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授冯道崔协中书侍郎制 后唐 · 后唐明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
昔舜命皋夔。百揆时叙。汤命仲虺。万国咸宁。道既合于君臣。事实光于今古。朕克相上帝。敷佑下民。惟顺考于典坟。俾旁求于彦杰。升之廊庙。付以钧衡。期共理于寰区。冀永康于黎庶。厥有明哲。咸谓硕儒。早隆佐命之功。久负济时之器。必使膺兹大任。弼我丕基。既询谋以佥同。固朕志而先定。爰行并命。是降宠灵。端明殿学士朝议大夫守尚书兵部侍郎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冯道。四渎凝休。五行钟秀。积善克承于家训。扬名端守于素风。孔门曾颜。宁同懿行。汉庭严乐。讵比宏才。温恭为君子之儒。悫厚有大臣之体。故自从龙契会。倚马摛词。首赞先朝。绍隆丕业。为善不伐。有能不矜。守廉贫则罔耻缊袍。持慎审则靡言温树。自予纂嗣。赖尔弼违。爰精选于禁林。乃特迁于秘殿。愈陈规诫。屡罄论思。都正直以莫伦。谅真纯而罕匹。银青光禄大夫守太常卿判吏部尚书铨事上柱国崔协。星辰降彩。轩冕联荣。礼乐禀于生知。诗书博于时习。辉华继世。可鄙荀陈。清贵传家。固超王谢。自登高第。践历周行。居省闱则职业备修。升宪府则朝纲克振。近者委司选部。命典秩宗。辖彼铨衡。则群才适序。调其律吕。则雅音克谐。既扬正始之风。可验中和之德。并以功庸夙著。问望弥高。宜允副于具瞻。俾显当于爰立。是命宠升黄阁。光弼紫宸。或居书殿之荣。俱列户封之贵。仍加峻级。以示新恩。道既叶于咨询。心乃符于启沃。于戏。知人则哲。予窃慕于前王。事君尽忠。尔巳闻于当代。更宜夙夜。慎保初终。使社稷以无忧。期子孙之有赖。往践厥位。汝惟戒哉。道可正议大夫中书侍郎平章事充集贤殿学士。协可中书侍郎平章事。
答冯道等上尊号诏 后唐 · 后唐明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
朕顾惟凉德。获绍丕基。赖心膂之吁谟。系股肱之寅亮。惧难负荷。尝励斋庄。惟诫荒宁。敢自满假。卿等谟猷迭著。翼亮弥勤。遽以鸿名。将加眇质。虽验忠贞之恳。诚非谦慎之怀。往年继上封章。累增宣达。近者告虔宗庙。展礼郊丘。皆辅弼之尽心。亦缵承之常道。纵频摧北虏。烽燧犹存。虽稍静南方。车书未混。至于年谷丰稔。皆繇台辅燮调。岂予冲人。当斯盛美。尔宜明予畏相。体朕师臣。勉务弼谐。无忘裨救。尧舜禹汤之大道。足可敷陈。圣明神武之虚名。无烦往复。谅兹深意。即断来表。
答冯道等表请徽号加广道法天四字诏 后唐 · 后唐明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
朕猥以眇躬。虔承丕构。统临区宇。绵历星霜。九有所宾。万务思理。鉴往代废兴之本。禀前王嗣守之规。驭朽索以兢怀。揽宵衣而惕虑。顾惟寡昧。罔敢怠荒。而犹帝道未臻。皇猷罕著。至于五兵销偃。九谷丰穰。内繇调燮之功。外假勋贤之力。岂兹凉德。擅彼徽名。今则渐冀小康。将凝大化。谅繄台辅。俾契混同。何乃遽贡饰辞。爰加溢美。乍披来奏。深匪素怀。致君不在于斯文。尊主宁劳于懿号。未若罄舟楫济川之业。竭股肱宣力之诚。使化被八荒。泽及四海。武功文德。感叶于休期。君贤臣忠。永怀于良史。今兹来请。具验乃心。徒切叹嘉。必难依允。所上尊号宜不允。
长乐老自叙 五代 · 冯道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七
余世家宗族。本始平长乐二郡。历代之名实。具载国史家牒。余先自燕亡归晋。事庄宗明宗闵帝清泰帝。又事晋高祖皇帝少帝。契丹据汴京。为戎二主所制。自镇州与文武臣僚马步将士归汉朝。事高祖皇帝今上。顾以久叨禄位。备历难危。上显祖宗。下光亲戚。亡曾祖讳凑。累赠至太傅。亡曾祖母崔氏。追封梁国太夫人。亡祖讳景。累赠至太师。亡祖母褚氏。追封吴国太夫人。亡父讳良建。秘书少监致仕。累赠至尚书令。亡母张氏。追封魏国太夫人。余阶自将仕郎转朝议郎朝散大夫朝议大夫银青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特进开府仪同三司。职自幽州节度巡官河东节度巡官掌书记。再为翰林学士。改授端明殿学士集贤殿大学士太微宫使。再为宏文馆大学士。又充诸道盐铁转运使南郊大礼使明宗皇帝晋高祖皇帝山陵使。再授定国军节度同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一为长春宫使。又授武胜军节度使邓随均房等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官自摄幽府参军试大理评事检校尚书祠部郎中兼侍御史检校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太师兼侍中。又授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正官自行台中书舍人再为户部侍郎。转兵部侍郎中书侍郎。再为门下侍郎刑户吏尚书右仆射左仆射。三为司空。两在中书。一守本官。又授司徒兼侍中。赐私门十六戟。又授太尉兼侍中。又授戎太傅。又授汉太师。爵自开国男至开国公鲁国公。再封秦国公梁国公燕国公齐国公。食邑自三百户至一万一千户。食实封自一百户至一千八百户。勋自柱国至上柱国。功臣名自经邦致理功臣至守正崇德保邦致理功臣安时处顺守义崇静功臣崇仁保德宁邦翊圣功臣。先娶故德州户掾褚讳濆女。早亡。后娶故景州弓高县孙明府讳师礼女。累封蜀国夫人亡。长子平。自秘书郎授右拾遗工部度支员外郎。次子吉。自秘书省校书郎膳部金部职方员外郎屯田郎中。第三亡子可。自秘书省正字授殿中丞工部户部员外郎。第四子幼亡。第五子义。自秘书郎改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御史中丞。充定国军衙内都指挥使。职罢改授朝散大夫右春坊太子司议郎。授太常丞。第六子正。自协律郎改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御史中丞。充定国军节度使。职罢改授朝散大夫太仆丞。长女适故兵部崔侍郎讳衍子太仆少卿名绚。封万年县君。三女子早亡。二孙幼亡。唐长兴二年敕。瀛州景城县庄来苏乡改为元辅乡。朝汉里改为孝行里。雒南庄贯河南府雒阳县三川乡灵台里。奉晋天福五年敕。三川乡改为上相乡。灵台里改为中台里。时守司徒兼侍中。又奉八年敕。上相乡改为太尉乡中台里改为侍中里。时守太尉兼侍中。静思本末。庆及存亡。盖自国恩。尽从家法。承训诲之旨。关教化之源。在孝于家忠于国。口无不道之言。门无不义之货。所愿者。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以三不欺为素。贱如是。贵如是。长如是。老如是。事亲事君事长。临人之道。旷蒙天恕。累经难而获多福。曾陷蕃而归中华。非人之谋。是天之祐。六合之内有幸者。百岁之后有归所。无以珠玉含。当以时服敛。以籧篨葬。及择不食之地而葬焉。以不及于古人。故祭以特羊。戒杀生也。当以不害命之物祭。无立神道碑。以三代坟前不获立碑故。无请谥号。以无德故。又念自宾佐至王佐。及领藩镇时。或有微益于国之事节。皆形于公籍。所著文章篇咏。因多事散失外。收拾得者。编于家集。其间见其志。知之者罪之者。未知众寡矣。有庄有宅有偫书。有二子。可以袭其业于此。日五盥。日三省。尚犹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为子为弟。为人臣为师长。为夫为父。有子有犹子有孙。奉身即有馀矣。为时乃不足。不足者何。不能为大君致一统。定八方。诚有愧于历职历官。何以答乾坤之施。时开一卷。时饮一杯。食味别声被色。老安于当代耶。老而自乐。何乐如之。时乾祐三年朱明月。长乐老序云。
授冯道门下侍郎平章事制 后晋 · 晋高祖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十四
舜任五臣。坐致穆清之化。汉尊三杰。克成王霸之基。皆所以君臣义通。上下情洽。得以寅亮大化。导扬休声。百工允𨤲。垂衣裳而御宇。万方率服。铸剑戟以为农。式繇辅弼之功。兆此隆平之运。朕谬膺开创。初统寰瀛。照临将被于淳风。宰制实凭于良辅。其有功宣缔构。业绍经纶。两朝输翊戴之勋。万汇仰陶钧之力。是宜重膺梦卜。再践庙堂。俾光新造之邦。共阐无为之化。经邦致理翊戴功臣特进守司空上柱国始平郡公食邑二千五百户食实封三百户冯道。礼天苍璧。镇国元龟。夏璜为稀世之珍。轩镜是辟邪之宝。方诸才业。良平有可差其肩。较彼忠贞。姚宋不得并其辔。可谓人臣之刀尺。造化之丹青。自明宗皇帝克绍基扃。仰膺图谶。于草昧皇灵之际。有攀鳞附翼之功。密赞皇猷。静司帝诰。出纳奉命。周旋八年。持葛秤以定锱铢。浮殷舟而拯沈溺。四时成岁。阴阳毕顺于燮调。九德不愆。朝野咸推于表式。繄予薄德。获被宠灵。将惕励以为怀。恐负荷之弗克。宜凭勋德。共济艰难。是用重启岩廊。俾持埏埴。水土之崇资不改。宏文之大柄仍兼。于戏。造膝陈谋。尔无辞于裨救。开怀纳谏。朕不怠于听从。致社稷于昌期。纳生灵于寿域。共臻至理。勿坠前功。唯于大臣。不俟多训。可守司空兼门下侍郎平章事宏文馆大学士。
答冯道等上尊号诏 后周 · 周太祖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二
眇觌前王。德之盛者。或弦弧剡矢。去天下之暴。或手胼足胝。服四载之勤。德普施于民。而民不知其力。盖为而不有。建之若偷。巍巍圣功。曾无称号。苟异于是。孰不近名。朕历数在躬。艰难承统。莫识三皇之道。徒知万乘之尊。至于翼翼小心。孜孜庶政。推诚待物。损巳益人。上帝佑予。于兹三祀。日慎一日。无德可称。夫五礼交修。四时不忒。振颓纲于会府。致函夏之小康。斯乃公辅庶臣举职之明效也。七德训戎。四鄙不耸。执干戈而卫社。抚封域以安民。此又勋臣将校为时而宣力也。至若虫螟消殄。风雨不愆。岁被丰登。民跻富寿。兹乃乾坤育物。宗社贻庥。敢贪天功。以为巳力。而公卿叶议。中外同词。诣阙拜章。赠予美号。虽为臣之义。将顺则然。谅爱君之心。殊不在此。朕顾寡薄。非所宜当。即断来章。无至固执。所请宜不允。
冯道为四代相(庆历五年作)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二一、《司马公文集》卷七三
忠臣不二君,贤女不二夫。策名委质,有死无贰,天之制也。彼冯道者,存则何心以临前代之民,死则何面以见前代之君?自古人臣不忠,未有如此比者。然而尊官重禄,老以没齿,何哉?夫为国家者,明礼义,奖忠良,褒义烈,诛奸回,以厉群臣,群臣犹爱死而忘其君,况相印将节以宠叛臣,其不能永享天命,宜矣。然而庸愚之人,往往犹称其智。盖五代披攘,人主岁易,群臣失节,比踵于朝,因而誉之,欲以自释。余恐后世以道所为为合于理,君臣之道,将大坏矣。臣而不臣,虽云其智,安所用哉!
冯道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三、《栾城后集》卷一一、《历代名贤确论》卷一○○
冯道以宰相事四姓九君,议者讥其反君事雠,无士君子之操。大义既亏,虽有善不录也。吾览其行事而窃悲之,求之古人,犹有可得言者。齐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又从而相之。子贡以为不仁,问之。孔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管仲之相桓公,孔子既许之矣。道之所以不得附于管子者,无其功耳。晏婴与崔杼俱事齐庄公,杼弑公而立景公,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卒事景公。虽无管子之功,而从容风议,有补于齐,君子以名臣许之。使道自附于晏子,庶几无甚愧也。盖道事唐明宗,始为宰相,其后历事八君。方其废兴之际,或在内,或在外,虽为宰相,而权不在己,祸变之发,皆非其过也。明宗虽出于夷狄,而性本宽厚,道每以恭俭劝之。在位十年,民以少安。契丹灭晋,耶律德光见道,问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顾夷狄不可晓以庄语,乃曰:「今时虽使佛出亦救不得,惟皇帝救得」。德光喜,乃罢杀戮,中国之人赖焉。周太祖以兵犯京师,隐帝已没,太祖谓汉大臣必相推戴,及见道,道待之如平日。太祖常拜道,是日亦拜,道受之不辞。太祖意沮,知汉未可代,乃立湘阴公为汉嗣,而使道逆之于徐。道曰:「是事信否?吾平生不妄语。公毋使我为妄语人」。太祖为誓甚苦。道行未返,而周代汉。篡夺之际,虽贲育无所致其勇,而道以拜跪谈笑却之,非盛德何以致此?而议者黜之,曾不少借,甚矣!士生于五代,立于暴君骄将之间,日与虎兕为伍,弃之而去,食薇蕨、友麋鹿易耳,而与自经于沟渎何异?不幸而仕于朝,如冯道犹无以自免,议者诚少恕哉!
五季相冯道 南宋 · 金朋说
七言绝句
历代成规知谨守,五朝八姓诰封新。
改辞易面何无耻,视古夷齐不愧心(以上《碧岩诗集》卷二)。
读冯道传 南宋 · 郑起
四言诗
西山有薇,二子采之。
二子竟死,薇不疗饥。
匪恶周粟,食不下咽。
君臣义重,彼苍者天。
尔道何人,数主一身。
有何颜面,冠冕搢绅。
乔固诸贤,宁死道边。
曹操不帝,清议凛然。
吏部尚书元默卿除参知政事集英殿大学士燕国公加食邑实封制 南宋 · 姚勉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二五
敕门下:武公如圭璧而有文,蔚著清华之望;商王引金砺以命相,有资磨切之功。惟邪正有薰莸之分,则君宰不胶漆而固。历敷朕志,迪简王庭。具官某极深而研几,义方而敬直。器质粹万金之宝,精诚坚百鍊之刚。自感会于龙云,无掩藏于豹雾。书璮擢第,以文章行有用之才;纡绶临民,以道德洗积污之染。如石其介,有玉者砻。昭然能黑白之分,不使至紫朱之乱。摩顶放踵而利天下,无翟子兼爱之偏;研精覃思以摭群言,得昌黎钩玄之学。擢自客卿之列,寘之翰苑之班。播告交修,出纳惟允。光启奎星之运,功在凌烟之图。臣有黔夫,齐可称于四宝;佥曰伯禹,尧盍锡于元圭。擢之喉舌之司,典我铨衡之选。考书九品,激浊扬清。事判五花,综名核实。薰染人才之善,刮磨君德之光。岁寒知松柏之后凋,香久与芝兰而俱化。庸登政筦,峻陟文阶。载易薛封,肇开燕国。申锡圭田之奉,宠升书殿之班。玉我于成,绳君以正。呜呼!恭默而思道,朕尝梦上帝之赉予;用以图功,尔其念宁王之遗宝。勿徇斜封之滥冗,勿专簿书之勾稽。若昔召公,实启尔土。尚其夹辅,庶可匹休(《雪坡舍人集》卷四二。)。
「用」字前或后当脱一字。
冯道 元初 · 刘因
七言绝句 押寒韵
亡国降臣固位难,痴顽老子几朝官。
朝梁暮晋浑閒事,更舍残骸与契丹。
笔精:冯道历事四朝,后世羞之。欧公作史谓无廉耻,史断诸贤,纷纷訾议。不如元刘静修一绝,约而尽也,云云。
冯瀛王吟诗台 元初 · 刘因
押尤韵
林壑少佳色,风雷有清秋。
为问北山灵,吟台何久留。
时危亦常事,人生足良谋。
不有拨乱功,当乘浮海舟。
飘飘扶摇子,脱屣云台游。
每闻一朝革,尚作数日愁。
朝廷乃自乐,山林为谁忧?
视彼昂昂驹,奈此汎汎鸥。
四维既不张,三纲遂横流。
坐令蚩蚩民,谓兹圣与俦。
蚩蚩尚可恕,儒臣岂无尤。
不有欧马笔,孰能回万牛。
太行千里来,萧洒横中州。
今朝此登临,孤怀涨岩幽。
何当铲叠嶂,一洗佗山羞。
读冯瀛王长乐叙 元末明初 · 王翰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五朝荣宠正堪羞,忍更为文耀士流。
节义却交王妇立,安危徒羡聂生忧。
兔园文鄙谁堪读,乡国台高谩久留。
闭口安身窃师保,不知谁起告嘉猷。
冯道二首 其一 明 · 沈周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能臣五姓亦多忙,旦暮朝廷傀儡场。
尽有痴顽塞羞耻,了无恩怨涉兴亡。
送迎数数真邮督,侍从番番老楯郎。
莫怪不能知大义,兔园册上秪农桑。
冯道二首 其二 明 · 沈周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相公惟旧帝惟新,历享台垣富贵春。
竟莫识为何老子,终当书作某朝臣。
厓房恋恋输蜂义,梁垒依依愧燕仁。
功业不知何所有,一编青竹漫遗尘。
自相国庄至夫人庄戏为一绝相国庄冯道故居夫人庄道妇家也 明 · 纪坤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青史空留字数行,书生终是让侯王。
刘光伯墓无寻处(刘炫与冯道皆景城人),相国夫人各有庄。
冯道 明 · 洪圣民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拙翁集卷之五
不愧人又不愧天,渠家坐视主家颠。
千秋人唾冯丞相,代五经来富贵全。
同潘寰瀛王尧韭集梁澹明馆赏菊 明 · 李之世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晶波窅窅漾池光,平曳素云过短墙。
才到阶庭惊韵石,坐来衣袖染奇香。
草沾馀暖犹含绿,菊领新寒尽吐黄。
清露冥濛灯晻霭,恍疑身醉辋川庄。
长乐老 清 · 洪亮吉
押皓韵 出处:附鲒轩外集唐宋小乐府
五代十数君,无一臻寿考。
九朝历事只一人,死同宣圣年,生作长乐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