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向敏中罢相归班制咸平五年十月丁亥 唐末宋初 · 宋白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宋大诏令集》卷六五、《宋宰辅编年录》卷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庙堂之上,辅弼之臣,实代天工,式隆政本。
苟徇私踰矩,罔上图安,其在公朝,曷副佥属?
光禄大夫尚书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河南郡开国公向敏中,逮事先帝,尝列中枢
洎朕纂承,遂正台宰
翼赞之功未著,廉洁之操蔑闻,喻利居多,败名无耻。
始营故相之第,终兴嫠妇之词。
对朕食言,为臣自昧,宜从罢免,用肃群伦。
户部尚书归班。
向敏中宣抚河北咸平三年六月丁卯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六、《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一之一八(第四册第三一七五页)、《宋大诏令集》卷一八七
兵威未戢,边候多虞,王师效攻守之劳,邑民苦馈饷之役。
每念及此,予怀恻然,临遣大臣,特加轸问。
宜令参知政事向敏中河北、河东沿边宣抚大使枢密直学士冯拯、陈尧叟充副大使,按巡郡国,存问官吏、将校、僧道、耆老、百姓等,式宣宽大之恩,副兹憯怛之意。
向敏中集贤相咸平四年三月庚寅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七、《宋大诏令集》卷五一、《宋宰辅编年录》卷三
表正万邦,宣扬百度,眷是股肱之任,其惟楫砺之求。
俯询佥同,用颁明命。
金紫光禄大夫、行尚书兵部侍郎参知政事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向敏中,器宇宏远,风规淑清,鉴洞化原,绩周时务。
粤践钧衡之任,茂成饪实之和。
予嘉乃勋,爰立作相,佐王兴化,兹有望焉。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加食邑五百户。
再答向敏中景德三年五月庚申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七、《宋大诏令集》卷二一三
日者所立要约,其后勾到张浦等商议,并不和会依禀,自后更不令进纳灵州,其馀并依前议。
近睹德明表状,亦未遵从,止云乞赐恩命后,别作言议。
遂再降手诏,令卿等与言,止令遣亲弟或男入京,及不得攻掠进奉,蕃部纵有争竞,并取朝廷和断,其馀事件,悉减落之。
当议□□□□□平王,给请俸,别行支赐。
此手诏去后,卿等未曾与德明商议。
今怀宝赍到奏状,备已详悉。
盖彼中前后反覆,致朝廷难即信凭。
今降张崇贵德明回书并手诏往,仰依此发与,其馀众议,甚有过疑。
今将秦翰西凉及缘路蕃部所奏德明迫胁攻掠,并李仁义件析事状,并实封状往,卿等宜共看详。
内蕃部所告劫去人口,纵未能给还,亦须盟誓之时,重立要约。
卿等各蕴智谋,共分忧寄。
德明之事,必深穷利害,尽究始终。
若信纵邀求,朝廷不住接续进奉,于彼故无亏损,渐久恐失机宜。
贺守文等已促令朝辞,候到彼,足得明指事状,与之商议,或付以文字,或遣人同往,赖尔忠荩,副朕倚毗。
其赍与德明书本曰:「自太慰薨谥之后,行军主领以来,共遇圣明,各图安静。
某既当职任,复睹事宜,遂议请入贡朝廷,乞国家特赐恩命。
尔后继得书信,某等具状奏闻,备言行军至诚,兼虑朝廷未信,遂擘画闻奏,乞立定合行恩泽、及请行军却应副朝廷事,冀同遵守,得保悠长。
自后虽朝廷曾降指挥,贵道差人进奉,洎张浦至此,将所约事件商量。
仍又继睹来翰,词理尚未婉顺,事件并未依从,则是某误有奏闻,方忧虚诳。
今来虽睹进贡,其如未测雅怀。
近准宣命,云已降诏与德明,所据边臣擘画要约事件,令与向敏中、张崇贵同议闻奏。
某今与相公商量,止请行军差长子、亲弟赴京宿卫,其前路一带蕃部,不得更行攻伐,若有与贵道人户交侵,不得擅行酬报,须奏乞朝廷差人和断。
此外事件,更不施行。
如行军心怀忠良,思保富贵,能应副此三事,则出于诚心,重设盟誓,冀朝廷得以凭信,即有指挥
其自前所乞朝廷与行军恩泽,某必与相公力具闻奏,请速行下,更系裁酌,勿复迟疑。
可否之间,伫闻报复」。
答知延州向敏中等言赵德明要约事诏景德三年五月乙巳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七、《宋大诏令集》卷二一三
详卿等所奏,颇竭忠诚。
缘德明上章,并未应副要约,观其情状,何以为凭?
□等所陈,颇为至当。
今若更加姑息,每事依从,深虞异时蓄成边患。
卿等宜将先降要约,量加裁减,令德明应副,仍具实封以闻。
又赐向敏中等诏景德三年八月己丑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三
德明再遣人至,果不欲令亲弟宿卫,则所乞回图往来及放行青盐之禁,朝廷并不许,然不阻其归顺之志也。
向敏中集贤相大中祥符五年四月戊申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二、《宋大诏令集》卷五一、《宋宰辅编年录》卷三
王者奉若天宪,裁成物宜。
万枢之繁,实总于元弼
六符之重,乃法于泰阶。
必惟其人,乃底于道。
资政殿大学士光禄大夫、行刑部尚书秘书监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向敏中,诚存忠恪,识洞几微,经以懿文,彰乎雅用。
山甫之志,式古训以惟精;
魏绛之仁,利公室而斯在。
早以一德,赞乎先朝,洎登翊于朕躬,旋正名于台席
出纳大命,懋昭永图,沃心居多,宣力尽瘁。
出抚方面,荐树于风声;
再委居留,能镇于雅俗。
自凝严之入侍,固体貌之有加。
洽闻辰告之猷,增仰时中之道。
英规弥茂,隽望攸归,是用陟于岩廊,对掌钧轴。
代工之任,仰成在兹,蕃锡徽章,式申褒异。
于戏!
朕承积累之庆,以致乎小康;
念辅弼之难,岂忘于枚卜!
咨乃耆旧,佐予眇冲。
所宜遵臣邻之言,慎几康之戒,总率众职,寅亮九功。
钦哉勖哉,无懈于位。
可依前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加食邑一千户、实封四百户
向敏中景灵宫使大中祥符七年八月甲寅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九、《宋大诏令集》卷五九
尊祖事天,所以罄寅恭之志;
尚贤崇德,所以申优异之恩。
眷予荩臣,宜有嘉命。
特进、行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向敏中,亮节致君,懿文经国,蔚为时栋,克焕王猷。
朕仰接真仪,侧聆谆诲,开陈长发之绪,诲谕无疆之期,式建琳宫,永膺灵祲。
莅兹重职,允属台臣,勉竭纯诚,以称隆渥。
可特受景灵宫使、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
向敏中进官制大中祥符九年五月庚申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二、《宋大诏令集》卷五九
璿穹降鉴,飙驭格思。
择胜地于神京,仰营邃馆;
验灵踪于秘载,谋奠真居。
嘉轮奂之维新,介福禧而尤盛。
言总领,允属辅臣,爰因考室之初,特峻畴庸之命。
开府仪同三司、行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景灵宫使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向敏中,纯和毓德,端厚存诚。
清识迈伦,懿文经国。
参万枢之密勿,克慎几微;
佑百度之财成,务遵体要。
顷肇基于宏构,思肃奉于睟仪。
正使名,庶扬厥职。
逮鸠工之告备,故底绩之有闻。
褒劝是宜,徽章斯在。
夏官之秩,名数甚优。
俾膺进律之荣,益重礼神之寄。
可依前行中书侍郎、兼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馀如故。
向敏中进官制天禧元年八月壬申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五、《宋大诏令集》卷六○
上法台耀,式宰司,所以刑四方之风,叙百官之职。
永怀眷奖,属在老成,揆兹灵辰,锡以徽数。
开府仪同三司、行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景灵宫使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向敏中,应期良佐,命世宏材,绵历两朝,践扬二府
蕴哲明之德,式是民瞻
告良显之谋,亮于邦采。
协赞斯久,燮谐实多。
方切倚毗,久宜崇进
升峻资于右揆,兼荣秩于东台,监总信书,陪增多邑。
冠于鼎席,咨乃栋臣,益懋嘉庸,辅宣至化。
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加食邑食实封如故。
天禧二年宰臣向敏中等请建储第一表批答天禧二年八月丁酉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七、《宋大诏令集》卷二五
省表具之。
朕以崇建储闱,具存方册。
我国家接九皇之洪绪,席二圣之永图,卜世绵长,累功深厚,恢复疆宇,混并寰区。
肄予纂承,驯致熙盛,奉顾怀之宝命,毕封祀之上仪,基业斯隆,本枝攸重。
皇灵眷祐,元子挺生,列茂亲朱邸之贤,辉先帝绿车之庆,示之以明诲,佐之以通儒。
而能勤于受经,乐于闻道,禀仁孝以特立,赋温文而夙成,方务敏材,期于主鬯。
卿等爱君志切,体国诚坚,爰率具寮,俄形露奏,徵求典故,称述徽猷,请升储副之名,愿济邦家之美,聿遵旧典,备见精忠。
虽众之倾输,实足多尚;
而朕之审固,有所再思。
欲其更俟长年,弥高令德,乃俯从于公论,庶允叶于通规。
咨示群伦,体兹深意。
所请宜不允。
宰臣向敏中等贺建储表批答天禧二年八月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七、《宋大诏令集》卷二五
省表具之。
荐雷著象,具载于前经;
陪极推贤,式隆于旧制。
眷温文之茂德,彰岐嶷于妙龄。
暨进王封,愈亲儒术。
虽克勤于就傅,亦无阙于问安。
孝合天经,学臻日益,俾承颜于汉幄,方示戒于汤盘。
繄乃辅臣,逮诸列辟,累朋从而上表,固恳请以升储。
已顺舆情,特颁明诏。
卿等庆其适愿,深于至诚,仍贡贺章,允为多礼。
□嘉称注,属积予怀。
所贺知。
以玉刚卯为向伯共生朝(原注:伯共名子諲,文简公敏中之玄孙也,任户部侍郎,挂冠而去,号芗林居士。)1129年11月 宋 · 陈与义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八五 创作地点:湖南省湘潭市
仲冬吉日,风穆气休。
我出刚卯,以寿元侯
祝融之玉,莫此(四库本作色比)离方。
元侯佩之,如玉之刚。
攘除厉凶,以迪明王。
南门不键,有室则强。
三肃元侯,既赠既祷。
曷以须溪本、四库本作其)报我,当以刚卯(二字原缺,据须溪本、四库本补)
大宋故推忠协谋守正佐理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玉清昭应宫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食邑一万二千七百户食实封五千一百户赠太师谥曰文简向公神道碑铭天禧四年 北宋 · 祖士衡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三、《龙学文集》卷一五
臣闻丽高穹者万象,而斗魁制其中;
构广厦者众材,而栋梁任其大。
民惟后而斯戴,后非臣而罔乂。
天地裁成之日,一二万机;
圣贤会道之期,旦暮千载。
若乃自天生德,业时奋庸,守正以持平,宣献以敷制,切劘当世之务,嘉靖有邦之正,便藩帷扆,繄丙魏之同心,照烂简编,与闳散而争烈者,其惟元宰河内公乎!
公讳敏中字常之,其先宋左师之裔也。
后世徙居大梁,子孙因家焉。
曾祖莱国公讳贻孙,祖许国公讳载烈,考曹国公讳瑀,皆赠开府仪同三司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而国爵之命,凡五迁焉。
密印泥书,辉映里门。
曾祖妣张夫人,祖妣孙夫人,妣史夫人,以韩、魏、晋三国,申追封之典。
善庆之来斯远,哀荣之数兼极。
曾祖而下,皆感慨世故,优游天爵,诸侯不得友,万物莫能迁,乡里称为善人,子孙宜有达者。
而先曹公器局闳廓,志行洁修,好聚图书,多交贤俊,位匪充量,福成有基。
公生协贵祥,切怀夙智。
山庭月角,特崇于奇姿;
天球河图,居然于重器。
始就外传,文藻日新。
先令君治家尚严,知子为美,尝谓史夫人曰:「大吾门者,吾儿也。
勿漏吾言,恐堕其志」。
寓居近市,过往踵门。
有若儒生,适至傍舍,睹公风骨,视正行迟,因与邻母言,称有宰相之器,俄失所在,斯足异焉。
继丧二亲,善居得礼,比至除变,四壁萧然。
载逾加冠之年,始赴命乡之举。
太平兴国五年太宗亲御便坐,公以进士高等,面赐登科,一命将作监丞同判吉州
郊祀之庆,迁太子右赞善大夫
司空致仕张齐贤,时司外计,荐公治状,玺书褒之。
九年,代还,迁著作郎
觐见之日,奏事称旨,选于三司户部判官,赐五品服。
未几,为淮南转运副使
前此莅职,率尚刚决,析毫定制,破柱求奸。
公独不然,取一警百,甄明吏课,勤恤民隐。
属有言公沈雄多大略,可备文武之用者,驿召且至,将以八作使处之,非所好也,恳辞得免。
翌日,缮写平生笔述,献于公车。
亟乙牍以回观,固每篇而称善,得直史馆,遣还治所。
耕籍恩,超迁左司谏,入为户部判官
明年,以本官知制诰赐紫
当是时也,尧日光华,安安为德;
周家忠厚,郁郁成风。
畴咨之命亟行,润色之文尤重。
公以俊望,跻于禁垣,发挥大哉之言,裁成坦然之制。
称职之美,佥论归之。
俄同判大理寺
有妖尼道安者,诬告庭列。
谏议大夫张公去华京府判官,实公之外舅。
公抗疏请不预决谳,诏即许之。
既法僚悉罹谴黜,好事者因定公虽避嫌疑,犹涉党援。
上恶其言,不复问状,俾罢纶阁,出知广州
求对清閒之燕,罄陈感恋之诚:「今之此行,非敢惮远,幸生还于京阙,期瘁尽于国家」。
言发危心,漼然泣下。
天子感动,悯默久之。
且留公,业又不可,诏迁职方员外郎,以申奖任之意。
南粤旧邦,为一都会。
重溟伊迩,蛮蜑之人杂居;
国货所丛,掌握之珍可富。
控提封之五管,严守府之万兵。
公之至也,闾里怀恩,如得慈母。
堂皇决事,号为神明
期月有成,淳风革于殊俗;
异代相望,清节迈于古人。
逾年,就领广南东路转运使
寄任诚优,风宜且异。
刀耕火种,田农之利益微;
草伏木栖,物怪之名斯众
跋履山川之巇道,推行米盐之细务,辨官属之能否,齐市贾之贪廉,远民悉安,列国有化。
太宗察前咎之无状,惜杰才之处外,诏还,且以为工部郎中
一日,宸笔作飞白体书公及故礼部尚书张公咏之名以赐相府。
诘朝,二三执政进封,上曰:「斯二人,名臣也,卿颇知之乎」?
左右因盛称其才,上大悦。
公既至,即拜枢密直学士,与张公并命焉。
银台之制,存乎李唐,近代以来,归之枢府
公尝援引典故,请更设一官局,即诏与张公同领之。
上书之有六体,得以裁评;
施令之告四方,此焉关决。
出纳无壅,朝廷赖之,陟降左右以益亲,从容言事而甚众。
复有抉公任廷尉日,有国子博士皇甫侃掌无为榷务,以赇抵罪,受其私赃,为之末减。
事下宪府,乃侃尝写题尺蹄,公不启缄,亟遣持去。
别诏即讯,一介尚存,纳书竹中,瘗于传舍,穿掘斯获,封识宛然。
飞驿以闻,上惊叹,即时召见,慰劳久之。
公顿首,对以感会非常,虽死无报。
今此一节,本畏人知,飞语傍连,乃至上达,非遇覆盆之照,将兴投杼之疑。
词直气和,上为倾听。
心则不竞,几困于多言;
道之将行,弥隆于乃眷。
天其或者以是开之。
是月,拜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
不十旬之间,由外郎之秩,迁擢之速,当世罕偕。
甫再见而拜赵卿,未满岁而得汉相,用才之急,从古而然。
惟公奋厉亨辰,发舒盛业,道合明主,泽及生民,许之三贤,曾何足数,时淳化二年季秋也。
至道初,迁给事中
真宗即位之始,公适在假告,力疾入谒,得见东序,君臣感咽,悲不能胜。
徐奉慰安,俾即亲事
进封户部侍郎
会召曹王彬,自镇海节制入为枢密使,以公为副。
西北二鄙,烽烟未宁。
遣戍劳旋,曾无于虚月;
伐谋制胜,爰在于中堂
而公智本天资,略不世出。
为国远虑,或有告于徽言;
惟帝念功,荐盛推于宠数。
咸平元年,拜兵部侍郎参知政事
二年冬,毡裘犯塞,革辂省方,诏公兼知枢密院事
壁垒朝行,储胥夕舍,出入延见,动静咨询,选将练兵,戒器蒐乘。
机事尚密,率插羽以驰书;
谋士或多,殆蹑足而进计。
六裸潜遁,万旅凯还。
天子以两河之间,绵及塞下,师之所止,固荆棘之将生,岁比不登,念疮痍之未起,命公为河北河西宣抚使
黼帷饮饯,貂珰申谕,蕃庶之锡,莫匪珍奇。
仍以禁卒万人,俾为卫从,郡邑相望,凡数千里,官司肃给,车骑甚盛。
鸣笳清路,百姓争以纵观;
持节劳军,诸侯不敢仰视。
问闾里之疾苦,宣朝廷之恩德,幼艾胥悦,至于涕○。
离去乡里之氓,得室家而竞入;
跳梁山谷之盗,投弓矢而求哀。
乃至羌戎遗种、城郭诸国,闻公之至,驩噪竞臻,迎拜马前,或言吾父。
申严边堠,震叠天声,复命来朝,礼貌尤异。
明年三月,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
内则弥纶百度,外则镇抚四夷。
志勤劳于邦家,德光明于上下。
岩石之瞻斯属,鼎饪之味惟和
岂势高之易倾,将功成而当去。
倏遘贷田之䜣,颇致饭煤之猜。
匪图辨明,深自劾责,以户部侍郎罢政事。
踰年,出知永兴军府事。
未几,就复兵部
高奴之壤,保界一隅,控大宛善马之来,为天下劲兵之处。
属羌酋之慕化,因疆吏以传言,辍我元臣,绥兹异党。
命知延州,兼兵马都部署
公作事谨始,开心见诚,纳其怀徕,许之即叙。
行险徼倖,固无尔从;
蓄疑败谋,适足自弃。
坎软之言惟信,庭旅之贡甚,戎索汔宁,军政增肃。
俄而阴山之虏,盛秋南牧,皇赫斯怒,旰食罢朝,王于出兵,宿食在野。
专以西事委之于公,密许从于便宜,诸侯皆听其节度,调发以补,不俟奏可。
公再拜奉诏,未尝漏露。
外禦侮而有素,坐镇俗以同常,百郡几乎不知,四鄙终之无警。
公之定大事,得大体,率此类也,可胜言哉!
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司
属图建封,被召归觐。
六龙时迈,以公东京留守司日几千里之广,居钥万户之严,政务简稀,令行禁止,善而无迹,天下称之。
礼毕,迁尚书右丞,俄兼秘书监
局禁凝严,盛开元之制度;
英髦杂集,主东壁之文章。
天子以下武应期,向学笃化,来金华侍讲之旧,躬石渠称制之
而公两朝柄臣,上所尊礼,思近耆德,乐闻诏言,即以为工部尚书资政殿大学士
属有事于汾脽,再命权东京留守司
礼成,拜刑部尚书
,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公本以平素于显,胥契神灵之运,遂践承弼之地。
尝罹疑似之谤,厥位惟危;
深思迟暮之年,大福不再。
而枚卜斯久,舆诵益归。
简在上帝之心,果为苍生而起,真祖下暨,渥泽其雱。
加拜中书侍郎、同参政务,加开府仪同三司
七年夏,兼枢密院
明年,又诏权莅驰道震方,潜龙旧馆。
自飙驭之招格,植殊庭而严奉,总斯重事,属于台衡,以公为景灵宫使
僝工毕,进位兵部尚书
感雹之区,考室底绩,命公为兖州景灵宫庆成使,奉册推尊,改元肆眚,典礼蔚缛,瑞应纷纶。
吏部尚书
天子推艺祖庆诞之方,实在宅;
疑汉家顾成之庙,崇建仁祠。
俨作绘之威神,奉将行之仪卫。
以公为西京应天禅院太祖圣容奉安礼仪使
亦既复命,剡奏避位,援礼经之将及,奉恩诏之弗俞,至于再三,终不得请。
天子以公耆明之德,宜师长于百寮,乃拜为右仆射
康济之术,久缉熙于皇极,命兼门下侍郎
鸿儒之才,能就成于大典,俾之监修国史
宠进之数,率有加焉,顾待之恩,举无与对。
天禧二年,充玉清昭应宫使,首冠四辅,奉承万枢。
协于友僚,恢张法度之政;
惠此黎献,跻致仁寿之域。
启乃之论甚精,毗予之托斯重。
终以衰疾,晚以退休,叠贡由衷,顾从还政,面命切至,黾勉视事。
三年重阳节,有诏近位,盛集禁园。
公伸主礼以尽欢,逮暮景而罢会。
趋驾还第,言笑自若,暴中风眩,初若昏醒。
俄顷有瘳,拜伏犹若。
中使交道,五返以宣言;
太医盈门,十全而责效。
会就阳有日,公弗克侍祠。
礼成,进位左仆射,加昭文馆大学士
闻命益惧,削牍固辞。
诏以「容礼交修,谋猷有素,茍守小逊,则非朝廷宠重宗臣、臣下以身徇国之意,宜即祗受,无复重烦」。
公不获面陈,但望阙顿首。
庚申岁旦,疾势骤加,汤剂并臻,继以针砭。
泣对传诏,手自封囊,愿达志诚,乞罢重任,非敢爱死,实恐辱国。
丝言荐降,皆不垂允,临轩轸虑,形于颜色。
暮春三月,风景恬和,少觉体佳,颇有恋思。
因召门下士授席围棋,吸茗闲话,及夕而罢。
比至中夜,疾不可起,乃明日己卯,以不起闻,享年七十有二。
上即时就临哭为恸,再赐白金五千两,辍视朝三日,册赠太尉中书令,命入内省太常丞、直龙图阁冯元摄大鸿胪持节职丧
上又临次发哀,群臣奉慰。
自小歛至掩圹,内司宾凡三至其第。
奉常考行,谥曰「文简」。
录嗣子,遂及诸孙,傍逮姻戚之家,下周给使之列。
其年六月甲申,有司具卤簿鼓吹,葬我公于开封府县汴阳乡丰台里,从先曹公之茔也。
公阶崇三司,爵冠五等,封启万室,号登八字,徽宠之数,曷以加焉!
初娶安定梁氏,封本县君
再娶张氏,封南阳郡夫人
又娶广平宋氏,故毡毯使延昭之女,封祈国夫人
后娶太原王氏,故忠武军节度使同平章事追封秦王审琦之女
并夙承宫教,克著壸仪,辅佐宣劳,奄忽流叹。
五子:长曰传正,次曰传亮,并殿中丞,传正赐绯鱼袋;
次曰传式,次曰传师,次曰传范,并大理寺丞
三女:长适金部员外郎李直方,次适如京副使希范,次在室。
孙十人:长大理寺丞、赐绯鱼袋绎,次大理寺丞绛,次卫尉寺丞绅、约、综,次大理寺丞纬,西头供奉官纯,次大理寺评事缓、纶、维。
孙女八人,曾孙四人,并幼。
公风度凝正,识局渊深,简言易从,守之以信,庄色难犯,即之也温。
不伐而功益高,有容而德乃大。
由布衣而作丞相,自委质而至归全,出处不离于令色,屯夷不失于正道,旷贵全盛,凡四十年,享用福履,大臣莫二。
始,令君罢符离邑宰,丁许公之忧,生计屡空,僦居辇下,惟公一子,旁无近亲,偶得鲜原,以营真宅。
俄有隐者过而窃叹,谓其后嗣当至公台。
岂英衮之崇,已高天之定;
而青鸟之兆,亦吉地之冥符?
释褐临州,最号难治,刑清讼息,吉人宜之。
亟升表著之班,迭居要剧之务。
亨衢有渐,淑问攸归。
磅礴外邦,遵毓重器。
执庭中之法,见君子用心;
慕委珠之名,抗章辞设论。
入镇秉酌泉之节,罢郡无橐实之资。
密侍威严,陪于前马;
赞领枢务,责之坐筹。
属戎堠之尚严,讲兵钤之至众。
朝奏暮召,靡有间时;
夜思晨行,是称尽力。
雅善敷纳,言必诣理,方书简册,进读如流。
已事而还,上为目送。
或问温树,更答他言。
每下殿门,更有常处。
山川曲折之状,画地可成;
边防缓急之机,传檄乃定。
际于隆洽,预兹弼谐,百志憔熙,一德匪懈。
深惟朝家之大策,亲赞帝者之上仪。
黄霸长于治民,及为丞相,风采不及于魏,功名益损。
惟公外守方面,流岂弟之声;
内秉纪纲,茂经纶之业。
谢公有廊庙之量,而不闲将略。
惟公长辔远驭,帷幄而决胜;
轻裘缓带,谈笑以临戎。
周勃之谨厚可属,而椎朴少文
公言成典谟,学该韬略,常以经义而进退,好观故事而奉行。
薛宣之足以谋王体、断国论,而烦碎不称贤。
惟公持重有威,惇大成裕,公府未尝按吏,卿大夫各使任其职。
公孙脱粟一肉,宾客仰给衣食,而性忌害,外宽内深。
惟公致位三事,故旧不遗,赋禄万钟,自奉甚薄,推毂荐士,常若不及,虚心待物,豁然无疑。
张安世匿名迹,远权势,而父子封侯,在位大盛。
家童七百,皆有手技,以殖其货。
惟公子十有馀人,在公之时,无一釐务者。
禄赐之入,犹畏盛满。
躬以清德,率下化成。
杰然真王佐之材,所以成天下之务。
前后屡奉诏,撰宗庙尊谥及皇帝徽号册文,斯大手笔事,与穹壤相弊矣。
自馀论著,体大思精,遗橐仅存,成十五卷。
斋阁岑寂,挟策观书。
数岁以来,手抄唐史,孜孜雠校,朱墨洞分。
感疾之前,甫尔终帙,笔法遒劲,自成一家。
检饬闺门,教诲子侄,曰严与敬,极乎义方。
邓训在家,未尝赐席;
石庆入里,不敢乘车。
念肯构之为难,谅馀庆之斯在。
前岁属疾,涉于累旬,遍召家人,条约后事,裁置寿木,寓置僧坊。
及此奄然,终制已具,达人大观,其若是欤!
惟其未报主恩,不去相位,垂绪言而在耳,赍永恨以入冥。
若乃务经大猷,克庸祗德,有庇人之惠,包世之量,兹所谓岩廊肃哲之老,社稷表干之臣者也。
其一话一言,大功大行,固已藏之王府,载于国册,而诸孤等履霜露而永感,仰风烈之如存,顾纪丰碑,以表幽隧。
爰奉俞诏,属于下臣,惭匪当仁,庶于传信。
其铭曰:
天之气清,地之德宁,大昴储粹,维嵩降灵,䜣合嘉运,公之生兮。
舜咨于牧,汤选于众,出畋协卜,求野自梦,发舒盛业,公之用兮。
懿行嘉言,休勋美利,文致太平,武严守备,知无不为,事二帝兮。
七政以齐,五刑几措,丹青神化,金玉王度,时惟老成,居元辅兮。
其静也专,其动也直,保兹一人,建皇极兮。
刚亦不茹,柔亦不吐,式是百辟,遵公路兮。
路岩,助和鼎鼐,如其天下,想风采兮。
屹若崇山,湛如止水,终之宰相,自有兮。
池凤方集,陈驹靡留,奄忽厚夜,生若浮兮。
行将赐几,不获归印,凛然馀风,没犹振兮。
容车秘器,衮服密章,送往无还,孝心伤兮。
德音孔遐,绪言如在,翼传子孙,令族大兮。
梁台南峙,浚波东走,真宅言归,名不朽兮。
国典禁樵,都人堕泪,穹石攸刊,辞无愧兮。
向敏中孙纺可试将作监主簿 北宋 · 宋庠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五、《永乐大典》卷一四六○八
敕赠太师尚书令向敏中孙纺:公槐庆宗,姬馆遥属。
乃考无禄,慈训念孤。
阅乃奏陈,良用矜恻。
俾阶试吏之籍,且慰奉亲之怀。
先猷,以启初筮。
可。
十贤堂(在郡治城上。十贤者,吴隐之宋璟李尚隐卢奂李勉孔戣卢钧萧仿、滕脩、王琳也。乃蒋之奇增益。别有八贤祠,盖潘羙、向敏中余靖魏瓘邵晔陈世卿陈从易张颉也。乃周自强所立。) 明 · 张诩
览秦佗之故墟兮,风气攸萃而固藏。
山川盘结而崇峍兮,延袤十里之修城
携絮酒以展敬兮,登十八贤之祠堂。
繄肇晋而迄宋兮,伟诸公脩德之相望。
吴宋二李二卢兮,与夫孔萧而滕王
是为十贤兮,咸以职业而显扬。
复有八贤为潘向兮,与余魏二陈而邵张。
瞻典刑之具存兮,抚载籍而增伤。
嘅淳风之日颓兮,民趋靡而奔厖。
重以悍吏之罗织兮,室家啼饥而号寒。
穷亡憔悴已无聊兮,仍骨髓之是剜。
皇穹作愤怒之色兮,太阳黯淡而不明。
怀诸公之遗爱兮,寔蘩禧而夥庆跽飏。
言以揽涕兮,念赤子之彷徨。
羌彼贪墨而偾政兮,胡不泚颡而汗背。
夫何风雨摧败而不葺兮,坐视为草莽之堙塞。
先贤遗躅弃而不顾兮,其为政固可知也。
顾蠢蠢其何辜兮,独不沾膏泽之遗也。
言及兹而兴喟兮,叹诸公之不可期也。
安得起诸公于九原兮,为吾民之父师也。
去诸公奚啻千祀兮,何人俎豆于其祠也。
胥起而振迈之兮,庶有以慰吾民之思也。
晓巡北圃七绝(《后村千家诗》卷一作向敏中诗。题作《春暮》) 其三 南宋 · 白玉蟾
七言绝句 押微韵
蜂蝶如知春欲归,雨馀莺亦缕金衣。
东风尽把杨花剪,吹作满城轻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