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宝严” 相关资源
诗文库 题目
城北宝严建佛殿疏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一四、《北涧集》卷八
佛可师也,迈先觉之天民;
人皆仰之,愧后成之灵运
严事或亏轮奂,凄凉忍吊摧颓!
唤回诸上善人,共入普光明殿。
丰逢大有,岁岁宜秋;
旅进同人,家家无事。
当此閒暇之际,举兹遗缺之文。
裒一钱至亿千万钱,若初地至四十一地。
郊关之外,彻钟梵于丛霄;
帷幄之中,混车书于四海。
按:步师司在侧。
重修蒙山开化宝严阁记 五代 · 苏禹圭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十
太原故郡。大夏名封。
郊野列于参墟。山川开于晋国
俗通马首。坔管羊肠。
称号神京。实为乐土。
皇朝凤举。三百年之遗迹尚存。
圣祖龙飞。一千载之耿光斯应。
士马雄盛。井邑骈罗。
语之八都。并为最也。
而又俗敦释教。重二乘方便之门。
人贵善根。导五浊昏迷之性。
金绳宝树。雁塔蜂台。
大有庄严。钵光像法。
据传记。开化寺北齐文宣帝天保末年
凿石通蹊。依山刻像。
式扬震德。用镇乾方。
成招提之胜因。侔释迦之真相。
人皆回向。时凑福田。
齐后主然油万盆。光照宫内。
仁寿元年隋朝造大阁而庇尊像焉。
仍改为净明寺。洎唐高祖在藩邸时。
至此寺瞻礼回。夜梦化佛满空。
毫光数丈。登极之后。
复改为开化寺。后显庆二年
高宗驾至。出左右行藏。
资缗宝玉。崇严饰之。
会昌甲子岁。敕废大阁。
露尊像。雨滴风摧。
仅六十载。化随消长。
道有污隆。明矣。
乾宁二年武皇虎踞并州
龙潜晋水。遥奉擎天之业。
克安在镐之君。一境烟静尘消。
不修□□千里民稐俗阜。正乐丰穰。
或乃治兵。閒修讲武。
西山而指顾。●(屾冰非)北礼于慈悲。
痛望真身。而受霜露。
乃下令遣䊷徒管内讲化。计口随年钱收数百千万缗。
更有自施信财者。不可胜计。
复造大阁焉。时也择班输之物己丰多。
斲徂徕之材□藏足。既当农隙。
□乃兴工。□役者荷锸如云。
剡木者运斤震地。工无舍夜。
人不知劳。自乙卯己未
首尾五年。盖成大阁。
兼装佛像。厥功三十万。
所聚财尽矣。莫不兽簇千楹。
星攒万拱。榱题黮黝。
阶□嶙峋。甍宇齐平。
可下观于冈险。□⿰(才閰)偃阔。
宜上摘于星辰。仰之弥高。
观之尤丽。万人瞻仰。
树福于兹。至今五十载矣。
莫禁二鼠。日月般而年代移。
□从四蛇。高阁隳而圣仪毁。
非国王大臣力。其可再修乎。
北平王镇临之五年也。疆境乂安。
人民丰足。衣锦而彰七德。
玉帐论兵。出筹而蕴六奇。
金台礼士。𥎌矠不举。
烽燧皆停。暇日游西山
开化寺焚香。见閤宇倾欹。
佛像崩阙。乃言曰。
纵有僧洒扫供养。岂令人喜瞻礼乎。
遂舍俸钱。重修荐之。
爰求郢匠。俾聚杍材。
功用具充。役工毕至。
是荐大阁五层一百三十间。并添换瓦木。
文彩贲饰。及閤内尊像。
沿寺功德。护法善神。
涂金彩画。大小咸具。
无不毕备。兼创造斗帐四间。
阁上二十四窗。网特盖。
行墙五间。并诸殿宇。
一新其旧。及置阁上麻网一十五扇。
盖将己俸。不挠民财。
况日给于米盐。更时颁于赏劳。
百工无怠。众役惟勤。
踰时而毕。重新鹿苑
载耀鸡园。视高阁于凌云。
悉施藻缋。变睟颜于净域。
别显相仪。浮柱霞栖。
倔□而生玉叶。飞梁虹指。
岧嵽而在金田。美哉轮焉。
焕乎盛矣。四人依仰。
二众焚修。实资奉福之因。
允叶募缘之果。王视其功毕。
大会沙门。庆赞而雷殷梵音。
供养而云笼香燄。成兹胜槩。
乃树贞珉。撰记仁祠。
腼颜主择。禹圭谬尘郗
获厕庾蓬。随簪玳以履珠。
忽承明命。则援毫而涤砚。
须抒謏闻。非敢虚词。
止书实录。庶贻后代。
以纪芳猷。大晋开运二年七月十三日记。
宝严入太一宫 北宋 · 孔武仲
 押先韵
蔚蔚山间,泠泠山下泉。
相遇复一时,小别已三年。
松色愈深翠,泉意自潺湲。
惟余不如昔,正忧世事煎。
安得散万虑,卷收归自然。
童颜替癯貌,绿发换圆豫章本作华)颠。
因召杏坛叟,去拍洪崖
宝严纪行 金末元初 · 元好问
 押词韵第十二部
阴崖转清深,秋老木坚瘦。
城居望已远,步觉脱氛垢。
宝严夙所爱,丈室方再叩。
曛黑才入门,径就石泉漱。
遥遥金门寺,宝焰出岩窦。
我岂无尽公,昔见今乃又。
同来二三子,寝饭故相就。
况有杜紫微,琴筑终雅奏。
曈曈上初日,深樾炯穿漏。
逶迤陟西巘,万景若迎候。
绝壁三面开,仰看劳引脰。
两山老突兀,屹立柱圆覆
诸峰出头角,随起随偃仆。
不可无烟霞,朝暮为先后。
横亘连巨鳌,飞堕集灵鹫。
九华与奇巧,五老失浑厚。
想当位置初,遂欲雄宇宙。
太行有谼谷,胜绝无出右。
大似尘外人,眉宇见高秀。
哀湍下绝壑,电激龙怒斗。
崩奔翻雪窖,莹滑泻琼甃
穷源得悬流,伟观骇初遘。
仙人宝楼阁,白雨散檐溜。
天孙拂机丝,素锦绚清昼。
永怀登高赋,意匠(一作颇)困驰骤。
窘于游暴秦,百说不一售。
林间太古石,稍复抔饮旧。
已约铭洼尊,细凿留篆籀。
兹山缘未了,僧夏容宿留。
终当丐馀年,奇探尽云岫。
宝严崇辩讷法师画像赞 南宋 · 释智愚
身槁如柴,眼明如电。
衡鉴台岭,品藻山外之宗。
挥呵悟门,不堕文字之相。
以讷为辩,以戒为碍。
横拈麈尾雨花倾,万象森罗俱鼎沸。
宝严 北宋 · 程师孟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路口百馀南唐古梵宫。
溪边石不断,钵里饭无穷。
山态时时别,泉声处处同。
元宗遗手墨,犹足耀门风(《永乐大典》卷六六九九)
宝严院新建佛殿记 宋 · 陆绛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二、《重修琴川志》卷一三、《吴都文粹》卷九、续集卷三四、《吴都法乘》卷一○下、《常昭合志》卷一六、道光《苏州府志》卷四三、《海虞文徵》卷八、光绪《苏州府志》卷四四
近代儒家流,以韩退之挤释老,贤与不贤皆欲随而去之,未熟思之甚矣。
夫受天命者莫大于君中国,其间哲后辟王,治乱兴亡之运,接迹而不可胜数。
至于治而兴者,则诸儒必曰:「非人事也,天之历数,辅治世而兴者也」。
乱而亡者,则诸儒亦曰:「非人事也,天之历数,厌乱德而亡者也」。
夫如是,则治乱兴亡之运,莫不推之于天。
韩退之有唐之钜儒也,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不行于当世,而释氏之教独盛于中国,故力排而挤之。
若《原道篇》、《佛骨表》皆著辞深切,痛疾时君奉之太过者也。
其所以然者,诚欲抑之,救其寖盛,未始不为释氏福。
殆弗纳而黜之,彼得益其惑,遂有会昌之祸,岂非道隆则污,物盛则衰之效欤。
天意若曰蠹中国、害生民,则使大中履会昌之迹,如韩文公之比者,佐而辅之,固当拔本塞源矣。
会昌废之未数年,而大中复之,易如走丸,疾如反掌,得非天之未厌其教哉。
噫,大道丧而有仁义,仁义衰而尚权诈,故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塞于时、杂于霸,金仙氏之说,其有不兴乎?
由是源于汉、流于魏、波于晋、宋、齐、梁间,与吾儒老子之教鼎峙于中国。
若夫本空寂、破迷妄,以出生入死之说,为兴善灭恶之鉴,蚩蚩之氓,从而远罪,则如来真意,深于救世者也。
而时君奉之,或多立寺宇以徼福,或广度僧尼以崇教。
上焉者佞之,下焉者化之,如之何不为后世弊哉!
盖崇之者失于其道耳。
文中子曰:「斋戒修梁国亡,非释迦之罪」。
此诚得之。
我国家四圣御县,烛知化源,寺观沿旧而存,率禁其创置;
僧道限年而入,必试以行能。
故天下名山胜槩,或有所旌异者,非道存乎人,孰能与于此哉。
姑苏北走有邑曰常熟,邑之西偏有佛宇曰宝严,即梁天监中所建也。
倚山面湖,绣若屏障。
尝有希辩禅师者,心悟大乘,是焉栖处。
钱氏霸国时以名闻,召归馀杭普门寺,目为慧智禅师
及钱氏献土,随召请见,赐紫方袍,号曰慧明大师
继时厌居京国,归隐旧刹。
钱氏以师人境俱胜,复施金五百两,建七级浮图一所。
淳化中太宗皇帝召赐《急就章》、《逍遥咏》、《秘藏诠》、《太平圣惠方》凡一百四十三卷,奖高风,旌善地也。
院旧名延福,天禧中邑尹胡公顺之飞章上请,帝可其奏,改赐今额焉。
院有佛殿者,积其岁月,了无尺椽。
明道中武陵龚显始发信心,崇妙果。
次有东京禅慧院僧清鉴浮杯至止,苦行自修。
谋兹胜缘,有若符合
复有邑人诸葛頔、李仁寿、樊福佥悦所闻,赞成其事,且曰:「仁祠之兴为我福地,今绀宇不立,粹容无睹,则吾侪何所起信哉」。
由是捐厚施,贸良材,庀徒僝工,审曲面势,即其旧址,以新创,经始于景祐之丙子,落成于庆历之乙酉,凡数年而能事毕矣。
观其壮而不华,而不陋。
巍乎中者其宇一,所以纳高广之座而宅乎毫相也;
翼乎旁者其舍二,所以容仪卫之位而列乎宝供也。
远而望之,若太微之凝帝宇,耸在云端。
迫而察之,犹列汉之立仙宫,来从方外。
其为功德殊胜,可思议哉!
武陵公帑无多藏,屋无馀润,独以兴弊补废,皇皇于佛事,人所难能矣。
若夫师兴之前,鉴公继之后,事有冥契,岂诬也哉。
绛里人也,因熟于兹山之游,目击诸公之善,以文见托,得以直书。
时圣宋庆历六年,岁在阉茂王正月一日,将仕郎、守真州扬子县陆绛记。
昕老住台州宝严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六、《攻愧先生文集》卷八二
祖师命脉,不断如丝;
古佛道场,几成扫地。
此际幸逢知己,不妨重为开山。
某人宗派是当,见地明白。
飞来峰下,亲传佛照之灯;
姑苏台边,曾施临济之喝。
有如梵刹,密在海邦。
虽云久做十方,却是本无一物。
未开当来正法眼,且从相试血肉团。
呵雨骂风,自是丛林手段;
量柴数米,先作粥饭主人。
不须更陈三让之辞,便好来赞九重之寿。
送极太初住鄞江宝严 南宋 · 释文珦
五言律诗 押冬韵
阃相招惟重,邦人望亦浓。
欲开新象教,应扫旧狐踪。
烟水浮瓶锡,云山应鼓钟。
宝严初变土,遥想雨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