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乞熟议金使事劄子绍兴八年十二月 宋 · 曾开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六九、《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八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三
臣访闻虏使在路语接伴范同云:「本国主相及军前并无遣使之意。
江南王伦来唤我,百拜恳告,不得已而来,不知有何事商量」?
又以排办顿次,行有里数,数怒濡滞,出语不逊。
范同尝具因依申朝廷。
不知既闻此语,尝有以答之乎?
又闻随行三节人从在路,恣其出入,并无检察。
有下节女真,常先半程肆意而行;
将至之日,夜半押马过临平,逮晓已至,江涨。
下节卜名,乃郦琼将官,旁观者多识之。
此皆朝廷所当讥察,不可忽者也。
陛下初遣使,本为迎奉梓宫,王伦遂创生和议。
疑其不可信,故谕云:「若金国果有欲和之意,当自遣使来相议」。
执陛下圣意,遂致哀告求请,虏使得以藉口,谓本无来意,因拜告而来。
陛下观此意,岂非盛气而陵我乎?
臣窃闻王伦前此曰:「日来所得虏书,已有早遣使人,以图休息之辞」。
则今日虏使,岂可谓我拜告而来?
自当谕馆伴官,以此语折之也。
虏帅拒我礼物,而不受书意,责我以招降;
使者自入我境,已有傲慢侵陵之语;
就馆后言语礼貌,必无逊顺。
陛下坚前日之说,察其情伪,勿轻见之。
或止令执政与之商议,最为得体。
仍乞宣谕执政,同心协意,深思审处,预设应答之辞,常使在我理直,勿有一言之失,使得起衅。
万一事有可议,其于许与之际,亦不当轻发,善遣而徐议之可也。
所有虏使随行三节人从,乞严行约束,勿放出馆。
臣又闻今日宰相执政,各班留身奏事者三人,岂非所见不同,难以共议乎?
夫人臣当一体于国,小事尚不当有异,况此大事乎?
今乃人怀异志,各立偏说,既不于都堂会说,择其可者行之,又不于榻前各以所见面折庭争,取决而行;
陛下又不以辅臣留身之言宣谕于众,上下蒙蔽,惟恐人知,岂不误大事耶?
夫朝廷之事,固有当密者。
如行军用间,已成之谋,一或漏泄,为害非细。
今日之事,特未定也,正当大询于国,兼众志而用之,岂可但凭一市井驵侩之说,而大臣不肯身任,侍从不容与闻者乎?
臣愿陛下以辅臣留身所论使事,明赐宣谕,以臣寮所论使事悉赐降出,使大臣集侍从、两省官公共熟议,取其是者,断而行之,无为含糊嗫嚅之论,以招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