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知信” 相关资源
诗文库 题目
书正信和尚塔铭后1088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四、《苏文忠公全集》卷六六、《东坡禅喜集》卷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太安杨氏,世出名僧。
正信表公兄弟三人。
其一曰仁庆,故眉僧正
其一曰元俊,故极乐院主,今太安治平院也。
皆有高行。
而表公行解超然,晚以静觉。
三人皆与吾先大父职方公、吾先君中大夫游,相善也。
熙宁初,轼以服除,将入朝,表公适卧病,入室告别。
霜发寸馀,目光瞭然,骨尽出,如画须菩提像,可畏也。
轼盘桓不忍去。
表曰:「行矣,何处不相见」。
轼曰:「公能不远千里相从乎」?
表笑曰:「佛言生正信家,千里从公,无不可者,然吾盖未也」。
已而果无恙,至六年乃寂。
是岁,轼在钱塘,梦表若告别者。
又十五年,其徒法用以其所作偈、颂及塔记相示,乃书其末。
福昌信禅师塔铭元祐三年闰十二月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三六、《山谷全书·正集》卷三二
禅师名知信,出于福州闽县萧氏。
萧氏以捕鱼为生,师幼则根慧,触事疏通,无忧恚疑惧,抚会而言,或非里中语。
随父兄在江滨,辄从网中弃所得鱼。
久之,父兄为易业。
年十三,乞身于亲,去家为释子
奉持头陀甚苦,山行,夜逢虎,师祝之曰:「使我得披如来衣,作世间眼者,当不害我」。
虎因背去。
年二十有六,乃诵经应格,得僧服。
平居与众劳侣共一手作,众作少休,师则问道,常有大禅老记师当为法幢。
盖所游非一师,最后入夹山遵之室。
云门偃之曾孙,含光匿迹,如愚似鄙,惟丛林中行甚深智者可知耳。
师之入室,不陟阶渐,如石投水,如箭锋相直,如印印泥。
其深禅妙句,自有录,余尝书其后云:维福昌信老,峭立万仞壁于夹山,影中印全提般若者也。
师之接人,不为惊涛险崖、关锁闭距,然非相应者,终不得其门而入,今其书具在,可考而知也。
夹山任值岁典座馀十年,蓺满山,水陆不耕者皆为田。
福昌寺二十一年,其初草衣木食,寝饭破屋数间,于今广厦,不知寒暑,斋供数百人。
师随事庄严不懈如一日,或劝师:「安用苦色身以徇事缘?
宴居养道可矣」。
师曰:「一切圣贤,出生入死,成就无边,众生行愿,不满不名,满足菩提」。
师之密行,不愧斯言云。
元祐三年闰十二月己酉,不升堂。
庚戌,汤浴更衣。
辛亥卧疾,问曰:「早晚」?
曰:「正午矣」。
起坐而逝。
阅世五十九,夏坐三十三。
其月庚申,道俗门人数百,葬师于福昌善禅师塔之左。
江陵居士刘瓘以状来请曰:「禅师道眼清净,戒地坚密,愿得石文,以告来者」。
则为铭曰:
巍巍堂堂,首出万物;
泯泯默默,与众作息。
谁其信之,成有密迹。
具此眼者,百世同辙。
称性之印,印空成文。
林泉市廛,有子有孙。
大行所薰,骨亦不朽。
出见世间,千万年后。
信和尚 其一 北宋 · 释怀深
七言绝句 押删韵
一身彼此转蓬样,百岁光阴交臂间。
底事石梁成邂逅,烽烟影里得馀闲。
信和尚 其二 北宋 · 释怀深
七言绝句 押覃韵
喜君胸次冰壶净,道富身贫只我谙。
利火名汤方鼎沸,看人终日手争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