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注释
海上 其三 明末清初 · 顾炎武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出处:亭林诗集卷之一
南营乍浦北南沙,终古提封属汉家。
万里风烟通日本,一军旗鼓向天涯(去夏诚国公刘孔昭自福山入海)。
楼船已奉征蛮敕,博望空乘汎海查。
愁绝王师看不到,寒涛东起日西斜。
按:1、这首诗反对向日本乞师,以为恢复的希望应寄托在唐王身上。首两句从明代防倭的史事引起全诗。乍浦,在浙江平湖县东南。南沙,在上海崇明县南。《明史·兵志》:“嘉靖廿三年,时倭寇纵掠杭、嘉、苏、松,南京御史屠仲律言五事,其守海口云:守鳖子门乍峡(即乍浦),使不得近杭、嘉。”《读史方舆纪要》也载南沙驻有守御官军营。终古,从古以来。提封,国土。《汉书·刑法志》:“提封万井”,李奇注:“提,举出,举四封之内也”。2、“万里”二句:原注:“去年,诚国公刘孔昭自福山入海口(福山在常熟县北四十里,临长江;海口, 即崇明县海口)。”刘孔昭, “崇祯时出督南京操江。福王之立,与马士英、阮大铖比(相勾结),后航海不知所终”(见《明史》卷一二八)。作者认为刘孔昭航海往日本。3、“楼船”二句:说唐王的部队已授命抗清复国,渡日乞师徒劳无益。敕,帝王的诏书。博望,汉代张骞,封博望候,相传他曾乘槎寻求河源。事见《汉书·张骞传》。槎,船。这里以张骞比似刘孔昭。2、“愁绝”二句:写作者盼望恢复之理由的迫切心情。王师,指唐王的军队。据《南略》记载,郑鸿逵、郑彩各领兵数千,号称数万,“出关百里,(左饣右侯)饷不行,逗留月余。内催二将檄如雨,乃不得已。逾关行四五百里”。 〔一四〕这首诗总结前三章,写作者对时局的感慨。“长看”二句:写国破家亡后的渗淡景象。作者此时避乱于常熟语濂泾,芜城也可能特指扬州,说西望日落扬州,它是史可法殉国处;东望云生海上,海上是鲁王飘泊处。抚今追昔,倍增感慨。
重修六贤祠成展祭作 清 · 王吉武
乾坤有倾折,凭谁奠苍黄?
成仁取义间,得争日月光。
末世务苟话,横流决堤防。
不有数君子,何以扶颓纲?
明季丁否运,妇寺纷蜩螗。
群贤共愤争,杌隉正气扬。
暨暨有黄公,请剑击貂珰。
糜烂北寺狱,冤血流圜墙。
逮乎思陵末,大盗剧披猖。
京城竟瓦解,宫阙屯豺狼。
倪周并词臣,就义何慨慷!
赋诗整冠带,引脰遂绝吭。
共志有中丞,仰药裂肺肠。
云车驾风马,同日从君王。
维时刘与祁,解组各归乡。
号咷义旗举,自矢百炼钢。
未几沉荒晏,南都复沦亡。
两公竟致命,先后归帝旁。
一甘绝勺饮,僵饿追首阳。
一起赴清波,怀石同沉湘。
区区于越地,山川灵气翔。
凛凛得数公,劲草卓秋霜。
平生所树立,理学兼文章。
末路更完节,浩然还旻苍。
圣朝重褒忠,祝典载辉煌。
守土风教责,表扬分所当。
立庙傍黉宫,六贤共烝尝。
昨秋大风雨,摧我西庑雘。
周垣半倾圮,不能庇堂皇。
率先亟修筑,勿使沙栎荒。
榱桷新丹雘,木门饰仓琅。
登堂荐蘋藻,肃然对冠裳。
即事有枨触,沾襟涕浪浪。
畴无君亲恩,俯仰默感伤(表忠烈诗贵峻整,不尚奇倔,叙述六贤,详略分合,各见笔法,韵语中合传体。)。
自注:黄忠端公讳尊素、倪文贞公讳元璐、施忠介公讳邦曜、周文忠公读凤翔、刘忠正公讳宗周、祁忠敏公讳彪佳,皆越人,明季殉难。
全韵诗上去入声七十六首 其七十五 明福王 清 · 弘历
押叶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十九
福王拟高宗,南迁祚可接。
使其能振兴,江表或安帖。
诸事不如宋,明亡速交睫。
皇清一统成,殷鉴告万叶。
注:明臣立福王于南京未尝不可比宋高宗之南渡然史称高宗恭俭仁厚继体守文则有馀拨乱反正则不足其初立尚可有为继乃偷安忍耻匿怨忘亲以致贻讥天下若福王则昏庸无识声色是娱始终昧于宴安酖毒之戒自诒伊戚两君相较福王实不及高宗远甚至高宗初时信用汪伯彦黄潜善后则专任秦桧皆赞和议以售其奸邪然彼时内有李纲赵鼎诸人荩诚谋国外有岳飞张浚韩世忠诸将慷慨抒忠虽黑白混淆忠良诛贬然始终不乏正人故尚可支撑半壁而福王则倚任马士英阮大铖引进群邪击排善类国事殆不堪问其可恃以图存者文臣惟史可法武将惟黄得功皆处非其地又从中掣其肘遂成倾厦之难支故论二代之臣明末亦不及南宋且金将宗弼统兵南下虽追高宗于海上然仅焚临安掠辎重而还迨宋称侄议和兵戈渐息因得延国祚一百五十馀年我朝则豫亲王多铎奉诏南征王师所至迎降恐后因即平定江南福王就执立甫一年而明亡此固上天眷顾佑启我国家亿万载丕丕基而明末君臣弗克善保其绪自速危亡亦足垂鉴奕祀耳
挽于院长右任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旷怀非于定国所能,荣逾华衮,朴若布衣,觞咏接孤寒,那复门风矜驷乘;
同里继李卫公而起,胸抒雄谟,手光旧物,鼎钟铭阀阅,固应海客陋虬髯。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时间:1964年11月10日。
于右任,见【寿联5.寿于院长右任】。
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郡郯县人。西汉时期官员。曾任丞相,被封为西平侯。于定国七十多岁时逝世,谥号安侯。
华衮:古代王公贵族的多采的礼服。常用以表示极高的荣宠。出自晋·范宁《<春秋谷梁传>序》:“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
觞咏:谓饮酒赋诗。出自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孤寒:孤独寒冷。形容处境恶劣,生活艰难。于右任称赞鲁连城:奋于孤寒而创伟业,赴丛若奔不为势劫。
驷乘:古代兵车常乘三人,所乘第四人曰“驷乘”。驷,通“四”。《左传·文公十一年》:“绵房甥为右,富父终甥驷乘。”
门风矜驷乘:《汉书·于定国传》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师古曰:“闾门,里门也。”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
同里:同乡,下文李靖也是陕西三原人。
李卫公:唐代名将卫国景武公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
雄谟:犹宏图。
手光旧物:亲手光复国家。应指于右任早年参加同盟会,参与辛亥革命,在南京临时政府任职等事。旧物引申指国家旧有的基业。明 史可法 《复摄政睿亲王书》:“甚至如玄宗幸蜀 ,太子即位灵武 ,议者疵之,亦未尝不许以行权,幸其光复旧物也。”
鼎钟:鼎、钟为古彝器。器上常刻铭功纪德的文字。 《三国志·魏·陈思王植传》上疏求自试:“身虽屠裂,而功铭着于鼎钟,名称垂于竹帛。”
阀阅:功绩和经历。 出自汉王充《论衡·程材》:“儒生无阀阅,所能不能任剧,故陋于选举,佚于朝廷。”
海客陋虬髯: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虬髯客,风尘三侠之一,本名张仲坚。据说他原是扬州首富张季龄之子,出生时父嫌丑欲杀之。获救从师于昆仑奴,艺成后欲起兵图天下,见李世民后自愧气度不如,认定天下将归李世民。
笺:
1。读右老游山诗,因次其韵。
黄阁时时念钓矶,江南春老鳜鱼肥;宁容野蔓遗非种,合荐园樱告早归;硕望共推于定国,新诗不减谢玄晖;堂堂庙略资元辅,馀事风流亦可师。
2.寄于右老:
韩范勋名外,诗篇自不磨;耆龄得天健,老树着花多。海舶归犹未,霜髯白几何,还期濡大笔,续赋太平歌。
3.清波引 右老逝世十周年, 敬成小词,以抒哀念:
鲤鱼风后,正江介,冷枫红透,墓门回首,萧黯黄柳,望眼翳千嶂,西北浮云依旧,一觞还酹松丘。问泉下,公知否,勋华不朽,共遗什,喧诵万口,白龙骑走,算来十重九。南都忆吟会,曾接禊筵杯酒,邈矣文采霜台,永怀髯叟。
于右任,见【寿联5.寿于院长右任】。
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郡郯县人。西汉时期官员。曾任丞相,被封为西平侯。于定国七十多岁时逝世,谥号安侯。
华衮:古代王公贵族的多采的礼服。常用以表示极高的荣宠。出自晋·范宁《<春秋谷梁传>序》:“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
觞咏:谓饮酒赋诗。出自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孤寒:孤独寒冷。形容处境恶劣,生活艰难。于右任称赞鲁连城:奋于孤寒而创伟业,赴丛若奔不为势劫。
驷乘:古代兵车常乘三人,所乘第四人曰“驷乘”。驷,通“四”。《左传·文公十一年》:“绵房甥为右,富父终甥驷乘。”
门风矜驷乘:《汉书·于定国传》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师古曰:“闾门,里门也。”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
同里:同乡,下文李靖也是陕西三原人。
李卫公:唐代名将卫国景武公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
雄谟:犹宏图。
手光旧物:亲手光复国家。应指于右任早年参加同盟会,参与辛亥革命,在南京临时政府任职等事。旧物引申指国家旧有的基业。明 史可法 《复摄政睿亲王书》:“甚至如玄宗幸蜀 ,太子即位灵武 ,议者疵之,亦未尝不许以行权,幸其光复旧物也。”
鼎钟:鼎、钟为古彝器。器上常刻铭功纪德的文字。 《三国志·魏·陈思王植传》上疏求自试:“身虽屠裂,而功铭着于鼎钟,名称垂于竹帛。”
阀阅:功绩和经历。 出自汉王充《论衡·程材》:“儒生无阀阅,所能不能任剧,故陋于选举,佚于朝廷。”
海客陋虬髯: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虬髯客,风尘三侠之一,本名张仲坚。据说他原是扬州首富张季龄之子,出生时父嫌丑欲杀之。获救从师于昆仑奴,艺成后欲起兵图天下,见李世民后自愧气度不如,认定天下将归李世民。
笺:
1。读右老游山诗,因次其韵。
黄阁时时念钓矶,江南春老鳜鱼肥;宁容野蔓遗非种,合荐园樱告早归;硕望共推于定国,新诗不减谢玄晖;堂堂庙略资元辅,馀事风流亦可师。
2.寄于右老:
韩范勋名外,诗篇自不磨;耆龄得天健,老树着花多。海舶归犹未,霜髯白几何,还期濡大笔,续赋太平歌。
3.清波引 右老逝世十周年, 敬成小词,以抒哀念:
鲤鱼风后,正江介,冷枫红透,墓门回首,萧黯黄柳,望眼翳千嶂,西北浮云依旧,一觞还酹松丘。问泉下,公知否,勋华不朽,共遗什,喧诵万口,白龙骑走,算来十重九。南都忆吟会,曾接禊筵杯酒,邈矣文采霜台,永怀髯叟。
代挽王上将之钟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八公草木震威声,拒胡虏以障青徐,铁血铸孤城,壮烈岂在张睢阳之下;
万古梅花表芳躅,登岷山而望淮海,衣冠峙双冢,精魂应与史阁部为邻。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王铭章(1893——1938),字之钟,四川省新都泰兴场人,民族抗日英雄,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1军122师师长。早年参加保路运动和讨伐袁世凯战争,曾以其禀性正直、骁勇善战而享誉军旅。著名抗日将领。王铭章在台儿庄会战中,因誓死保卫滕县(今山东滕州)而牺牲殉国,为台儿庄大捷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是中国军方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2014年9月,王铭章将军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成氏另有《王之钟上将挽词》五律一首。
八公草木:将八公山的草木视为敌人。形容心情极为紧张和恐惧。苻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晋书·苻坚载记下》。
青徐:青州和徐州的合称。
张睢阳:即张巡,安史之乱时,起兵雍丘拒叛军,守睢阳达数月,终因粮绝城破遇害。
芳躅:谓前代贤哲的行迹。宋文天祥《文山集》《回刘运使应龙》:“今执事继二老芳躅,仁声贤闻之著于人久矣。”
岷山:自中国甘肃省南部延伸至四川省西北部的一褶皱山脉。此处疑切家乡。
史阁部:史可法(1601年2月4日—1645年5月20日),字宪之,号道邻,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顺天府大兴人,为保卫扬州牺牲。
笺:
1. 王之钟上将挽词:
射日惊神勇,登陴见壮怀,大名齐卫霍,独力障河淮,白刃能捐命,黄金为铸骸,锦官祠庙在,瞻仰万人皆。
2.蒋介石挽王铭章:
执干戈以卫家邦,壮志不还,拼取忠忱垂宇宙;
闻鼓鼙而思将帅,国殇同哭,忍标遗像肃清高。
成氏另有《王之钟上将挽词》五律一首。
八公草木:将八公山的草木视为敌人。形容心情极为紧张和恐惧。苻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晋书·苻坚载记下》。
青徐:青州和徐州的合称。
张睢阳:即张巡,安史之乱时,起兵雍丘拒叛军,守睢阳达数月,终因粮绝城破遇害。
芳躅:谓前代贤哲的行迹。宋文天祥《文山集》《回刘运使应龙》:“今执事继二老芳躅,仁声贤闻之著于人久矣。”
岷山:自中国甘肃省南部延伸至四川省西北部的一褶皱山脉。此处疑切家乡。
史阁部:史可法(1601年2月4日—1645年5月20日),字宪之,号道邻,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顺天府大兴人,为保卫扬州牺牲。
笺:
1. 王之钟上将挽词:
射日惊神勇,登陴见壮怀,大名齐卫霍,独力障河淮,白刃能捐命,黄金为铸骸,锦官祠庙在,瞻仰万人皆。
2.蒋介石挽王铭章:
执干戈以卫家邦,壮志不还,拼取忠忱垂宇宙;
闻鼓鼙而思将帅,国殇同哭,忍标遗像肃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