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释宗显重修宝梵院 南宋 · 陈祖仁
 押词韵第四部
身浮沤□草头露(石刻作劫身浮脆草头露,实见卓立中流柱。
世网走逃如脱兔,菩提了了无他路。
迷人捐躯大火聚,自灼自焚甘自苦。
诸佛菩萨慈悯故,教以一舍无复取。
显公超然知落处,功德销磨赀万数。
一箪一钵朝昏度,佛事日富贫非虑。
如是降心如是住,呕哕自(石刻作鼠)蓄与虫蠹。
风清松竹相尔汝,谁其嗣之需一悟(清吴章道光蓬溪县志》卷五)
宗显仁圣哲慈孝皇帝谥议庆元二年十一月一日 南宋 · 邵文炳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七一
臣闻至大而不可名者天,至盛而不容述者圣。
圣人之道,实原于天;
而功德之盛,与天同大。
相继,勋华并称。
逮文命之祗承,昭神禹之授受,心传微妙,精一执中,广运而神,诚难俄测。
帝舜两申命于惟贤,孔子三致意于无间,于是之为大,古今同辞。
流祚扬休,相为先后。
亦犹钦明文思,温恭浚哲,随事以著,推类以言。
合众吴而归全,犹可得而髣髴也。
繄我神宋,同符帝王
太祖肇基,太宗践祚,传绪十叶,炎图中兴,巍乎大哉!
时乃天道法尧蹈,跨商轶周,稽三圣之传,揭二典之范,铺张丕绩,视益光,则固有在乎今日也。
恭惟大行圣安寿仁太上皇帝躬上圣之资,际重熙之运。
粤自朱邸,升储青宫。
鸡鸣问寝,而子道克全;
龙潜进修,而君德滋懋。
渊泉溥博以时出,聪明圣智而能知。
剖明讼牍,已得于尹正之始;
谙知物情,复见于参决之初。
中外想慕而属心,圣父临朝而嘉叹。
天人协应,内䄠增华,钦奉燕谋,润色鸿业。
严两宫之尊奉,益供进之常仪
述寿皇已行之规,期于必遵,以见继承之实;
念祖宗已成之宪,自有深意,以塞更张之源。
先器识而务典实,则鉴取士之家法;
贵久任而重数易,则循命守之圣谟。
尊老成以悦重华,扬宝册以庆慈福。
业业孜孜,守以一道也。
畏天变之上形,而感动于六事之陈;
欲人心之无怨,而察听于土木之役。
戒言瑞物,而思丰登之乐业;
励精治道,而却歌颂之宣功。
不贵奇珍,而杜远方之求;
不殖货利,而务节用之本。
行所无事,则以心不私而能公;
道运无积,则审器日用而不蠹。
休务之假益减,治事之日益增,则克勤于
会计始于宫掖,恩泽损于椒房,则克俭于家。
亹亹穆穆,进以无疆也。
建大中而消朋党,好正直而尚公平。
以任贤使能为致治之要,以更出迭入为用人之法。
语近臣以遏绝侥倖,饬监司以发擿奸赃。
清介纯实,则列置禁涂;
博洽纯正,则辅导王府。
讲筵取经学赅通之老,馆阁储议论正平之人。
择边帅于大臣详议之馀,得殿严于参稽公论之素,访旧弼以来谠论,擢御史以奖直言。
访问而致谮愬之不行,虚怀而使所陈之得尽。
采封事之议,以伸四方敢言之气;
讲景命之书,而寤近习移人之非。
论宽恤之可行,即行而不当具文;
谓懋赏之当与,即与而不可不信。
于以谨黎献之时举,而嘉言之罔伏也。
念户口之虽众,而民生实艰;
审窖藏之非地,而民忧无蓄。
雨旸形于忧喜,水旱欲以实闻。
赈恤牧养,必责以尽心;
劝课农桑,必儆以无扰。
严郡邑名舍实取之禁,广诸道预备先具之储。
经总之繁多,纲运之折阅,科罚对减之色目,预买畸零之取赢,蠲减代输,必归于一。
立法恶其太重,疑刑务从厥中。
情犯之适轻,则开其自新;
流徙之抵远,则示以不杀。
春夏之际,俾非重事而勿拘;
盛暑虑囚,俾必前期而及远。
览囹圄空虚之奏,则喜形于奖谕;
闻肌体或伤之罪,则言寓于哀矜。
于以见政在于养民,而刑期于不犯也。
义武寓兵之法为近古,以两淮藩篱之本为在民。
军政欲一,指统帅副贰分治之为非;
守御有地,视重屯列戍增损之当异。
将臣屡戒于掊克,归正常务于抚存。
招生部以结蕃戎,创神勇以收子弟。
柔远能迩,敷文德也。
群臣进对,商略大事,率言简而理得;
诸儒讲论,反覆折衷,皆心会而意明。
传闻失实,知非王霸之图;
细故从事,识非大体之务。
临照百官,而深辨邪正;
明见万里,而曲尽事情。
由思而睿,惟几康也。
临御六载之间,规模百王之上。
九功之所以著,庶绩之所以凝。
端由学聚问辨,咸笃实辉光之新;
日就月将,大缉熙光明之盛。
重离之继照,而薄海咸仰;
天鉴之下济,而品物流形。
何千万年,俾昌而炽
而乃履乾之正,体道之宗,玩意希夷,脱屣高蹈。
肆举神器而亲授圣子,侔功太极而颐燕寿康。
为天子父以极其尊,享天下养以致其乐。
岁受内朝之称庆,日顾寝门之问安。
欢欣穆愉,慈爱备至。
递闻凭几导扬之命,俄趣乘云上宾之游。
兹皇帝所以兴哀无时,孝思罔极,擗踊追慕,悼心悲摧,怆昊天之不辰,痛飙驭之莫返,而三灵改色,臣庶攀号,泣尽而继之以血也。
禹陵献卜,会稽是瞻。
因山有期,羡封夙戒,参酌古义,考订六家,将饬攸司,勒崇丕册,庶几有以冠徽称而诏万世。
谨按《谥法》:「圣能法天曰宪,施仁服义曰仁,通达先知曰圣,能官贤才曰哲,视民如子曰慈,继志述事曰孝」。
迹夫至公无私以应物,自强不息以进德,非圣法天乎?
济众而均于一视,博爱而事得其宜,非施仁服义乎?
极深研几,而融照万微,穷理尽性,而超卓独见,非通达先知乎?
明于知人,而务取所长;
量材授任,而各得其用,非能官贤材乎?
恻怛钦恤,而轸怀如伤;
抚绥和柔,而燕及远迩,非视民如子乎?
授受一辙,而允执厥中;
孝理天下,而率由旧章,非继志述事乎?
万善俱备,全德丕显,固已被四表而宅天下,至海隅而及万邦。
宣昭洪辉,扬厉景铄,疑非愚臣之所及,而天下之所得私。
若昔成式,天子之谥则请之南郊
况我慈皇之道既原于天,彝伦之畴复畀于帝,为纲为纪,克允成功,赫奕炜煌,配天无极。
申以节惠,于昭至公,对在天之灵,无俯仰之愧。
大行圣安寿仁太上皇帝尊谥,宜以天命锡之曰宪仁圣哲慈孝皇帝庙号光宗
臣等谨议。
按:《宋会要辑稿》礼三○之六四(第二册第一一三七页)。又见同书礼四九之九四(第二册第一五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