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注释
申枢密院措置沿海事宜状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五六、《西山文集》卷八
照对泉之为州,控临大海,实闽陬要会之地。国家南渡之初,盗贼屡作,上勤忧顾,置兵立戍,所以为海道不虞之备者至详且密。开禧军兴之俊,戍卒生还者鲜,舟楫荡不复存,于是武备空虚,军政废坏,有识之士所共寒心。近者温、明群盗窥见单弱,辄萌侵轶之志,仰赖圣朝威德广被,亟遂肃清。傥幸目前之警粗平,因循苟简,不复少加经理,安知其亡后日之患?某不揆迂愚,窃思所以为久安之计者。近选委本州观察推官李方子、知晋江县徐叔川同左翼军副将丘仝等遍行海滨,审视形势。今据逐官申,窃见沿海列戍要在控扼得所,布置得宜,士卒精练,器械整齐,舟楫便利,而又习熟风涛,然后缓急可用。今来左翼水军三寨,曰宝林,曰法石,曰永宁。本州沿海四寨,其紧切者二,在晋江曰石湖,在惠安曰小兜。大略虽已得控扼之数,然宝林取城甚近,距海殊远,其势稍缓,而乃有新旧两寨,至围头去州一百二十馀里,正阚大海,南北洋舟船往来必泊之地,旁有支港,可达石井,其势甚要而前此未尝措置,此控扼之未尽得其所也。宝林所屯水军三百,其数为多。法石虽有一百二十馀人,然正为防海要冲之地,其数尚少。永宁步军之数倍于水军,诚为倒置,此布置之未尽得其宜也。诸寨军兵杂以老弱,法石军器总于大军,遇事关请,未免稽迟。大军战舰,仅可足用,自馀诸寨船只俱无,徒有舟师之名,初无其实。至于营房倒塌,器械阙少,亡具尤甚,若不及今逐一整备,临时必至误事。今条具合行措置事件下项,须至申闻者。
一、宝林新旧两寨在城南一里许,初因绍兴间统制陈敏申,谋自福州延祥寨发到水军暂住宝林寺,其后就寺傍建寨,因以宝林为名。据其地势,不过捍城外子河,左翼大军既屯城东,缓急自可为用,水军重屯深居内地,未合事宜。今欲于见屯三百人内拨出二百人,以七十人添屯法石,以五十人易屯永宁,以八十人新屯围头。其宝林空閒寨屋却拨步军居住,以翼城南,亦不失为捍城之备。某窃详所申,委属允当,盖水军正为防海而设。某顷在金陵,见两司水军皆于龙湾左近屯驻,俯瞰大江,未有以水军为名而深处内寨者。今若移宝林水军添屯法石、永宁两处,及于围头置戍,粮廪衣赐,初无所增,而军人列居海濒,习熟风涛之险,与安居内地养成骄脆者不同。子孙生长其间,未免以渔采为业,他时招行招刺,无非惯便舟楫之人,实为永利。欲乞朝廷劄付左翼军照应施行。
一、法石寨去城一十五里,水面广阔,寨临其上,内足以捍州城,外足以扼海道,合重屯以壮形势,稍加葺理,使成家计。而人数尚少,诸事茍简,今合行之事大略有五:一曰增添人数。照得见屯止一百二十六人,合于宝林两寨拨出壮健军兵七十人,及招收梢工、碇手,共凑作二百人,庶几声势稍张,可以镇压。二曰改添寨宇。照对本寨初因寓屯弥陀院傍,逐旋展创,规模简略。元管军房一百二十九间,除西廊并佛殿后横廊共一十九间皆弥陀旧屋,损甚合拆外,见存一百一十间。今欲添屯作二百人,尚欠寨屋九十间,合行添造。又寨之山势,其东稍厚,西多空阔,合移寨就东,仍依后山为将官厅,别迁寨门以对前山,却存留弥陀旧殿以补西边之阙,庶几士卒得以安居。又今教场去寨几二里许,傍临官道,每遇教阅发箭,有妨往来之人,欲移就寨前空地,以便阅习。三曰预备舟船。照对左翼军甲乙丙大战船三只系是鼎新创造,木植坚壮,所费不赀,近者一出,便获胜捷。目今见泊近城水次,今欲移就法石港安顿,责付正将差官看管。每月遇潮长日分草校一次,本州差职曹官同将官阅相。旧例春秋各大校一次,后缘无船,遂不复讲,欲自日下为始,仍旧举行,庶几舟船在水,逐时运动,既免朽腐,人船相习,亦免生疏,馀时即用蓬席遮覆,以避雨淋日炙之患。四曰预关军器。照对本寨军器总于左翼军,其在寨者止有军人随身木弓弩、皮头鎗,可备演习而不可攻战,遇有缓急,旋行关请,委属非便。合量关兵器,收顿本寨库眼,责付将官交管,遇有急缓,便可给付军兵使用,不致后时。五曰预桩钱粮。照对仓卒或有贼船,合行粘踪追捕,多以候借请,遂至缓不及事。合将本寨军兵钱粮预行支桩一月,专一准备出海捕盗使用。某窃详法石寨正系咽喉之地,日前屯兵既少,止差准备将、训练官弹压,其正副将却深居宝林寨。海道仓卒有警,往来咨禀,旋发官兵,旋雇舟船,旋关军器,三者既备,又须申州借请,未免迟回累日,贼徒已窜逸久矣。今若添展寨宇,屯水军二百人,就立正将廨舍,有舟船,有器械,有钱粮,气势自然雄盛。万一贼徒在海作过,为正将者即可遣兵收捕,无文移往复之劳,无仓卒迫遽之患,委属利便。除已牒左翼军一面措置外,欲乞朝廷劄下本军,疾速照应施行。
一、永宁寨(地名水澚。)去法石七十里,初乾道间毗舍耶国入寇,杀害居民,遂置寨于北。其地阚临大海,直望东洋,一日一夜可至彭湖,彭湖之人遇夜不敢举烟,以为流求国望见必来作过。以此言之,置寨诚得其地。但沿海列戍当以水军为主,今来仅存五十人,而又杂以老弱,步军却有百人,实无所用,合于宝林寨拨出壮健军兵五十人,添作水军一百人,而以步军五十馀发回宝林拄替外,存留步军五十人,通以一百五十人为额。其寨屋元系乡民协力架造,今见存军房一百五十间,浅隘太甚,火道又狭,军人自言家口稍多者难以安存,春夏之交,多苦疾病。近日上户复为添造二十间,稍堪居止。其旧军房舍量行展拓,每三间并作二间,庶几地步稍宽,可以存活老少。计今所存旧军房一百五十间,可并作一百间,通新造二十间,为一百二十间,尚欠三十间。兼将官有厅廊而无房舍,环视寨外,尽有馀地,而西北地势颇厚,欲展向西北两面添造将官房舍及寨屋四十间,仍将火道窄狭去处斟酌除折,以通闭塞为利便。所有本寨军器却稍足备,但水军所需者纸甲,今本寨乃有铁甲百副,今当存留其半而以五十副就本军换易纸甲。其钱粮并照法石体例桩办一月。某窃详永宁寨委系海澚要害去处,合行展拓寨宇,添屯水军,除已牒左翼军一面措置外,欲乞朝廷并赐指挥施行。
一、围头去永宁五十里,视诸湾澚为大,往来舟船可以久泊。访之土人,贼船到此多与居民交通,因而为盗。况自南洋海道入州界,烈屿首为控扼之所,围头次之。烈屿既有土豪乡兵可恃,围头合行措置。今欲创立小寨,约以百人为额,上可接永宁,下可接烈屿,前可以照应料罗、吴屿等处,内可以控捍石井一带港口,实为冲要。略计置寨之利有五:本州海道门户得以捍蔽,一也;设有缓急,动息易知,无仓卒奄至之患,二也;士卒习熟地利,易于捍禦,三也;坐而需贼,以逸待劳,四也;地势如常山之蛇,首尾可以相应,五也。以此言之,合行创置。今相视到两处,其一高广山下,阚临大海,一目皆尽,但地稍狭露,东厚西薄,可以暂驻而不可久居。若欲为经久之计,则当在高广山后,其地平广藏风。乞牒左翼军,差谙晓立寨人审定。某窃详围头置寨,事属创始,与前两处止是添展事体不同,费用既多,尤当加审,遂博访寄居侍从等官及土居土人乡豪澚长之习熟地利者,皆谓围头置寨,委合事宜。盖寻常客船、贼船自南北洋经过者,无不于此稍泊,盖其湾澚深阁,可以避风,一也;海中水咸,不可饮食,必须于此上山取水,二也;当处居民亦多与贼徒交通贸易,酒食店肆,色色有之,三也。居常客船、贼船同泊于此,不测间多被贼徒劫掳而去,径入深洋,不见踪迹。今若于本处置一小寨,屯兵百人,预备舟船,预关军器,预桩钱粮,悉照法石寨、永宁体例,委足以机察盗贼,保护民旅。某已牒本军一面差人标定寨基、计料创置外,欲乞朝廷详酌,速赐指挥施行。
一、诸寨水军务要人人可用,近所阅视,勇怯未免相半。契勘左翼水军阙额颇多,合量行招刺外,仍牒本军将在寨水步人通共拣选。应水军内有不堪出海之人,拨入步军队伍;步军内有稍谙船水及虽未谙而少壮勇健堪以演习之人,却拨作水军使唤。又宝林两寨附城,与大军密迩,稍有老弱,尚可存留,惟自法石以往,并须精锐,不可以老弱充数。某窃详所申,委系要切。今取会本军要见水军有无阙额,据申见阙七十五人,最是梢工、碇手全然阙少。梢碇乃船人司命,与水手事体不同,若刺军兵,恐无肯就之人。乞备申朝廷,行下本军,且招梢碇四十人,仍与刺效用名目,庶几海滨强壮轻捷、习熟风涛之人欣然就募。欲乞朝廷详酌,并赐指挥施行。
一、巡绰海道,合令诸寨分认地界。自岱屿以北,石湖、小兜主之,每巡至兴化军寨蓼寨止;自水澚以南,永宁、围头主之,每巡至漳州中栅寨止;自岱屿门内外直至东洋,法石主之,每巡至永宁止。逐月一巡,其所差将校军兵姓名并下海日分申州,以凭考察。某窃详所申,区画地分已得其宜,欲乞劄下左翼军并本州照应,常切遵守。
一、左翼水军三寨,法石系是里巷,去城不远,永宁、围头正临大海,风沙簸扬,将士到彼,未必乐居。兼又责之逐月巡绰,则时时在海,暴露日多。欲牒左翼军,今后将官差在永宁、围头者,以二年为率,理作重难,除获到贼徒别申朝廷照条格推赏外,如止是巡绰有劳,界内无盗贼作过,亦许本军保明升差一次。其法石将官在寨实及二年,如能究心军政,肃清海道,亦与申闻朝廷,别加酬奖。某窃照寻常军中升差多出主将私意,今若明立定制,必须弹压盗贼有劳之人方许升进,又必以二年为限,则被差将佐于本职不敢茍简,实关激劝,欲乞朝廷详酌,劄下本军遵守施行。
一、石湖寨取城五十里,旧名海口,南镇与北镇相对,城下之水从此入海,潮汐所通,实为本府内门。岱屿一山,屹立其中,土人称为岱屿门,乃近城控扼至要之地。寨基平广,居民颇多,旧管额三百二十五人,今除出戍二十四人外,见管在寨土军一十九人,新招水军三十八人,委是单弱,欲增作一百人。寨屋元管一百二十间,见存三十二间,馀皆倒坠,今既增作一百人,尚欠军房六十八间,合行添造。所有军器,大段欠阙,并乞委官计料制造施行。
一、小兜寨取城八十里,海道自北洋入本州界首,为控扼之所,又为海澚荒僻之处,日前常有贼徒公然到此,劫船而去。旧额三百一十人,今除出戍四十一人外,见管在寨土军四十一人,水军六十六人,内新招二十九人,皆颇壮勇。若据此数加以训练,必得其用。寨屋元管一百间,今见存三十八间,馀皆倒坠,合行添盖。所有军器并合委官计料制造。某窃照石湖、小兜两寨置立去处,正系本州门户,军额阙少,营房倒坠,舟船器械,色色无有,此本州所当任责者。除已一面措置、务令整备外,伏乞钧照。
一、诸寨分屯,控捍海道,有人无船,与无人同。近来节次捕获海寇,收到船一十五只,除损敝不堪外,有尚堪乘驾者五只,合委官计料修整,拨付永宁、围头、石湖、小兜寨使用。某除已帖委水军副将丘仝计料修整,发下诸寨,仍督令逐时教习在船武艺,务令惯熟外,伏乞钧照。
一、今来左翼军创置围头新寨,添展法石、永宁两旧寨,其费用已不少,兼军人一番移徙,般运家属,置办动使,官司皆当与之区处,令其所至如归,通计不下万馀缗。又石湖、小兜添创寨屋,制造军器,亦非数千缗不可。目今郡计虽窘乏至甚,然石湖、小兜乃本州所当自任其责,已极力樽节,一面措置外,不敢上紊公朝。所有左翼军阙乏尤甚,更无宽剩可以那拨,自非控告朝廷,无以集事。告乞科降钱会,窃恐重于施行,或上下殿司支拨,又恐徒为文具。如近蒙劄下支拨钱七千贯,应付本军制造军器等用,止据拨到三千贯,自馀皆是虚数,已别具申外,今来欲乞钧慈不靳小费,以为海道悠久之备,特赐拨降度牒一十五道,发下本州交管变转,责付本军所委将佐著实支用。某谨当严行督察,所造寨屋之属,务令一一如法,不许分文虚费,候毕开具帐状供申。伏乞指挥,速赐支拨施行。
按:嘉定十二年二月二十三日,枢密院劄子至文前申见第一至第四项,宝林、法石、永宁、围头,乞劄下殿前司并泉州左翼军,照所申事理疾速密切措置,具经久利便保明申枢密院,不得稍有张皇外,右劄付知泉州真殿撰照应,密切措置催促施行,准此。第五项,水军围头,已劄下前司照应施行,并劄泉州左翼军外,右劄付知泉州真殿撰,先次逐一从公点拣老弱病患、不堪执役官兵人数姓名申枢密院,准此。第六项,巡海地方,已劄下泉州左翼军外,右劄付泉州,从所申事理常切遵守施行,不得因循弛懈误事,具知禀申枢密院,准此。第七项,将官,已劄下泉州左翼军,照所申事理,如见得委有劳效,即仰次第保明申取朝廷旨挥,具知禀申枢密院,并劄殿前司外,右劄付泉州,照所申事理,准此。第八、第九石湖,右劄付泉州,照所申事理,切在逐一措置施行,无致缓急误事,具知禀申枢密院,准此。第十项,诸察船只,已劄下泉州左翼军,从所申事理,常切教习武艺,督责教阅,各皆精熟,先具知禀申枢密院,准此。第十一项,申乞度牒,准二月二十九日尚书省劄子,二月二十六日,奉圣旨令封桩库于见桩度牒内支降一十五道付泉州,每道作官会八百贯变卖,将收到价钱作料次支拨,付左翼军,专充创置新寨,添展旧寨等使用,仍督责本军,务要工役如法坚壮,毋得易简灭裂。其度牒仰本州差人前来请领,候毕工日开具收支细帐申尚书省。
潜江舟中 清 · 陈沆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简学斋诗存卷之二
落日潜江县,空帆信所之。
水深人语应,乡近客心疑。
远雁依天尽,寒鱼出浪迟。
晚来风更好,无奈泊船时。
龚定庵云:末二句有史事。
默深云:可味。
默深云:可味。
十一月默深留长沙相聚旬馀得诗五首 其五 清 · 陈沆
押尤韵 出处:简学斋诗存卷之三
热士趣势要,冷士趣林幽。
所趣异楚越,各抱无涯忧。
登垄商犹贱,乞墦士不羞。
轩冕信可荣,其如与心仇。
管华久同席,旦夕俄分辀。
一念静躁间,终古霄壤侔。
君看山中云,崇朝几沈浮。
真山久不动,兹焉庶堪俦。
默深云:敢不敬佩斯篇。
定庵云:起四语即庄生臧谷亡羊之旨。又云:云自浮沈,山自不动,所谓千军万马中本无一事,如果实證实悟到此地位,则势要可也,林幽亦可也,无涯之忧总是忧道,非为冷热忧矣。此诗大旨如是。
定庵云:起四语即庄生臧谷亡羊之旨。又云:云自浮沈,山自不动,所谓千军万马中本无一事,如果实證实悟到此地位,则势要可也,林幽亦可也,无涯之忧总是忧道,非为冷热忧矣。此诗大旨如是。
入小龙山拜稼门师墓与均之 其一 清 · 陈沆
押词韵第十六部 出处:简学斋诗存卷之三
江上望龙山,峭如霜中锷。
盘旋入山腹,敦然去劖削。
中有千岁云,其大兼众岳。
作霖亦云劳,忽复还寂寞。
我欲从之游,何年闭幽壑。
伫立雪已深,众山化为鹤。
定庵云:吾闻之江铁君亦云然,知先生良非滥辞也。
消寒诗有跋 清末民国初 · 曾习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惜哉其人美且才,断肠漱玉例堪哀。
太平湖畔丁香树,轻薄为文莫浪猜。
跋:太清一代才女,而世多微词,率映射龚自珍诗语,近岁冒钝宦刻太清残集,自序成多闻太清遗事。而按语中“如此亦长安一俊物”及“太平湖畔太平街丁香花发一低徊”等说,意中有定庵在耳,定庵狡狯甚于云伯(太清集中由诋陈云伯诗),其言可信耶?太素死三月,太清移居邸外,自注西域养马营赁房教间,则太清寡居并不在太平街矣。此《消寒》六首,为道光丁未所书,太清晚年也。今集中于此诗,或在缺卷中,或以诗不甚工,编集时弃去,未可知也,集中有《红雨轩独坐阅清闷阁集》诗,戊午岁冬至蛰庵居士题记。
答陈怡萱女史依原韵三首 其三 晚清 · 费墨娟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瑶篇尝寄我1,捧读已忘身。
思渴2频劳梦3,情深愿结邻。
临风增别感,对月想丰神4。
一片殷勤意,迢迢报故人。
注:(1) 瑶篇:指优美的诗文。
(2) 思渴:渴念。宋王安石《答蒋颖叔书》:“阻阔未久,岂胜思渴。”
(3) 劳梦:劳,烦劳;托付。劳梦,谓做梦。宋郭印《寄王褒伯和明举韵》之一:“地远频劳梦,心通少寄书。”
(4) 丰神:丰美的神采。宋吴泳《和洪司令梅花》:“不御铅华别是花,丰神高洁自成家。”
附陈怡萱原诗二首
奇文镌紫石(1) ,破我苦吟身(2) 。 云树偏劳梦(3) ,风花愿结邻(4) 。 玉台(5) 摩(6) 体格(7) ,秋水写丰神(8) 。 远荷垂青眼(9) ,情深似故人。
注:(1) 镌紫石:在紫石上雕刻篆字。谓费墨娟赠送陈怡萱一枚印章。 (2) 破:这里谓篆刻。这句是说刻上了我的名字。陈怡萱自比紫石,紫石被雕刻,故谓之“破”。 (3) 劳梦:见第360首注。 (4) 风花:本指风中的花,这里指用华丽辞藻写景状物的诗文。唐白居易《答故人》:“读书未百卷,信口嘲风花。”清龚自珍《歌筵有乞书扇者》:“天教伪体领风花,一代人材有岁差。” (5) 玉台:谓砚台。清唐孙华《笔床》:“珊瑚架就安银管,翡翠装成近玉台。” (6) 摩:切磋,揣摩。《礼记学记》:“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郑玄注:“摩,相切磋也。” (7) 体格:指文字的形体格调。 (8) 丰神:丰盈的神态。 (9) 垂青眼:谓以青眼相看,表示重视或见爱。古人称黑眼珠为青眼,与“白眼”相对。语出《世说新语简傲》刘孝标注引《晋百官名》:“籍能为青白眼,见凡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后因以“青白眼”表示对人的尊敬和轻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其二
敢向风尘里(1) ,琴书寄此身。 回文(2) 钦制锦(3) ,藻德愿为邻(4) 。 金石(5) 镌无偶(6) ,江山助有神。 溯洄秋水处(7) ,应是扫花人(8) 。
注:(1) 风尘:指尘世,喻艰难的世道。 (2) 回文:指回文诗,始于前秦窦滔妻苏蕙所作的《璇玑图》诗,回环往复读之均能成诵。这里借指费墨娟的诗。 (3) 钦制锦:钦,敬佩。制锦,制作锦绣诗文。 (4) 藻德:美好的品德。 (5) 金石:本指在钟鼎碑碣上镌刻文字,这里指费墨娟擅刻制印章。 (6) 无偶:无敌手,没有匹敌的人。清阮元《小沧浪笔谈》卷一:“桂未谷进士馥,学博而精,尤深于《说文》小学,诗才隶笔,同时无偶。” (7) 溯洄:指追寻所怀念的人。语出《诗经秦风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8) 扫花:宋郑獬《闲居》之二:“留地教移竹,开门自扫花。”这里有惜花之意。
附陈怡萱原诗二首
奇文镌紫石(1) ,破我苦吟身(2) 。 云树偏劳梦(3) ,风花愿结邻(4) 。 玉台(5) 摩(6) 体格(7) ,秋水写丰神(8) 。 远荷垂青眼(9) ,情深似故人。
注:(1) 镌紫石:在紫石上雕刻篆字。谓费墨娟赠送陈怡萱一枚印章。 (2) 破:这里谓篆刻。这句是说刻上了我的名字。陈怡萱自比紫石,紫石被雕刻,故谓之“破”。 (3) 劳梦:见第360首注。 (4) 风花:本指风中的花,这里指用华丽辞藻写景状物的诗文。唐白居易《答故人》:“读书未百卷,信口嘲风花。”清龚自珍《歌筵有乞书扇者》:“天教伪体领风花,一代人材有岁差。” (5) 玉台:谓砚台。清唐孙华《笔床》:“珊瑚架就安银管,翡翠装成近玉台。” (6) 摩:切磋,揣摩。《礼记学记》:“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郑玄注:“摩,相切磋也。” (7) 体格:指文字的形体格调。 (8) 丰神:丰盈的神态。 (9) 垂青眼:谓以青眼相看,表示重视或见爱。古人称黑眼珠为青眼,与“白眼”相对。语出《世说新语简傲》刘孝标注引《晋百官名》:“籍能为青白眼,见凡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后因以“青白眼”表示对人的尊敬和轻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其二
敢向风尘里(1) ,琴书寄此身。 回文(2) 钦制锦(3) ,藻德愿为邻(4) 。 金石(5) 镌无偶(6) ,江山助有神。 溯洄秋水处(7) ,应是扫花人(8) 。
注:(1) 风尘:指尘世,喻艰难的世道。 (2) 回文:指回文诗,始于前秦窦滔妻苏蕙所作的《璇玑图》诗,回环往复读之均能成诵。这里借指费墨娟的诗。 (3) 钦制锦:钦,敬佩。制锦,制作锦绣诗文。 (4) 藻德:美好的品德。 (5) 金石:本指在钟鼎碑碣上镌刻文字,这里指费墨娟擅刻制印章。 (6) 无偶:无敌手,没有匹敌的人。清阮元《小沧浪笔谈》卷一:“桂未谷进士馥,学博而精,尤深于《说文》小学,诗才隶笔,同时无偶。” (7) 溯洄:指追寻所怀念的人。语出《诗经秦风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8) 扫花:宋郑獬《闲居》之二:“留地教移竹,开门自扫花。”这里有惜花之意。
答胡茂才二首 其二 晚清 · 费墨娟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阳春一曲唱当筵1,真个清新别样妍。
盥手不辞千遍读2,惊心因废五更眠。
才高更出苏韩上3,学富堪夸李杜先。
愧我今生闺阁里,难搴4绛帐5执吟鞭6。
注:(1) 阳春一曲:指胡茂才在筵席上所作的诗。阳春,见第120首注。
(2) 盥手:洗手。谓先洗手然后捧读诗作,以示尊敬。
(3) 苏韩:指苏轼、韩愈。
(4) 搴(qiān音牵):通“褰”。揭起,撩起。唐杜甫《大云寺赞公房》诗之四:“明霞烂复阁,霁雾搴高牖。”“搴绛帐”是说侍奉对方讲学。
(5) 绛帐:见第205首注。
(6) 执吟鞭:替对方拿着马鞭。吟鞭:诗人的马鞭。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读《钧天乐》传奇(1) 吊古 晚清 · 费墨娟
七言律诗
珠联璧合总蹉跎2,红袖青衫困网罗3。
欲问彩云何处散,那堪好事几回磨?
怀才不遇嗟埋没,有貌无缘叹坎坷。
举首问天天不语,读书每叹苦人多。
注:(1) 钧天乐:传奇《钧天乐》,清代作品,作者尤侗(1618-1704),字同人、展成,号悔庵、西堂,江苏长洲(今苏州)人。除着有传奇《钧天乐》外,还有《读离骚》、《吊琵琶》、《桃花源》、《黑白卫》、《清平调》五种杂剧。传奇《钧天乐》揭露和讽刺了科场积弊和黑暗,书中的主要内容是:博学多才的沈白等人名落孙山,而不学无术的贾斯文等人却依仗财势而高中;后来天界开科考试真才,沈白才一展抱负,得志于仙宫。此外,书中也描述了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和封建科举制度给这些有情人带来的坎坷命运。
(2) 珠联璧合:这里比喻才子佳人,相得益彰。清龚自珍《常州高材篇送丁若士》:“珠联璧合有时有,一散人海如凫鸥。”
(3) 红袖青衫:指佳人和才子。
读绮怀诗(1) 其一 步原韵二首 晚清 · 费墨娟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檀板歌场忆昔年2,鸾飘凤泊总凄然3。
从来花月多增感4,但作鸳鸯即是仙。
万种牢愁传彩笔5,数行别意写云笺。
珠联璧合成虚愿,炼石终难补恨天6。
注:(1) 绮怀诗:言风月情怀的诗作。清乾隆年间的黄景仁有绮怀诗十六首最为著名,光绪年间的题铸锗生(笔名)?亦撰有《绮怀集》,但上述二人的身世与诗中所言皆不合,非是。本诗所说的作者当与费墨娟同年代,是她所熟悉的人。
(2) 檀板:乐器名。檀木制的拍板。唐杜牧《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画堂檀板秋拍碎,一引有时联十觥。”
(3) 鸾飘凤泊:比喻夫妻或情侣聚少离多,各自飘泊无定所。清龚自珍《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词:“我又南行矣!笑今年鸾飘凤泊,情怀何似?”
(4) 花月:犹言风月,指男女间情爱之事。
(5) 牢愁:忧愁。见第318首注。
(6) 炼石:即谓“炼石补天”。语本《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岛岛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唐李贺《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这里用以比喻挽回不利局面。明陈汝元《金莲记焚券》:“苦相投,花值繁霜候,真是愁上添愁,又无个炼石奇谋。”
有感二首 其二 晚清 · 费墨娟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年年虚度几芳春,有志常存恨未伸。
结局大都前世定,难将絮果1问来因2。
注:(1) 絮果:像柳絮一样飘零、离散的后果。清龚自珍《丑奴儿令》词:“兰因絮果从头问,吟也凄迷,掐也凄迷,梦向楼心灯火归。”清俞蛟《潮嘉风月记丽品》:“流转浓华又一巡,几番风信逐风尘。兰因絮果何时了,我是罗浮梦醒人。”
(2) 来因:来由、前因。全句是说:面对这样飘零离散的后果,再无从去追寻它的前因了。
感怀 晚清 · 费墨娟
押屑韵
谁家玉笛兮声呜咽?
绕庭明月兮光皎洁。
残灯将尽兮半明灭,四壁虫吟兮续复绝。
抚景伤怀兮泪成血,旧恨新愁兮总郁结。
地下无音兮恨长别,幽冥两隔兮负同穴1。
欲问兰因兮向谁说2?
回想冰轮兮有圆缺,万水朝宗兮有直折3。
千山群立兮有凹凸,四时变易兮有寒热。
世界竞争兮有优劣,人事无常兮有愁悦。
浮生泡幻兮忽而耄耋4,华年易了兮恍如电掣。
举此类推兮不胜指摘5,皆为气运循环之所致兮,又何必抱长忧而切切?
达观宇宙兮物理洞澈6,智人远虑兮反不若蚩蚩者之安愚而守拙7。
自怜浮生几何兮8,惟有学圣贤行素之诀9。
注:(1) 负同穴:谓辜负了以前所说的死则同穴的誓言。言下之意是说自己还没有死,尚不能同穴。
(2) 兰因:“兰因絮果”的略语,多用以喻善始而无善终。“兰因”喻美好的因缘,“絮果”喻像飘絮一般离散的后果。清龚自珍《丑奴儿令》词:“兰因絮果从头问,吟也凄迷,掐也凄迷,梦向楼心灯火归。”
(3) 朝宗:本指古代诸侯朝见天子,后用以比喻小水流注大水。《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孔颖达疏:“朝宗是人事之名,水无性识,非有此义。以海水大而江汉小,以小就大,似诸侯归于天子,假人事而言之也。”唐张九龄《饯王司马入计同用洲字》:“独叹湘江水,朝宗向北流。”
(4) 耄耋:谓衰老。《诗大雅板》:“匪我言耄。”毛传:“八十曰耄。”《诗秦风车邻》:“今者不乐,逝者其耋。”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耄耋(màodié音冒碟),古称大约七十至九十岁的年纪。
(5) 指摘:在这里是指出并摘录的意思。徐特立《国文教授之研究读法》:“搜辑实物标本图画,初观察全体概要,授以名称;次指摘要点,详细观察;次结合以语言,以便记忆。”
(6) 物理:事理。宋司马光《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不幸所委之人,于人情物理,多不通晓,不足以仰副圣志。”
(7) 蚩蚩:惑乱愚昧。《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于是素交尽,利交兴,天下蚩蚩,鸟惊雷骇。”李善注:“《广雅》曰:‘蚩,乱也。'”吕延济注:“蚩蚩,犹扰扰也。”
(8) 几何:在这里谓有多少时日。三国魏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9) 行素:躬行返璞归真、顺应自然的准则。语本《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后谓奉行老庄哲学为“行素”。明童冀《拙斋铭》:“抱朴行素,以拙为徒。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我蚕我衣,我田我食。人谓不足,我则有馀。人皆奔竞,我独休居。”
浪淘沙 其十九 民国 · 王陆一
押麻韵
天下已无家。
腥血龙蛇。
何曾人世仗桑麻。
伐鼓撞钟声告汝,大地兵车。
残破问京华。
高阁狂花。
万牛难起万鼍哗。
萧寺红墙都凛冽,闲绝明霞。
注:鸡笼山下大钟寺有洪武年所镂大钟,龚定盦有齐天乐词咏此。寺去钟楼甚近,中日战七,敌机每空袭,城阙告严,鼓楼以电力发警报,作惊天动地第一声。
念奴娇 沪上胜流于八月十二日为龚定盦百年祭,瞿禅词来约同作 现当代 · 詹安泰
押词韵第八部
浊尘轻坠,便红禅艳说,奇情谁晓。
待去罾蛟潭底月,惊听玉龙哀调。
愤极能痴,愁深留梦,分付闲花草。
消魂一晌,鸳鸯卅六颠倒。
多少箫剑平生,狂名辜负,赢得伤秋稿。
怕是沧桑残影在,和泪和烟难埽。
关塞风高,齐梁劫永,今古成凄照。
杯尊遥酹,百年人共悲啸。
附:同作
减兰•辛巳八月十二日,集沪上诸友为定盦百年祭•夏承焘(瞿禅)
九州光怪,一坠灵文惊劫坏。鬓影炉薰,了此非儒非侠人。 酬君杯酽,五十年中言尽验。不用怜君,犹是红桑一度尘(道光庚子雅片战起,定盦卒前一岁也)。
减兰•辛巳八月十二日,集沪上诸友为定盦百年祭•夏承焘(瞿禅)
九州光怪,一坠灵文惊劫坏。鬓影炉薰,了此非儒非侠人。 酬君杯酽,五十年中言尽验。不用怜君,犹是红桑一度尘(道光庚子雅片战起,定盦卒前一岁也)。
贺病树丈迁居 现当代 · 钱钟书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高词险语拓心胸,一笑掀髯教主同。
佳客幽栖过杜甫,傍人敝宅认扬雄。
书探囊底谈无了,酒罄樽中坐不空。
倘有邻居酣叫者,胡床来听舌生风。
注:龚定庵《贺新凉》词自注:与诸君谈艺,王子梅以教主目之。《南齐书·张岱传》:颜延之于篱边胡床坐听岱与客语,不复酣叫。
寿陈立法委员顾远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采笔富鸿篇,数十年议坛建策,讲舍传薪,共羡读书兼读律;
仙筹添鹤算,三千客珠履生光,瑶觞介寿,高歌如阜复如陵。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陈顾远(1896——1981),字晴皋,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人,法学家,律师,中国国民党党员。毕业于中国北京大学,其间参加五四运动,曾任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化大学、东吴大学、中兴大学等大学兼职教授。在台湾大学任教达25年之久,将心力集中于中国法制史、中国政治思想史及现实法学之讲述,也作为律师承办案件与法律事务。陈顾远一生所任教大学30多所,从教55年,出于门下者最保守之计算或不下于三万人,任立法委员约45年,为中央民意代表对国家立制,对政府建言。其著作《中国法制史概要》和《中国婚姻史》分别于2011年和2014年入选商务印书馆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第二辑和第五辑。
采笔;同彩笔,文采绚丽之笔。典出江淹。清龚自珍《百字令》词:“江郎未老,尚追陪采笔多情俊侣。”参见“彩笔”。
读书兼读律:此系反用苏轼《戏子由》“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 ”诗意,以切合其法学家身份。
瑶觞:玉杯。多指酒杯。 唐王勃《越州秋日宴山亭序》:“银烛摛花,瑶觞抒兴。”
笺:民国方地山赠龚元彪夫妇:
早识读书先读律;
未遑医国且医人。
采笔;同彩笔,文采绚丽之笔。典出江淹。清龚自珍《百字令》词:“江郎未老,尚追陪采笔多情俊侣。”参见“彩笔”。
读书兼读律:此系反用苏轼《戏子由》“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 ”诗意,以切合其法学家身份。
瑶觞:玉杯。多指酒杯。 唐王勃《越州秋日宴山亭序》:“银烛摛花,瑶觞抒兴。”
笺:民国方地山赠龚元彪夫妇:
早识读书先读律;
未遑医国且医人。
寿佚名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宦海曾经,闲鸥阅世;
诗城堪隐,玄鹤齐年。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闲鸥:比喻退隐闲散之人。清龚自珍《水调歌头》词:“贱子平生出处,虽则闲鸥野鹭,十五度黄河。”
诗城:藏有丰富诗稿、诗集之所在。宋方岳《再用韵酬朱行甫》:“手持玉简判红紫,敛袂欲以诗城降。”
玄鹤:古代传说鹤千年化为苍,又千年变为黑,谓之玄鹤。参阅晋崔豹《古今注·鸟兽》。
笺:薛时雨题杭州崇文书院:
讲艺重名山,与诸君夏屋同栖,岂徒月夕风晨,扫榻湖滨开社会;
抽帆离宦海,笑太守春婆一梦,赢得棕鞋桐帽,扶筇花外听书声。
诗城:藏有丰富诗稿、诗集之所在。宋方岳《再用韵酬朱行甫》:“手持玉简判红紫,敛袂欲以诗城降。”
玄鹤:古代传说鹤千年化为苍,又千年变为黑,谓之玄鹤。参阅晋崔豹《古今注·鸟兽》。
笺:薛时雨题杭州崇文书院:
讲艺重名山,与诸君夏屋同栖,岂徒月夕风晨,扫榻湖滨开社会;
抽帆离宦海,笑太守春婆一梦,赢得棕鞋桐帽,扶筇花外听书声。
挽史参事寿白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于结邻日,缔忘年交,一字许推敲,赠我瑶章森健句;
以等身书,贻克家子,二难宏继述,照人玉树蔚清姿。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史久光(1882——1972),字寿白,号皋斋,江苏溧阳人,陆军中将。曾任北洋政府参谋本部第五局局长、陆军大学编译主任、炮兵学校教育长等职。1936年2月授少将,1946年7月晋升中将。1949年,史久光离开上海去了台湾,先在台中商业职业学校教国文,后被特邀在台北任考试院参事,直至1972年8月31日病逝,安葬在台北园通寺旁。著有《中国国防史》,《军事哲学》、《皋斋诗文抄》、《久光先生文集》。
成惕轩有诗《酹皋斋》,《酬史皋斋(久光)先生》,史久光有诗《读惕轩<瀛洲校士记>,赋呈七古一章,用龚定庵<常州高材篇>韵》。
瑶章:对他人诗文、信札的美称。
赠我瑶章森健句:史久光有诗《读惕轩<瀛洲校士记>,赋呈七古一章,用龚定庵<常州高材篇>韵》。
克家子:能继承祖业的子弟。
二难:谓兄弟皆佳,难分高下。又作“难兄难弟”。
笺:酬史皋斋(久光)先生:
武库储英略,骚坛出雅音;夙谙司马法,时作老龙吟;矍铄惊耆齿,艰虞证道心;遗经谁更惜,孔壁一披寻。
成惕轩有诗《酹皋斋》,《酬史皋斋(久光)先生》,史久光有诗《读惕轩<瀛洲校士记>,赋呈七古一章,用龚定庵<常州高材篇>韵》。
瑶章:对他人诗文、信札的美称。
赠我瑶章森健句:史久光有诗《读惕轩<瀛洲校士记>,赋呈七古一章,用龚定庵<常州高材篇>韵》。
克家子:能继承祖业的子弟。
二难:谓兄弟皆佳,难分高下。又作“难兄难弟”。
笺:酬史皋斋(久光)先生:
武库储英略,骚坛出雅音;夙谙司马法,时作老龙吟;矍铄惊耆齿,艰虞证道心;遗经谁更惜,孔壁一披寻。
庚寅六月初六谒金溪象山先生墓 当代 · 熊盛元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炎暑销金石,不磨惟此心。
沿溪径高下,瘗恨草幽深。
落照红依树,流云翠滴襟。
一元归易简,儒释本同岑。
【注】陆子静和其兄子寿诗云:“墟墓兴衰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滴到沧溟水,拳石崇成太华岑。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只今。”
【附】
徐梵澄《陆王学述 论学之诗》
“圣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彼以文辞而已者,陋矣!”——这是周濂溪之说。周子是主张“文以载道”的。“文辞,艺也。道德,实也。笃其实而艺者书之。美则爱,爱则传焉。贤者得以学而至之,是为教。故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不知务道德而第以文辞为能者,艺焉而已。噫!弊也,久矣!”1后之道学家多同此见解。
朱子是曾有“诗人”之称的。陆子所留下的诗不多,不过数首。因牵连一学术讨论会,故分录之。
淳熙二年(1175),吕东莱约先生2及象山、紫阳,会于广信之鹅湖寺。先生谓象山曰:“伯恭约元晦为此集,正为学术异同。某兄弟先自不同,何以望鹅湖之同。”遂与象山议论致辩。又令象山自说,至晚罢。先生曰:“子静之说是。”次早,象山请先生说。先生曰:某无说。夜来思之,子静之说极是,方得一诗云:
鹅湖示同志
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
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
留情传注翻榛塞,著意精微转陆沉。
珍重友朋勤切琢,须知至乐在于今。
象山曰:“诗甚嘉。但第二句微有未安。”先生曰:“说得恁地,又道未安,更要如何?”象山曰:“不妨一同起行。”及至鹅湖会,东莱有问先生别后新功。先生乃举诗,才四句,紫阳顾东莱曰:“子寿早已上子静船了也。”举诗罢,遂致辩于先生。象山曰:某途中和得家兄此诗,云:
墟墓兴衰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
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太华岑。
易简功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
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只今。
三年之后,朱子乃和此诗:
德义风流夙所钦,别离三载更关心。
偶扶藜杖出寒谷,又枉篮舆度远岑。3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
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4
三首妍媸略同。象山谓“第二句微有未安”,想来在“只此心”三字。古圣相传者,是“道心”,尧命舜之言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危。”人人皆具之心知,亦不必古圣传授。但道心即是人心,人固不可有二心。此亦无论。终究“微有未安”者,想系指此。其次,“著意精微转陆沉”,此颇有见地。“陆沉”二字首见《庄子 则阳》“物沉于水,则沦没;人隐于世俗,则陆沉”,同一形况词。“精微”之学,原是“著意”不得的。何况这是心学。往往至精深极微妙之处,只可心领神会,于此不可执著。以道学正统自矜者,未免此过,使人感觉其道高深莫测。或者朱学之徒亦有之,而陆氏总说“易,简”——“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5
——此象山“易简功夫终久大”句之由来。
此一学术讨论会,朱子当然不怿而去。三年之后方答辩以一诗,于其末二句致讥,曰:“不信人间有古今”。——这似乎也不完全是讥讽。在修为上,无论是儒或释或道,有此一心境,静定到某一阶段,是主观上时间、空间的观念双泯的。客观的时、空当然不因此而改变。粗略观之,朱子是存讥讽。
从文学立场用现代眼光看,三首皆不是怎样的佳作,属讲学家的议论,近于口号。讲学家从来多是薄此不为,没有好诗。因为这颇明白揭出陆学主旨,故拈出一说。
【注释】
1 《通书》。 2 即陆九龄,子寿。 3 此朱子之所以为诗人也。
4 以上均见《学案》所引。 5 《易经·系辞二传》。
【附】
徐梵澄《陆王学述 论学之诗》
“圣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彼以文辞而已者,陋矣!”——这是周濂溪之说。周子是主张“文以载道”的。“文辞,艺也。道德,实也。笃其实而艺者书之。美则爱,爱则传焉。贤者得以学而至之,是为教。故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不知务道德而第以文辞为能者,艺焉而已。噫!弊也,久矣!”1后之道学家多同此见解。
朱子是曾有“诗人”之称的。陆子所留下的诗不多,不过数首。因牵连一学术讨论会,故分录之。
淳熙二年(1175),吕东莱约先生2及象山、紫阳,会于广信之鹅湖寺。先生谓象山曰:“伯恭约元晦为此集,正为学术异同。某兄弟先自不同,何以望鹅湖之同。”遂与象山议论致辩。又令象山自说,至晚罢。先生曰:“子静之说是。”次早,象山请先生说。先生曰:某无说。夜来思之,子静之说极是,方得一诗云:
鹅湖示同志
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
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
留情传注翻榛塞,著意精微转陆沉。
珍重友朋勤切琢,须知至乐在于今。
象山曰:“诗甚嘉。但第二句微有未安。”先生曰:“说得恁地,又道未安,更要如何?”象山曰:“不妨一同起行。”及至鹅湖会,东莱有问先生别后新功。先生乃举诗,才四句,紫阳顾东莱曰:“子寿早已上子静船了也。”举诗罢,遂致辩于先生。象山曰:某途中和得家兄此诗,云:
墟墓兴衰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
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太华岑。
易简功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
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只今。
三年之后,朱子乃和此诗:
德义风流夙所钦,别离三载更关心。
偶扶藜杖出寒谷,又枉篮舆度远岑。3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
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4
三首妍媸略同。象山谓“第二句微有未安”,想来在“只此心”三字。古圣相传者,是“道心”,尧命舜之言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危。”人人皆具之心知,亦不必古圣传授。但道心即是人心,人固不可有二心。此亦无论。终究“微有未安”者,想系指此。其次,“著意精微转陆沉”,此颇有见地。“陆沉”二字首见《庄子 则阳》“物沉于水,则沦没;人隐于世俗,则陆沉”,同一形况词。“精微”之学,原是“著意”不得的。何况这是心学。往往至精深极微妙之处,只可心领神会,于此不可执著。以道学正统自矜者,未免此过,使人感觉其道高深莫测。或者朱学之徒亦有之,而陆氏总说“易,简”——“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5
——此象山“易简功夫终久大”句之由来。
此一学术讨论会,朱子当然不怿而去。三年之后方答辩以一诗,于其末二句致讥,曰:“不信人间有古今”。——这似乎也不完全是讥讽。在修为上,无论是儒或释或道,有此一心境,静定到某一阶段,是主观上时间、空间的观念双泯的。客观的时、空当然不因此而改变。粗略观之,朱子是存讥讽。
从文学立场用现代眼光看,三首皆不是怎样的佳作,属讲学家的议论,近于口号。讲学家从来多是薄此不为,没有好诗。因为这颇明白揭出陆学主旨,故拈出一说。
【注释】
1 《通书》。 2 即陆九龄,子寿。 3 此朱子之所以为诗人也。
4 以上均见《学案》所引。 5 《易经·系辞二传》。
蜡梅 当代 · 熊盛元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丸书封罢海沉香,阙里瞿昙费品量。
漫割蜜脾贮金屋,聊薰薇露染宫妆。
凌寒最羡霜姿洁,分绿还怜竹影长。
缥缈花仙频入梦,万松岭上月迷茫。
注:
1、高荷《蜡梅》“少熔蜡泪装应似,多爇龙涎臭不如。只恐春风有机事,夜来开破几丸书。”陆游《缃梅》“香似海沉黄似酒,不禁风雪最迟开。”
2、阙里代指孔子,瞿昙指释祖。龚自珍《己亥杂诗》“忽向东山感物华,恍如庾岭对横斜。敢参黄面瞿昙约,此是森森阙里家。”
3、范成大《梅谱》"蜡梅本非梅类,以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酷似蜜脾,故名蜡梅。"陆游《荀秀才送蜡梅一枝奇甚为赋此诗》“色疑初割蜂脾蜜,影欲平欺鹤膝枝。插向宝壶犹未称,合将金屋贮幽姿。
4、黄庭坚《戏咏蜡梅二首》之二“体薰山麝脐,色染蔷薇露。披拂不满襟,时有暗香度。”任渊注:杨文公《谈苑》云:“金陵宫人挼蔷薇水染生帛,一夕忘收,为浓露所渍,色倍鲜翠。”按:今岭南蔷薇露染衣辄黄。山谷《乞蜡梅》“闻君寺后野梅发,香蜜染成宫样黄。”
5、董元恺《缕缕金咏蜡梅花》“移来真蜡霜姿洁,点酡酥,酿蜂蜜。”
6、沈自晋《南仙吕皂罗袍小瓶梅竹咏》“点点寒葩将放,伴檀心几瓣是绿影潇湘。”作者自注:“避乱荒村中,折得蜡梅几朵,殊不成供,聊以竹叶一枝伴之。”
7、苏轼《蜡梅一首赠赵景贶》“君不见万松岭上黄千叶,玉蕊檀心两奇绝。醉中不觉度千山,夜闻梅香失醉眠。归来却梦寻花去,梦里花仙觅奇句。”
2、阙里代指孔子,瞿昙指释祖。龚自珍《己亥杂诗》“忽向东山感物华,恍如庾岭对横斜。敢参黄面瞿昙约,此是森森阙里家。”
3、范成大《梅谱》"蜡梅本非梅类,以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酷似蜜脾,故名蜡梅。"陆游《荀秀才送蜡梅一枝奇甚为赋此诗》“色疑初割蜂脾蜜,影欲平欺鹤膝枝。插向宝壶犹未称,合将金屋贮幽姿。
4、黄庭坚《戏咏蜡梅二首》之二“体薰山麝脐,色染蔷薇露。披拂不满襟,时有暗香度。”任渊注:杨文公《谈苑》云:“金陵宫人挼蔷薇水染生帛,一夕忘收,为浓露所渍,色倍鲜翠。”按:今岭南蔷薇露染衣辄黄。山谷《乞蜡梅》“闻君寺后野梅发,香蜜染成宫样黄。”
5、董元恺《缕缕金咏蜡梅花》“移来真蜡霜姿洁,点酡酥,酿蜂蜜。”
6、沈自晋《南仙吕皂罗袍小瓶梅竹咏》“点点寒葩将放,伴檀心几瓣是绿影潇湘。”作者自注:“避乱荒村中,折得蜡梅几朵,殊不成供,聊以竹叶一枝伴之。”
7、苏轼《蜡梅一首赠赵景贶》“君不见万松岭上黄千叶,玉蕊檀心两奇绝。醉中不觉度千山,夜闻梅香失醉眠。归来却梦寻花去,梦里花仙觅奇句。”
咏红梅 当代 · 熊盛元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高楼玉管怕重闻,翠袖霜天苦忆君。
梦里瑶台三世路,鸥边湘水九疑云。
懒同桃杏争春宠,自恃孤高被酒醺。
绛雪辞枝风簌簌,荒寒谁吊慧娘坟?
注:
1、王安石《西江月红梅》“东阁诗情易动,高楼玉管休吹。”
2、龚自珍《鹊桥仙种红梅一株于竹下,赋此》“从今翠袖不孤清,特著个、红妆伴汝。”
3、韩无咎《红梅》“月底瑶台清梦到,霓裳新换舞衣长。”
4、姜白石《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鸥去昔游非,遥怜花可可、梦依依。九疑云杳断魂啼,相思血、都沁绿筠枝。”
5、6、苏东坡《红梅》“故作小红桃杏色,尚馀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7、毛泽民《红梅》“何处曾临阿母池,浑将绛雪点寒枝。”
8、李慧娘事见周朝俊《红梅记》,孟超曾于六十年代改编成昆曲《李慧娘》,竟惨遭迫害致死。异代同悲,为之呜咽!
2、龚自珍《鹊桥仙种红梅一株于竹下,赋此》“从今翠袖不孤清,特著个、红妆伴汝。”
3、韩无咎《红梅》“月底瑶台清梦到,霓裳新换舞衣长。”
4、姜白石《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鸥去昔游非,遥怜花可可、梦依依。九疑云杳断魂啼,相思血、都沁绿筠枝。”
5、6、苏东坡《红梅》“故作小红桃杏色,尚馀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7、毛泽民《红梅》“何处曾临阿母池,浑将绛雪点寒枝。”
8、李慧娘事见周朝俊《红梅记》,孟超曾于六十年代改编成昆曲《李慧娘》,竟惨遭迫害致死。异代同悲,为之呜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