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注释
直庐。与诸公占韵赋扇 金 · 陈澕
五言排律 押先韵 出处:梅湖遗稿
欲风犀枫扇,自冰火云天。
暑退蝇难近,秋回雁莫先。
小荷翻掌上,团月堕襟前。
雅称麾军将,曾随画水仙
䊵新如剪雪,柄古尚含烟。
安石仁风远,羲之醉墨颠。
画昏馀彩女,恩薄怨凉蝉。
把玩临寒簟,扬州百万钱。
按:补闲集曰。陈补阙初直玉堂时。孙翰林得之,李史馆允甫李同文百顺,前翰林尹于一。六官才俊。皆在席上。占韵令赋扇。陈即抽笔书之曰。欲风犀枫扇。自冰火云天。暑退蝇难近。秋回雁莫先。小翻掌上。团月堕襟前。雅称麾军将。曾随画水仙。纨新如剪雪。柄古尚含烟。安石仁风远。羲之醉墨颠。画昏馀彩女。恩薄怨凉蝉。把玩临寒簟。扬州百万钱。一座以陈诗不佳。乃相约各自赋口吟。相切磨品第。孙翰林云。携持宁暂歇。出入每相先。竖障歌唇外。横抛醉膝前。汗青轮假月。沫碧貌真仙。一座皆戏曰。携持一联。常而熟。汗青沫碧。别而生。李同文云。品因飞燕重。画自季龙先。绣幕摇翻浪。琅庖鼓飏烟。摆冷醒炎鼠。扬清饫洁蝉。尹云。月圆今似古。诗对后连前。飘拂身无垢。凄凉意欲仙。画宜留顾绝。书不要张颠。座曰。摆冷扬清之句。辞意清新。尹之三句。圆熟有力。李秘书云。碧月谈筳上。清风孝枕前。丹灶催龙火。青楼用麝烟。盘蝇随影散。野马触风颠。画好芦鸭。词宜谢蝉。韩留院云。蝶舞横霞外。鱼跳细浪前。地还清暑殿。人即广寒仙。蛾暮遮兰焰。风朝护蕙烟。座曰。李诗芦鸭。岂宜图于小扇。三句皆用虫鸟。唯碧月一联。句法清胜。鱼。赋月倾扇失实。清暑一联。直举人地。言事疏远。李东观云。风生䌷史地。月动演纶天。制作羲轩下。炎凉象帝先。信疏松后。功小秕糠前。轻却携长拂。凉于戏半仙。剪蕉疑凤雨。挥羽扫狼烟。破热肌如濯。扬冷手似颠。簸腰摇带凤。拂首侧冠蝉。愿借真清力。驱除俗臭钱。座曰。前三联尤妙。以此诗为第一。尹曰。此诗之意。先深后浅。是为倒格。时文顺公翰林。最后至。走笔云。我欲洗烦热。潜投井里天。捉来双手后。摇入六官先。已近高厨下。堪陈汉仗前。月圆奔底妾。风弱驭无仙。飞白书萦雾。空青画点烟。驱蚊雷已静。扑蝶雪将颠。发发供头鹤。轻轻弄鬓蝉。蓬瀛争赋咏。谁最号青钱。一座叹服。无复间言。文顺公曰。李东观风生制作信疏三联。真老杜诗也。吾诗不及远矣。史馆曰。君井扇之喻尤妙。引高厨汉仗言禁中扇又妙。吾诗安能抗。
赵太祖真容 元 · 聂碧窗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凤表龙姿俨若新,一回展卷一伤神。
天颜亦怪君非虏,河北山东总旧臣。
山房随笔:京口天庆观聂碧窗江西人。尝为龙翔宫书记北朝赦至,感而有诗云云。又咏北妇云云。观中有赵太祖真容,北来者见必拜,聂因题其上云云。
罗雄即景 清 · 牛焘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罗平山分两界,西北为腊山,青苍雄秀, 望而知为灵秀所钟,其东南一带,骨撑拒形如刀斧,与黄草坝接壤,亦黔山之派也。地多阴雨,乃湿气上蒸使然耳。
山川强半接黔西,气候惨舒迥不齐。
夏日常如冬日暖,晴云却逐雨云低。
岚阴入夜腾金虎,电影流虹唱石鸡。
安得仙锄挥雾凇,南山荟蔚咏朝跻。
原注:金山、石鸡、石虎悬崖峭壁、仙锄皆罗平胜景也。
日本杂事诗 其一百四十四 清末 · 黄遵宪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花茵重叠有辉光,长跪敷衽客满堂。
除却凤衔丹诏至,未容高坐踞胡床
注:坐起皆席地,两膝据地,伸腰危坐,而以足承尻后,若趺坐,若蹲踞,若箕踞,皆为不恭。坐必设褥,敬客之礼,旧有敷数重席者。有君命,则设几,使者宣诏 毕,亦就地坐矣。皆古礼也。因考《汉书·贾谊传》“文帝不觉膝之前于席”,《三国志·管宁传》“坐不箕股,当膝处皆穿”,《后汉书》“向栩坐板,坐积久, 板乃有膝踝足指之处”。朱子又云:“今成都学所,存文翁礼殿刻石,诸像皆膝地危坐,两蹠隐然,见于坐后帷裳之下。”今观之东人,知古人常坐皆如此。盖古人 无几,故不能垂足而坐。高坐之设,萌于赵武灵王,兴于六朝,盛于北宋,而通行于元。三代之前,凭则有几,《诗》所谓“授几有缉御”,《孟子》所谓“隐几而 卧”皆是也。寝则有床,《诗》所谓“载寝之床”,《易》所谓“剥床以辨”,皆是也。然床几或以凭依,或以庋物,或以寝处,皆非坐具。至应劭《风俗通》“赵 武灵王作胡床”,乃以为坐,然汉时犹皆席地。《贾谊传》“不觉膝之前”,暴胜之登堂坐定,隽不疑据地以示尊敬,皆可知也。东汉之末,有靳木为坐具者,其名 仍谓之床,或谓之榻,如管宁向栩所坐,或于地上加板,未必离地咫尺也。魏、晋后,观《魏志·苏则传》“文帝据床拔刀”、《晋书》“桓伊据胡床取笛作三 弄”、《南史》“纪僧真江敩登榻坐,令左右移吾床让客”、“狄当、周赳诣张敷就席,亦令左右移床远客”、《邺中记》曰:“石虎所坐几,悉漆雕 画。”则似为高坐,然皆高客贵人始有之。《语林》曰:“孙冯翊往见任元褒,门吏凭几见之,孙请任推此吏,曰:得罚。体痛,以横木挟持,非恁几也。”夫门吏 不许恁几,则知所谓移床远客者,非尊敬之客不许坐也。又其时坐榻坐几。尚皆跪坐。《梁书·侯景传》“升殿踞胡床,垂脚而坐”,史特记之,以为殊俗骇观。知 虽有床几,亦不如今坐耳。至唐又改木榻而穿以绳,名日绳床。《演繁露》:“穆宗长庆二年,见群臣于紫宸殿,御大绳床。”然不名椅子,至宋初乃名之。《丁晋 公谈录》:“窦仪雕起花椅子二。”王铚《默记》:“徐铉李后主,卒取椅子相待。”(诸书椅本作倚,后乃借桐椅之椅为之。)此后诸书,屡见椅子。如《贵耳 集》云:“今之交椅,古之胡床也。今诸郡守僚必坐银交椅。”《桯史》载荷叶交椅。《曲洧旧闻》有锦椅背。至宋时颇加缘饰,殆已盛行与?然观古图画,唐以前 人物无坐几者,宋画亦不尽设几。窃疑胡床本西俗,赵武灵王始学为之,元人中国,因其旧习,乃通行耳。日本制度,多半仿唐,唐时尚席地,故亦无之。近十年来 亦有矣。
东宁百咏 其八 清末至民国 · 苏镜潭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猿臂将军右北平,遁荒海外了馀生。
可怜三尺孤坟上,古藓残碑没姓名。
作者注:「閒散石虎,不详何代人,墓在法华寺北数武,石碣存焉。志既失传,墓铭亦无可考。近岁,寺地丈量,将燬之,郡人连君雅棠为请于官,而移立于寺中,更集友人具牲牢为文以祭之。」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