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道辨淳熙八年 南宋 · 宋孝宗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七九、《鄮峰真隐漫录》卷一○、《玉海》卷三二、《佛法金汤编》卷一四、《云卧纪谈》卷上、《释氏资鉴》卷一一
韩愈原道》,因言佛老之相混,三教之相绌,未有能辨之者。
但文繁而理迂,揆圣人之用心,则未昭然矣。
何则?
释氏专穷性命,弃外形骸,不染万相,而于世事了不相关,又何与礼乐仁义哉?
然尚犹立五戒,曰:不杀、不淫、不盗、不饮酒、不妄语。
夫不杀,仁也;
不淫,礼也;
不盗,义也;
不饮酒,智也;
不妄语,信也。
如此,于仲尼又何远乎!
孔子从容中道,圣人也。
圣人之所为,孰非礼乐,孰非仁义,又乌得而名焉?
譬如天地运行,阴阳循环之无端,岂有意为春夏秋冬之别哉?
皆圣人强名之耳。
亦犹仁义礼乐之别,圣人所以设教治世,不得不然也。
因其强名,推而求之,则道也者,仁义礼乐之宗也;
仁义礼乐者,固道之用也。
扬雄以老氏弃仁义,灭礼乐,今迹老子之书,其所宝者三: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
孔子则曰:「温良恭俭让」。
又曰:「惟仁为大」。
老子之所谓慈,岂非仁之大者耶?
曰不敢为天下先,岂非让之大者耶?
至其言治道则互见偏举,所贵者清静宁一,而与孔圣果相背驰乎?
盖三教末流,昧者执之,自为异耳。
夫佛老绝念无为,修一身而已矣,孔子立五教以治天下者也,特所施不同耳。
譬犹以耒耜而织,机杼而耕,后世徒纷纷而惑,固失其理。
或曰当如何哉?
曰,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则可也,又何惑焉!
之论从其迹而已,不言其所以同者,故作《原道》。
回奏宣示御制原道辨 宋 · 史浩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七、《鄮峰真隐漫录》卷一○
臣今月十六日蚤刻直殿甘炳传奉圣旨,宣示御制《原道辨》一篇,臣百拜展诵,仰见圣学高妙,留神帝王之道,盖无时顷不在其中,此历古帝王所甚难得者,臣钦服赞叹,不能名言。
臣窃有愚鄙之见,敢因具叙,以裨光明缉熙之盛。
臣惟韩愈作是一篇,唐人无不敬服。
本朝言道者亦莫之贬,盖其所主在帝王传道之宗。
其曰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子,此万世不易之论。
原其意在于扶世立教,所以人不敢议其后。
至于言有瑕疵,则不可掩,人亦以其所主在于扶世立教,故亦从而恕之也。
然自唐以来言道者非不多,独陛下指其失,如数黑白,如一二,昭昭然使人知其非者,则陛下圣学可谓日造于高明矣。
若夫融会释老,使之归于儒宗,则以五戒出于圣人之仁、义、礼、智、信,三宝亦出于圣人之温良恭俭让。
是释老皆在吾圣人度内,不可别而为三,一出于圣人《大学》之道也。
陛下末章乃欲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是本欲融会而自生分别也。
盖《大学》之道,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可以修心,可以养生,可以治世,无所处而不当矣,又何假释老之说耶?
陛下此文一出,当与六经并驰于万世,须占得十分道理,不可使后世之士议陛下,复如陛下之议韩愈也。
臣是以拳拳之意,欲望陛下稍窜定末章,则善无以加矣。
臣狂愚之见,既蒙陛下不鄙宣示,不敢不尽,乞陛下恕其僭越。
〔贴黄〕臣尝谓唐人未尝深造道蕴,独韩愈号为杰然者,犹折佛老以浑吾儒,他可知已。
今陛下心融意解,会三为一,非有卓然超诣之识,岂能造此?
然臣之鄙见,以谓士之处世,为其道不得行于时,故不得已而后有言。
然所以起后世矛盾纷纷之论者,因其言也。
若圣君达而在上,所行所示,无非是道,又何假立言?
臣恐陛下此文一出,天下后世有不达释老之说,而窃其皮肤以欺世诳俗者,将摭陛下之言以为口实,靡然趋风,势不可遏。
愿少加圣思,姑缓其传,尤为幸甚。
陛下之眷,异于常人,所怀不敢不尽,未知圣意以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