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注释
终制(黄初三年冬十月,表首阳山东为寿陵,作《终制》。)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八
礼,国君即位为椑,椑音扶历反。存不忘亡也。
臣松之按:礼,天子诸侯之棺,各有重数;棺之亲身者曰椑。昔尧葬谷林,通树之,禹葬会稽,农不易亩,吕氏春秋:尧葬于谷林,通树之;舜葬于纪,市廛不变其肆;禹葬会稽,不变人徒。故葬于山林,则合乎山林。封树之制,非上古也,吾无取焉。寿陵因山为体,无为封树,无立寝殿,造园邑,通神道。夫葬也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见也。骨无痛痒之知,冢非栖神之宅,礼不墓祭,欲存亡之不黩也,为棺椁足以朽骨,衣衾足以朽肉而已。故吾营此丘墟不食之地,欲使易代之后不知其处。无施苇炭,无藏金银铜铁,一以瓦器,合古涂车、刍灵之义。棺但漆际会三过,饭含无以珠玉,无施珠襦玉匣,诸愚俗所为也。季孙以玙璠敛,孔子历级而救之,譬之暴骸中原。宋公厚葬,君子谓华元、乐莒不臣,以为弃君于恶。汉文帝之不发,霸陵无求也;光武之掘,原陵封树也。霸陵之完,功在释之;原陵之掘,罪在明帝。是释之忠以利君,明帝爱以害亲也。忠臣孝子,宜思仲尼、丘明、释之之言,鉴华元、乐莒、明帝之戒,存于所以安君定亲,使魂灵万载无危,斯则贤圣之忠孝矣。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缕,骸(《文选》注作「体」。)骨并尽,是焚如之刑,岂不重痛哉!祸由乎厚葬封树。『桑、霍为我戒』,不亦明乎?其皇后及贵人以下,不随王之国者,有终没皆葬涧西,前又以表其处矣。盖舜葬苍梧,二妃不从,延陵葬子,远在嬴、博,魂而有灵,无不之也,一涧之閒,不足为远。若违今诏,妄有所变改造施,吾为戮尸地下,戮而重戮,死而重死。臣子为蔑死君父,不忠不孝,使死者有知,将不福汝。其以此诏藏之宗庙,副在尚书、秘书、三府。(《三国志‧魏文帝纪》。案:陈寿但出篇名,不言《典论》。据《文选‧七哀诗》注引《典论》曰︰「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堀,至乃烧取玉匣金缕,体骨并尽。」知《终制》是《典论》之一篇也。)
行者歌(《诗纪》云。选诗拾遗作魏时童谣。云见五行志。) 魏晋 · 无名氏
押灰韵
青槐夹道多尘埃,龙楼凤阙望崔嵬。
清风细雨杂香来,土上出金火照台(此七字是妖辞也。铜表志道是土上出金之义。以烛置台下则火在土下之义。汉火德王。魏土德王。火伏而土兴。土上出金。是魏灭而晋兴之兆。晋以金王也。○拾遗记七。《太平广记》二百十七二。《诗纪》十九。)。
王子年拾遗记曰:文帝所爱美人薛灵芸。常山人也。年十五。容貌绝世。咸熙中。文帝选良家子女。以入六宫。常山太守习谷以千金宝赂聘之以献。至京师。帝以文车十乘迎之。道侧烧石叶之香。未至数十里。膏烛之光。相续不灭。车徒咽路。尘起蔽于星月。又筑土为台。基高三十丈。列烛于台下。远望如列星之坠地。又于大道之傍。一里一铜表。高五尺。以志里数。故行者歌曰:○逯案。拾遗记小说家言。未可尽信。又咸熙乃陈留王年号。魏文帝不能以此时选纳嫔妃。姑从《诗纪》。附此备考。
跋朱侍郎奏稿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山谷全书·正集》卷二六
朱公前朝老成,引年谢事,隐约丘园,犹不忘天下之故。曹公云:「老大勤学,唯吾与盛孝章尔」。老不倦学,诚难得人。余观近世侵寻于富贵者,往往埋没于酒杯歌舞之中,不省家事,况忧国乎!
文末原注:「『盛孝章』当作『袁伯业』。」按此语见曹丕《典论·自序》,原文作:「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耳。」(《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裴注引)
书黄鹤楼卷后① 明 · 方孝孺
出处:黄鹤楼集卷中、黄鹤楼志·艺文·文赋·明代
奇伟绝特之观,固无与于人事,然于其废兴,可以知时之治乱焉②。夫黄鹤楼以壮丽称江、湘间③。当天下盛时,舟车旌盖之来游,考钟鼓,肆管弦,燕会于其上者,踵相接也④。元末诸侯之相持,武昌莽为盗区,屠伤杀戮至于鸡犬,求尺木寸垣于颓城败垒间而不可得,天下之乱极矣⑤!及乎真人既一海内,建亲王镇楚,以其地为国都,旄头属车往来乎其上者,四时不绝⑥。盛世之美,殆将稍稍复睹。余恨不获见之。而是貌其状甚悉,云涛烟树,咫尺千里,夏口、汉阳,苍苍如目睫⑦。展卷而卧阅之,恍然如乘扁舟出入洞庭、彭蠡之上,而与李白、崔颢辈同游也。今四方日就治平,而江、湘尤予所愿游者。他日苟或一登,为之赋咏,以追踪于古之作者,或者其始诸此乎!
按:【校注】
(1)《黄鹤楼集》题作“黄鹤楼诗卷序”,据《逊志斋集》改。
(2)绝特:卓异,超乎寻常。原作“纪特”,形近而误,据《逊志斋集》改。无与句:谓与人事无关。
(3)《黄鹤楼集》于“鹤楼”前夺一“黄”字,据《逊志斋集》补。
(4)考:击。《诗·唐风·山有枢》:“弗鼓弗考。”毛传:“考,击也。” 肆:列。踵相接:接连不断,一个紧跟一个。踵,脚后跟。
(5)诸侯:原作“诸雄”,据《逊志斋集》改。莽:乱貌。
(6)真人:谓帝王。《史记·秦始皇本纪》:“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此指明太祖。此句《黄鹤楼集》作“大统既一海内”,据《逊志斋集》改。亲王:皇族中封王者称亲王。洪武三年(1370),明太祖朱元璋封皇子朱桢为楚王。十四年(1381)朱桢就国武昌。旄头:即旄头骑,指为仪仗前导的骑士。《后汉书·光武帝纪》:“赐东海王强虎贲旄头钟虡之乐。” 李贤注:“《汉官仪》曰:‘旧选羽林为旄头,被发先驱。’魏文帝《列异传》曰:‘秦文公时,梓树化为牛,以骑击之。骑不胜,或堕地髻解被发,牛畏之,入水。故秦因是置旄头骑,使先驱。’”属车:指楚王的侍从之车。
(7)而是:于是。貌:描摹,图绘。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此句《黄鹤楼集》作“兹焉睹其状”,据《逊志斋集》改。咫尺句:形容在短小的画幅内,能画出寥廓深远的景物。彦悰《后画录》:“(宋展子虔)尤善楼阁人马,亦长远近山川,咫尺千里。”
本篇题书黄鹤楼画卷,劈头却由“于其废兴,可以知时之治乱”发慨,述以时之治乱与名楼兴废的关系,表达作者历元末乱后喜庆明初世治的快慰心情。与北宋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比读,二文虽主旨不一,彼忧患世乱,此庆幸世治,然于名胜之兴废以见世之治乱的机杼则同。末尾始结出览画而欲一登的愿望。
明月篇 明 · 何景明
出处:明诗纪事 丁签·卷一
仆始读杜子七言诗歌爱其陈事切实布辞沉著鄙心窃效之以为长篇圣于子美矣既而读汉魏以来歌诗及唐初四子者之所为而反复之则知汉魏固承三百篇之后流风犹可徵焉而四子者虽工富丽去古远甚至其音节往往可歌乃知子美辞固沉著而调失流转虽成一家语实则诗歌之变体也夫诗本性情之发者也其切而易见者莫如夫妇之间是以三百篇首乎雎鸠六义首乎风而汉魏作者义关君臣朋友辞必托诸夫妇以宣郁而达情焉其旨远矣由是观之子美之诗博涉世故出于夫妇者常少玫兼雅颂而风人之义或缺此其调反在四子之下与暇日为此篇意调若髣髴四子而才质猥弱思致庸陋故摛词芜紊无复统饬姑录之以俟审声者裁割焉
长安月,离离出海峤。
遥见层城隐半轮,渐看阿阁衔初照。
潋滟黄金波,团圆白玉盘。
青天流景披红蕊,白露含辉汎紫兰。
紫兰红蕊西风起,九衢夹道秋如水。
锦幌高褰香雾开,琐闱斜映轻霞举。
雾沉霞落天宇开,万户千门月明里。
月明皎皎陌东西,柏寝岧峣望不迷。
侯家台榭光先满,戚里笙歌影乍低。
濯濯芙蓉生玉沼,娟娟杨柳覆金堤。
凤凰楼上吹箫女,蟋蟀堂中织锦妻。
别有深宫闭深院,年年岁岁愁相见。
金屋萤流长信阶,绮栊燕入昭阳殿。
赵女通宵侍御床,班姬此夕悲团扇。
秋来明月照金微,榆黄沙白路逶迤。
征夫塞上怜行影,少妇窗前想画眉。
上林鸿雁书中恨,北地关山笛里悲。
书中笛里空相忆,几见盈亏泪沾臆。
红闺貌减落春华,玉门肠断逢秋色。
春华秋色递如流,东家怨女上妆楼。
流苏帐捲初安镜,翡翠帘开自上钩。
河边织女期七夕,天上嫦娥奈九秋。
七夕风涛还可渡,九秋霜露迥生愁。
九秋七夕须臾易,盛年一去真堪惜。
可怜扬彩入罗帏,可怜流素凝瑶席。
未作当垆卖酒人,难邀隔座援琴客。
客心对此叹蹉跎,乌鹊南飞可奈何。
江头商妇移船待,湖上佳人挟瑟歌。
此时凭阑垂玉箸,此时灭烛敛青蛾。
玉箸青蛾苦缄怨,缄怨含情不能吐。
丽色春妍桃李蹊,迟辉晚媚菖蒲浦。
与君相思在二八,与君相期在三五。
空持夜被贴鸳鸯,空持暖玉擎鹦鹉。
青衫泣掩琵琶弦,银屏忍对箜篌语。
箜篌再弹月已微,穿廊入闼霭斜辉。
归心日远大刀折,极目天涯破镜飞。
《四库总目》:景明于七言古体深崇四杰转韵之格,王士禛《论诗绝句》乃颇不以景明为然。其实七言肇自汉氏,率乏长篇。魏文帝《燕歌行》以后,始自为音节,鲍照《行路难》始别成变调,继而作者实不多逢。至永明以还,蝉联换韵,宛转抑扬,规模始就。故初唐以至长庆,多从其格。即杜甫诸歌行,鱼龙百变,不可端倪。而《洗兵马》、《高都护》、《骢马行》等篇,亦不废此一体。土禛所论以防浮艳涂饰之弊则可,必以景明之论足误后人,则不免于惩羹而吹齑矣。
《诗薮》:仲默论歌行允谓前人未发,然特专明一义,匪以尽概诸方,王、杨四子虽偏工流畅,而体格弥卑,变化未睹,唐人一代皆尔。何以远过齐、梁?必有李、杜二公,大观斯极。仲默集中为此体仅《明月》、《帝京》、《昔游》三篇,他不尽尔,其意可窥。
《明诗选》:宋辕文曰:「读仲默《明月篇》叙、似欲舍少陵而宗初唐。然其于少陵深有所得,特以秀色掩之。或以为似李东川,此其姿制流佚同耳。东川取境甚狭,仲默广矣,雅语亦胜之。」
《明诗别裁》:新城王阮亭论诗云:「接迹风人《明月篇》,何郎妙悟本从天。王杨卢骆当时体,莫逐刀圭误后贤。」真不被前人瞒过。
《诗薮》:仲默论歌行允谓前人未发,然特专明一义,匪以尽概诸方,王、杨四子虽偏工流畅,而体格弥卑,变化未睹,唐人一代皆尔。何以远过齐、梁?必有李、杜二公,大观斯极。仲默集中为此体仅《明月》、《帝京》、《昔游》三篇,他不尽尔,其意可窥。
《明诗选》:宋辕文曰:「读仲默《明月篇》叙、似欲舍少陵而宗初唐。然其于少陵深有所得,特以秀色掩之。或以为似李东川,此其姿制流佚同耳。东川取境甚狭,仲默广矣,雅语亦胜之。」
《明诗别裁》:新城王阮亭论诗云:「接迹风人《明月篇》,何郎妙悟本从天。王杨卢骆当时体,莫逐刀圭误后贤。」真不被前人瞒过。
登黄鹤楼歌 明 · 张于籍
出处:黄鹤楼集卷中
有客有客从东来,手持碧玉歌莫哀。
黄鹄矶头啸明月,长江万里浮云开。
乃从半夜上黄鹤,天吴叱浪蛟龙骇①。
蛟龙骇,山鬼泣。
千骑万骑来悲风,汉阳两岸涛声急。
珊瑚敲起黄鹤回,翩翩走上凌仙台②。
命黄鹤,尔钦哉③!
为我东海之东、西海之西、南海之南、北海之北,真人仙子一一来此楼,海若阳侯莫惶惑④。
各持径尺明月之神珠⑤,江篱芳芷供其侧⑥。
须臾真人习习黄鹤鸣,景云紫雾楼下生⑦。
但见霓裳羽服绰约之仙子,三五西来拥翠旌。
祝融南至驾火龙⑧,大姑小姑盛妆饬⑨,珠铛佩玉鸣琮琤⑩。
登楼握手转更深,万籁不作天宇清。
江水平,冯夷捧出澄水帛⑾,君山父老吹紫笙⑿。
湘君折有瑶草枝,龙绡裁服霞为裙⒀。
盈盈相见湘君喜,唱和钧天广乐之新声⒁。
风传淅淅月如霜⒂,西池王母行琼浆。
大姑小姑颜色扬,砗磲云母妆衣裳⒃。
起立俱兮琴羽张⒄,相将鼓舞和琳琅⒅。
短笛嘈嘈起黄鹄,声清调急良可伤。
倚台望极无所见,海天惨淡江云凉。
真人仙子于是怅然下楼去,欲行不行仍徜徉⒆。
仍徜徉,留且歌,东西南北奈若真人仙子何!
乃驾长风送之望之,而复立于江之沱⒇。
黄鹤尔归去,黄鹄多狂波21。
人有登楼问踏歌22,云在华山采薜萝23,月明夜半当来过24。
【校注】
(1)天吴:传说中的水神。《山海经·海外东经》:“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
(2)凌仙台:喻黄鹤楼的高台。
(3)钦哉:告戒之辞,语出《尚书》。《书·舜典》:“钦哉钦哉,刑之恤哉!”
(4)海若:传说中的海神。《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王逸注:“海若,海神名也。”阳侯:传说中的大波之神。相传古阳陵国君溺死于水,而为水神,能兴大波,谓之阳侯波。《楚辞·九章·哀郢》:“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文选·左思〈吴都赋〉》:“揖天吴与阳侯。”
(5)明月之神珠:即明月珠,又名夜光珠。《神异经》:“西北金阙上,有明月珠,径三寸,光照千里。”
(6)江蓠芳芷:皆为香草。江蓠,即蘼芜;芳芷,即白芷。《楚辞·离骚》:“扈江蓠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7)景云紫雾:传说中神仙出行,必伴以祥云紫雾。景云,瑞云。
(8)祝融句:祝融,上古传说中的火神,也被奉为南方之神及夏神。《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管子·五行》:“祝融辨乎南方。”王毂《苦热行》:“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
(9)饬:整理,打扮。
(10)珠珰:耳珠。《孔雀东南飞》:“腰若流纨素,耳着明月珰。”琮琤:玉石相碰发出的声音。象声词。
(11)冯夷:传说中水神河伯的名字。《广雅·释天》:“河伯,谓之冯夷。”《庄子·大宗师》:“冯夷得之,以游大川。”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云:“《清泠传》曰:华阴潼乡堤首人也。服八石,得水仙,是为河伯。”澄水帛,一种可以消暑的绢帛,相传为唐代同昌公主所用。《杜阳杂编》卷下: “暑气将盛,公主命取澄水帛,以水蘸之,挂于南轩。良久,满座皆思挟纩。澄水帛,长八、九尺,似布而细,明薄可鉴,云其中有龙涎,故能消暑毒也。”
(12)君山:即湘山,在洞庭湖中。相传为湘君所游之处。
(13)龙绡:即传说中的鲛绡,相传为海中鲛人所织。韦应物《神女歌》:“的烁龙绡杂琼佩。”
(14)钧天广乐:指天上的音乐。《列子·周穆王》:“清都紫微,钧天广乐。”《文选·张衡〈西京赋〉》:“昔者大帝悦秦缪公而觐之,飨以钧天广乐,帝有醉焉。”
(15)风传:风传送。岑参《宿关西客舍》:“云送关西雨,风传渭北秋。”
(16)砗磲:一作“车渠”,似玉的美石。《广雅·释地》:“砗磲,石之次玉。”魏文帝《车渠碗赋》序云:“车渠,玉属也,多纤理缛文,生于西国,其俗宝之。”
(17)琴羽:羽为五音之一,琴羽即琴音中的羽音。此处指琴声。《文选·江淹〈别赋〉》:“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
(18)鼓舞:击鼓而舞。《易·系辞上》:“鼓之舞之以尽神。”琳琅:象声词。此处形容舞蹈时玉佩等相碰的声音。
(19)徜徉:《广韵·阳韵》:“徜徉,犹徘徊也。”《文选·张衡〈思玄赋〉》:“怅徜徉而延伫。”
(20)江之沱:长江支流。喻相送之远。《说文·水部》:“沱,江别流也。”
(21)黄鹄:指黄鹄矶。
(22)踏歌:连袂而歌,歌时以足踏地,以为节奏。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23)薜萝:薜荔与女萝,皆为植物名。薜荔,又名木莲。女萝,即松罗。《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
(24)过:访问。以上两句点明仙人的去向。
这首长篇歌行虚构了作者与众仙欢会黄鹤楼,共作超然物外之游的幻境。诗中黄鹤翩翩而来,飘然而去,伴随作者度过了难忘之夜。从首句看,作者当为江左一带人。
黄鹤楼赋① 明 · 任家相
出处:黄鹤楼志·艺文·文赋·明代、黄鹤楼集卷中
维黄鹄之迤逦兮,蟠鄂渚而饮江②。郁兹楼之杰构兮,表荆郢之名邦③。奠崇墉以为基兮,跨层榭以为房④;造太紫以为宇兮,架虹蜺以为梁⑤。栾栌矗叠,甍牖奕张,藻井旖旎,罘罳高骧⑥。控压三楚,延眺八荒⑦。缅文伟之蜕化,伟荀瑰之仙寮⑧。咸鹤轩以蜚举,胥游憩而逍遥⑨。胡沽客之谲诳,市辛酿而招邀⑩。繄岩叟兮铁笛,弄明月兮落梅⑾。火枣传而实繁,金桃迸而石开⑿。洵仙真之灵迹,历千古之劫灰⒀。其上则亭名石镜,阁号奇章⒁。仙祠攸跻,遗像相羊⒂。台余涌月之字,岩镌静春之藏⒃。树参差而峍兀,石隐嶙以磅磄⒄。烟霞出入于窔奥,禽鹿驯扰于朝阳⒅。其下则头陀故寺,简栖妙碣⒆。龟趺漫漶而既湮,鸿藻联翩而犹揭⒇。漭岷峡之巨浸,导洞庭之洪波21。吞云梦之八九,束汉沔之陂陀22。滮滮磕磕,澶澶𣸏𣸏23。粘天浴日,孕蛟蕃鼍24。挂高帆兮摇曳,棹大艑兮峨𡶅25。佩感交甫之遘,璧归穆满之遗26。眷蘅皋而揽缬,睇鲛馆以(下缺十四行,凡二百二十四字)27仪之叹音。彼孙吴夏口之筑,景宗曲水之城28。怅霸图之安在,恍陵谷之互更29。至若证响循声,获羽衣之黄鸟30;睎光望气,剖鱼腹之青铜31。屡骇闻而佹见,志齐谐而难穷32。盖岳阳僻处于巴丘,制不殊乎伧父33;仲宣缥缈于荆南,迹犹同乎寓公34。孰若兹楼之敞烺宏丽,名都称雄35,依林峦而非寂,邻嚣尘而不讧也36。且其经营丹艧兮,人巧备极37。帡幪护呵兮,神工是职38。在世皇之末造兮,阳九偶值39。倏豫章之良材兮,天吴漼㳁40。班倕兮运斤,离朱兮削墨41。拓故宇之栋隆,藉废宫以雕饬42。遂不日而奄成,掩灵光之赫赩43。占氛察祲,玄览独舒于南戒44;言时纪事,人文永夸于绝代45。匪土木之视侈,同守邦之重器46。晴云烟景,崔颢岂尽其品题47;粉壁新图,李白何由而捶碎48。聊含毫而缀彩,摭寓目之梗概49。
【校注】
(1)《黄鹤楼集》题下原注:“万历甲午俞文宗试诸广文拟作。”万历甲午,为万历二十二年(1594)。俞文宗,未详。明代称提学为文宗。李日华《官制备考》: “提学,称大文宗,大宗师。”也泛指试官。明时两京俱置提学,以御史充之,又以按察使、副使、佥事为各省之提督学道,巡察学政。广文,明代称儒学教官为广文。作者时任婺源教谕。
(2)黄鹄:指黄鹄山。迤 :曲折连绵。江淹《哀千里赋》:“崭岩生岸,迤 成迹。”
(3)郁:盛。表:卓立,特出。
(4)奠:定。崇墉:《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崇墉冈连以岭属,朱阙岩岩而双立。”张铣注:“崇,高;墉,墙也。”层榭:《楚辞·招魂》: “层台累榭,临高山些。”洪兴祖补注:“《说文》曰:台,观四方而高者。榭,台有屋也。”
(5)太紫:太微星与紫微星之宫。《文选·班固〈西都赋〉》:“据坤灵之正位,仿太紫之圆方。”刘良注:“谓学太微、紫微星宫,以为规矩。”宇:屋檐。
(6)栾栌:柱首承托栋梁之木,曲木为栾,直木为栌。《文选·左思〈魏都赋〉》:“栾栌叠施。”李善注:“然栾栌一也,有曲直之殊耳。”甍牖:屋脊和窗。奕张:高张,盛张。《尔雅·释诂》:“奕,大也。”《广雅·释训》:“奕奕,盛也。”藻井:《文选·张衡〈西京赋〉》:“蒂倒茄于藻井。”薛综注:“藻井,当栋中交木方为之,如井干也。”即绘有文彩状如井干形的天花板。罘罳:交疏透孔的窗棂。程大昌《雍录》:“罘罳者,镂木为之,其中疏通,可以透明,或为方空,或为连锁,其状扶疏,故曰罘罳。”高骧:犹高举。《文选·左思〈西都赋〉》:“列棼橑以布翼,荷栋桴而高骧。”
(7)控压:控制。白居易《论孙璹张奉国状》:“控压陇蜀”。延眺:远望。《新唐书·韦弘机传》:“天子乃登洛北绝岸,延眺良久,叹其美。”八荒:八方极远之地。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有席捲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8)缅:追想,远怀。文伟:即费祎。蜕化:谓蜕去凡骨,羽化登仙。孟郊《终南山下作》:“因思蜕骨人,化作飞桂仙。”荀瑰:瑰,一作“环”,字叔玮,一作叔伟,又作叔祎,传其游黄鹤楼遇仙,随仙驾鹤而去。仙寮:犹仙屋,仙居。
(9)咸:皆,都。轩:车驾。“鹤轩”,犹言驾鹤。蜚举:即飞举。蜚,通“飞”。胥:皆,都。
(10)沽客:原作“估客”,误,径改。沽客,沽酒之客。《论语·乡党》: “沽酒、市脯,不食。”陆德明释文:“沽,买也。”谲诳:怪诞不经。市:买。辛酿:谓辛氏之酒。此二句指辛氏沽酒,道士造饮的传说。
(11)繄:助词,表语气。岩叟:指吕洞宾,岩为其名。落梅:即笛中曲《落梅花》。
(12)火枣:仙枣,指黄鹤楼仙枣亭的传说。金桃句:相传吕仙尝鬻桃于黄鹄山下石壁旁,桃食之甚甘,可治腹疾,而人多为妻子购之,鲜遗其父母者,吕仙怒而举桃掷之,痕留石上。《武昌府志·古迹》:“仙桃迹在黄鹄矶上,有三桃迹。”
(13)洵:亦作“恂”,诚然,的确。仙真:仙人,真人,谓得道成仙之人。劫灰:《三辅黄图》卷四:“(汉)武帝初穿池得黑土。帝问东方朔,东方朔曰: ‘西域胡人知。’乃问胡人,胡人曰:‘劫烧之余灰也。’”佛教本指世界毁灭时劫火的馀灰,后遂指乱世之馀。李贺《秦王饮酒》:“劫灰飞尽古今平。” 此谓黄鹤楼古迹历千载沧桑而至今尚存。
(14)奇章:奇章阁,与石镜亭相邻,在黄鹄山顶,黄鹤楼后。相传为唐牛僧孺宴饮之处。牛于敬宗朝,进封奇章郡公,随即出为武昌节度使,镇江夏五年。
(15)攸跻:攸,居所 ; 跻,升,登。《诗·小雅·斯干》:“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君子攸跻。”朱熹集传:“跻,升也。…… 盖其堂之美如此,而君子之所升以听事也。”相羊:即徜徉,漫游、徘徊之意。《楚辞·离骚》:“聊逍遥以相羊。”王逸注:“逍遥,相羊,皆游也。”也作“相佯”。《后汉书·张衡传》引《思玄赋》:“会帝轩之未归兮,怅相佯而延伫。” 李贤注:“相佯,犹徘回也。”
(16)涌月:台名。在黄鹤楼旁,奇章亭附近。明时仅存一石,杂草莽间,上刻“涌月台”三字,书法遒美,几至剥蚀。台名“涌月”,取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句意。静春:疑为阁名,旧志未载。
(17)峍兀:高耸突出之貌,亦作“硉兀”。兀,原作“杌”,径改。隐嶙:原作“隐磷”,径改。高峻貌。《文选·潘岳〈西征赋〉》:“裁坡岮以隐嶙。” 李善注:“隐嶙,绝起貌。”磅磄:同“磅唐”。广大之貌。《文选·马融〈长笛赋〉》:“骈田磅唐。”李善注:“磅唐,广大盘礴也。”
(18)窔奥:原作“窔 ”,误,径改。幽深之处。《淮南子·道应》:“此犹光乎日月而载列星,阴阴之所行,四时之所生,其比夫不名之地,犹窔奥也。” 驯扰:顺服。《文选·祢衡〈鹦鹉赋〉》:“矧禽鸟之微物,能驯扰以安处。” 李善注:“驯,顺也。《汉书音义》应劭曰:‘扰,驯也。’”朝阳:《诗·大雅·卷阿》:“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朱熹集传:“山之东曰朝阳。”
(19)简栖:王巾之字。王巾(?—505),字简栖,南朝梁琅玡临沂(今属山东)人。仕齐官至郢州从事、征南记室。曾作《头陀寺碑》,文词巧丽,为世所重。妙碣即指此碑。
(20)龟趺:刻作龟形的碑座。漫漶:模糊不可辨别。苏轼《风翔八观·东湖》:“图书已漫漶,犹复访侨郯。”湮:埋没。鸿藻:雄伟的文辞。《文选·班固〈东都赋〉》:“铺鸿藻,信景铄。”联翩:形容连续不断。陆机《文赋》:“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 揭:显。
(21)漭:《文选·宋玉〈高唐赋〉》:“涉漭漭,驰苹苹。”李善注:“漭漭:水广远貌。”岷峡:岷江之峡。郑震《郢州南楼》:“浪涛江汉出岷峡,洞庭云梦天共流。”巨浸:大水。《庄子·逍遥游》:“大浸稽天而不溺。”
(22)汉沔:指汉水。汉水上游亦称沔水。《书·禹贡》:“浮于潜,逾于沔。”孔安国传:“汉上曰沔。”陂陀:倾斜而下,也作“陂陀”“陂陁”。
(23)滮滮:水流貌。《文选·左思〈吴都赋〉》:“滮滮涆涆。” 刘良注:“皆水流貌。”磕磕:水声。《文选·左思〈吴都赋〉》:“濞焉汹汹,隐焉磕磕。”李善注:“皆水声也。”澶澶:水漫流貌。《集韵·翰韵》:“澶,漫也,纵也。” :沾湿,湿润。同“𣸏”。《说文·水部》:“𣸏,渐湿也。”
(24)蕃:生息,繁殖。《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鼍:一名鼍龙,俗称猪婆龙,或称扬子鳄。
(25)棹:划水行船曰棹。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原误作“掉”,径改。艑:一种大船。《一切经音义》卷一:“吴船曰艑,晋船曰舶,长二十丈,载六七百人是也。”峨𡶅: 原作“岢”,误,径改。《字汇·山部》:“ 峨,山貌。”此为高耸之意。
(26)遘:遇。《文选·曹植〈洛神赋〉》:“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李善注引《神仙传》:“切仙一出游于江滨,逢郑交甫。交甫不知何人也,目而挑之,女遂解佩与之。交甫行数步,空怀无佩,女亦不见。”穆满:周穆王。名满,昭王之子。《艺文类聚·宝玉部下》:“《穆天子传》曰:天子宾于西王母,乃执白圭璧以见之。”又,梁吴筠《檄江神责周穆王璧》曰:“昔穆王南巡,自郢徂闽,遗我文璧。”遗,给予,赠予。
(27)蘅皋:长香草之泽。《文选·曹植〈洛神赋〉》:“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李善注:“蘅,杜蘅也 ; 皋,泽也。”揽缬:当作“揽撷”,犹挹取。鲛馆:鲛人所居之馆。张华《博物志》:“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郭璞《江赋》:“渊客筑室于岩底,鲛人构馆于悬流。”
(28)孙吴夏口:见白居易《行次夏口先寄李大夫》诗下注。景宗句:《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七云:“曹公城,在(江夏)县东北二里。梁武帝起义,遣将曹景宗所筑。”“景宗曲水之城”,即指曹公城。曹景宗,字子野,梁武帝时官郢州刺史。《梁书》《南史》均有传。又《太平寰宇记》:“梁邵陵王纶为(武昌)太守,雅好宾客,乐诗酒,尝慕王右军兰亭流觞曲水之兴,故效之(指修曲水池)。”此不称“曹公城”,而称“曲水之城”,盖将曹景宗与萧纶事混为一谈。
(29)恍:忽然。刘伶《酒德颂》:“兀然而醉,恍尔而醒。”陵谷:《诗·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后以喻世事之变化。《后汉书·杨赐传》:“冠履倒易,陵谷代处。……殆哉之危,莫过于今。”
(30)证:征,验。“证响循声”,谓顺其声响而求之。羽衣:指仙道之人。黄鸟:指黄鹤,而非《山海经》所载轩辕之山或巫山之黄鸟。本集《黄鹤楼杂记》引《述异传》云:“荀叔伟,名瑰,事母孝,妙道术,游黄鹤楼,望西南有物,飘然而来,乃一羽衣虹裳驾鹤而至者。鹤止户侧,仙者就席,宾主款对。已而辞去,跨鹤腾空,眇然烟灭。”
(31)睎:望。青铜:古以青铜铸镜,故称镜为青铜。唐罗隐《伤华发》: “青铜不自见,只拟老他人。”本集《黄鹤楼杂记》:“元相国稹(原作祯,误)之镇江夏也,尝秋夕登黄鹤,遥望汉江之滨,有光若残星,乃令人棹(原作擢,误)小舟至江,所询渔者,云适获一鲤。其人携鲤而来,登楼,命剖之,腹中得古镜二,如钱大,面背相合,背隐起双龙,鳞鬣髯爪悉具。既磨莹,愈有光耀。公宝之,常置巾箱中。相国终,镜亦亡去。”
(32)佹:同“诡”,奇异。齐谐:《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
(33)岳阳:指岳阳楼。巴丘:汉时属下隽县,三国吴改为丘陵县,自晋以后因之。今湖南岳阳。伧父:谓粗陋,鄙贱。
(34)仲宣:三国魏王粲字。曾依荆州刘表,不得志,登楼作赋以抒忧。后世遂称王粲所登之楼为仲宣楼。荆南:指荆州。《文选·陆机〈辨亡论〉》: “吴武烈皇帝,慷慨下国,电发荆南。”张铣注:“坚起兵于荆州,故云荆南也。” 寓公:本指仕宦之寄居他乡者,此喻仲宣楼如寓公所居,殊无体制。
(35)烺:明貌。
(36)嚣尘:指闹市。讧:《增韵》:“讧,乱也。”
(37)经营:建造。《诗·大雅·灵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丹艧:《书·梓材》:“唯其涂丹艧。”孔颖达疏:“艧是彩色之名,有青色者,有朱色者。”
(38)帡幪:帷幄,帐幕。在旁曰帡,在上曰幪。此处喻环绕、屏障。护呵:谓守护。李商隐《骊山有感》:“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
(39)世皇:指明世宗。末造:犹末世,末期。“世皇之末造”,指世宗嘉靖末年。阳九:指灾年和厄运。偶:遇,与“值”同义。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黄鹤楼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曾遭火焚。“阳九偶值”,即指此。
(40)倏:疾速。豫章:木名。樟类。《左传》哀公十六年:“抉豫章以杀人而后死。”杜预注:“豫章,大木。”天吴:水神。《山海经·海外东经》:“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其为兽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黄。” 漼㳁:水流貌。《广韵·贿韵》:“漼,水深貌。”《集韵·职韵》:“㳁,湢㳁,水流貌。”据本集《黄鹤楼杂记》,黄鹤遭火焚后,至穆宗隆庆四年(1570), “父老请治楼而难其材。适有二楠漂江中,人牵挽之不可得。闻于官,郡守吴公令设祭江浒,木自浮至”,遂用以营治鹤楼。故云“天吴漼㳁”。
(41)班倕:《后汉书·崔骃传》引《慰志赋》:“应规矩之淑质兮,过班倕而裁之。”李贤注:“公输班,鲁人也。倕,舜时为共工之官。皆巧人也。” 喻指巧匠。斤:斧。离朱:《庄子·骈拇》:“青黄黼黻之煌煌,非乎,而离朱是已。”《孟子·离娄》作“离娄”。汉赵岐注:“离娄者,古之明目者,盖以为黄帝之时人也。……离朱,即离娄也,能视于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 墨:绳墨。木工用来校正曲直的墨斗线。据本集《黄鹤楼杂记》,隆庆四年(1570)至江中获二楠木后,即开始重建。“匠人某者,偃卧楼址,精思三日夜,而始运斤成焉”。
(42)宇:屋宇。栋隆:《易·大过》:“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 孔颖达疏:“下得其拯,犹若所居屋栋隆起,不必下桡。”指屋梁高大厚实。藉:借。饬:整治。
(43)奄:犹尽。掩:尽,遍。灵光:神异之光。赫赩:犹赫赫,红光辉耀之貌。原作“赫 ”,误,径改。
(44)氛祲:皆预示不祥的凶气。《国语·楚语》:“台不过望氛祥。”杜预注:“凶气为氛,吉气为祥。”《左传》昭公十五年:“吾见赤黑之祲,非祭祥也,丧氛也。” 玄览:《老子》:“涤除玄览,能无疵。”河上公注:“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事,故谓之玄览也。”南戒:即南界,犹南方。戒,通“界”。《新唐书·天文志一》:“天下山河之象存乎两戒。”
(45)人文:《易·贲》:“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颖达疏:“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此谓黄鹤楼为礼仪文化之冠。绝代:久远的年代。郭璞《尔雅序》:“总绝代之离词,辨同实而殊号者也。”
(46)匪:通“非”。谓黄鹤楼之成,其意不在夸示土木之奢华。重器:宝器。《礼记·少仪》:“不訾重器。”郑玄注:“重,犹宝也。”指黄鹤楼。
(47)晴云二句:指崔颢所作《黄鹤楼》诗。
(48)粉壁二句:李白《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诗云:“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芬菲。”
(49)聊:且。缀彩:指作文。摭:拾取。寓目:观看,过目。繁钦《与魏文帝笺》:“寓目阶庭,与听斯调。”指登楼所见。梗概:大略,大概。张衡《东京赋》:“不能究其精详,故粗为宾言其梗概如此。”
本赋作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为集中写作年代最晚的一篇,也是集中残缺最严重的一篇(多达十四行,凡二百二十四字)。赋中,作者大力铺排黄鹤楼的壮丽景色、历史故事、陈迹以及种种美妙动人的神话传说,结尾部分叙及黄鹤楼嘉靖末遭灾被焚,隆庆中重建之事,以及本赋的写作动机。据《湖广武昌府志》载,黄鹤楼于万历十七年遭受过一次火灾,然本赋并未言及,盖未酿成大灾之故。
潜夫先生移斋头罗汉松银杏各一本种之龙湫山寺各赋一诗 其二 银杏 明末清初 · 彭孙贻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茗斋百花诗补集、茗斋诗
家园文木几经春,从此禅居可结邻。
应笑烂银誇素质(张无尽丞相咏银杏有烂银壳破琉璃明之句),何如栏迹写天真(银杏一名鸭脚刘原父有叶如栏边迹句)。
先秋坠果甘分狖,长夏清阴喜趁人。
莫向吴儿骄乞取(魏文求鸭脚于吴),霜林一任往来频。
按:(张无尽丞相咏银杏有栏银壳破琉璃明之句银杏一名鸭脚刘原父有叶如栏边迹句魏文求鸭脚子吴)
督部师枉饯淩霄阁赏残雪再次前韵兼禁重字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押养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九
狐白裘亿寻,龙缟袜几两。
远山露佛头,高阁霁仙掌。
军麾对衡嶷,邻柝闻宛穰。
燕吴走舸舰,陇蜀在鞭鞅。
锡兹鹑首封,错彼犬牙壤。
阛阓闹𨌈㰮,阊阖开诀荡。
喑呜万人废,咳唾九天响。
入律风从东,干吕云直上。
桃左说蠢揫,稷下谈谛往。
主称盖代杰,客愧门生长。
窗前汶领江,槛角嶓冢瀁(淮南王书:瀁,出嶓冢,即漾水也。)。
意态一何雄,波澜与俱广。
城雉俾倪显,瓦鳞之而晃。
塔如僧立孤,帆似物来傥。
眼中雪旋消,胸次春所盎。
酒户吞八溟,诗坛罗万象。
池泮鱼曝腮,庭乾鹤晒氅。
聚星堂欧筵,淩霄殿韦榜。
扁舟发鄂岳,故国向鼎朗。
暂违西河教,将絜南陔养。
赐橘虽可怀,官梅不同赏。
明年期遄归,夙夜誓自强。
无心赋婴武,有手弋肃爽(《淮南书》:弋钓鹔鹴。)。
钓鳌钩宜曲,射狼矢用枉。
公清诸夏尘,我作千秋想。
按:【校】「桃定句」《鄂湘酬唱集》此句下有自注。「《桃左春秋》见《韩非子》。《说文》:春,蠢也;秋,揫也。」「稷下旬」《鄂湘酬唱集》此句下有自注:「帝,谛;王,往。」「槛角句」《鄂湘酬唱集》此句自注作:「《淮南子》云:瀁,出嶓冢,即《禹贡》「漾水』也。」「淩霄句」《鄂湘酬唱集》此句下有自注:「韦仲将为魏文帝署淩霄殿榜,见《魏志》。用以比淩霄阁。」「有手句」《鄂湘酬唱集》此句自注作:「《淮南子》:『弋射鹔鹴』。一作肃爽。」
冬夜步月 晚清 · 费墨娟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漏滴铜壶1夜未央2,同人玩月步回廊。
遍看花卉都萧瑟,独有黄花傲晚霜。
注:(1) 铜壶:古代利用滴水多寡来计量时间的一种铜制壶形的计时器。漏:铜壶里的滴水。
(2) 夜未央:夜未尽,谓夜深还未到天明。《诗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孔颖达疏:“谓夜未至旦。”三国魏曹丕《燕歌行》:“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寿邓立法委员鹤九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论交近四十年,翩其书记,早数元瑜,往事隙驹过,幕府英僚今大耋;
堆案逾三千牍,明悉朝章,宜咨伯始,遐龄仙鹤并,议坛耆彦是清流。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作者原注】联中所称书记,谓主长官文牍及参预机务之人,与今代义异,曹子桓与吴质书:“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
邓翔宇(1896——1989),字鹤九,湖北省羊楼洞人(今属赤壁人)。湖北法政专门学校毕业、“中央训练团”党政高级班民政组结业。1935年伏汛期间治水有功,并著有《湖北治水方策》一书。后改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武汉总部秘书。1938—1939年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军事委员会重庆行营少将课长。1939—1947年任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组组长兼“国家总动员会议”专门委员,并获得胜利勋章。1947年任行政院参事兼机要组、议事组、文书组主任。1948年由湖北省第一区选为立法委员,任法制委员会委员。1949年去台湾,1958年任台湾“立法院程序委员会”召集委员,1976年后被聘为国民党中央第11—13届评议委员。
书记…元瑜:阮瑀(约165—212年),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市尉氏县)人,汉魏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当时军国书檄文字,多为阮瑀与陈琳所拟。
隙驹:《礼记注疏》卷五十八〈三年问}「将由夫修饰之君子与?则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若驷马之过隙」《庄子》外篇·卷七下《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
英僚:贤能的僚友。
朝章:朝廷的典章。出自《后汉书•胡广传》 :“达练事体,明解朝章。”
伯始:汉胡广的字。《后汉书·胡广传》:“虽无謇直之风,屡有补阙之益。故京师谚曰:‘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章表》:“胡广章奏,天下第一……观伯始谒陵之章,足见其典文之美焉。”
曹子桓: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
吴质:(177—230),字季重,兖州济阴郡(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西北)人,汉末三国时代著名文学家。
笺:清代姜皋摘句联:
万事会须咨伯始;
一班我亦愧真长。
邓翔宇(1896——1989),字鹤九,湖北省羊楼洞人(今属赤壁人)。湖北法政专门学校毕业、“中央训练团”党政高级班民政组结业。1935年伏汛期间治水有功,并著有《湖北治水方策》一书。后改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武汉总部秘书。1938—1939年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军事委员会重庆行营少将课长。1939—1947年任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组组长兼“国家总动员会议”专门委员,并获得胜利勋章。1947年任行政院参事兼机要组、议事组、文书组主任。1948年由湖北省第一区选为立法委员,任法制委员会委员。1949年去台湾,1958年任台湾“立法院程序委员会”召集委员,1976年后被聘为国民党中央第11—13届评议委员。
书记…元瑜:阮瑀(约165—212年),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市尉氏县)人,汉魏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当时军国书檄文字,多为阮瑀与陈琳所拟。
隙驹:《礼记注疏》卷五十八〈三年问}「将由夫修饰之君子与?则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若驷马之过隙」《庄子》外篇·卷七下《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
英僚:贤能的僚友。
朝章:朝廷的典章。出自《后汉书•胡广传》 :“达练事体,明解朝章。”
伯始:汉胡广的字。《后汉书·胡广传》:“虽无謇直之风,屡有补阙之益。故京师谚曰:‘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章表》:“胡广章奏,天下第一……观伯始谒陵之章,足见其典文之美焉。”
曹子桓: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
吴质:(177—230),字季重,兖州济阴郡(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西北)人,汉末三国时代著名文学家。
笺:清代姜皋摘句联:
万事会须咨伯始;
一班我亦愧真长。
代挽朱将军一民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少日起东南,曾与萧曹同佐命;
浮云黯西北,愿生韩范再安边。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朱绍良(1891——1963),字一民。祖籍江苏武进,生于福建福州。同盟会会员,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四星上将),抗日名将。朱绍良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堂毕业,后被选送日本振武学校,讨袁战争,失败后再赴日本留学。1916年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回国。1963年12月25日病逝;后被追晋为陆军一级上将。
佐命:古代帝王建立王朝,自谓承天受命,故称辅佐之臣为佐命。
浮云黯西北:《杂诗二首其二》(魏晋·曹丕)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韩范再安边:宋代洪咨夔:《风流子(和杨帅芍)》正韩范安边,欧苏领客,红芳庭院,绿荫窗扉。韩范为宋韩琦与范仲淹的合称。安边指安定边疆。
笺:清代梁章钜题况钟祠联:
姓字播弦歌,韦白以来成别调;
功名起刀笔,萧曹自古是奇才。
佐命:古代帝王建立王朝,自谓承天受命,故称辅佐之臣为佐命。
浮云黯西北:《杂诗二首其二》(魏晋·曹丕)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韩范再安边:宋代洪咨夔:《风流子(和杨帅芍)》正韩范安边,欧苏领客,红芳庭院,绿荫窗扉。韩范为宋韩琦与范仲淹的合称。安边指安定边疆。
笺:清代梁章钜题况钟祠联:
姓字播弦歌,韦白以来成别调;
功名起刀笔,萧曹自古是奇才。
挽胡大使庆育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是多才多艺人,算无惭博望仙槎,坡公试院;
当好水好山处,剩付与信陵醇酒,柳七清词。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作者原注】枢府迁台后,屡办外交人员特考,君与余几无役不与,试院煎茶,颇极唱酬之乐,君善饮,诗文各体兼工,而于词尤胜。
胡庆育(1905.05.27——1970.12.23),号仁斋,广东三水人,中华民国外交官,曾任中华民国外交部常务及政务次长,为叶公超副手(与叶公超,时昭瀛并称外交三杰)。1952年,与“外交部”部长叶公超为正副代表,同日本议订台日和约。1953年出任中华民国驻阿根廷大使。1957年任第一任中华民国驻乌拉圭公使。1959年任受聘“外交部”顾问兼法规委员会主任委员。每有外交要案,台湾当局多所咨询,又屡次奉派出席国际会议,同时任教于国立清华大学、国立交通大学。1969年任海牙常设公断法院公断员。1970年在台北逝世。胡庆育日常以诗词自遣,尤好倚声。其翻译和著作有《法学通论》《苏联政府与政治》《战后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庆育吟草》《庆育词稿》《独裁制研究》等行世。
胡庆育与成氏同为中华诗学研究所成员,为研究委员。成氏有诗《送胡仁斋之阿根廷》《仁斋于酒座中见示和亮功(委员)员生日之作,次韵奉酬》《和仁斋二首》。胡庆育有诗《奉和惕轩“委员”壬辰高闱巡视台北试场之作》《惕轩寄示<怜才好善篇>,赋此为赠,并乞指正》词《藏山阁题咏 山亭宴》。
博望仙槎:“张骞泛槎”的典故约成形于北朝初期,内容杂糅史实与传说,尤因主人公系世所公认丝绸之路开辟者,遂具有鲜明史地背景而影响广泛。唐朝的边塞诗、传奇和敦煌变文用典中亦多与有通西域印记的“张骞泛槎”相关联。特别是“诗圣”杜甫不断援引入诗,兼以两宋文人笺注解析,“张骞泛槎”流播、接受史不断扩展,几深入历代文学样式的诸多方面。
坡公试院:坡公指苏轼,曾任知贡举,礼部尚书等职,有试院相关古诗多首,如《试院煎茶》等。
信陵醇酒:《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魏公子信陵君“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柳七:北宋词人柳永,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笺:
1.送胡仁斋之阿根廷:
万里移卿月,遥添绝域光,其人如琬琰,所至极梯航,旧梦温瑶海,新篇付锦囊,皇华辉壮节,行矣汉声扬。
2.和仁斋二首:
胡仁斋(庆育),自南美归后, 频年同典**人员特考(缺二字),闱中纪事,叠示嘉篇,次韵奉答二首:
万里劳樽俎,三馀昵艺文,归欤鸥泛海,健若鹘凌云,棘院量多士,骚坛树一军,风华问谁似,差拟杜司勋。
梯云宜路辟,照海恐珠遗,有客曾专对,频年共锁闱,鉴衡严可敬,槃敦远相期,略抒东坡兴,煎茶纪小诗。
胡庆育(1905.05.27——1970.12.23),号仁斋,广东三水人,中华民国外交官,曾任中华民国外交部常务及政务次长,为叶公超副手(与叶公超,时昭瀛并称外交三杰)。1952年,与“外交部”部长叶公超为正副代表,同日本议订台日和约。1953年出任中华民国驻阿根廷大使。1957年任第一任中华民国驻乌拉圭公使。1959年任受聘“外交部”顾问兼法规委员会主任委员。每有外交要案,台湾当局多所咨询,又屡次奉派出席国际会议,同时任教于国立清华大学、国立交通大学。1969年任海牙常设公断法院公断员。1970年在台北逝世。胡庆育日常以诗词自遣,尤好倚声。其翻译和著作有《法学通论》《苏联政府与政治》《战后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庆育吟草》《庆育词稿》《独裁制研究》等行世。
胡庆育与成氏同为中华诗学研究所成员,为研究委员。成氏有诗《送胡仁斋之阿根廷》《仁斋于酒座中见示和亮功(委员)员生日之作,次韵奉酬》《和仁斋二首》。胡庆育有诗《奉和惕轩“委员”壬辰高闱巡视台北试场之作》《惕轩寄示<怜才好善篇>,赋此为赠,并乞指正》词《藏山阁题咏 山亭宴》。
博望仙槎:“张骞泛槎”的典故约成形于北朝初期,内容杂糅史实与传说,尤因主人公系世所公认丝绸之路开辟者,遂具有鲜明史地背景而影响广泛。唐朝的边塞诗、传奇和敦煌变文用典中亦多与有通西域印记的“张骞泛槎”相关联。特别是“诗圣”杜甫不断援引入诗,兼以两宋文人笺注解析,“张骞泛槎”流播、接受史不断扩展,几深入历代文学样式的诸多方面。
坡公试院:坡公指苏轼,曾任知贡举,礼部尚书等职,有试院相关古诗多首,如《试院煎茶》等。
信陵醇酒:《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魏公子信陵君“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柳七:北宋词人柳永,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笺:
1.送胡仁斋之阿根廷:
万里移卿月,遥添绝域光,其人如琬琰,所至极梯航,旧梦温瑶海,新篇付锦囊,皇华辉壮节,行矣汉声扬。
2.和仁斋二首:
胡仁斋(庆育),自南美归后, 频年同典**人员特考(缺二字),闱中纪事,叠示嘉篇,次韵奉答二首:
万里劳樽俎,三馀昵艺文,归欤鸥泛海,健若鹘凌云,棘院量多士,骚坛树一军,风华问谁似,差拟杜司勋。
梯云宜路辟,照海恐珠遗,有客曾专对,频年共锁闱,鉴衡严可敬,槃敦远相期,略抒东坡兴,煎茶纪小诗。
咏史之什(诗加注文,体如晚唐周昙《咏史诗》。) 其二 鲁仲连 当代 · 林英男
七言绝句 押庚韵
仰止千秋蹈海情,萧萧易水一轲荆。
但存三户非乡愿,死士雄心(死士雄心:《战国策•卷十三》:齐将田单欲率十万大军攻狄,问鲁。鲁曰:必不能胜。田单不信。过三月,果久攻不下,返请教。仲连曰:将军已非昔守即墨纵火牛阵之勇。今将军『金玉满堂,罗绮满室,有生之乐,无死之心,以此不胜也。』单乃身先士卒,身立石矢所及之处擂鼓,狄遂下。)百万兵。
注:《史记》『 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载:鲁仲连,齐之达士,高才远致,释难解纷,辞禄肆志。时秦兵围赵国邯郸,魏安厘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适鲁游赵,斥平原君及主降秦之魏使,义不帝秦:『彼秦者,弃礼义而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即肆然而为帝,过而为政于天下,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军,秦军遂引而去。』
波斯短歌行译笺 其四十二 当代 · 钟锦
七言绝句 押虞韵
醇酒妇人聊且娱,由他随化向同途。
既言昨日是今日,谁道新吾非故吾?
注:醇酒妇人:酒色也。《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随化:顺大化也。《管子·宙合》:“所贤美于圣人者,以其与变随化也。”○新吾、故吾:《庄子·田子方》:“虽忘乎故吾,吾有不忘者存。”郭象注:“虽忘故吾而新吾已至,未始非我,我何患焉?”
And if the Wine you drink, the Lip you press,
End in what All begins and ends in—Yes;
Think then you are TO-DAY what YESTERDAY
You were—TO-MORROW you shall not be less.
And if the Wine you drink, the Lip you press,
End in what All begins and ends in—Yes;
Think then you are TO-DAY what YESTERDAY
You were—TO-MORROW you shall not be less.
波斯短歌行译笺 其六十三 当代 · 钟锦
七言绝句 押支韵
上下茫茫事莫知,但知岁月去如驰。
君看今日花成海,不到明年树上枝。
注:○岁月去如驰:曹丕《善哉行》:“今我不乐,岁月如驰。”○不到句:王国维《玉楼春》:“君看今日树头花,不是去年枝上朵。”
Oh threats of Hell and Hopes of Paradise!
One thing at least is certain——This Life flies;
One thing is certain and the rest is Lies;
The Flower that once has blown for ever dies.
Oh threats of Hell and Hopes of Paradise!
One thing at least is certain——This Life flies;
One thing is certain and the rest is Lies;
The Flower that once has blown for ever 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