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净光江月阁榜一宿觉道场。)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一三、《北涧集》卷八
杰阁凌虚,颇称松风题榜;
小轩总胜,未舒江月襟怀。
不须杜老千间,要架元龙百尺。
阴晴态度,看江上数峰青
《骚》《雅》平章,补天边一鸟下。
尽除菑翳,都著阑干。
歌梦生春草之诗,快远送飞鸿之目。
造凤楼之手段,秦岂无人;
视井干之规模,风斯在下。
净光丈室开小窗颇得江山之胜次璧老壁间韵 南宋 · 许及之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车马憧憧走皂台,面皮三寸积黄埃。
禅房永日窗开阖,天际孤帆潮往回。
二月风光供远眺,十年羁旅惬重来。
现前一宿圆成案,懒向胡僧问劫灰。
净光法师 北宋 · 李沆
 押先韵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
徐陵师顗,道以尊贤。
梁肃师然,勤以周旋。
二子幸闻,二师言宣。
洒滋慧露,清彼心莲。
我师净光,芳声在焉。
无说无示,得之又玄。
形俨丈室,化流后天。
台厓不移,清风绵绵。
按:《螺溪振祖集》,续藏经第二编第五套第五册。
次韵张汝弼见寄(其诗有诗法将陆放翁又立命独嫌磨蝎宫之语) 明 · 吴宽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匏翁家藏集卷第八
尽去淫祠如狄相,大兴乡学类文翁
郡中有守今难得,岭下斯民久不逢。
诗法雕虫成小技,术家磨蝎忝同宫。
远期君子来朝日,横浦风高起雪鸿。
净光大师塔铭 北宋 · 释澄彧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二
师讳羲寂字常照,俗胡氏,永嘉人也。
削染于本郡开元寺
年十九受具,业律于会稽,寻依国清习天台教。
智者师湛然师,灯灯相续,遍布寰宇。
唐武宗焚毁,微言暂污,传持中废。
而能苦心研味,在处宣通,制科考文,诲人无倦。
居山四十五载,禀学二百馀人。
邓王钱氏有国之日,钦其道德,赐紫衣师号,树宇以安之,赍腊供以延之。
今天下郡府匡化绍隆,多其弟子。
师与人授菩萨戒,约数十万,其德行事状备载僧史。
雍熙四年丁亥十一月四日,迁化于丈室,春秋六十九,僧腊五十。
明年改元端拱岁次戊子季夏十六日,建塔亭,葬于国清寺东南隅
善来弟子二十馀人,长曰令馀、令继,箕裘者曰皎如,实克负荷,事之以礼,葬之以礼。
夫如是,又何憾焉?
愚忝传后焰,备熟前踪,乃为铭曰:
智者圆宗,师后躅。
代产奇士,温其如玉。
兴教劬劳,诲人委曲。
法海扬帆,昏衢秉烛。
锡振何处?
塔局深谷。
法子法孙,灯灯相续。
按:《螺溪振祖集》,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本。又见《续藏经》第二编第五套第五册。
送天宁谧藏主净光 元末明初 · 梵琦
 出处: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七十六
永嘉老子错行脚,被人呼为一宿觉
曹溪只是个樵夫,佛法何曾解参学。
三千威仪八万行,一霎清风顿销铄。
偶然撰得文字成,被人唤作真丹经。
泥中洗土不唧𠺕,画蛇添足空丁宁。
看渠两著浑未是,学者焉能出生死。
如来藏里本无珠,万古虚名挂唇齿。
为我殷勤问净光永嘉老人应著忙。
说与如今甚时节,莫恋松风与江月。
净光大师行业碑淳化三年 北宋 · 钱易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螺溪振祖集
南山奇,甚东西北山,其高深幽远,便释者栖。
钟于台,台连四去千万山,复又宏閟窈窕,如非人可以止者。
昔我智者坐此山以著书,故得名教。
智者没,释来习其教,得其旨者,累累有之。
易生于越,闻师之事甚异。
师胡氏,家温永嘉,三世习释书。
母郑氏,既娠不食肉。
生五六岁,与群儿戏于门。
会三释者被远游具,由是道而遇群儿。
一者抚师之顶曰:「汝有奇相,当为吾门之达者」。
既去,三愿有羡声。
自后复授释书,拜释像,如无为人事者心。
年甫十二,投温之僧子安,为浮屠氏。
勤谨明利,得尽弟子礼。
安器之,授经所谓《法华》者。
期月周诵。
其起居宴坐也,绰绰有古佛之威仪。
十九始去须发,为比丘具矣。
乃之,授《毗尼》于清律师三载尽极其道。
又南之天台通智者教,师承耸、广二公。
一旦手《法华本迹不二门》,至「法性之与无明,遍造诸法,名之为染;
无明之与法性,遍应众缘,号之为净」,因顿悟佛心,汗落如雨。
不数月登座衍说,坐二师于听徒中,了无愧色。
每入大藏采一经,未尝别考科疏,随意而讲,涣然冰释。
寻有去山意,止者尽台人,皆不能。
时广顺中也。
忠懿叔父领大元帅开府浙水,闻之,坚止勿他往,授以释署净光大师
三让授受不施,方建法华道场。
六时行释事,昼夜不怠。
甲子,居螺溪讲导,事如道场。
吾叔大元帅供施日至焉。
丁卯下台,寓开元东楼
春雨连日,一夕有梦,若告楼垝。
及旦迁他所。
是夜大山颓,击楼堕,免者将百人。
早岁吴越不雨久,而吾叔命使求祷之。
师领其徒,诣巨潭覆钵作祷,而暗有咒语。
食久,潭中为风所激,恍有物自水中起。
回不半道,大雨连下,周境谢足。
又尝危坐居室,有童子服山人衣,形体瘠陋,持竹器,以土养小,跪于室前。
师徐询之:「尔何来也」?
答曰:「华顶遣送松栽」。
言讫,遗竹器于地,忽尔不见。
师潜谓其徒曰:「此山神也,吾当别住道场」。
后创螺溪教院之前谶也。
凡道南险者,首称天台石桥,下临万仞,飞泉四射,危滑欹侧,状如横虹。
师尝夜度,有光前导,如列炬掷火,皆不知其来。
又好修坏像,多获古物,若有符契。
因得咸通六年中书,即当时僧希皎誓文,愿复生此,以童子出家,传大法首。
众谓师之前身,如许元度事。
师昔在四明育王寺,梦登上方,有宝幢高座,大署曰文殊台,而阑楯围络,趋不能入。
上有菩萨,手自相引,坦然可登。
复觉是身与菩萨之体,泯合无二。
癸未年,上使内侍省官与台守入山谋建释舍,坚请师受菩萨戒,自称弟子。
师凡与台人授戒,有舍屠宰而执经论者,有不血食者,有至死不言杀者,有投高死而发愿者,有弃妻子而求为浮屠人者,有入山一步一礼,血垂于额者,有火一臂一指以供佛者。
呜呼!
大音一举,应者千谷,非发有所跻,其孰能通其大小乎?
丁亥冬十有一月四日疾终,右胁而卧,神往形具,端而有生。
其徒树龛室于方丈,台人之恸,若丧所亲。
后五年易葬地,身体不坏,芳香蓊然。
此非释中达而异者乎?
师名义寂字常照,俗寿六十九,僧腊五十。
先是,太平兴国中,诏今左街首座西京教门事宁公手传高僧,状师之迹。
易夙昔好善,常欲笔奇闻以申诲。
始熟师之事绩,而又得之门人仲休授书一通,参对辩正,皆符旧文。
易无似人耳,三为休之请立师之碑,退以书让不克,又虑好事因循,失于纪述,乃稽首作礼,谨著是辞。
铭曰:
教敷徒仪,徒为教主。
愈明,徒诞自侮。
明则契圣,感以从真。
侮则徒咎,咎非教沦。
伟哉吾师,达明契圣。
坐台指人,学及古性。
生异其迹,死奇其尸。
南哗是闻,俾徒勤思。
师徒伊谁,克完厥守。
佩于永年,勿诞以咎。
净光 南宋 · 范成大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翳华销尽八窗明,雨竹风泉演妙声。
身世只今高几许,北峰浑共倚阑平。
净光长老极能诗 南宋 · 薛师石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近住城中寺,阴云渍竹房。
雨多香篆久,春去药苗芳。
室里从人问,吟边与世忘。
一身全是道,头白有何妨。
冰池照寒月赋(以寒净光洁莹心目为韵) 唐 · 王履贞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四十六
至矣哉。元冬之季。
兹池可观。临方塘而霜容既肃。
照圆月而素色兼寒。凝为水碧。
洁若琅玕。迫而窥乍惊飞于绕鹊。
俯而察宁失顾于回鸾。若乃日暮云晴。
苍然色正。冰彩旁射。
蟾辉下映。的皪兮地布明珰。
曈昽兮天垂朗镜。则虽随侯之珠皎而洁。
和氏之璧光且净。曷比夫动资文士之兴。
载悦吾人之性。观夫寒空若昼。
清漏且长。透珠帘而庭户增媚。
浮玉树而园林借芳。揽之则无。
诚偶形于顾兔。视之若有。
徒积素于飞霜。故能洁通宵之寒气。
凝彻底之清光。既而空色相鲜。
馀华昭晰。严风吹而不散。
冱阴生而转洁。偏使闺妇增思。
征人怆别。望陇上之婵娟。
怨池中之凛冽。又能使空门禅客
除昏涤暝。对之而虚白生襟。
观之而神形自莹。嗟乎。
时之革物。物感人心。
俾閒放者取而适性。勤苦者对以愁吟。
则知冰月之宜靡极。沿变之趣弥深。
原夫幽院添池。晴峰绕
几处堪赏。千般寓目。
加之以清冰素魄。复何愧深山穷谷。
伫月令之必赋。冀同出乎西陆。
五月六日(一作十五)忆往岁与彻师同宿知玄法师弟子僧彻847年5月15日 唐 · 李商隐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创作地点:广西桂林市
紫阁相逢处,丹岩议宿时。
堕蝉翻败叶,栖鸟定寒枝。
万里飘流远,三年问讯迟。
炎方忆初地,频梦碧琉璃。
鹅湖巳老住温州净光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六、《攻愧先生文集》卷八二
永嘉本色丛林,久矣上方之虚席;
圆悟切亲孙子,翕然大众之倾心。
某人孕西蜀之奇,传东坡之裔。
临济震雷喝,曾从四喝里发声;
杨岐金刚圈,直向一圈中透过。
人言旧鹅湖老,便是真狮子儿。
不烦苦作三让辞,及早为出一只手。
正法眼要知落处,證道歌重与和来。
江月松风,复见传家之清白;
河目海口,共看说法之精神。
若能彻底为人,是即名为报国。
净光祖佛谢雨疏文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五、《攻愧先生文集》卷八一
永嘉禅机,不劳一宿;
曹溪滴水,遍满大千。
顷深旱暵之忧,备举祈禳之典。
礼真身于公宇,彰妙感于海邦。
雨师润物以为均,风伯收威而退听。
爰饬稻田衣之旧,用还窣堵波之居。
愿安故山,永福兹土。
净光旻老几上见吕少(原作沙,据永嘉本改)诗轴二绝 其一 宋 · 许景衡
七言绝句 押蒸韵
白发庞眉一老僧,扫除缘事室如冰。
案头唯有新诗轴,自说风流令尹能。
净光旻老几上见吕少(原作沙,据永嘉本改)诗轴二绝 其二 宋 · 许景衡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天涯此日逢周子,海内今年得吕侯
自笑种顽终不比,可怜迂阔暗相投。
净光松风阁 南宋 · 叶适
城中云日如火催净光行食声转雷。
不知何处白蘋起,便有满坐清风来。
莫言作楼非急务,翁当运斤儿执锯。
待得三间著此风,病叟扶携上楼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