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注释
黄鹤楼步韵 明 · 陆礼
 出处:黄鹤楼集补
孤舟夜向江头泊,月明何处寻黄鹤。
万里云霄一奋飞,六翮翩然入寥廓①。
江水粼粼石凿凿②,鹤去人来影联络。
凤山先生济世才③,也曾放鹤登仙阁④。
棨戟光摇黄鹄峰⑤,文章色映骊龙宫⑥。
三湘月浸冰壶莹⑦,五岭云开节制通⑧。
封豕长蛇逞余毒⑨,虎头豸角生雄风⑩。
出车于牧亲吊伐⑾,垂髫戴白迎儿翁⑿。
弊书前后罗群彦⒀,整顿乾坤思过半⒁。
桓桓元老时鹰扬⒂,烈烈貔貅若飞翰⒃。
雷轰电掣南征日⒄,召公休父两惊见⒅。
先谋夺人剑倚天⒆,长鲸授首狐革面⒇。
纤云不动微波晏21,泼眼湖光明素练22。
黄鹤之歌且休按23,请依周《雅》歌《江汉》24。
【校注】 (1)六翮:健羽。《韩诗外传》六:“夫鸿鹄一举千里,所恃者六翮尔。” (2)凿凿:明晰可见。《诗·唐风·扬之水》:“扬之水,白石凿凿。” (3)凤山先生:指秦金。 (4)也曾句:谓秦也曾驾鹤登临鹤楼,喻巡抚湖广。 (5)棨戟:古代大员出行的仪仗。以木为戟,涂以红黑色油漆,或以缯帛为戟套。《古今注·舆服》:“棨戟,殳之遗象也。《诗》所谓‘伯也执殳,为王前驱’,殳,前驱之器也,以木为之。后世滋伪,无复典刑,以赤油韬之,亦谓之油戟,亦谓之棨戟,王公以下通用之,以前驱。” (6)文章:指车服旌旗等出行仪仗。《左传》隐公五年:“昭文章,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杜预注:“车服旌旗也。”酾龙宫:谓江中龙宫。骊龙,黑色之龙。以上二句谓秦金巡抚湖广时仪从之盛。 (7)三湘:指湖南。冰壶莹:喻为政清明。《宋史·李侗传》:“邓迪谓其人如冰壶秋月,莹澈无瑕。” (8)五岭:泛指两广之地。节制:指挥管辖之意。湖广行省包括湖南道,南与两广接壤,以上两句赞秦金巡抚湖广声威所及。 (9)封豕长蛇:喻元凶首恶。《左传》定公四年:“申包胥如秦乞师, 曰:‘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始于楚。’”封,大。此处喻民变首领。 (10)虎头句:指秦金。虎头,喻公侯之相。《后汉书·班超传》谓燕颔虎头,“此万户侯之相也。”豸角,獬豸之角。古以为神羊,其角能别曲直,故御史亦称豸史。生雄风,陆云《南征赋》:“猛将起而虎啸,商飙肃其来应。” (11)出车句:出车于牧,谓奉命征讨。《诗·小雅·出车》:“我出我车,于彼牧矣。”牧,郊野,指战场。吊伐,吊民伐罪,即安抚百姓,讨伐有罪。此句指秦金用兵平定民变。 (12)垂髫戴白:垂髫,垂发,指儿童;戴白,白发,指老人。《后汉书·邓禹传》:“禹所止,辄停车住节,以劳来之。父老童稚,垂发戴白,满其车下,莫不感悦。”李贤注:“垂发,童幼也。戴白,父老也。”儿翁:为民父母之意。 (13)弊书:即币书,征讨时缴获的币帛文书。弊,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弊,假借为币。”罗群彦:谓秦金麾下俊彦甚多。 (14)整顿句:秦金历官河南山东湖广,屡次用兵,故有是语。 (15)桓桓:《诗·鲁颂·泮水》:“桓桓于征,狄彼东南。”毛传:“桓桓,威武貌。”鹰扬:谓勇武如雄鹰飞翔,古指将帅。《诗·大雅·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毛传:“鹰扬,如鹰之飞扬也。” (16)烈烈:《诗·小雅·黍苗》:“烈烈征师,召伯成之。”郑玄笺:“烈烈,威武貌。”貔貅:猛兽名,喻勇猛之师。飞翰:飞鸟,喻行军迅速。陆机《拟西北有高楼》:“思驾归鸿羽,比翼双飞翰。” (17)南征:指秦金正德九年巡抚湖广。 (18)召公名奭姬姓周文王时食邑于召,故称召公或召伯休父:即程伯休父周代诸侯。程伯为封爵,休父乃字。《诗·大雅·常武》:“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召公休父为周室大臣,有德政于民,故以喻秦金。 (19)先谋夺人:谓运筹帷喔于敌之先,故能克敌制胜。剑倚天:倚天长剑。 (20)长鲸:喻首恶。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戮封豕而斩长鲸,雄图不测。”授首:斩首。狐革面:狐,喻小人。革面,改过。《易·革》:“君子豹变,小人革面。”此句当指秦金平定湖广之事。 (21)晏:平静。 (22)泼眼句:谓湖光水色,涌入眼帘。 (23)按:按歌,倚调合节而歌。 (24)请依句:《诗·大雅》有《江汉》篇,颂周宣王命召公平淮南之夷。此句赞秦金用兵湖广,平定民变。 作者与秦金是同乡,当亦为其僚属,故诗中对秦金极尽歌功颂德之能事。《明史》载,秦金参政河南山东,曾破赵燧等众,并于乱后安抚百姓。特别是正德九年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先后招降贺璋、罗大洪部,讨平桂阳,“斩首二千余级”,受到朝廷嘉奖。作者对秦金的宦绩,大加赞颂,甚至誉为召公休父再生。诗中写了秦金湖广用兵及其胜利,当作于正德九年以后,秦金被召入京之前。
黄鹤楼二首 其二 明 · 刘绩
 出处:黄鹤楼集卷上
黄鹄矶江夏口黄鹄楼因山得名⑧。
半空不起尘埃障,千里光闻风雨声。
老树毗留知过客⑨,白龙幻化集廛氓⑩。
古今共宝崔郎句⑾,独信纷纷驾鹤真⑿。
【校注】 (1)际:至,接近。《汉书·严助传》:“称三代至盛,际天接地,人迹所及,咸尽宾服。” (2)刚风:高处的风,劲风。《抱朴子》:“去地四千里,风力猛壮,有刚风世界。”苏轼《紫团参寄王定国》:“刚风披草木,真气入苕颖。”也作“罡风”。朱熹《理气》:“问天有形质否,曰,只是个旋风,下软上坚,道家谓之刚风,即罡风。” (3)地气:《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天气下降,地气上腾。”跻:升。 (4)畛陌:田间的道路。《诗·周颂·载芟》:“千耦其耘,徂隰阻畛。”疏:“畛,谓地畔之径路也。”《史记·商君列传》:“为田开阡陌封疆。”张守节正义:“南北曰阡,东西曰陌。” (5)盱望:张目而望。盱通“吁”。柳永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6)冯夷:河神名。《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陆德明释文:“河伯,姓冯名夷一名冰夷一名冯迟。” (7)孤臣:失势无援之臣。柳宗元《入黄溪闻猿》:“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8)鹄:同“鹤”。 (9)老树句:典出《佛本行经》“佛于舍婆城,于其中间有一大树,名尸奢波,其树阴下多有一切诸婆罗门止息其下。诸婆罗门遥见阿难来,欲到边,各相告言:‘汝辈当知,此是沙门瞿昙弟子,于诸聪明多闻之中最第一者。’作是语已,阿难便至。白言:‘仁者今请观此树合有几叶?’尔时阿难观其树已,而报彼言,东枝合有若干百叶,若干千叶。如是南枝、西枝、北枝,皆言合有若干百叶,若干千叶,遂即舍去。尔时彼诸婆罗门辈,阿难去后,取百数叶隐藏一边。阿难回已,诸婆罗门于是复问。……尔时阿难仰观树已,即知婆罗门等所摘藏叶若干百数,彼即报彼婆罗门言:……作是语已,即便过去。”过客即指此。老树当指黄鹤楼前老枣树。毗留,即剥落,毗与“剥”通。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毗,假借为剥。”剥落,指树叶剥落。《尔雅·释诂》:“毗刘,暴乐也。” 陆德明释文:“毗音剥,乐音洛。”邢炳疏:“木枝叶稀疏不均为暴乐。” (10)白龙幻化:《说苑·正谏》:“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按,明代武昌府治内旧有白龙泉。廛氓:市内居民。《荀子·王制》:“顺州里,定廛宅。”杨倞注:“廛谓市内百姓之居,宅谓邑内居也。” 《孟子·滕文公上》:“(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此句谓江汉乃鱼龙幻化之处,今已聚居为市肆。 (11)崔郎句:指崔颢黄鹤楼》诗。 (12)驾鹤真:驾鹤仙人。 首篇登高望远,抒发宦途漂泊、孤臣肠断之情;次篇叙黄鹤楼一带的变迁,流露了仙游世外之思。
黄鹤楼徐子舆按察① 明 · 俞允文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黄鹤楼集卷上
昔闻兹楼峻,飞甍丽城阇②。
仙事久芜绝,江流空自纡③。
旁瞩俯汉沔④,周览辨荆巫⑤。
浩汗积气中⑥,恍若泠虚无⑦。
想像临眺美,惟应人境殊⑧。
徐侯卓才杰⑨,讼平多叹誉。
于焉葺颓圮⑩,百栱矜扶疏⑾。
欲畅万古欢,邀我以游娱。
逶迤路修迥,恨无双飞凫⑿。
矫首白云外⒀,遥心落天隅⒁。
【校注】 (1)徐子舆按察:徐子舆,即明代徐中行(?—1578),曾任湖广佥事。原作“子与”,误。 (2)飞甍:见《将适郢城三司诸公饮饯余于黄鹤楼作》注(5)。丽:连接。城阇:城门上的望台。《尔雅·释宫》:“阇谓之台。”此处指古夏口城,城西南角即黄鹤楼。 (3)纡:萦绕。 (4)汉沔:汉水通称沔水,于古夏口(今武汉市)入江后,亦称夏口以下的长江为沔水黄鹤楼西临汉水长江汇合处,故统称汉沔。 (5)荆巫:荆山巫山荆山,在湖北省西部汉水西岸。巫山,在重庆湖北边境,长江穿流其中,形成三峡。 (6)浩汗:亦作“浩瀚”,江水宽广无涯。此处指自然景物气势壮阔。气中:犹胸中。 (7)泠:原作“冷”,误。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坤部》:“泠,假借为零。”坠入。虚无:太空,虚空之境。《汉书·司马相如传》:“乘虚亡而上遐兮,超无有而独存。” (8)人境殊:作者以布衣隐遁山林,自处于人境之外,故有此语。 (9)徐侯徐中行当以湖广按察使司佥事分司武昌道,掌管一方,故尊称为侯。 (10)于焉:于此。颓圮:指黄鹤楼颓坏坍塌的旧址。 (11)百栱:言黄鹤楼中斗栱众多。王僧孺《中寺碑》:“万楹百栱,合沓相持。” 矜:庄严地。扶疏:分布其间。 (12)双飞凫:凫,野鸭。《后汉书·王乔传》:“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台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辄有双 从东南飞来。于是候 至,举罗张之,但得一只舄焉。” (13)矫首: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