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大法师行记 唐 · 释海云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四
夫圣生西域
影示现于东川
教被当□流波盖于万代。
故如来灭后。
千年之中。
廿有四圣人法师□传法也。
千年之后。
次有凡夫法师
亦传法也。
魏太和廿二年
天竺优迦城有大法师名勒那么提□□宝意兼□□乘备照五明。
求道精勤。
圣贤未简。
而悲矜苦海。
志存传化。
遂从彼中□持十地论。
振斯东夏
授此土沙□□光禅师其□□□□□教授瓶写水不失一滴。
律师俗姓杨卢奴□□□□弟子名振齐魏。
十有馀人。
谓□□□□□询□□□□□师此等十德。
皆有别传。
若大乘筌旨。
深会取舍之方。
秘教随机。
洞照卷□□□有其唯道凭法师之一人也(阙十字)
人也□成弟子廿馀人。
苦十地秘论。
固本垂纲。
而传(阙七字)法师之一人也。
明法师(阙十二字)中□当千地之后之上首也。
又是律师之孙。
凭法师(阙八字)八秋中涉学学且散矣。
薄言从宅巡衢野。
望繁霜满□□□□□怖□□猛倚树叹息。
(阙十三字)命也忠情既发。
留者谁乎。
不计危亡。
专投隐觉。
于腊(阙九字)此日而受出家(阙十三字)谷岁已向周有人言曰。
此非佛法矣。
求仙之念。
从是(阙十一字)而兼饵诵(阙十四字)念□吾当学问于阎浮提中。
作最大法师
若□不尔(阙十一字)伴难逢踟(阙十四字)舀到已□奉大法师听十地地持其法师也。
道讳道(阙十一字)年在从(阙十六字)之威。
巍巍自住。
薄有四王之德。
师于夏日辄患曰(阙十二字)(阙十六字)还向定州而受具戒。
受已。
连翩复返上原。
年廿(阙二十八字)亦讫年廿六。
从隐律师也。
业想清高(阙三十字)年廿九。
向彼白鹿李潜下寺首尾一周时造十时疏(阙二十九字)更还邺更访名医。
又患求师栖勤之苦。
遂披□九(阙二十九字)寿□□一首大法师记德碑文一首。
年卅一更(阙二十七字。)疏两卷。
集胜髣(疑)疏一卷。
集菩萨戒本一卷。
□集(阙二十七字)论师听杂何毗昙四有馀遍。
两遍既周私钞(阙三十字)肇世四齐天保元年冬
在邺京讲十地论(阙三十字)
旨□一卷合十三卷矣。
年卌三。
聊讲华严。
时有檀(阙三十三字)一□𢈠覆床而已。
于𢈠丁随力撰制谓集(阙三十一字)集央掘魔罗疏一卷。
集无量寿经疏一卷。
(阙三十一字)卷集温室疏一卷。
集遗教论疏一卷。
集众经宗(阙三十二字)信三宝论一卷。
集食鷇鸡卵成煞有罪论一卷(阙二十九字)
生□成林矣。
年卌七。
赴请范阳
随宜阐说。
三智博流。
时遇□德(阙二十四字)齐祚靡颓。
圣驾在运。
三宝顿坏。
残僧惊窜。
逃趣无于有俗弟子将太清(阙二十二字)兹□想作十慈颂十志颂十首作齐已消□颂廿七首作触事申□颂(阙十九字)集灭法云记一卷集老集庄纪一卷。
集五兆书一卷。
华严□华(阙二十二字)遏奉得舍利世尊一粒六返迹洺州于俗弟子庐永干遏奉得辟(阙二十二字)集四分戒本疏一卷。
般若论疏一卷。
集破寺报□□卷□尊世□中(阙二十一字)世雄颂一卷年七十。
文皇帝命入咸阳
策杖□□□往□□已后还相(阙二十一字。)佛法东行译经法集上首村众法一卷。
集□□□义记一卷。
集寒陵山(阙二十二字)二日终于□寺。
哀哉慧日。
此时殁矣。
□□□衣悬绝矣其志(阙二十一字)老而不惓。
勤讲□方止讲经讲论护法为□□□奉□□□为意敬圣敬(阙十九字)唯上补衣粗食□妇女及尼交游迹绝骨向亲圣往来(阙二十六字)厌俗爱道。
本非□事省不求繁务。
虽居邑□郭每乐山□□□□□□风来□中心□□弱水□至(阙十字)物其讲也声□缓而终急华严经讲九口十六遍(阙七字)百馀(阙九字)经磨(阙七字)戒□□磨□□槃经讲一□□然解(阙九字)(阙十六字)两□论□之开□□□夜别一人僧欠差长极□□五腊(阙七字)时惟使大□□遣□弥□众(阙十六字)受菩萨戒后□化大隋(阙十一字)高馀于□□□上而短下细而不(阙十六字)阎一所圣贤不惮吾(阙十字)东土传化起于汉明么腾迦□来此于(阙十一字)中天之地城名优迦法(阙十一字)悲风内鼓游兹洛邑
专宏大乘。
精成难(阙十字)龙舄递出法轮相继□人(阙十二字)师时十八家求学造此结门(阙十四字)二十有一南游邺京大师(阙十一字)三十有四。
讲说住持。
如龙处云雨(阙十三字)
其间撰结。
内外俱驾。
八十有(阙十字)哀□哉。
法雨此时。
云灭来世。
苍生传名么。
宝际寺故寺主怀恽奉敕赠隆阐大法师碑铭 唐 · 僧思庄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六
昔吾师因地求真。众魔纷娆。果到成佛。龙天捧围。自作镇灵山。法躬靡易。告灭双树。示迹伦凡。微言不传。慧烛潜照。届夫岁迈千秋。时淹五浊。欲海腾沸。邪山纷糺。于是释防东逝。爰称兆应。汉梦西通。方崇像法。或青眸接轸。竞扇元风。或白足相趋。争开佛日。至欲继前贤之令轨。为后进之康衢。烛照重昏。慈舟苦派。人能宏道。斯之谓欤。法师讳怀恽。俗张姓南阳人也。远祖因宦。播迁京兆。廿一代祖安。丞相袭爵鸿胪公。高祖融。守黄门郎。迁太子庶子。祖英。唐解褐太常太祝。袭爵天平公。寻转吴王祭酒。握兰奏位。清陪雅列。法师聪敏为其性相。慈善资其风骨。母常山夫人乐姓。降胎之月。不味膻腥。载诞之辰。情欣禁戒。暨年登丱岁。特异诸童。或焚叶为香。或聚沙为塔。虽飞轩绣毂。未尝留步。月宇香楼。怡然忘返。高宗天皇大帝乘乾抚运。出震披图。虚己求贤。明扬待士。总章元载。梦睹法师。倏降纶言。远令虔辟。于是临丹槛。迩青蒲。广献真诚。特蒙褒赞。帝乃亲授朱绂。令处凤池之荣。师乃固请缁衣。愿托鹦林之地。奉敕于西明剃落。善来忽唱。恶业疑销。既挂三衣。俄陪四众。翘勤遽积。思五分而非遥。精苦逾深。想三祗而未远。时有亲證三昧大德善导阇梨。慈树森疏。悲花照灼。情袪多漏。拥藤井于莲台。睿化无涯。驱铁围于宝国。既闻盛烈。雅缔师资。祈解脱规。发菩提愿。一承妙旨。十有馀龄。秘偈真乘。亲蒙付属。自惟薄祐。师资早丧。想遗烈而崩心。顾馀恩而雨面。爰思宅兆。式建坟茔。遂于凤城南神和原崇灵塔。礼也。其地前终峰之南镇。后帝城之北里。歌钟沸出。移上界于阴门。泉流激洒。背连河于阳面。仍于塔侧。广搆伽蓝。莫不堂殿峥嵘。远模忉利。楼台岌嶪。直写祇园。神木灵草。淩岁寒而独秀。叶暗花明。逾严霜而靡悴。岂直风高气爽。声闻进道之场。故亦临水面山。菩萨全真之地。又于寺院造大窣堵坡塔。周回二百步。直上一十三级。或瞻星揆务。或候日裁规。得天帝之芳踪。有龙王之秘迹。重重佛事。穷鹫岭之分身。种种庄严。尽昆邱之异宝。但以至诚多感。能事冥资。故能远降宸衷。令赍舍利。计千馀粒。加以七珍函笥。随此胜缘。百宝幡花。令兴供养。则天大圣皇后承九元之眷命。蹑三圣之休期。犹尚志想金园。情欣胜䠱。或频临净刹。倾海国之名珍。或屡访炎凉。舍河宫之秘宝。法师诫盈而散。并入擅航。法师业行高远。利益繁多。故得名振九重。芳盈四部。奉永昌元年敕。徵法师寺主。于是纲纪僧徒。规模释族。缁门济济。戒德峻而弥坚。绀宇诜诜。常住丰而更实。犹是才称物宝。道为时尊。知与不知。仰醍醐于句偈。识与不识。询法乳于波澜。法师以慈诱内怀。敷扬外积。冀传圣旨。用酬来望。每讲观经贤护弥陁等经。每数十遍。夫我域者。扇激风火。婴抱结漏。系诸生灭。止无常之短期。研乎事真。攀不亟之虚眹。若不乘佛愿力。托质净方。则恐沦溺长往。清升永隔。于是言论之际。恳劝时众。四仪之中。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愿乘此胜因。祈生净域。又以般若神咒。能令速證菩提。弥陀佛名。亦望横超恶趣。诸馀妙典。虽并积心台。于此胜缘。颇遍游智府。尝诵大般若咒向盈四万。又诵弥陀真偈十万馀遍。理复使精真厥想。念虽微而必就。二三于行。功唐捐而靡得。岂直诸佛现前。神人捧锡而已矣。师为诸重担。摄尔偫生。举洪灼于耶山。掉宝航于见海。悲夫。娑婆国中。人多弊恶。虽复珍台宝界。因胜侣而归心。至欲逸翥遐征。藉良缘而克进。敢凭此义。爰发诚心。于是广劝有缘。奉为九重万乘。四生六趣。造净土堂一所。莫不虬栋淩虚。虹梁架迥。丹楹赩日。青琐延风。无而返井舒花。不暝而重檐积雾。于是神螭戾止。远镇琼阶。宝凤来仪。还陪桂户。雕甍画栱之异。穷造化之规模。圆珰方镜之奇。极人天之巧妙。又于堂内造阿弥陀佛及观音势至。
又造织成像并馀功德。相好奇特。
颜容湛粹。山豪演妙。
若照三千。海目摛华。
如观百亿。或因缯命采。
有慈氏之全身。或散札驰芳。
得忧填之逸思。何独如来自在。
疑降上界之魔。故亦菩萨熙怡。
似救下方之苦。夫以宅生者心。
心荣则生丧。栖神者志。
志扰则神亡。然菩萨以济物捐躯。
上善以遗形徇节。法师情存拯救。
式奉殷繁。汲引虽曰忘怀。
形质焉能靡累。于是忽婴风瘵。
病与时侵。灵药勿痊。
●96C8器俄逝。岂夫八林齐白。
我佛称于寂灭。梁木其坏。
吾师等于死生。以大足元年十月廿二日神迁。
春秋六十有二。临终之际。
正念无亏。颜色怡悦。
似有瞻瞩。北首面西。
奄然而化。悲夫。
烈烈岁阴。苍苍天色。
乾兮何负。歼我惟良。
业也何孤。丧兹贤哲。
岂直悲盈四部。嗟鹿苑之荒凉。
抑亦哀悼两宫。痛蜂台之间寂。
犹是俯回天眷。载纡仙豪。
远降恩波。爰加制赠。
神龙元年敕。实际寺怀恽
示居三界。远离六尘。
等心境于虚空。混荣枯于物我。
栋梁绀宇。领袖缁徒。
包杖锡之规模。蹑乘柸之懿躅。
虽已归寂灭。无待于褒扬。
然宠洽友于。无忘于缛礼。
可赠隆阐大法师。主者施行。
上人以至德聿修。良因累著。
故得天降成烈。用赞芳规。
追远慎终。生荣死赠。
足可光辉净刹。历尘芥而长存。
旌贲元门。共河山而永久。
弟子温国寺思庄等。并攀号积虑。
哀慕居怀。嗟覆护而无时。
仰音颜而靡日。犹恐居诸易远。
淑善湮沈。敬想清嶶。
勒兹玄琬。词曰。
娑婆种觉。贤劫能人。
三祇殄妄。五分祈真。
即相离相。非身是身。
犹施慧筏。广济迷津(其一)
十方化备。双林灭度。
三界空虚。四生哀慕。
正教既隐。微言遽斁。
式启先哲。用资后悟(其二)
芳猷广被。至烈弥殷。
青眸演圣。白足成真。
远导刍。遐宣墨尘。
元门不绝。代有其人(其三)
猗欤令德。远嗣前英。
声高四部。誉重三明。
慈周有识。智契无生。
法云叶落。道树滋荣(其四)
岂图宿殃。师资遽亡。
乾兮何负。歼我惟良。
徒嗟授几。空念传香。
非夫胜缘。孰答恩光(其五)
邈矣坰野。慈颜圹侧。
敬发诚心。爰凭净域。
真容湛粹。楼台岿嶷。
希此善根。远酬明德(其六)
华阳三洞景昭大法师 中唐 · 陆长源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十
夫载宇宙。悬日月。
提万象而首出者。其惟道乎。
夫通圣神。该品汇。
冠百灵而独立者。其惟人乎。
道所以包浑元。经始万象者也。
人所以禀淳粹。司会百灵者也。
故人因道而集祉。道因人而垂休。
不宰之功。兆乎造物。
无言之德。洽乎生民。
然后萧散乎汗漫之閒。冲融乎希夷之表。
与天籁而吹万。并谷神而长存者矣。
紫阳真人大法师讳景昭字怀宝
丹阳延陵人也。其先系自颛顼
大彭之后。在虞为陶唐氏
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
因国命氏。芬馥蔓延。
以至于裔孙孟。孟为太傅
贤为汉丞相。昭入吴为侍中
昭兄慎为司空法师司空之十六代孙也。
司空薨。葬于延陵
子孙因而家焉。祖道会。
父思蒇。皆丘园养素。
道高迹隐。载于列仙之籍。
法师方娠禀异。自幼表奇。
元和之粹灵。体太元之妙质。
初以素书发迹。配度于延陵寻仙观
后以丹台著称。隶居于长安之肃明观。
元宗广成问道。姑射颐神。
放心于凝寂之场。垂拱于穆清之上。
法师因得羽仪金箓。颉颃玉绳。
藉藉京师。垂二十载。
爰辞上国。思还故乡。
重隶茅山太平观天宝中
元静先生奉诏修功德。造紫阳观
因而居焉。遂于鍊丹院传黄素之方。
修斋醮之法。祥云瑞鹤。
飞舞于坛场。甘露神芝
降生于庭院。初法师师事大法师包士荣。
荣师事崇元观道士包法整。整师事上士包方广。
广师事华阳观道士王轨师事升元先生王远知
知师事华阳隐居陶宏景。自道源锡派。
元教传宗。玉堂银阙之人。
羽盖毛旌之客。府无虚籍。
代有其徒。法师至行稽乎元化。
通识合于灵造。与其有也。
万物不得而不有。与其无也。
万物不得而不无。得丧以春秋为死生。
盈虚以天地为旦暮。云外虎头之佩。
雪中鹤鄨之裘。孩季通而抚子元
师仇公而祖黄太。教戒示乎传授
服饵见乎延长。侍杖屦者。
迹遍于江湖。传经箓者。
事同乎洙泗。一居山观。
三纪于兹。还神契乎时来。
寂魄同乎物故。以贞元元年十一月癸卯
委蜕于紫阳之道场。颜色怡悦。
屈伸如常。春秋九十有二。
其月己酉。迁神于雷平山西原
元静先生寿官之左。传授苏州龙兴观道士皋洞虚。
得冲虚之妙用。蹑上真之元踪。
梁韨之客员来。华阳之人閒出矣。
道士韦崇珣。主修斋醮祭。
俯仰节度道士朱惠明。
掌法箓经书。修真秘诀。
法师上编仙箓。旁契道枢。
神含混元。德与淳粹。
诱进偫动。感通众灵。
邈然非寰宇之閒。超然在风云之表。
至如身缠世故。迹混俗尘。
发忠孝以饰躬。演信义而旌行。
盖随时而不器。岂常道之可师与。
浙江东西节度支度判官检校尚书兵部郎中侍御史扶风窦公曰暨。布武区中。
栖心象外。与法师声同道韵。
理契德源。追往想琴高之祠。
传神著务光之传。见徵副墨。
用琢他山。其词曰。
惟道之大。提功混茫。
惟人殆庶。与道回翔。
素韵凝寂。元功灵长。
肇形无迹。启迪逾光。
矫法师。锡羡华阳
本族命世。在虞系唐。
御龙事。豕韦居商。
嶷然灵表。自幼而彰。
理冠容成。质侔夏黄。
寻仙发迹。肃明始扬。
宵礼金殿。晨朝玉皇。
丹台道侣。白云帝乡
楚山万里。故国丹阳
醮宫鸣磬。斋室焚香。
芝生庭院。鹤舞坛场。
茅君秘洞。葛氏真方。
来时去顺。齐彭洎殇。
化鳞风翥。委蜕云骧。
峰峦逦迤。苍苍。
尘生杖履。苔染巾箱。
龙衔彩眊。虎缀槃囊。
阆风元圃。瑶轩玉堂。
追存如在。颂德不亡。
孤石岿然。万古连冈太平观道士徐元道士许长久徐则内行克修外通儒学许则宿推公干虔奉真宗)
大慈恩寺大法师基公塔铭 唐 · 李宏庆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
吏部李侍郎乂碣文。法师以皇唐永淳元年仲冬壬寅日。卒于慈恩寺翻译院。有生五十一岁也。后十日。陪葬于樊川元奘法师塔。亦起塔焉。塔有院。太和二年二月五日。异时门人安国寺三教大德赐紫法师义林。见先师旧塔摧。遂唱其首。率东西街僧之右者。奏发旧塔。起新塔。功未半而疾作。会其徒千人。尽出常所服玩。洎向来箕敛金帛。命高足僧令检。俾卒其事。明年七月十三日。令检奉行师言。启其故塔得全躯。依西国法焚而瘗之。其上起塔焉。又明年十月。赍行状请宏庆撰其铭。予熟闻师之本末。不能牢让。师姓尉迟。讳基字宏道。其先朔州人。累世以功名致爵禄。先考宗。松州都督。伯父鄂国公。国初有勋力。宏道身长六尺五寸。性敏悟。能属文。尤善于句读。凡经史皆一览无遗。三藏法师元奘者。多闻第一。见宏道颇加竦敬。曰。若得斯人传授释教。则流行不竭矣。因请于鄂公鄂公感其言。奏报天子许之。时年一十七。既脱儒服。披缁衣。伏膺奘公。未几而冰寒于水矣。以师先有儒学词藻。诏讲译佛经论卅馀部。草疏义一百本。大行于时。谓之慈恩疏。其馀崇饰佛像。日持经戒。瑞光感应者。不可胜数。嗟乎宏道。其家世在朔漠。宜以茹毛饮血斗争煞戮背义妄信为事。今慕浮屠教苦节。希圣深入其奥。与夫鄂公佐圣立国。功成身退。出于其类。为一代贤人。实禀间气。习俗不能染也明矣。退为铭曰。
佳城之南兮面南山。元奘法师兮葬其间。
基公既殁兮陪其后。甲子一百兮四十九。
碣文移入兮本寺中。昙景取信兮田舍翁
义林高足兮曰令检。亲承师言兮精诚感。
试具畚锸兮发元堂。全身不朽兮满异香。
铭志分明兮是宏道。齿白骨鲜兮无销耗。
瑞云甘雨兮昼濛濛。神祇悉窣兮罗寿宫
依教茶毗兮得舍利。金瓶盛之兮埋厚地。
建塔其上兮高巍巍。铭勒贞石兮无愧辞。
深谷为岸兮田为瀛。此道寂然兮感则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