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宋故朝散郎尚书吏部员外郎特赠徽猷阁待制累赠开府仪同三司忠肃傅公墓志铭绍兴五年 宋 · 李邴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四
宣和七年十月,诏以吏部员外郎傅公察接伴金国贺正旦使
是时金人将渝盟,而我未之知也。
十一月,公至燕山府,闻虏入寇,或劝其无遽行。
公曰:「衔命以出,闻难而止,若君命何」?
遂行。
二十一日蓟州韩城镇,使人失期。
居数日,虏骑暴至,夜围镇。
诘旦,有酋长数十骑驰入馆,公饮以酒,问其故,知有变。
强公上马,与副使蒋噩偕行。
至界首,公曰:「迓使人,故例止此」。
不肯进。
虏辄易公驭者,拥之东北去。
百里许,遇金国二太子斡离不者领兵至。
虏人曰:「见太子当拜」。
公曰:「吾若使至金国,见国主乃拜耳。
今迓使人境上,若胁我来,又止见太子
太子虽贵,人臣也,当以宾礼见,何拜之有」?
斡离不怒曰:「吾兴师南向,海上之盟不可恃,何使之称耶?
凡汝国失德,与向来我朝善意,为我并道之,否则死」。
公曰:「主上仁圣,海内乂安,与金国讲好,信使往来,项背相望也,何为失德?
太子干盟而动,意何所欲?
还朝当具奏知」。
斡离不曰:「汝尚欲还朝耶」?
虏左右促公拜,白刃如林。
公曰:「死则死耳,岂有俱人臣而辄拜者哉」!
或抑捽公使伏地,公愈植立,衣冠颠顿,终不屈,反覆论辩者踰时。
斡离不怒曰:「尔今不拜我,后日虽欲拜,得耶」?
麾令去。
公知不免,谓随行书表官侯彦等曰:「虏胁我以拜,我以国故,义不辱,我死必矣。
我父母老,素钟念我,闻之必大戚。
若等得脱,幸记我言,以告吾亲,庶吾亲知我死国,少解其无穷之悲也」。
左右尽泣。
是夕官吏隔绝,不复相见。
十二月七日,虏次燕山郭药师迎战,杀伤甚众。
再战,遽麾军以降。
侯彦等不知公存亡累日,乃密以访虏,虏曰:「大使不拜太子,昨知药师战胜有喜色。
太子虑其劫取,且衔积怒,杀之矣」。
彦等即为公发丧。
燕山将官武汉英者,识公尸,焚以薪,命虎翼军士等三人裹以归。
间行至涿州,亡其二人者,独沙立在。
遇虏人,系之土室凡两月。
伺守者怠,即毁垣出。
宋伯友奉使还,因随以来,以靖康元年五月京师
蒋噩、武汉英官属归者,人人能道公不屈状,侯彦又具列本末闻于朝。
大名府路安抚使徐处仁河北转运副使孙昭远谏官李光相继论奏。
渊圣皇帝临朝叹美,下诏曰:「死有重于泰山,生有轻于鸿毛,顾所处如何耳。
苟激于义,虽死犹生也。
察以一介之使,驰不测之虏。
临以白刃,毅然不屈,卒以身殉于义,得矣」!
延阁次对,告于里第,以旌高节,特赠徽猷阁待制
公丧至,公父裕之适为屯田郎中,遣公弟寘归济源县,权厝先茔之佛庐,曰资忠崇庆院。
呜呼,公之节著矣!
或曰:「自军兴来,死节之士凡三人:李若水当渊圣出郊之际,尝预闻其论议,非死不足以塞天下之责。
刘韐,虏人知其才,欲用以为帅,非自引决,将反为夷狄用。
二者义皆决不可为,故伏死而不顾。
若公者,单车之使耳。
事变初不预闻,虏人又未尝欲以为己用,公之死,若有异二人之为者,何也」?
钜野李邴曰:「士之所贵,勇于义而已。
当其凶威外逼,忠愤内激,履刀锯如坦涂安鼎镬如几席,烈丈夫之操也。
何暇反覆计虑得失轻重、可不可而后为之哉」?
曰:「然则公不必死而死,与夫彼不得不死而死,公之为,其贤于彼者欤」?
曰:「义者士之所甚重,死者人之所甚难。
三人者特所遭事异耳,要之皆轻所甚重,易所甚难,扬之朝足以知国家有仗节死难之臣,书之史足以为万世臣子之劝,皆古所谓见危授命、可杀不可辱者,又奚择焉」?
谨按,傅氏世为孟州济源人,公字公晦,故山南东道节度推官、知磁州昭德县、赠太子太师立之曾孙,故通直郎、知京兆府奉天县事、赠正奉大夫君俞之孙,右朝议大夫主管南京鸿庆宫裕之之子。
曾祖母王氏赠昌国太夫人,祖母张氏赠硕人,母钱氏封恭人
公幼,秀颖异凡儿,伯祖父献简公尤爱之。
年十七,崇宁五年同进士出身
蔡京柄朝,势薰灼天下,闻公名,遣子鯈往见,将妻以女,公力拒之,士论翕然归重。
添差青州司法参军帅守率前宰执贵重,不以少年待公,多委以事。
文林郎洺州永年县,改通直郎淄川县
朝议提点南康军逍遥观,公创逍遥堂以便亲养。
淄川多名士,朝议公与之酬唱往来,公日奉温凊,雍容其间。
公娶赵氏,清献公抃之孙女。
清献三子,皆博雅有远识,公久在淄、青间,益得周旋切磋,其器业遂大进。
通判莱州,改顺安军,皆不赴,除太常博士
久之召对,除兵部员外郎,改吏部
死时年三十七。
妻封安人
男女五人:自强,右直功郎;
自得,右承务郎监潭州南岳庙
自修,右承务郎
女,长适右宣义郎赵悰,次尚幼。
赵氏贤,有法度,嫠居训诸子,皆修谨勤学问,有成立。
公端厚粹夷,自幼时书不去手,同舍或邀嬉,公介不屑。
进士,有声。
长益专于文,温丽有典裁。
平居恂恂然,言若不出诸口,家人辈未尝见其愠怒。
遇事若无可否,而胸中辩天下贤不肖如白黑。
与人游,惟恐伤之,至其意不可,崒然不可犯。
尤恬于势利,在京师时,平生故人列侍从,公稀至其门;
间见,谈笑道旧而已,未尝及其私,士益重其贤。
凡所为,必一度于义,有丝发不慊于心,必大愧赧,若将有诛责至;
退省无悔,然后色和而气平。
盖其天资如此,故仓卒之际,能有所立,岂苟然哉!
绍兴五年,邴寓泉州,自强等亦自广东来,始得哭公而吊其孤。
自强曰:「先子与公最游旧,公知之深。
惟是撰德之事,所以信后而行远者,敢预以为请。
他日国家恢复疆土,尚获遂其志焉,岂惟不肖之孤是幸,抑先子实宠临之」。
邴曰:「然,宜为铭」。
铭曰:
学综贯于群言,文秀发也。
行矩矱于前修,称其家阀也。
器韬养而浑涵,不为襮白也
义有所必伸,万钧不吾压也。
临难不顾,侔古烈也。
生不极其施,死不磨灭也。
铭以订诸幽,万世以为质也(《清源文献》卷一八。又见《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二。)
「命」字原无,据《三朝北盟会编》补。
傅忠肃公察文集序1195年1月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一七、《平园续稿》卷一二、《忠肃集》卷首、《爱日精庐藏书志》卷三○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二帝三王时人才多出于国子,盖其见闻积习,作成有素,非如秀民必俟族党州乡宾兴之然后用也。
观舜命夔典乐,教胄子曰:「直而温,宽而,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及命契为司徒教民,则敬敷五教,在宽而已。
《周官》大司乐以六德教国子,曰中和祗庸孝友,及司徒以三物教万民,则置礼乐于六德六行之后,其视成材详略次第固有别矣。
夫子不云乎:「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学至于乐则义精仁熟和顺于道德而性成也。
故以之事亲必孝,事君必忠,临大节必不可夺,文其馀力也。
晋唐以来,名学与监,置祭酒司业,皆冠以国子,是亦古之遗意欤!
本朝世臣巨室前后相望,在仁宗时有若献简傅公讳尧俞,未冠以进士起家。
平居号称长者,及事四朝,屡历言路,忘身徇国,有不可夺之节。
遭时遇主,致位二府,生都美誉,没保令名,遂为大家。
其从孙忠肃公讳察,年十有八,复践世科。
宣和末,以吏部郎宗正迋劳金国贺正使,行及境上,会幽燕交兵,或劝其归,公不可。
猝遇斡离不,强公使拜,公又不可,竟握节死之。
诏赠徽猷阁待制乾道中追赐今谥。
其诸子皆以学问才猷翱翔仕涂,至孙伯寿文采益高,方以直焕章阁按刑畿部,兴念前烈,既编定献简公《草堂集》,又裒公遗稿成三卷,将传之四方,属某序其首。
惟公文务体要,辞约而理尽,甚类献简
诗尤温纯该贯,间次险韵,愈多而愈工。
惜乎享年才三十有七,名宦未达,高文大册,无自而发,其渊源则可考矣。
窃尝论之,献简幸生太平无事时,止于正言不讳,是以为宋良臣
公则不幸,将命艰难之际,仗节死难,遂有忠臣之目。
要之忠孝大节易地则皆然,特所遇不同耳。
故为推本帝王之教以及本朝之盛,使学士大夫知公世济其美,不陨其名者如此。
庆元元年正月
吏部员外郎傅公 南宋初 · 《靖康小雅》作者
四言诗 押词韵第五部
强敌寒盟,兵忽踰塞。
公持汉节,迓客于界。
控弦欻来,率土震骇。
外臣桀傲,自矜强大。
公誓不慑,有死无拜。
杀身成仁,播美千载(《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二)
奏乞褒录傅察宗泽娄寅亮子孙劄子1193年 南宋 · 陈傅良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止斋先生文集》卷二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八四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窃睹近者赠岳霖焕章阁待制,与张某一子官。
仰见公朝旌念旧臣,苟有劳烈,即录其子孙,承袭重爵,以此劝士。
天下知尊君亲上之报不薄,而徇国者众矣。
幸甚。
臣尝论本朝圣圣相承,每遇大事,则有先见特立之臣奋不顾身,为国建事。
臣不暇远论,姑述宣和以来三朝所睹。
徽宗时,则有傅察以死事为节义之功之首;
高宗中兴时,则有宗泽以留行为翊载之功之首;
寿皇入继大统时,则有娄寅亮以建储为定策之功之首。
然而傅察赠典虽甚优渥,宗泽致仕亦颇通贵,而两家子孙未蒙旌异。
弃善录瑕,令人于邑
至于寅亮初以上虞县敢建大议,高宗嘉纳,擢为御史
其后时议不同,竟死小官,不及后,遂以乏祀。
若以至和嘉祐故事言之,宜在褒崇之典。
一切勿问,臣恐伤忠厚之风,塞敢言之路,上无以发明高宗至公之心,下无以对扬寿皇善继之美。
欲望圣慈以所以褒赏岳飞子孙之意推及三家,以广恩惠,以劝忠力。
傅忠肃谥诰后 宋末元初 · 洪天锡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九○、《清源文献》卷一一
靖康之祸,尚忍言哉!
列圣之所封培,诸老之所树立,一坏于新法,再坏于绍述,而尽坏于党禁。
一时公卿,无非误国迷朝,甚者卖以为利,其能见危授命,不辱其身,惟刘忠显李忠悯傅忠肃三忠而已。
或者尚拟刘、李二公不得不死而死,傅公可以无死而死,当时此一种议论入人骨髓,人知身耳家耳,识君臣大义为何物。
夫是三忠,盖天理民彝之仅存,而不与世变俱废者。
一苇障河,虽不及救,然使丑虏知中国有人,遗黎知我宋有主,则不可谓之无益也。
为国家者,谨勿自坏其金城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