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郊庙歌辞 周郊祀乐章(《五代史·乐志》曰:“太祖广顺元年,边蔚议改汉十二成为十二顺之乐。祭天神奏《昭顺》之乐。祭地祇奏《宁顺》之乐。祭宗庙奏《肃顺》之乐。登歌、奠玉帛奏《感顺》之乐。皇帝行及临轩奏《治顺》之乐。王公出入、送文舞、迎武舞奏《忠顺》之乐。皇帝食举奏《康顺》之乐。皇帝受朝、皇后入宫奏《雍顺》之乐。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温顺》之歌。正至皇帝礼会登歌奏《礼顺》之乐。郊庙俎入奏《禋顺》之乐。酌献、饮福奏《福顺》之乐。祭孔宣父、齐太公、降神同用《礼顺》之乐。三公升降及行同用《忠顺》之乐。享藉田同用《宁顺》乐。”) 昭顺乐 唐 · 不详
四言诗 押寒韵
五兵勿用,万国咸安。
告功圆盖,受命云坛。
乐鸣凤律,礼备鸡竿。
神光欲降,众目遐观。
郊庙歌辞 周郊祀乐章(《五代史·乐志》曰:“太祖广顺元年,边蔚议改汉十二成为十二顺之乐。祭天神奏《昭顺》之乐。祭地祇奏《宁顺》之乐。祭宗庙奏《肃顺》之乐。登歌、奠玉帛奏《感顺》之乐。皇帝行及临轩奏《治顺》之乐。王公出入、送文舞、迎武舞奏《忠顺》之乐。皇帝食举奏《康顺》之乐。皇帝受朝、皇后入宫奏《雍顺》之乐。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温顺》之歌。正至皇帝礼会登歌奏《礼顺》之乐。郊庙俎入奏《禋顺》之乐。酌献、饮福奏《福顺》之乐。祭孔宣父、齐太公、降神同用《礼顺》之乐。三公升降及行同用《忠顺》之乐。享藉田同用《宁顺》乐。”) 禋顺乐 唐 · 不详
四言诗 押庚韵
黄彝将献,特牲预迎。
既修昭事,潜达明诚。
郊庙歌辞 周郊祀乐章(《五代史·乐志》曰:“太祖广顺元年,边蔚议改汉十二成为十二顺之乐。祭天神奏《昭顺》之乐。祭地祇奏《宁顺》之乐。祭宗庙奏《肃顺》之乐。登歌、奠玉帛奏《感顺》之乐。皇帝行及临轩奏《治顺》之乐。王公出入、送文舞、迎武舞奏《忠顺》之乐。皇帝食举奏《康顺》之乐。皇帝受朝、皇后入宫奏《雍顺》之乐。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温顺》之歌。正至皇帝礼会登歌奏《礼顺》之乐。郊庙俎入奏《禋顺》之乐。酌献、饮福奏《福顺》之乐。祭孔宣父、齐太公、降神同用《礼顺》之乐。三公升降及行同用《忠顺》之乐。享藉田同用《宁顺》乐。”) 福顺乐 唐 · 不详
四言诗 押灰韵
相承五运,取法三才。
大礼爰展,率土咸来。
卿云秘室,甘泉宝台。
象樽初酌,受福不回。
郊庙歌辞 周郊祀乐章(《五代史·乐志》曰:“太祖广顺元年,边蔚议改汉十二成为十二顺之乐。祭天神奏《昭顺》之乐。祭地祇奏《宁顺》之乐。祭宗庙奏《肃顺》之乐。登歌、奠玉帛奏《感顺》之乐。皇帝行及临轩奏《治顺》之乐。王公出入、送文舞、迎武舞奏《忠顺》之乐。皇帝食举奏《康顺》之乐。皇帝受朝、皇后入宫奏《雍顺》之乐。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温顺》之歌。正至皇帝礼会登歌奏《礼顺》之乐。郊庙俎入奏《禋顺》之乐。酌献、饮福奏《福顺》之乐。祭孔宣父、齐太公、降神同用《礼顺》之乐。三公升降及行同用《忠顺》之乐。享藉田同用《宁顺》乐。”) 福顺乐 唐 · 不详
四言诗 押支韵
昊天成命,邦国盛仪。
多士齐列,六龙载驰。
坛升泰一,乐奏咸池。
高明祚德,永致昌期。
郊庙歌辞 周郊祀乐章(《五代史·乐志》曰:“太祖广顺元年,边蔚议改汉十二成为十二顺之乐。祭天神奏《昭顺》之乐。祭地祇奏《宁顺》之乐。祭宗庙奏《肃顺》之乐。登歌、奠玉帛奏《感顺》之乐。皇帝行及临轩奏《治顺》之乐。王公出入、送文舞、迎武舞奏《忠顺》之乐。皇帝食举奏《康顺》之乐。皇帝受朝、皇后入宫奏《雍顺》之乐。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温顺》之歌。正至皇帝礼会登歌奏《礼顺》之乐。郊庙俎入奏《禋顺》之乐。酌献、饮福奏《福顺》之乐。祭孔宣父、齐太公、降神同用《礼顺》之乐。三公升降及行同用《忠顺》之乐。享藉田同用《宁顺》乐。”) 昭顺乐 唐 · 不详
四言诗 押词韵第一部
云门孤竹,苍璧黄琮。
既祀天地,克配祖宗。
虔修盛礼,仰荅玄功。
神归碧落,福降无穷。
郊庙歌辞 周郊祀乐章(《五代史·乐志》曰:“太祖广顺元年,边蔚议改汉十二成为十二顺之乐。祭天神奏《昭顺》之乐。祭地祇奏《宁顺》之乐。祭宗庙奏《肃顺》之乐。登歌、奠玉帛奏《感顺》之乐。皇帝行及临轩奏《治顺》之乐。王公出入、送文舞、迎武舞奏《忠顺》之乐。皇帝食举奏《康顺》之乐。皇帝受朝、皇后入宫奏《雍顺》之乐。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温顺》之歌。正至皇帝礼会登歌奏《礼顺》之乐。郊庙俎入奏《禋顺》之乐。酌献、饮福奏《福顺》之乐。祭孔宣父、齐太公、降神同用《礼顺》之乐。三公升降及行同用《忠顺》之乐。享藉田同用《宁顺》乐。”) 治顺乐 唐 · 不详
押寒韵
羽卫离丹阙,金轩赴泰坛。
珠旗明月色,玉佩晓霜寒。
黼黻龙衣备,琮璜宝器完。
百神将受职,宗社保长安。
郊庙歌辞 周郊祀乐章(《五代史·乐志》曰:“太祖广顺元年,边蔚议改汉十二成为十二顺之乐。祭天神奏《昭顺》之乐。祭地祇奏《宁顺》之乐。祭宗庙奏《肃顺》之乐。登歌、奠玉帛奏《感顺》之乐。皇帝行及临轩奏《治顺》之乐。王公出入、送文舞、迎武舞奏《忠顺》之乐。皇帝食举奏《康顺》之乐。皇帝受朝、皇后入宫奏《雍顺》之乐。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温顺》之歌。正至皇帝礼会登歌奏《礼顺》之乐。郊庙俎入奏《禋顺》之乐。酌献、饮福奏《福顺》之乐。祭孔宣父、齐太公、降神同用《礼顺》之乐。三公升降及行同用《忠顺》之乐。享藉田同用《宁顺》乐。”) 感顺乐 唐 · 不详
押尤韵
明君陈大礼,展币祀圆丘。
雅乐声其发,祥云色正浮。
郊庙歌辞 周郊祀乐章(《五代史·乐志》曰:“太祖广顺元年,边蔚议改汉十二成为十二顺之乐。祭天神奏《昭顺》之乐。祭地祇奏《宁顺》之乐。祭宗庙奏《肃顺》之乐。登歌、奠玉帛奏《感顺》之乐。皇帝行及临轩奏《治顺》之乐。王公出入、送文舞、迎武舞奏《忠顺》之乐。皇帝食举奏《康顺》之乐。皇帝受朝、皇后入宫奏《雍顺》之乐。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温顺》之歌。正至皇帝礼会登歌奏《礼顺》之乐。郊庙俎入奏《禋顺》之乐。酌献、饮福奏《福顺》之乐。祭孔宣父、齐太公、降神同用《礼顺》之乐。三公升降及行同用《忠顺》之乐。享藉田同用《宁顺》乐。”) 福顺乐 唐 · 不详
押阳韵
上天垂景贶,哲后举鸾觞。
明德今方祚,邦家万世昌。
郊庙歌辞 周郊祀乐章(《五代史·乐志》曰:“太祖广顺元年,边蔚议改汉十二成为十二顺之乐。祭天神奏《昭顺》之乐。祭地祇奏《宁顺》之乐。祭宗庙奏《肃顺》之乐。登歌、奠玉帛奏《感顺》之乐。皇帝行及临轩奏《治顺》之乐。王公出入、送文舞、迎武舞奏《忠顺》之乐。皇帝食举奏《康顺》之乐。皇帝受朝、皇后入宫奏《雍顺》之乐。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温顺》之歌。正至皇帝礼会登歌奏《礼顺》之乐。郊庙俎入奏《禋顺》之乐。酌献、饮福奏《福顺》之乐。祭孔宣父、齐太公、降神同用《礼顺》之乐。三公升降及行同用《忠顺》之乐。享藉田同用《宁顺》乐。”) 忠顺乐 唐 · 不详
押阳韵
木铎敷音文德昌,朱干成列武功彰。
雷鼗鹭羽今休用,玉戚相参正发扬。
郊庙歌辞 周郊祀乐章(《五代史·乐志》曰:“太祖广顺元年,边蔚议改汉十二成为十二顺之乐。祭天神奏《昭顺》之乐。祭地祇奏《宁顺》之乐。祭宗庙奏《肃顺》之乐。登歌、奠玉帛奏《感顺》之乐。皇帝行及临轩奏《治顺》之乐。王公出入、送文舞、迎武舞奏《忠顺》之乐。皇帝食举奏《康顺》之乐。皇帝受朝、皇后入宫奏《雍顺》之乐。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温顺》之歌。正至皇帝礼会登歌奏《礼顺》之乐。郊庙俎入奏《禋顺》之乐。酌献、饮福奏《福顺》之乐。祭孔宣父、齐太公、降神同用《礼顺》之乐。三公升降及行同用《忠顺》之乐。享藉田同用《宁顺》乐。”) 武舞乐 唐 · 不详
押东韵
圭瓒方陈礼,干旄乃象功。
成文非羽籥,猛势若罴熊。
保大五年元日大雪同太弟景遂汪王景逖齐王景逵进士李建勋中书徐铉勤政殿学士张义方登楼赋 南唐 · 李璟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珠帘高卷莫轻遮,往往相逢隔岁华。
春气昨宵飘律管,东风今日放梅花。
素姿好把芳姿掩,落势还同舞势斜。
坐有宾朋尊有酒,可怜清味属侬家。
保宁王制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八、全宋文卷一五、《徐公文集》卷六、《全唐文》卷八七八
门下:昔先王聪明时宪,文质载周,亲亲之义,莫之或改。乃知封建之重,宗社攸赖;友爱之美,风教攸先。寅奉旧章,敢忘循举!二十弟某,禀质冲粹,慎德孝恭,出言有章,好学不倦,故我文考,慈训备隆。而能践修嘉猷,惠迪前哲,卓尔令器,时惟老成。粤予眇冲,肇当缵服,赖贻谋之启后,仰垂鉴之在天。尚念多艰,惧弗克荷。是用睦懿亲以佑凉德,班宗彝以怀万邦。锡尔以山川,表尔以车服。师长之任,申而宠之,敦叙之恩,于是乎在。于戏!苴茅侯社,礼莫缛焉;连华棣萼,亲莫昵焉。履信思顺,可以无悔;尊师重道,事以多闻。尽爱敬以奉亲颜,极惠和以厚宗室。勿恌勿堕,有初有终,服我训词,永光懿烈!可。
封保宁王册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全宋文卷一八、《徐公文集》卷九、《全唐文》卷八八○
维保大元年八月丁未朔某日,皇帝若曰:稽古夷庚,祗叶皇极,建侯树屏,保乂王家,用能乘运会昌,历世重光,先哲所以启后,列辟所以时宪者也。我思立爱,宜有加焉。咨尔二十弟某,中和萃灵,宽裕成德,戏必俎豆之礼,学无城阙之游。聪明仁智,仰遵前训;孝友姻睦,率由生知。昭此玉音,应于《麟趾》。朕以不德,凛乎丕承,文武之功,期无独享,契龟胙土,抑为旧章。今使使某官某,持节册尔为保宁王,食邑二千户。敬之哉!昔我文考,对越上帝,敷佑下民,克俭于家,无纵于逸,再造之业,与世无穷。予以尔有邦,膺受繁祉。今尔尚迪遗烈,保终令图,无从非彝,无狎非正,耇老是听,训典是师,绥宁乃封,以永元吉。
广南转运使元绛奏南海洪圣广利王獠贼至广州城下官吏等屡祷有应乞加崇显之号奉圣旨特封昭顺王制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九九四、《蔡忠惠集》卷九
敕:《易》载害盈益谦之旨,盖神道正直,必有辅于教也。厥有阴相吾民,沮遏凶丑,应答明白,不列美称,曷以扬神之休?南海洪圣广利王,惟王庙食尊爵,表于炎区,年既远矣。唐韩愈记称神次最贵,且有福祸之验。国家秩礼,祀等尤高。康定中,朕尝增王徽名,牲币选数,罔不称是。今转运使绛言:乃者侬獠狂悖,暴集三水,中流飓起,舟留三日,逮至城闉,广已守备。火攻甚急,大风还燄;闭门渴饮,澍雨而足。变怪屡见,贼惧西遁。州人咸曰:王其恤我者耶?朕念显灵佐顺,靡德不酬,其加王以昭顺之号。神其歆兹显宠,万有千载,永庇南服。
南海广利洪圣昭顺威显王记 南宋 · 陈丰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六三、《金石续编》卷一八、光绪《广州府志》卷一○二
南海王有功德于民,威灵昭著。传记所载,与故老传闻,历历可考。自唐以来,褒封崇极,隆名徽称,累增而未已。天宝中,册尊为广利王,牲币祭式与爵命俱升。元和十二年,诏前尚书右丞孔公戣为刺史,有惠政,事神不懈益虔,神所顾歆,风灾熄灭,仍岁大熟。韩昌黎为之记,烂然与日月争光,神之灵迹益著。圣宋开基,太祖皇帝遣中使修敬,易故宫而新之,册祝唯谨。仁宗康定改元之明年,增封四海,而王加号洪圣。皇祐壬辰,蛮獠猾二广,暴集三水。中流飓风作,闭关渴饮,雨降而足。变怪惊异,贼矍然若加兵颈上,一夕遁去。有司以状闻,上心感叹,诏增昭顺之号,加冕旒簪导以答灵休。元祐间,妖巫窃发新昌,领众数千来薄城下。官吏登城,望神而祷。是日晴霁,忽大晦冥,震风凌雨,凝为冰冱。群盗战慄,至不能立足,望城上甲兵无数,怖畏颠沛,随即溃散。虽八公山草木之助,未若是之神速也。状奏,下太常拟定所增徽名,礼官以为王号加至六字矣,疑不可复加,二圣特旨,诏工部赐缗钱载新祠宇,于以显神之赐。太上皇御图,慨然南顾,务极崇奉。绍兴七年秋,申加命秩,度越元祐,于是有威显之号。宠数便蕃,不以为侈,第恨无美名徽称以酬灵贶,岂复计八字褒封耶!左海遐陬,飓风掀簸,蛟鳄磨牙,祝融司南,弹压百怪,庇护南服。俾濒海居民饱鱼蟹、厌稻粱,舟行万里,仅如枕席上过,获珠琲犀象之赢馀,敛惠一方厚矣。而京师顷年旱暵异常,裕陵遣使恳祈雨雪,应不旋踵,又何惠泽溥博若是也。黎弓毒矢,啸聚岩谷,多桨大棹,出没涛波,弄兵未旬时,旋即扑灭,荫护捍禦,而人不知神之力,冥漠之中,阴赐多矣。至于震风反燄,霈雨苏暍,见新城于水中,出阴兵于城上,飞鼠凝澌,变怪万状,又何灵异显著若是也!日者郴寇猖獗,侵轶连山,南海牧长乐陈公偕部使者祓斋以请于祠下。未几,贼徒胆落,折北不支,属城按堵帖然,无犬吠之警。公之精诚感神,如桴鼓影响之应,神之威灵排难,如摧枯拉朽之易,皆当大书深刻,以诏后人。丰叨乘一障在穷海之滨,方托价藩帡幪,而窃神庇祐居多,不敢以芜颣为辞,谨再拜而书之,且系以诗曰:
显显灵异,百神之英。功德在民,昭若日星。庇祐南服,民无震惊。风雨时叙,百谷用成。夷舶往来,百货丰盈。顺流而济,波伏不兴。自唐迄今,务极徽称,祀典祭式,与次俱升。捍禦剧贼,间见阴兵,呼吸变化,风雨晦冥。压难折冲,易如建瓴,奔侬磔岑,群盗肃清。蠢尔郴寇,噭嘑横行,传闻讻讻,郡邑靡宁。堂堂元侯,贤于长城,邀我星轺,各尽其情。祓斋以请,神鉴惟精,式遏寇攘,惟神之灵。应如影响,惟元侯之诚。惟部使者,协恭同盟。选值群贤,惟天子之明。神休无斁,何千万龄。
乾道元年十月二十五日,右朝请大夫、直敷文阁、权发遣广州军州、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事、主管广南东路经略安抚司公事、马步军都总管、赐紫金鱼袋陈辉立石。
乞加封南海洪圣广利昭顺威显王庙号奏(庆元四年五月) 南宋 · 钱之望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一九、《金石续编》卷一九
窃见南海洪圣广利昭顺威显王庙食广州,大芘兹土,有祷必应,如响斯答。臣领事之始,大奚小丑阻兵陆梁,既迫逐延祥官兵,怙众索战,复焚荡本山室庐,出海行劫。臣即为文以告于神,愿借樯风,助顺讨逆,俾献俘祠下,明正典刑,毋使窜逸,以稽天诛。然后分遣摧锋水军前去会合。神诱其衷,既出佛堂门外洋,复回舟送死,直欲趋州城。拾月贰拾叁日至东南道扶胥口东庙前,海中肆拾馀艘衔尾而进,与官兵遇。军士争先夺击,呼王之号以乞灵。战斗数合,因风纵火,以焚其舟。潮汛陡落,徐绍夔所乘大舶胶于沙碛之上,首被擒获,馀悉奔溃。暨诸军深入大洋,招捕馀党,如东姜叚门诸山,素号险恶,或遇飓风觱发,不容舣舟,人皆危之。既至其处,波伏不兴。及至罗致首恶,长风送帆,巨浪如屋,武夫奋棹,且喜且愕,益仰王之威灵。凡臣所祷,无一不酬。将士间为臣言:「此非人之力也」。凯旋之日,阖境士民以手加额,归功于王,乞申加庙号,合辞以请。臣参订舆言,具有其实。除已先出帑钱千缗崇饰庙貌外,用敢冒昧上闻。臣考之图经,惟王有功于民,著自古昔,载在祀典,神次最贵。唐天宝十载始封为广利王;国朝康定贰年,增号洪圣;皇祐伍年,以阴击侬贼,诏锡昭顺;绍兴柒年,复加威显。所以致崇极于神者,其来尚矣,旌应表异,正在今日。欲望睿慈特降指挥,申命攸司,讨论典礼,优加命数,昭示褒宠,以答神休,以从民欲。伏候敕旨。
题吉水鼋潭李氏仁寿堂(嘉定癸酉以广西宪赴召经此) 南宋 · 崔与之
押词韵第三部
拙直多忤物,孤根徒自危。
祈闲三扣阍,天远不我知。
尺书趣入觐,君命其可违。
火云正烧空,短篷气如炊。
脩途久困顿,病骨尤支离。
奄奄尚残息,舣棹江之湄。
来登三元山,炎歊顿无威。
徘徊古亭上,好风吹客衣。
聊为三日留,食斯眠于斯。
涧泉㶁㶁鸣,四山翠屏围。
夜深松桂寒,朝瀣生林霏。
李君亦达士,与我真忘机。
乃于山之巅,预作佳城基。
生则此其乐,死则此其归。
采药求长年,华发世所希。
荷锸欲自埋,不以遗体为。
要皆非中道,识者之所嗤。
知命故不忧,李君其庶几。
触目此境界,陡悟昔者非。
更作首丘想,行色应迟迟。
还游仁寿庵,细玩渊明诗(自注:壁有归去来辞之句)。
寓形复几时,皇皇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自怜一身孤,蒲柳先秋衰。
百念尽灰冷,故园劳所思。
我有石壁山,亩计十有奇。
归去营一窟,曲肱送斜晖。
培植先人树,投老长相依。
清泉白石盟,甘心天一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