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念奴娇 戏咏红袜,调淇泉学使 清末民国初 · 樊增祥
 押词韵第二部
绣罗襟底,衬绯霞一抹、烟般月样。
珠纽银镮金压缝,雪色柔肌轻障。
背姆偷裁,嫌郎暗解,软煞桃花浪。
那回初洗,合欢枝上曾晾。

比似钿盒香囊,绣缠弓履,都付檀奴掌。
想见瑶姬临欲睡,反搭红檀衣桁。
入月光阴,浣纱年纪,最忆兜兜巷。
明珰不寄,倚灯空自惆怅。
雨人侍郎淇泉翰林招同韬庵樊山春榆沈珏生曼仙筱鹿燕赏牡丹樊山沈观有诗和作乙卯 清末至民国 · 陈衍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石遗室诗集卷第七
鲁连身手沈东阳,如海王城坐此堂。
百种芳姿千里致,一春间醉二年强。
不知酒气还花气,但觉灯光胜月光。
输与黑头双楚老,早挥珠玉答飞觞。
八月二十四日李绂庭护抚沈淇泉学使樊云门方伯吴簃香廉访诸公至灞桥恭送回銮时余亦不日南归即事感怀赋成四律即以留别 其一 辛丑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十二
青门从古唱阳关,况送銮舆去此间。
八骏已回王母国,六鳌长戴女娲山
忱炯炯同相向,柳色依依不忍攀。
万里沅湘未归客,也随鹓鹭列朝班。
八月二十四日李绂庭护抚沈淇泉学使樊云门方伯吴簃香廉访诸公至灞桥恭送回銮时余亦不日南归即事感怀赋成四律即以留别 其二 辛丑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十二
翠华西幸一年留,去燕来鸿两值秋。
重睹威仪汉司隶,不殊风景晋神州。
三峰依旧迎仙仗,八水从今号御沟。
二圣不忘同在莒,小臣惟有泪双流。
八月二十四日李绂庭护抚沈淇泉学使樊云门方伯吴簃香廉访诸公至灞桥恭送回銮时余亦不日南归即事感怀赋成四律即以留别 其三 辛丑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十二
两年无麦复无禾,今岁初闻五裤歌
依傍九重双日月,拊循一百二山河。
未央宫殿凌云榜,寅饯郊圻返日戈。
宵旰永纾西顾虑,为留贤俊召祥和。
八月二十四日李绂庭护抚沈淇泉学使樊云门方伯吴簃香廉访诸公至灞桥恭送回銮时余亦不日南归即事感怀赋成四律即以留别 其四 辛丑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十二
棠阴桑下一年中,转粟曾无尺寸功。
箕口昌黎怨牛斗,壶头新息感鸢风。
天边岳碧钟初动,江上峰青瑟未终。
归向匡庐更回首,潼关四扇夕阳红。
西安之明日张子馥大令招同樊樊山观察沈淇泉学使甘少南枢部曾叔章比部胡砚生太守宴集樊山和余渭南道中奉怀诗因叠其韵并呈诸君(起庚子十月庚子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十二
昔者杜陵老,避地东柯村。
去国尚千里,结邻惟一髡。
至今秦中诗,字字皆泪痕。
寂寥旷代后,何人主盘敦。
国家复多雏,我辈犹生仔。
饥寒敢自恤,吾意哀王孙。
天心渐悔祸,不复留花门。
故人满都邑,招我琴与尊。
夜深不忍别,屡见明灯昏。
更从饭颗间,呼起诗人魂。
十二和高斋韵为沈淇泉学使题其贤兄藻卿刺史遗绘文官果图同樊山亚蘧辛丑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押词韵第五部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十二
几人玉树悲生埋。
几人凤翮伤摧筛。
吾侪毕生殉文字,正似此墨供磨挨。
沈侯少年掇高第,玉堂天上何崔嵬。
鲸鱼鼓鬣掣碧海,天马籋足超龙堆。
翠华西巡驻关陕,君亦乘传三秦来。
示我元方之遗墨,吉光片羽何佳哉。
怜君宝此有深意,泪落桃李春园杯。
君家兄弟似坡颍,时清不作埰与垓。
姜家大被世称诵,伯霜仲雪声如雷。
虽然三珠折其二,阶前兰玉森森排。
况君金銮撤莲烛,文光奎壁连三台
碧桃红杏倚云日,笑我江上芙蓉开。
忆昔与君初会合,朱颜绿鬓游苏台
人生能禁几悲涕,未死且要长欢咍。
因君更增友于重,愿示叔江与季淮(高斋集终此,以下仍为魂西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