为党,衔之。
其后请外,得知广德军,复论罢之。
久之起丞郡姑苏
彦恭伯可请不已,因相与谋之。
仁仲丹阳魏公孙,子正女婿也,颇能道子正爱赏伯可语。
谓是举也,且为伯可终身累,果爱之,则如勿与仁仲
非特难一妓也,实爱惜伯可,然不知伯可已携妓去而之松江矣。
彦恭寻亦悔,因追还之,具道贰车相爱语。
伯可溺一妇人,不得则无聊,因惆怅失绪,日夜求所以逞憾于仁仲者,未得也。
未几子正卒于海盐,遂诬彦恭子正钱二百万,且属仁仲为文以祭,有「奸人在位,公弃而死」之语。
当路震怒,立命中丞俞尧弼劾彦恭,镌职,且罢其郡丞,命提举浙西茶盐事王珏鞫之。
于是仁仲与其子之狱起矣。
狱上,卒无验,坐将遣祭,持纸入其家,显为文有实而已。
于是削仁仲籍,投临汀亦停官,窜吏十余辈。
子正妻方氏,务德经略女弟也。
子弟尚幼。
传闻祸且及己,将录其家,遂尽鬻所有,一簪不留,窃载旅榇之聚坞黄氏,葬之水滨,归以待南荒之命。
绍兴庚午事也。
其后当柄者死,诸尝告密兴罗织之狱者次第论罪。
伯可仕于闽,过其帅李如冈座。
责命至,如冈固匿之,且问前事,犹谩辞以对,如冈叱起之。
后还三衢,或云竟取芷为俪云。
伯可初以小词行,世号康伯可,故不着其名。
论曰:自太史公传佞倖,后世因之,盖嫉夫盗言之孔甘而至于乱国也。
而谗诬为尤甚,迹其中伤污蔑如蝮蝎然,至使忠善受诬,君子无措足之所,而史氏不表出之。
何哉?
予录汪召锡、陆升之、莫汲、姚𣆀诸尝告密者为《谗夫传》,以着小人咀毒起秽之因,以补史氏之阙遗焉。
呜呼!
当秦氏之末年,道路以目相视,而杯酒失意者,辄肆其忿恨,以起大狱。
原其端,则自康伯可肇之也。
呜呼!
伯可者,又可胜诛哉!
乐府十拟 卖花声 拟顺庵 其五 早朝应制 元末明初 · 邵亨贞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蚁术词选卷之一
烟树重重,春在景阳宫殿。
翠柳深、笼寒尚浅。
千官过处,有黄鹂百啭。
五云中、渐移龙扇。

钧天九奏,迤逦霞觞催献。
笑声喧、霓裳舞遍。
香烟满袖,更宫花迎面。
喜新来、太平重见。
洞仙歌·用康退轩体,贺玉霜新婚 近现代 · 袁思亮
良期艳景,瑞麦生朝并三月十一生日。)
兰麝如潮浸鸳锦。
看璚枝相倚,正佳偶天成,双笑处、何粉樊唇交映。

洞房卷旖旎,一晌温存,惯识娇痴女儿性。
种兰田芳讯,早丁祝东风,新岁换、添个宜男山枕。
尽十样、宫眉倩郎描,更不待妆成,浅深低问。
大司徒熙庵公。继三藏住黑塔高丽僧院。天子北狩。中原兵入城。脱走东归。玄陵请斋内庭。追念其师顺庵公。从容者久之。今上命判天台宗事。既而为人所陷。入山中数年矣。蒙恩还京。来访病夫。喜相逢。吟短律 元末明初 · 李穑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二十六
虚净堂中老顺庵,得师青也出于蓝。
会三归一终成默,显实开权知费谈。
天子蒙尘嘉上谒,国王怀奋许重参。
世间荣辱今如扫,云在晴空月在潭。
益斋先生妙莲寺顺庵石池灶记后 元末明初 · 李穑
五言排律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牧隐诗藁卷之七
虚净堂中老,心清物自形。
儿戏妙莲社,客过寒松亭。
乍见若神授,久藏应地灵。
心涵水淡淡,口引风泠泠。
笛向柯亭遇,剑从丰狱呈。
古今同一辙,千载揖清馨。
顺庵 南宋 · 方信孺
七言绝句 押肴韵
词人自结一间,天上宸奎舞瘦蛟。
见说鬼神犹卫护,瑞光前夜起山坳。
感皇恩 广东康伯可 金 · 韩玉
 押词韵第十二部 出处:东浦词
远柳绿含烟,土膏才透。
云海微茫露晴岫。
故乡何在,梦寐草堂溪友。
旧时游赏处,谁携手。
尘世利名,于身何有。
老去生涯殢樽酒。
小桥流水,一树雪香瘦。
故人今夜月,相思否。
辊绣球康伯可 宋 · 赵长卿
 押宥韵
流水奏鸣琴,风月净、天无星斗。
翠岚堆里,苍岩深处,满林霜腻,暗香冻了,那禁频嗅。

马上再三回首。
因记省、去年时候。
十分全似,那人风韵,柔腰弄影,冰腮退粉,做成清瘦。
瑞鹤仙元和康伯可 清 · 陈维崧
 押词韵第七部
昔游思后苑。
记天上月圆,人间月半。
六街笑声满。
火蛾金茧,春城飞遍。
琳宫琼观。
随处挂、鳌山灯烂。
最销魂、深巷残更,小颤门边双钏。

休羡。
无多胜景,有限芳辰,不堪追玩。
红篝熏煖,和衣卧,谁低唤。
怪流光一去,钿车罗帕,吹煞东风不转。
只玉梅、梢上冰轮,依然相见。
宝鼎现 甲辰元夕后一日康伯可(是岁元夜月食) 清 · 陈维崧
 押词韵第三部
星桥未琐,火树仍放,风光清绮。
浑不散、游童白马,杂沓笙箫阗宝砌。
香奁畔、又夜情思整,笑看兰缸结蕊。
渐耿耿、金波万顷,一派天街似水。
昨夜辜负无眠意。
枉费尽、描朱刷翠。
问天上、素娥因甚,杳若秦楼嬴女吹。
桂树、盼广寒车骑。
无质雾迷三里,元宵夜、一钩残月,仄在碧云堆里。
幸值今宵,重轮现、泰阶重履。
只邹枚渐老,何日宸游陪侍。
趁良夜、向春城醉。
醉语如花伎。
叹光景、好处难圆,月也与人无二。
伯可郎中锐然有冥鸿之举小诗奉庆 宋 · 吴芾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郎省声猷蔼搢绅,看看步武到通津。
合留北阙扶宸极,却向西溪整钓纶。
愧我暮年方谢事,羡君壮岁便抽身。
时贤莫把衰翁比,林下如君只一人宋林表民天台续集别编》卷五)
康伯可重阳 宋 · 吴芾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过了重阳又一阳,梅开亦拟共壶觞。
病中无复成狂饮,且作前贤醒里狂。
至正乙未菊月四日。访洪相国平山堂。念顺庵夙昔之恩。因赠之以立誓往生西方之文一轴。庶结来因 元 · 闵思平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及庵先生诗集卷之二
结发论交间几春,平山堂上笑谈新。
满头白发惊今日,当面青山似故人。
洪相独怜□□拙,顺庵应忆酢中真。
此心已□应□住,何更区区更问津。
顺庵猴孙 其一 元 · 李谷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稼亭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造物足奇怪,浮生无定期。
最怜人面兽,来伴法身师。
破闷看呈技,邀宾索赋诗。
何须强分,世俗自相欺。
顺庵猴孙 其二 元 · 李谷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稼亭先生文集卷之十七
林栖无复望,槛束本非期。
信断留环处,名传学剑师。
臂长堪习射,肩耸似吟诗。
怪汝偏多诈,逢人却被欺。
顺庵韵哭韩诚斋政丞 元 · 李谷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稼亭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都门丹旐想飞飞,千里啼痕久未晞。
共为世臣悲故国,独留乔木挂斜晖。
吾王尚老人犹望,彼相扶颠事已违。
风月莲庄曾有约,知公回首更依依。
顺庵冬至豆粥。兼呈朴敬轩 元 · 李谷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稼亭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阳复坚冰事已非,晓窗冬粥莫予违。
咄嗟金谷味虽好,仓卒滹沲功不微。
香积共分来绀宇,候鲭谁羡出朱扉。
何当锄豆南山下,草露沾衣带月归。
顺庵新置大藏。李克礼州判作诗以赞。次其韵 元 · 李谷
 押支韵 出处:稼亭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载道之器皆谓经,释氏所说诚难思。
因因果果百不差,如取符契两手持。
龙宫海藏露半珠,士女奔竞输家赀。
他生作佛且休道,此日寿君端可期。
阿师本是衣冠胄,脱略富贵轻分离。
西游却被玉皇眷,锦袍错落云霞披。
谓不倾囊置一藏,噬脐万劫安能追。
馀杭墨本世所宝,风帆稳送江神知。
平生好客不留物,成此大宝尤瑰奇。
君不见托迹空门逃赋役,还将檀施自利之。
康与之徐樗奏绍兴二十五年十二月 宋 · 汤鹏举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一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
右承事郎福建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康与之赃滥尤甚。
右宣教郎江西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徐樗初受秦桧奏补,即在行在守官,撰造言语,酷信之,尝中害张宗元、范彦辉。
与之顷在平江,干求州县,稍不如意,遂撰造言语,致周三畏放罢,苏师德编管。
伏乞重加窜殛,以为臣下赃污告讦之戒。
顺庵 宋 · 高斯得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五二、《耻堂存稿》卷四
淳祐七年春,余来守严,嘉禾张君澄为郡别驾,望之气和而色平,即之坦如,知其有养君子也。
间为余曰:「吾即先人之庐除一室焉,布席藏书,名以顺庵,子为我记之」。
予曰:「何哉子所谓顺者」?
曰:「吾涉世久,夷险之途、通塞之节、戚忻之情、淹速之度尝之备矣,吾皆顺之不敢二其心,自谓颇有得,于是然能勉而未能安。
微子警之,惧吾守之不固也」。
予曰:「懿哉名乎
斯《中庸》素位之说、《西铭》存事之义,闳远微妙,非予所及也。
盍求诸有道之士乎」?
张君请弗置,既归踰年,复移文以徵,其勤至如是,曷敢以浅薄辞?
闻之师曰,天地之间纷轮胶轕、升降无穷者谓之游气。
是气也,播于阴阳,转于五行,错杂不齐,故其赋予于人有渥泊贞脆修短清浊之异,然而莫非命也。
圣人与天为一,随遇而安,其达也有天下而不与,其穷也饭糗茹草,若将终身顺命,不足以言之也。
君子则畏天命,修身以俟死,得位与时,曰天将以任我也,兢业处之而不敢康;
贫贱患难,曰天将以成我也,敬共受之而弗敢愠。
所遇虽殊,君子盖无入而不自得焉。
自性命之学不明,世之昧者始介夫诎信之感,以失其忧乐之正,知欲之根于性而不知性之由于命,事苟适愿,欢欣踊跃几无所容,所蕲一乖,憔悴怵迫且至祈死焉。
乌呼,此非仲尼所谓不受命者乎?
夫人之行世,遭有顺逆,理也,然自有道者观之,则惟见其顺而不见其逆,何则?
以其能一之也。
故赤舄几几,周公不以四国流言易其常;
讲诵弦歌,仲尼不以菜色陈蔡愆其素。
事之触吾前者播撼挫揠至无已也,而吾一切以顺待之,循分乐天,无秋毫不自慊之意,设之心和而平,措诸体安而舒,绰绰然,休休然,有天地变化草木蕃之气象,非明乎体信达顺之道者其孰能知之?
予也昔尝有志于是,顾忧患怵之欲勉焉未能也,因张君之属,姑诵所闻以相反复,亦将以自厉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