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太史令杜淹教男私习天文兼有元象器物被刘建告勘当并实太史一条) 唐 · 张鷟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四
粤若颛顼。命南正以司天
昔在帝尧。列东官宾日
履端于始。序则不愆。
举正于中。时乃不忒。
自秦称金贙。叨五胜之宏纲。
汉起玉鸡。叶三微之远度。
洛下。命唐都
考大衍之始终。心伏羲。
梦周旦。步太初之盈缩。
四营因之式序。八变所以无差。
五星叶度于上。万物和平于下。
杜淹位参羲仲。声振子韦。
沮诵之前规。遵史谈之旧典。
星聚东井。逆辨休徵。
月犯少微。悬知应变。
使星已发。无违寸景之期。
剑气莫关。不爽分毫之信。
宫居太后。夙已上闻。
宋起真人。豫为先觉。
谯周之论蜀灭。杜琼之说曹兴。
此历代之攸钦。邦家之要籍。
之少子。雅爱其书。
张衡之浑仪。讨陆绩之元象。
父为太史。子学天文。
堂构无堕。家风不坠。
私家不容辄聚。史局何废流行。
准法无辜。按宜从记。
得甲年七十馀有一子子请不从政所由云人户减耗徭役繁多不可执礼而废事802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役且有辞。信非懋力。
老而不养。岂谓爱亲。
恋若阻于循陔。怨必兴于陟岵。
顾惟甲子。及此丁年。
户减事繁。政宜勤于昼夜。
家贫亲老。养难阙于晨昏。
子道而可矜。虽王徭之宜免。
事闻诸礼。情见乎辞。
天子敦风。犹劝养其三老。
庶人从政。亦何假于一夫。
况当孝理之朝。难抑亲人之请。
所由之执。愚谓不然。
报白执礼论易书 南宋 · 冯时行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六六、《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一二
某蒙质以羲《易》大义。
仆自蓬州归伏田亩几半年,亲知书讯纷纷,以不情无益,否则强仆以不乐为之事。
久益厌苦,每得一书,至怒不饮食。
今日乃获足下以圣经疑义见质,告以人所未尝告者,抚髀欣幸。
然仆何能知《易》,姑求于象数之间而得其梗概。
足下言《需》之三阳失之躁,二阴失之介。
求《易》务其深,而深理未浚,秪自异于先儒,无益也。
《易》生于有画,无画则无自而生。
三阳既躁,处非其所,二阴又介而陷,如是而善处《需》者决不为三阳二阴躁介之为,则三阳二阴可以无矣,何有于《需》卦哉?
事可为即为之,与未可为而当少需焉者,无世无之,无时无之,无人无之。
圣人视《坎》上《乾》下有进而遇险当少需之象,故名卦曰《需》,又分为六爻,缕陈吉凶,以遗后世。
故君子临事,一日不可无《易》也。
《需》之时二阴作难,陷一阳于艰险之中,彼一阳者又刚健中正,可辅以有为,在下三君子同德比义,力可以救,虽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可也,岂当以躁为戒耶?
汤武可辅,故伊尹太公望之徒奋然兴起,后世不以为躁。
东汉桓、灵昏弱难辅,三君八俊不顾成败,出撄大祸,固深可痛悼,然亦李固辈有以自取也。
三阳或言吉,或不言吉凶,皆有深旨。
九三致寇近灾,若滨于危殆者,然天下事隐忍不断则利害不决,虽圣人亦不得已而为之,汤、武是也。
《书》曰「克予」,「唯予小子无良」,圣人未尝以万全自予,抑亦敬慎其事,庶几不致于败事而已。
二阴者,四阳需时以治之之人也。
坎,陷也,犹六也。
四在坎前为出穴,六在穴后为入穴。
小人愚,不见成败,敢以其阴柔之质出穴以抗三阳,故伤。
伤而后听从,小人之情如是也。
六退于五后,不敢当三阳之进,比四为无罪。
君子度其无能为不足虑,则亦舍之而已,上因之而吉也。
王辅嗣之学独行八百馀年,近有伊川,然后《易》与世故通,而王氏之说为可废。
伊川往往舍画求《易》,故时有不合。
又不会通一卦之体以观其全,每求之于爻辨离散之间,故其舛误十犹五六,甚可惜也。
区区之见,如《需》于说,文繁不及具说。
意足下详其说,茍无大叛于理,宜即《需》以求其馀。
求而不得,不若姑从伊川而已,无凿其成理以自异于先儒,甚善。
详议北使执礼御批回奏淳熙十五年七月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一、《奉诏录》卷六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等荐蒙圣训,将来会庆节人使到阙事,令详议数日,指定奏来。
臣等仰见宸虑深远,凡百欲预为之备。
臣等谨当遵禀,续得具奏。
伏乞睿照。
催具详度北使执礼御笔回奏淳熙十五年八月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一、《奉诏录》卷六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等伏准御笔,令预期详度指定使人坚执礼数事。
臣等已尝面奏,若彼依每年圣节例必欲上寿,臣等当谕以金国遣使来贺生辰,既已引见受书,便是成礼。
其上寿一节,寻常不过随本朝百官拜舞于庭,所有奉觞致词并无所预。
今来皇帝以高庙服制特降指挥权免上寿,百官既不入殿,使人无缘自行趁赴。
纵彼桀黠,亦将何辞?
只论此事,臣等保无争执,敢不任责?
其他或别较礼数,却难预度。
譬如对弈,当视着数而应之。
臣等愚见如此,伏乞圣明特赐矜照。
与杨大以立执礼夜话 清 · 邵晋涵
 押阳韵 出处:南江诗钞卷一
今夕何夕,三人话夜长。
残更一卮酒,寒月满楼霜。
沦落他乡客,萧条久客装。
君今故里去,吴越各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