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乞召还吴若靖康元年四月 宋 · 吴敏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七三、《靖康要录》卷五
臣闻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此风不见于世久矣。
臣有私恳,上恃圣眷,敢冒陈之。
乃者侍御史孙觌言太学诸生又将伏阙为变,而太学生吴若为之唱,上误圣听,吴若罢逐。
孙觌既责,吴若未还。
臣近稍闻外议,谓常言臣之过,而臣劝陛下逐之,故至不复。
臣初不以为信,昨太学生上书,亦有道此者,则若之有是言审矣。
臣愚窃谓如臣方蒙拔擢任使,而若乃能上书言臣之过,此人之所难。
且以臣之故而逐,此臣之所不安也。
伏望圣旨召还吴若,以慰众论,以明臣区区愿闻其过之心,以广陛下求贤之意。
不胜僭越。
赴德秀海棠之集丙寅 宋 · 胡寅
 押筱韵
穿山复履塍,忽望翠林杳。
渐近一崦环,茅檐净而小。
赴君,仍被酒壶绕。
烂烂庭下花,迎予遍开了。
谁将淡燕脂,染雪团枝袅。
枯棋忘胜负,响铁听窈眇。
烦襟浣一笑,至乐如此少。
爱君富才艺,守约自强矫。
诸子如松筠,意气在云表。
幸是田舍邻,不作离别悄(以上《斐然集》卷一)
乞官陈东还吴若旧职奏靖康元年 宋 · 余应求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七、《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五
臣仰惟陛下圣度如天,容受忠谠之言,未尝少拒。
虽舜之好问,禹拜昌言,不过是也。
又取其尤者而爵赏之,导人使言。
凡有知识,孰不竭愚毕虑,以贡刍荛之万一哉?
近者太学生陈东首为忠言,献之阙下,皆国家大计,人所难言。
奸佞恶之,肆为浮言,以误天听。
学官承指,几欲屏斥,非赖圣明,献忠者身几危矣。
太学生吴若数上书,议论不挠,言事者以为鼓唱诸生,是致朝廷亦行罢黜。
如此,则何以来天下之言?
伏望睿断赐一官,还旧职,以昭陛下容受忠谠之心。
吴若 南宋 · 王谌
七言律诗 押青韵
丝桐挂壁户常扃,雅弄深防俗耳听。
滴露研朱重点易,焚香炷火细翻经。
山含晚色千峰紫,傲新霜一派青。
独向岩扉抱高隐,有谁能识少微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