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普明” 相关资源
诗文库 题目
普明律寺记建炎元年六月 南宋 · 王庭秀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三二
普明距县西南一十五里而近,其地得于两山之间,背冈面阜。
东西才踰里许,而林峦相属,山光竞翠,幽泉递响,含溪空谷,岫幌云关,一别区也。
院兴于梁天监中号涌泉
至治平初篆赐额普明
历岁滋久,四合之宇仅备,甲乙继居,因陋就寡,寖以隳蔽。
夫以释子之宫绝在尘外而境不时兴,良有待也。
僧道澄行业精洁,睿解过人,其住持之明年,慨然叹曰:「昔人之创室,展脉虬角之居,现相贺跋之舍,神辟林麓而运楩楠天,除沙砾而备安居。
道之所系,诚之所至,虽天地鬼神犹不违时刻之相,况吾徒久有此居」。
衲子曰:「视山所容,犹有馀地,阙者而兴之,当有乐成吾事者多矣」。
于是有僧道殊、法定,率众先中,钦承师古,乃凿山而建方丈之室。
施者四集,鸠工于,迄而成,巍特亢爽,屹出众甍之上。
异时榛莽荟翳,岩壁峭巉,若非人力所易平斸,而乃今修梁峻庑,翠牖碧阶,虚坦明豁,出人意外。
是可为普明桂荣而云壑贺也。
一日,集其徒于上,告之曰:「里区胜境,千佛之居,五台北峙,庐阜南矗,穹窿峻极,穹居叠嶂,怀灵抱异,仙圣所宅。
金碧交照,梵呗相闻,而吾之文殊以光相现于二山。
金桥亘空,圣灯耀夜,祥云绵延,圆辉闪烁,真异境也。
汝今谛观佛身广大,充满法界,于众生前,无所不现,则文殊游于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国,所有光相,在在处处,可得而睹。
惟此丈室,非大非小,不侈不陋,有若毗耶离城摩诘所居。
汝等当正思惟,安住身心,文殊大士将以狮子高广之座,来至此处,现大神通,以不可思议微妙法门开示于汝。
足虽不登五台,不履庐阜,而文殊光相于汝等前,无时不现。
则吾此室所作佛事,与彼诸方等无有异,岂不快哉!
岂不幸哉」!
他日妙高居士道过之,證前因曰:「兹山寂寥久矣,近创此室,虽曰幽隘,而尝妄语其徒者如是矣。
愿识之以示后来,可乎」?
余闻其言而善之,因命笔而与之记。
建炎改元六月十六日朝散郎御史台检法官、赐绯鱼袋王庭秀撰。
按:《延祐四明志》卷一八,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又见民国象山县》卷三二。
滑州明福寺新修浮图记 唐 · 白敏中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九
唐乙巳岁
帝命司空陇西公作藩于滑。
公既至。
问甲士以安。
问文吏以理。
问黎人之疾苦。
翊月之后。
既安且理。
而无疾苦。
明年夏五月暇日。
公与监军军倅宾介游于佛寺。
寺号明福。
因询明福之义。
有僧定俊曰。
冥报记云。
隋开皇年中。
滑人杜明福妻齐氏。
尝读法华经。
没后为崔氏男子。
名彦武
至仁寿四年
崔年三十。
为滑守。
一日。
了然通前生事。
顾谓从者曰。
吾昔为此郡人妇。
今知家处。
因乘马抵城闉。
入修巷。
指门而呼杜氏。
明福老矣。
疾出拜迎。
崔入门先升堂。
指东壁圬墁之隆处。
谓明福曰。
吾昔所持经众金钗。
藏于此第七卷。
纸末火宇灭。
今每念至此。
常不终卷。
因坏垣。
果得经并钗。
其未处咸如说。
复指庭前树曰。
吾常断发。
置诸穴中。
取之又得。
明福殆不胜情。
云皆亡室之所遗记也。
比计物故之日。
及生之年。
略无差焉。
噫。
灵验应兆既如彼。
存没契会又如此。
感叹久之。
遂请施宅为寺。
崔即日为之上言。
请置寺。
因号明福
由是起殿中虚屋。
周廊回回。
前三其门。
庭二其台。
架危楼以声钟。
植修茎以飞幡。
界宇峻严。
宛如鹫山。
于兹三百有馀年矣。
公异其事。
惜无铭记。
遂勒石以载。
既而出家财。
修浮图。
贾彼馀力。
因其隙时。
人乐就役。
物无枉耗。
越七月。
浮图成。
峻层孤危。
高无有伦。
压地贯天。
泉缩石低。
铁轮周回。
风铎四鸣。
军城用为壮观。
公命敏中援笔以记。
敏中蹶然而起曰。
释氏之教。
其来久矣。
汉魏以降。
复煽而炽。
其教以禅定慈忍报应斋戒为事。
亦以是诱掖人心。
辅助王化。
何者。
先王恭默无为之道。
乃禅定乎。
忠恕恻悯之训。
乃慈忍乎。
惩恶劝善之法。
乃报应乎。
防欲闲邪之礼。
乃斋戒乎。
分其教而则殊。
归于礼而何异。
子不语怪力乱神。
恶其人之惑也。
今崔氏之应。
足彰福善之理。
焉可同怪神乎。
故得直而书之无愧词。
于戏。
公不至寺。
谁表其异。
寺不公值。
谁为之记。
时也皇帝之代。
宝历二祀。
白露之秋。
八月癸未
因其异而致其施。
施乎施(疑)而增其圯。
后之人兮。
知我公修浮图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