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注释
河溪徐氏春濡堂记 宋末元初 · 方逢辰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七五
邑之西五经徐氏一门科甲,搆堂于居寝之正,以为尊亲睦族之所,问名于余,余为之名曰春濡。
复请申其义,以教其族属及其子若孙,俾勿忘。
予深感其事而然其请,为之言曰:自有天地,则有是气,有是气则有是人,有是人则有是心。
天地于人一气也,人于祖宗族属一气也。
天地之气无时而不流行,则人于一心亦无时而不流通也,又岂以往来者为存亡哉!
传曰: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思。
人心于亲无时而不思也,必雨露之濡而后见怵惕之思者何也?
气之著见,莫先于春,而雨露又其形著者也。
是故春者天地之仁也,而怵惕者人心之仁也。
生之膝下,一气之通,喘息呼吸,无所不至,则是心之发,又宁待雨露之濡而后见哉!
然感物而动,则油然而生,自有不能已者。
春泽之润,滋荣生长,无物不然。
然则吾之身独何自而来哉?
族属本一气也,气脉本一身也。
推一身之所自来,原一气之所由聚,是则为人者何独无是心哉?
见雨露之濡而后思,感物而动者也;
不待雨露之濡而无时不思者,终身之慕也。
有是心者岂不悚然惕然于此乎?
故为之记,以授徐氏之子从吾游者,使归告其伯父伯兄,附之祖庙云。
并赠联:
一门徐氏五经儒,书香不泯;
千古人文十科第,庙祀犹新。
按:《方蛟峰先生文集》卷五,清顺治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