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注释
赤壁 清 · 权万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江左先生文集卷之四
金源仲诗。有青霞非赤壁之句。又有与客问答语。余尝观盛弘之荆州记。曹公赤壁荆州蒲坂县沿江一百里。与百人山相对。坡翁赤壁黄州。是荆,黄二赤壁。而荆州为天下壮观。坡翁当日所不能游。坡翁得意处。在江山风月。初不在赤壁同异。然则仲之石泉。宅辈之龙渊。吾与鹿门翁之龟亭。第论其得意与不得意。赤壁真假。有不必言矣。遂奋笔为赤壁歌。以解仲所与问答者之意。
我思赤壁,乃在夏口之西武昌之东。
长江沄沄走其下,云蒸霞蔚石色红。
忆昔元丰壬戌秋东坡仙子泛舟于江中。
月出青天照江国,冲襟灏气何玲珑。
洞箫声和美人歌,江上飒飒来悲风。
天地由来亦一物,人生安得长无穷。
往者不为始,来者不为终。
纷纶交错万化俱空,江汉之间雪消飞鸿。
上下周汉八百载,召虎诸葛名俱隆。
公何为乎思曹公,吾闻曹公赤壁荆州,直对百人山穹崇。
横亘一百八十里,蜿若饮海之长虹,黄州赤壁但巃嵷。
文人本自多感慨,偶因地名怀英雄。
笔势横逸不自由,一挥写此碨磊胸。
且论天地物我变不变,宁知地界同不同。
君莫道此地非黄州,又莫道此世非元丰。
但能挟仙抱月酬壬戌,长终不终同坡翁。
按:吾尝怪坡公泛舟长江有千古俛仰之感。则周有召穆公出师之盛。汉有诸葛公吞吴之恨。宜若致意者。而独于曹瞒却眷眷焉。是坡翁当日横江对月。笔端挑出月明星稀字。被瞒伥魔。又破荆州江陵顺流而东也十一字。为多少豪举。坡胸中亦有长江沛然之势收敛不得。初不计其人贤愚顺逆。是文人习气如此。然亦提说曹公狼狈事。非为瞒致慨也。但坡公迭宕文酒。遗外风尘。真若齐死生一凡楚。而以渠匏樽为寂寥。于瞒酾酒横槊有羡意。是坡豪逸分数多。枯淡分数少。
风俗通义佚文卷一 其十六 东汉 · 应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六
菟膑。
俗说腊正旦(一作「祖」)食得菟膑者,名之曰幸,赏以寒酒。
幸者善祥,令人吉利也。
或说食菟膑者,令人面免生膑,露见丑恶。
今觉得之,嘉不为已疾也。
谨案:《尚书》,夏禹始作肉刑,则天象而慎其过,故穿窬盗窃者膑。膑者,去膝盖骨也(「膑者去膝盖」五字旧脱,依《汉书·武帝纪》注补之,语方完)。逮至暴秦,乱狱纠纷,烹俎车裂(「车裂」下一有「抽胁」二字),黔首穷愁,饮泣永叹。凡人食得菟膑,以为佳瑞。物类相感,冀全己之膑也。(《艺文类聚》五,《初学记》二十九,《御览》三十三,又六百四十八,又九百七十)
黄鹤楼 明 · 朱期至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黄鹤楼集卷中
黄鹤楼汉水流,旧传鹦鹉祢生①。
白云芳草迷晴渚,玉笛梅花落早秋②。
兴罢骚人乘月往③,日斜神女弄珠游④。
曹瞒黄祖俱尘土⑤,独倚沧浪问钓舟。
【校注】 (1)鹉:原作“武”,径改。 (2)白云二句:化用崔颢李白诗意。 (3)骚人:萧统《文选序》“又楚人屈原,含忠履洁,……临渊有怀沙之志,吟泽有憔悴之容,骚人之文,自兹而作”。指诗人。 (4)弄珠游:指郑交甫汉皋遇神女故事。《文选·张衡南都赋〉》:“耕父扬光于清泠之泉,游女弄珠于汉皋之曲。”李善注引《韩诗外传》曰:“郑交甫将南适楚,遵彼汉皋台下,乃遇二女,佩两珠,大如荆鸡之卵。” (5)曹瞒曹操小字。《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曹瞒传》曰:太祖一名吉利小字阿瞒。”黄祖东汉人,曾任江夏太守。 诗首联咏楼前汉水鹦鹉洲;颔联化用崔颢李白诗句叙景;颈联以骚人、神女咏江汉故事;尾联以鹦鹉洲之典作结,与首联呼应。
黄鹤楼三首 其一 明 · 许宗鲁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黄鹤楼集卷上
胜览临黄鹤,高才共陆机①。
倚楼秋月堕,送酒暮云飞。
江水摇珠殿②,山风动石扉③。
重来歌慷慨④,留眺坐忘归。
【校注】 (1)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西晋著名文学家钟嵘《诗品序》称他为“太康之英”。此处指同游黄鹤楼文士。 (2)珠殿:指黄鹤楼大殿。 (3)石扉:黄鹤楼侧旧有石洞,俗称吕公洞,以石为扉。 (4)重来句:曹操《短歌行》云:“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作者视湖广学政时,不止一次登临黄鹤楼览胜。嘉靖六年(1527)秋,作者就曾率湖广乡试举子于黄鹤楼勒石题名,并撰《鹤楼题名记》记其始末。这几首诗亦为同文士重游鹤楼而作,故诗中有“高才共陆机” 之句。
军中记事诗 其七十八 清 · 贝青乔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出处:咄咄吟
釜底游魂九死馀,累累赦出梵王居。
山门弥勒应相笑,来曳锒铛去䌽舆。
按:初,将军部下兵勇擒获白黑夷十九人,前后缚解杭城。刘韵珂谓宜释之以修好,而将军欲俟擒获夷酋一并献俘,又恐珂私纵之,不下按察司狱,而特监禁于西湖净慈寺中。及𠸄夷陷乍浦,势益猖獗,珂请大学士伊里布前往谕和。伊里布谓宜先释夷俘,将军不得已,以十九人付珂。珂乃令知县彭松年、县丞张家缙送往乍浦还之,而𠸄夷仍厚索犒银,不肯罢兵。珂惧,谓竭浙省藩运各库银不敷贿和之费,复请伊里布委员往谕,须与苏省各督抚合办,庶他日无异议。𠸄夷遂退出乍浦,来犯我上海镇江等处矣。附夷俘十九人姓名:一威灵角,一煞纷顿,一了利文,一那拉提,一加土郭鹿,一专古慎,一因地俚巴马,一马加了,一毕租,一化令些土古,一了路,皆𠸄吉利人;一反客罗,一占,一阿八利,一阿利占,一戈百,一百的须,一阿生,皆孟加拉人。诸字多字书所不载,此姑从马占录供时所书。𠸄夷称传译之人曰马占,亦未详其义。
大驾仪仗议建隆四年九月二十八日 后唐至宋初 · 范质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宋会要辑稿》舆服一之一六(第二册第一七四九页)、《太常因革礼》卷二八
大驾仪仗,除执持法物外,马步兵队计百八十五队,用骑军大将军将军六人郎将都尉九十人,骑士四千四百四十六人;
步军将军二十人,郎将都尉八十二人,校尉四人。
主帅二百九十八人,并骑步人六千二百七十六人。
按:白泽旗一队,九十骑;夹道佽飞、铁甲佽飞二队,七十二骑;左青龙旗一队,四十骑;右白虎旗一队,四十骑;朱雀骑一队,四十七骑;玄武骑一队,五十七骑;散手翊卫二队,六十骑;亲勋翊卫二队,四十八骑;翊卫二队,五十六骑;凤旗、飞黄旗、吉利骑六队,二百四十骑;斑剑二十四队,千五百三十六骑;诸卫马四十八队,千九百二十骑;钑戟六队,二百四十人;夹毂二十队,三百六十人;步甲四十八队,千四百四十四人;黄麾仗二十四队,二千二百九十二人;殳叉仗二队千人掩后。
黄鹤楼 明 · 薛纲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出处:黄鹤楼集卷上
楼上有楼登复登,古今登者几人曾?
要观天地三千界②,须尽危颠第一层。
对景只疑身蜕骨③,凭虚无用手携④。
问渠黄鹤归何处⑤,惟见江鸥立断冰。
按:【校注】 (1)《石仓历代诗选》卷三九一《明诗次集》卷二五,选录其诗凡三十九首,中有五言古诗《登黄鹤楼》,《黄鹤楼集》未收,今录于兹:“凭栏瞰碧流,拍手招黄鹤。黄鹤去不来,白云满城郭。怅望鹦鹉洲,狂生不可作。曹瞒尚忌才,黄祖奚堪托。文高竟杀身,身后名寂寞。只遗旧江山,千载恒如昨。” (2)三千界:佛教语,即三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释氏要览·界趣》: “此山(指须弥山,处世界之中央)有八山绕外,有大铁围山,周回围绕,并一日月昼夜回转,照四天下,名一国土;积一千国,名小千世界;积千个小界,名中千世界;积一千中世界,名大千世界。以三积千,故名三千大千世界。” 白居易《春日题乾元寺上方最高峰亭》:“危亭绝顶四无邻,见尽三千大世界。” (3)蜕骨:道家所谓脱去凡骨,孟郊终南山下作》:“因思蜕骨人,化作飞仙。” (4)凭虚:升空,凌空。苏轼《前赤壁赋》:“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藤杖。杜甫《呈杨绾》:“兼将老藤杖,扶汝醉初醒。” (5)渠:他。此无定指。 全诗极言黄鹤楼之高,以及登高所生的幻觉。“问渠”二句所抒发的则是鹤去楼空的感慨。
秦始皇帝1060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四七、《苏文忠公全集》卷三、《历代名贤确论》卷三二、《文编》卷二九、《经济类编》卷四四、《古文渊鉴》卷五○、《古今图书集成》皇极典卷一六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昔者生民之初,不知所以养生之具,击搏挽裂与禽兽争一旦之命,惴惴焉朝不谋夕,忧死之不给,是故巧诈不生,而民无知。
然圣人恶其无别,而忧其无以生也,是以作为器用、耒耜、弓矢、舟车、网罟之类,莫不备至,使民乐生便利,役御万物而适其情,而民始有以极其口腹耳目之欲。
器利用便而巧诈生,求得欲从而心志广,圣人又忧其桀猾变诈而难治也,是故制礼以反其初。
礼者,所以反本复始也。
圣人非不知箕踞而坐,不揖而食,便于人情,而适于四体之安也。
将必使之习为迂阔难行之节,宽衣博带,佩玉履舄,所以回翔容与而不可以驰骤。
上自朝廷,而下至于民,其所以视听其耳目者,莫不近于迂阔。
其衣以黼黻文章,其食以笾豆簠簋,其耕以井田,其进取选举以学校,其治民以诸侯,嫁娶死丧莫不有法,严之以鬼神,而重之以四时,所以使民自尊而不轻为奸。
故曰:礼之近于人情者,非其至也。
周公、孔子所以区区于升降揖让之间,丁宁反覆而不敢失坠者,世俗之所谓迂阔,而不知夫圣人之权固在于此也。
自五帝三代相承而不敢破,至秦有天下,始皇帝诈力而并诸侯,自以为智术之有馀,而禹、汤、文、武之不知出此也。
于是废诸侯、破井田,凡所以治天下者,一切出于便利,而不耻于无礼,决坏圣人之藩墙,而以利器明示天下。
故自秦以来,天下惟知所以求生避死之具,而以礼者为无用赘疣之物。
何者?
其意以为生之无事乎礼也。
茍生之无事乎礼,则凡可以得生者无所不为矣。
呜呼,此秦之祸,所以至今而未息欤。
昔者始有书契,以科斗为文,而其后始有规矩摹画之迹,盖今所谓大小篆者,至秦而更以隶。
其后日以变革,贵于速成,而从其易。
又创为纸以易简策。
是以天下簿书符檄,繁多委压,而吏不能究,奸人有以措其手足。
如使今世而尚用古之篆书简策,则虽欲繁多,其势无由。
由此观之,则凡所以便利天下者,是开诈伪之端也。
嗟乎,秦既不可及矣,茍后之君子欲治天下,而惟便利之求,则是引民而日趋于诈也,悲夫。
按:此文及下文《汉高帝论》、《魏武帝论》、《伊尹论》、《周公论》,郎本在卷五,总题为《进论》。《应诏集》在卷七。
春日黄鹤楼藩司诸公宴集① 明 · 刘绘
 出处:黄鹤楼集卷上
江气霭溟濛②,江波翻泱漭③。
三湘带上流④,七泽络南壤⑤。
衡巫亘势雄,荆岳通观敞⑥。
汉水邈一丝⑦,方城开如掌⑧。
初上黄鹄矶,重登黄鹤楼
远近城台屏外见⑨,纵横花柳镜中浮。
晴云已捲披丹嶂,暮雨经过净绿洲。
绿洲直接阳台路⑩,青湖不散兴陵树⑾。
何处帆樯映羽旂⑿,一行莺燕拥笙丝⒀。
地主能酬兰叶酒⒁,使君还唱竹枝词⒂。
轻英弱絮怜飘泊⒃,粉堞丹宫还绮错⒄。
舞袖全随碧汉回⒅,歌声半向空江落。
槿花片片点人衣⒆,雁叫丁丁入夕晖⒇。
莫遣四望澹风景21,相逢一笑醉芳菲。
君不见章华漠漠埋烟水22,京囿台池秋草里。
矶沙崩,黄鹤游,枯杨风动残鸦起。
又不见当时龙战走炎灵23,芦荻灰沉江雾暝24。
枝头已叹飞乌鹊25,天边浪说指黄鹤26。
鹤去高空自存,萋萋芳草属王孙27。
只今江上烟波静,楚岫遥趋帝宅尊28。
【校注】 (1)藩司:即布政使司,明代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此处指湖广布政使司。 (2)溟濛:迷濛不清。 (3)泱漭:广阔貌。《后汉书·冯衍传》:“览河华之泱漭兮,望秦晋之故国。” (4)三湘湘江支流。湘江会合上游诸水而入洞庭湖。 (5)七泽:楚地众多的湖泊。《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引《子虚赋》:“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余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名曰云梦。” (6)荆岳:明代荆州府岳州府,属湖广行省。 (7)邈:远。 (8)方城:即方城山,在今湖北竹山市东南。山顶平坦,形如人掌。 (9)屏外:屏风以外。 (10)阳台:即阳台山,在今湖北汉川市南。《太平寰宇记》:“阳台山,在汉水之阳,其形如台。”《读史方舆纪要·湖广二·汉阳府·汉川县》:“阳台山,县治南一里,下有阳台渡。” (11)青湖句:不详。青湖疑即青草湖又名巴丘湖,指古云梦泽洞庭湖一带的湖泊。《读史方舆纪要·湖广一》:“祝穆曰:青草湖一名巴丘湖北连洞庭,南接潇湘,东纳汨罗之水,昔与洞庭并称。然而巴丘实为通称矣。《后汉》志:巴丘江南之云梦也。郭璞亦言:云梦,巴丘湖是也。则巴丘又兼有云梦之名。” 兴陵,疑即东陵,其地在今湖南岳阳。《书·禹贡》:“过九江至于东陵。” 蔡沈传:“东陵,巴陵也。今岳州巴陵县也。”县西洞庭湖中有湘山。《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 ‘湘君何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死而葬此。’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皆伐湘山树,赭其山。” (12)羽旂:饰有鸟羽的旌旗,为大员出巡的仪仗。 (13)莺燕:指歌妓。杨维桢西湖》:“扇底鱼龙吹日影,镜中莺燕老年华。” 笙丝:笙管及弦乐器。任昉《九日侍宴乐游苑》:“一唱华钟石,再抚被丝笙。” (14)地主:指藩司东道主兰叶酒:香馥郁的美酒。庾信《和乐仪同苦热》:“美酒含兰气,甘瓜开蜜筒。” (15)使君:指藩司长官竹枝词:乐府曲,唐代诗人刘禹锡仿巴渝民歌所制。为七言绝句格式,多咏民间风土人情。 (16)轻英:小花。 (17)绮错:参差交错。《后汉书·班固传》引《西都赋》:“周庐千列,徼道绮错。”李贤注:“绮错,交错也。”《文选·何晏景福殿赋〉》:“绮错鳞比。”吕延济注:“室宇错杂,如鳞之相比次。” (18)碧汉:碧空。 (19)槿花句:槿花,即木槿花,夏秋开花,花有红、白、紫等色。李贺《莫愁曲》:“今日槿花落,明朝桐树秋。”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之三:“轻轻柳絮点人衣。” (20)丁丁:鸟鸣声。杜牧池州孟迟先辈》:“好鸟响丁丁。” (21)澹风景:澹,通“淡”。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卷五:“淡,无聊之义,没意思之义。”苏轼《游庐山次韵章传道》:“莫笑吟诗淡生活,当令阿买为君书。” (22)章华:即章华台春秋时楚灵王离宫。故址在今湖北潜江市西南古华容城内。《左传》昭公四年:“楚子成章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杜预注:“台今在华容城内。” (23)又不见句:龙战,喻群雄争战,指汉末三国鼎立争战的局面。炎灵,指汉王朝。古代阴阳五行之说,汉以火德王故称炎汉炎刘炎灵。《文选·谢朓〈和伏武昌孙权故城〉》:“炎灵遗剑玺,当涂骇龙战。”李善注:“炎灵,谓汉也。”张铣注:“骇龙战,谓以干戈图天下。” (24)芦荻句:据《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赤壁之战,吴军以“燥荻枯柴”积舟中,火烧曹军战船,曹军大败。诗句本此。 (25)枝头句:苏轼《赤壁赋》:“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26)天边句:苏轼《后赤壁赋》:“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浪说,空说。 (27)萋萋句:《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按,黄鹤楼附近有明代楚王宫旧址。 (28)楚岫句:楚岫,楚天之云。帝宅,帝京。楚云遥趋帝京,亦江汉朝宗之意。 这首诗是嘉靖中作者出使湖广,应布政使司之邀,春日宴集黄鹤楼而作。诗的前半部分写作者与东道主登临览胜,酬酢吟咏;后半部分咏怀古迹,感时抒怀,可以看出,他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已颇有感触,
酹江月/念奴娇东坡前赤壁赋 宋 · 林正大
 押词韵第十七部
泛舟赤壁,正风徐波静,举尊属客。
渺渺予怀天一望,万顷凭虚独立。
桂桨空明,洞箫声彻,怨慕还悽恻。
星稀月淡,江山依旧陈迹。

因念酾酒临江,赋诗横槊,好在今安适。
谩寄蜉蝣天地尔,瞬目盈虚消息。
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与子欢无极。
翻然一笑,不知东方既白。
附:东坡前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氵斥流光。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馀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朗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我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我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伯夷叔齐赞 明 · 金时习
 出处:梅月堂文集卷之十九
天命武王,剪彼殷商
纵曰诛罪,实是不祥。
千载之下,口实可伤。
故彼夷齐,触犯锋铓。
叩马以谏,其言孔臧
业已定矣,不可中止。
左右欲兵,吕抉义士。
天下宗周,夷齐乃耻。
隐于首阳,采薇饿死。
注:曰。登彼西山兮。采其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按:愚谓夷齐之所以言如此者。盖周武王虽伐罪吊民。其时父丧在殡。尚不葬其尸。而于衰绖之中。以臣伐君。则武王之暴。尤甚于。且之暴。则身衰老死。尚或可悛。有亡而为后世之惩恶。周武之暴则莫甚于当日。而传臭于万世者甚大。何以言之。盖不葬从戎。为后世不孝者之源。以臣弑君。为后世篡位者之本。而其时民心已附。不可遽止。故夷齐之言。至于如此。邹孟子已揣其为误。乃曰。以臣伐君。为汤武则可。非汤武则是篡也。可不警哉。呜呼。,魏之季。曹操司马炎。蔑视其君。凭陵跋扈。篡成帝业。易曰。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此之谓也。其权舆生乱之首。曷胜道哉。夷齐之言。宁不忸怩。问。太公扶义士。汉祖丁公。古人创业图成之始。逆活顺杀。何其事之乖刺耶。曰。其意皆同也。太公之扶夷齐。欲以止后世篡弑之心。而旌义士之节。汉高之斩丁公。欲以惩后世战阵无勇而为人臣怀二心者之永鉴。其意趣与时事虽殊。其欲后世为人臣者事君以忠之心。则未尝异也。譬诸行车。一推一挽。其使臂虽异。皆意在车行而已。想夫是时。殷王暴虐。亿万离心。牧野之战。前徒倒戈。攻后以北。不战而已坏。假如接刃相敌。离心之士。岂无有丁公者乎。太公必斩之矣。至于秦末。楚,汉争鹿。胜者为帝。睢水之战。主虏将决,于是矣。倘丁公死战。楚之为帝。未可知矣。而丁公慢主救敌。其怀二心。为如何哉。此汉祖之所以斩丁公而警后世也。且如三老董公。劝汉缟素者。则其近似夷齐之心。而未尽者也。既赞夷齐之事。而意犹未尽。又为之诗。(诗载诗稿)
魏武帝纪行 清 · 李重华
 押词韵第七部
元戎肃徒旅,行行越潼关
秦原莽牢落,空舍无炊烟。
杀气一以盛,骸骨为丘山。
遗黎各疮痍,窜伏何险艰。
念我皇汉京,宫殿皆颓垣。
大盗觑神器,流毒徒构患。
迫主以播迁,剽掠于市阛。
群谋踵而起,梗塞弥宇间。
吟我《破斧》诗,悲伤难具言。
按:曹氏一门多才,而苍坚尤在孟德,篇中风骨似之。
古长门怨(送蹇克遂 明 · 江源
昔有佳人公孙氏杜子美,婵娟花艳无人及毕耀
□□□绽牡丹□□□,猩红带露海棠湿陆放翁
(此□节言□□□□美□。)才可颜容十五馀王维枇杷花下闭门居胡曾
低鬟缓视抱明月刘禹锡,风骨自是倾城姝苏东坡
(此一节言其容止慎重也。)一朝选在君王侧白乐天,天子非常赏颜色崔曙
黄金作身双飞龙常建,更有红颜生羽翼少陵
(此一节言其际遇也。)仙台蛾眉秦镜明张南容黄金阁上晚妆成毕耀
罗襦宝带为君解卢照邻,犹自君王说小名卢纶
(此一节言其得宠也。)姊妹弟兄皆列上白乐天,百事胜人健如虎高适
朝弄琼箫下䌽云王健,催弦急管为君舞鲍照
燕赵美女三千人吴少微,三千宠爱在一身白乐天
横垂宝幄同心结李白,生死自谓长随君李欣
(此一节言其恩宠之至也。)何言中路遭弃捐郭元振,东飞百劳西飞燕高适
苍蝇苍蝇奈尔何冯著黄金销烁素丝变朱放
(此一节言其遭谗也。)几许幽情欲话难薛逢,讵随中妇凤楼寒骆宾王
相思相见知何日李白,抱得秦筝不忍弹崔颢
(此一节言其不得通诚于君而思之切也。)翻手作云覆作雨杜甫,君恩反复谁能数张籍
二十三春长信宫吴少微,谁人不忘此离苦李白
(此一节始言其怨也。)夜如何夜未央乔知之,独眠人起合欢床(关盻盻)
泪痕不与君恩断刘瑗,共滴长门一夜长李益
(此一节言其怨之深也。)珠帘粉泽无人顾吴少微,吊影徘徊独愁暮刘长卿
古来万事皆由命李益,错把黄金买词赋罗隐
(此节言其□弃而付之命也。)奉帚平明金殿开王昌龄,昭阳歌吹风送来王諲
须吏宫女传来信刘禹锡,飞燕昭阳侍寝回李端
(此一节言其当时被宠者。)劝君且莫誇头角元祯,自古佳人多命薄苏东坡
高山成谷沧海填韦应物木槿朝看暮还落李璧
(此一节讥被宠之人有时变迁失时也。)世俗宁知伪与真韩退之,还同弃妾逐新人(王湮)
但看古来盛名下少陵,屈膝铜铺锁阿甄李贺
(此一节言古人有曾遭此□。)蓬首不梳心历乱贺兰进明,玉枕夜寒鱼信断胡宿
岁暮云矣增离忧少陵,不道流年暗中换(花芯夫人)
(此一节忧其时之身老而无心于容饰也。)冬至阳生春又来少陵,百花辇路为苍苔刘文房
无因并写春风恨赵嘏,一寸相思一寸灰李义山
兰闱琼芳积烟露韦应物,草色年年旧宫路刘文房
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文平,凤辇不来春又暮李伸
(此一节言其时怨也。)伤春未已复悲秋许浑,海色西风十二楼宋邕
思牵今夜肠应直李贺,河汉三更看斗牛崔颢
秋去秋来几恩怨刘因天上人间不想见崔涂
班姬饮恨长信宫沈佺期,却恨含情掩秋扇王少伯
(此一节言其秋时怨也。)白日寻思夜梦频令狐楚,梦来何处更为云李义山
传闻纨扇恩未歇(王湮),万一君王起旧人刘后村
(此一陈言其怨而不忘其君□□□□□□□□□□也。)春秋四气更回换冯著,鸳被相思双带缓骆宾王
功名宝贵若长在李白菖蒲花开月长满张籍
宛转蛾眉能几时刘庭芝无盐何用妒西施严武
世情都付东流水杨炯,为君起唱长相思李贺
(此一节言人生富贵不常,少年难再,而谗者徒费心力也。)不独凄凉眼前事刘沧,近代君臣亦如此白乐天
屈原憔悴滞江潭李白萧何下狱淮阴杨巨源
(此一节言不但夫妇离合如此,而君臣亦然,一篇主意全在于此。)世间反复不易陈李端,金杯且酌休辞频(罗陶)
但看古来歌舞地刘庭芝,柏梁铜雀生黄尘王勃
按:此一节言世事如此,且酌酒解忧,如汉武魏武终归于尽,不但区区一女子而已也。
黄鹤楼 明 · 陈璚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黄鹤楼志·艺文·诗歌·明代、黄鹤楼集卷上
目穷千里眺重①,满地江湖日月浮②。
黄鹤白云空有望③,青山绿酒自相留④。
漫寻吕叟游方外⑤,不许崔诗在上头⑥。
行乐及时真一快⑦,我来叨宴正逢秋。
【校注】 (1)目穷句: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满地句:曹操《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粲烂,若出其里。”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3)黄鹤句:本崔颢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4)绿酒:碧绿色的酒。陶渊明《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 (5)吕叟:即吕洞宾。方外:世俗之外。《庄子·大宗师》:“孔子曰:‘彼游方之外者也,而游方之内者也。’” (6)崔诗:指崔颢黄鹤楼》诗。句本李白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7)行乐句:《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昼短夜苦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秋日作者过江,应友朋之邀宴集鹤楼,故有此诗。诗中慨叹仙游之事无凭,终不如及时行乐,谈笑吟咏,与古今诗人一较短长。
日本杂事诗 其一 光绪十六年七月 清末 · 黄遵宪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余于丁丑之冬奉使随槎。既居东二年,稍与其士大夫游,读其书,习其事,拟草《日本国志》一书,网罗旧闻,参考新政,辄取其杂事,衍为小注,串之以 诗,即今所行《杂事诗》是也。时值明治维新之始,百度草创,规模尚未大定。论者或谓日本外强中干,张脉偾兴,如郑之驷;又或谓以小生巨,遂霸天下,如宋之 [鹚?],纷纭无定论。余所交多旧学家,微言刺讥,咨嗟太息,充溢于吾耳。虽自守居国不非大夫之义,而新旧同异之见,时露于诗中。及阅历日深,闻见日拓, 颇悉穷变通久之理,乃信其改从西法,革故取新,卓然能自树立,故所作《日本国志》序论,往往与诗意相乖背。久而游美洲,见欧人,其政治学术,竟与日本无大 异。今年日本已开议院矣,进步之速,为古今万国所未有。时与彼国穹官硕学,言及东事,辄敛手推服无异辞。使事多暇,偶翻旧编,颇悔少作,点窜增损,时有改 正,共得诗数十首;其不及改者,亦姑仍之。嗟夫!中国士夫,闻见狭陋,于外事向不措意。今既闻之矣,既见之矣,犹复缘饰古义,足己自封,且疑且信;逮穷年 累月,深稽博考,然后乃晓然于是非得失之宜,长短取舍之要,余滋愧矣!况于鼓掌谈瀛,虚无缥缈,望之如海上三山,可望而不可即者乎!又况于排斥谈天,诋为 不经,屏诸六合之外,谓当存而不论,论而不议者乎!觇国岂易言耶,稿既编,附识数语,以志吾过。光绪十六年七月黄遵宪自序于英伦使馆
立国扶桑近日边,外称帝国内称天。
纵横八十三州地,上下二千五百年。
注:日本国起北纬线三十一度,止四十五度;起偏东经线十三度,止二十九度;地势狭长。以英吉利里数计之,有十五万六千六百零四方里。全国濒海,分四大岛、 九道。户八百万,男女共三千三百万有奇。一姓相承,自神武纪元至今岁己卯明治十二年,为二千五百三十九年。内称曰天皇,外称曰帝国。隋时推古帝上炀帝书, 自名日出处天子。余此诗采摭诸书,曰皇曰帝,悉从旧称,用《公羊传》“名从主人”之例也。
日本杂事诗 其六十六 清末 · 黄遵宪
七言绝句 押元韵
难得华同是语言,几经重译几分门?
字须丁尾行间满,世世仍凭洛诵孙。
注:日本为中土语言,有三种:日吴音,日汉音,日支那音。汉籍初来,经生博士,皆以口授,是曰汉音。唐、宋遣使,常以缁流江南名山,戴笠云游者,接踵而 至。口传经典,归教其徒,是日吴音。卅年以来,中外结约,英吉利、米利坚学者,每据我字典,译以彼文(如所刻《华英字典》之类。本之通西字者,复从其书以 求我音,是为支那音。释氏称震旦亦日支那,今欧罗巴人称中土音略近之,本因沿其称)。今士大夫之通汉学者,时时操汉音、吴音,大抵近闽之漳、泉,浙之乍 浦,而变而愈远,实不可辨。、吴参错,闽、浙纷纭,又复言人人殊(王、段所授,远不可考。三百年来,长崎通商者多漳、泉人,而乍浦购铜之船,每岁一来, 所操土音,本大异中原,东人误以为正音也)。其称五为讹,称十为求,沿汉音而变者也。称一为希多子,二为夫带子,此土音也。市廛细民,用方言者十之九,用 汉言者百之一而已。其读汉文多颠倒读之,注上中下甲乙等字于行间,以为识,间附土音为释,物茂卿所谓“句有须,丁有尾”也。
日本杂事诗 其五十四 清末 · 黄遵宪
七言绝句 押青韵
削木能飞诩鹊灵,备梯坚守习羊坽。
不知尽是东来法,欲废儒书读墨经。
注:学校甚盛,唯专以西学教人。余考泰西之学,墨翟之学也。尚同、兼爱、明鬼、事天,即耶稣《十诫》所谓敬事天主,爱人如己。他如化徵易,若龟为鹑(动物 之化)。五合。水土火。火离然。火铄金。金合之腐水。木离木(金石草木之化)。同,重体合类。异,二,不体,不合,不类。此化学之祖也(以百物体质之轻重 相较,分别品类之异同。西人淡气、轻气、炭气、养气之说仿此)。均,发均县。轻重而发绝,不均也。均,其绝也,莫绝。此重学之祖也。一少于二,而多于五, 说在建。非半弗都。倍,二尺与尺,但去一。圜,一中同长。方,柱隅四欢。圜,规写攴。方,矩见攴。重其前,弦其前。法意规圆三。此算学之祖也。临鉴立。 景,二光夹一光。足敝下光,故成景于上;首敝上光,故成景于下。鉴近中,则所鉴大;远中,则所鉴小。此光学之祖也。皆著《经》上、下篇。《墨子》又有《备 攻》、《备突》、《备梯》诸篇,《韩非子》、《吕氏春秋》备言墨翟之技,削鸢能飞,机器攻战所自来乎?古以儒、墨并称,或称孔、墨,孟子且言天下之言归 于墨。其纵横可知。后传于泰西,泰西之贤智者衍其绪余,今遂盛行其道矣。又如《大戴礼》:“曾子曰: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掩也。”《周髀》注: “地旁沱四颓,形如覆盘。”《素问》:“地在天之中,大气举之。”《易乾凿度》:“坤母运轴。苍颉云:地日行一度,风轮扶之。”《书考灵曜》:“地恒动不 止,而人不知。”《春秋元命苞》:“地右转以迎天。”《河图括地象》:“地右动起于毕。”所谓地球浑圆,天静地动乎?《亢仓子》曰:“蜕地谓之水,蜕水 谓之气。”《关尹子》曰:“石击石生光,雷电缘气而生,可以为之。”《淮南子》曰:“黄埃青曾赤丹白喾元砥,历岁生?。其泉之埃,上为云。阴阳相薄为雷, 激扬为电。上者就下,流水就通,而入于海。炼土生木,炼木生火,炼火生云,炼云生水,炼水反土。”中国之言电气者又详矣。机器之作,《后汉书》:“张衡作 候风地动仪,施关发机,有八龙衔丸,地动则振,龙发机吐丸,而蟾蜍衔之。”《元史》:“顺帝所造宫漏,有玉女捧时刻筹,时至则浮水上。左右二金甲神,一悬 钟,一悬钲。夜则神人按更而击。”奇巧殆出西人上。若黄帝既为指南车,诸葛公既为木牛流马,杨么既为轮舟,固众所知者。相土宜,辨人体,穷物性,西儒之绝 学,然见于《大戴礼》、《管子》、《淮南子》、《抱朴子》及史家方伎之传,子部艺术之类,且不胜引。至天文算法本《周髀》盖天之学,彼国谈几何者,译称借 根方为东来法(宋秦九韶作《数学九章》十八卷,中栽立天元一之法,即借根之法所本也)。火器之精(火器始金、元间。赵瓯北《陔余丛考》有火炮一篇可征), 得于普鲁斯人,为元将部下卒,彼亦具述源流。近同文馆丁韪良说电气道本于磁石引针,琥珀拾芥,凡彼之精微,皆不能出吾书。第我引其端,彼竟其委,正可师其 长技。今东方慕西学者,乃欲舍己从之,竟或言汉学无用,故详引之,以塞蚍蜉撼树之口。英吉利、法兰西、德意志语学学校,随处而有,故通西语者甚多。学校隶 于文部省,东京大学生徒凡百余人,分法、理、文三部。法学则英吉利法律、法兰西法律、日本今古法律,理学有化学、气学、重学、数学、矿学、画学、天文地理 学、动物学、植物学、机器学,文学日本史学、汉文学英文学。以四年卒业,则给以文凭。此四年中,随年而分等级。所读皆有用书。规模善矣!别详《文学 志》中。
日本杂事诗 其一百八十四 清末 · 黄遵宪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一望高高下下田,旱时瑞穗亦云连。
归装要载良苗去,倘学黄婆种絮棉。
注:其土宜,九州所产,时有输入广东者。闻有旱稻,近印度苦旱,移植颇宜。曾向故内务卿索取,今译其说曰:旱稻有粳三种,有糯五种。性宜腴沃,瘠土埆 田,则宜培粪之。分苗插秧,深耕易耨,法与他种同。择地以英吉利人华氏所制寒暑针二十度以上为宜。播种于谷雨立夏间。其收获也,早在九月,迟在十月。若六 七十度热地,则春种夏收,岁可两熟。其地多雨,虽暑及百度可无伤。否则择卑湿处,久旱亦不至枯槁。凡三百步地,岁获一石四五斗,大熟可得七八斗。粳宜作 饭,糯宜造饼云。余客日本,知其濒海多雨,其土又宜种植,故因山为田,梯级云上,亦不忧旱荒。古名瑞穗国,殆有由然。今谓种于旱地,宜择湿土,则如频年 、豫之灾,虑亦无济于旱,若五岭以南,或者迁地能良也。他日归,当携购其种,即不得如占城印度之棉,普利无穷,苟少有裨益,亦当传播耳。所愿有心 农学者试验之。
成化癸巳腊月十日予生盖三十年矣适有史事不克归省怅然有怀谨步韵家君守寿诗一章录似克俭克宽二弟 明 · 程敏政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渐愁华发镜中生,三十年来数贱庚。
未拂朝衣惭戏䌽,每沾宫酝想遗羹。
传声自愿如春好,守训何妨似水清。
忽记夜深芸阁梦,渡江称寿最分明。
注:戏䌽遗羹皆思亲事然䌽与朝衣相应羹与宫酝相应方不偏枯崔元驭云儿子游宦有人云贫乏不能存此是好消息若赀货充溢乃是恶消息此好字之本也魏武帝胡威曰卿与父孰清威对曰臣父清惟恐人知臣清惟恐人不知此清字之本也大抵作诗不可草草观者亦然因管城子便聊与吾弟一言之
再答叔子 现当代 · 钱钟书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四劫三灾次第过,华年英气等销磨。
世途似砥难防阱,人海无风亦起波。
不复小文供润饰,倘能老学补蹉跎。
鬓青头白存诗句,卅载重拈为子哦。
按:一九四二年叔子诗有云、白头青鬓交私在。曹植杨德祖书、有小文请敬礼润 饰之、三国志吕蒙传裴注引江表传、孙权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魏书太祖纪 引裴注英雄记、太祖自称长大而能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