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怀让村客虔州 明末清初 · 施闰章
五言绝句 押纸韵 出处:学馀诗集卷之四十六
闻君发归棹,还滞虔城里。
双江人不来,愁杀双江水。
南岳让禅师 唐末 · 克符道者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全唐诗续拾
别沐曹溪水,栖衡岳万重。
有心传五叶,无意据千峰。
洞鹤争藏翼,岩鸡息瘦容。
一声干象外,海内继真风。
南岳禅师止观后序 北宋 · 释遵式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天竺别集》卷上、《大乘止观法门》卷一、《大乘止观释要》卷首、《佛祖统纪》卷五○、《天台山方外志》卷一九
止观,用也,本乎明静。
明静,德也,本乎一性。
性体本觉谓之明,觉体本寂谓之静,明静不二谓之
无所分,则明静安寄?
无不备,则明静斯在。
语体则非一而常一,语德乃不二而常二。
祇分而不分,祇一而不一耳。
体德无改,彊名为万法之性;
体德无住,彊名为万法之本。
万法者,复何谓也?
谓举体明静之所为也。
何其然乎?
良由无始本觉之明彊照,照生而自惑谓之昏;
无始无住之本随缘,缘起而自乱谓之动。
昏动既作,万法生焉。
捏目空华,岂是他物!
故云不变随缘名之为心,随缘不变名之为性。
心,昏动也。
性,明静也。
若知无始即明而为昏,故可了今即动而为静。
于是圣人见其昏动可即也,明静可复也,故因静以训止,止其动也;
因明以教观,观其昏也。
使其究一念,即动而静,即昏而明。
昏动既息,万法自亡,但存乎明静之矣。
是为圆顿,是为无作,是如来行,是照性成修,修成而用废。
谁论止观显而性泯,亦无明静豁然?
谁寄无所名,焉为示物旨归?
止成谓之解脱,观成谓之般若,显谓之法身,是三即一,是一即三。
如伊三点,如天三目,非纵横也,非一异也。
是谓不思议三德,是为大般涅槃也。
呜呼!
此法自鹤林韬光,授大迦叶,迦叶授之阿难。
阿难而下,灯灯相属,至第十一马鸣。
鸣授龙树,树以此法寄言于《中观论》。
《论》度东夏,独淮河慧文禅师解之,授南岳大师
南岳从而照心,即复于性,获六根清净,位邻乎圣。
斯止观之用验矣。
大师惜之无闻后代,从大悲心出此数万言,目为《大乘止观》,亦名《一乘》,亦名《曲示心要》。
分为二卷,初卷开止观之解,次卷示止观之行,解行备矣,犹目足焉,俾我安安不迁而运到清凉池。
噫,斯文也,岁月辽远,因韬晦于海外。
道将复行也,果咸平三祀,日本国圆通大师寂照锡背扶桑,杯汎诸夏,既登鄮岭,解箧出卷,天竺沙门遵式首而得之。
度支外郎朱公頔冠首序,出俸钱模板,广而行之。
大矣哉!
斯法也,始自西传,犹月之生,今复东返,犹日之升。
素影圆晖,终环回于我土也。
因序大略,以纪显晦耳。
让和尚1100年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七、《石门文字禅》卷二五、《楚宝外编》卷三 创作地点: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福严寺
心之妙,不可以语言传,而可以语言见。
盖语言者,心之缘、道之标帜也。
标帜审则心契,故学者每以语言为得道浅深之候。
予观南岳让禅师初见六祖,祖曰:「什么物与么来」?
对曰:「说似一物即不中」。
曰:「还假修證也无」?
对曰:「修證即不无染污,即不可」。
祖叹曰:「即此不染污,是诸佛之护念」。
大哉言乎,如走盘之珠,不留影迹也!
让公犹侍六祖十有五年乃去,庵于三生石之上。
时天下尚以律居,未成丛席。
有僧忘其名,为总众事二十年,为县官勘其出纳。
先是,寺未尝藉其资,僧方囚,自念久已忘之,仰祝让公求助。
于是一夕通悟,尽能追忆二十年间物件,不遗毫发,乃得释。
故以让公为观音大士之应身,而让居庵中,未尝知之。
予游福严,与僧读其事,僧疑以问予:「此何理哉」?
予曰:「《涅槃经》云:『外道妒世尊入其国,驱五百醉象来奔。
世尊垂手示之,而象见五指轮中皆出师子,于是怖伏遗粪而去。
世尊曰:尔时我指实无师子,而是护财狂象,自然见之,皆我慈善根力』。
故夫世尊慈善根力,要不可以有思议心测之,而可以无隐藏事證。
如月在天,光遍溪谷,初不择溪谷之浊清。
而水之澄澈,必有月影;
水之澄澈,则月现影。
而善恶之必有所感,乃不见慈善根力哉?
让公坐令其曾获聪明之辩,要不足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