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注释
宋 · 曲端
 押尤韵
不向关中兴事业,却来江上泛渔舟(题柱)
宋徐梦华《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四七 《三朝北盟会编》:(张)浚既失全陕,退保蜀中,复欲用端。(王)庶曰:不可,富平之战,宣抚曲端有胜负之约,今日宣抚有何面目见曲端;若曲端得志,虽宣抚亦敢斩之,不可用也。吴玠亦惧端之严明,恐其复用,乃书曲端谋反四字于手心。侍浚立,举手以示浚,然不言也。浚虽有杀端之意。而未有罪。庶等曰:曲端尝作诗题柱,有指斥乘舆之意云云,此其罪也。
黄鹤楼八首 其八 明 · 穆文熙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黄鹤楼集卷中
板舆南下信飞蓬①,经过荒城尽楚宫②。
巫峡云深藏暮雨③,章华台古自悲风④。
武安三千侠⑤,司马文余七泽雄⑥。
我亦周南作赋者⑦,抽毫指顾不胜恫⑧。
【校注】 (1)板舆:《北堂书钞》卷一百四十:“傅枢足疾,板舆上殿。”亦作版舆,古时老人的一种代步工具。信:诚然。飞蓬:飘荡无定的蓬草,喻诗人南行无定。 (2)楚宫:楚国宫殿。杜甫《咏怀古迹》之二:“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3)巫峡句:本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4)章华台:《左传》昭公七年:“楚子灵王)成章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杜预注云:“台在今华容城内。”今湖北潜江市西南。悲风:曹植《杂诗》六首之一:“高台多悲风。” (5)武安:即汉武安侯田鼢田鼢(?—前 131)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武帝初,封武安侯。《史记》本传谓其“卑下宾客,进名士家居者贵之”。张华《游侠篇》:“翩翩四公子,浊世称贤明食客三千余,门下称豪英。” (6)司马:司马相如汉武帝时因献赋被任命为郎。著有《子虚》《上林》《大人》诸赋,铺张扬厉,文字华美。七泽:《子虚赋》云:“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见其余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名曰云梦。”此指楚地。 (7)周南:《诗·国风》有周南篇,朱熹《诗集传》注:“,国名;南,南方,诸侯之国也。……盖其得之国中者,杂以南国之诗,而谓之周南。”作赋者:谓己奉使,亦有观风、采风之责。 (8)抽毫:犹抽笔。指顾:手指目视,犹顾盼。恫:惶恐。 此诗缅怀故楚遗迹。前半首感慨昔日楚宫,今已一片荒芜,巫峡暮雨、章华古台,引起怀古之思;后半首以武安好士,相如献赋的千古佳话喻楚地人文之盛,己虽司采风之职,然搦笔之间,恫惧不已,以应首篇奉旨使楚题旨。
符离张忠献公传书后 其一 清 · 严遂成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海珊诗钞卷第二
北使来朝辄问安,隐然敌国胆先寒。
十年作相迟秦桧高宗相公,以闇对,遂忤。绍兴二十五年死,公于隆兴二年复相。)万里长城曲端
采石一舟风浪大,富平五路战场宽。
传中功过如何叙,为有南轩下笔难。
注:魏公志在恢复急国家之难不俟终日重用曲端屡违节制金娄室并力攻陜公檄李彦仙竟不奉命以致彦仙寡不敌众力尽城陷而死诸葛武侯祁山之败必马谡公特优容之盖深惜其才欲用之于他日耳次年娄室遂谓宋室无人孤军深入公议即出师挠之问计于按兵不动欲一二年后待其久而自弊然后图之又尝议出师伐金聚八十万之众拜端为大将端日杀却四十万其馀乃可用矣公于固有积疑遂罢其官当平败后复召起用吴玠有异志手书曲端谋反四字示公王庶又言其诗指斥乘兴乃下狱非遽杀之也狱吏康随报宿怨致死狱中虽有才不肯终为宋用岂有万里长城之足恃哉其死于狱亦非如义成之杀檀道济也本传谓恃才傲物刚愎自用至于藐视主将不奉军令不恤国难宜其见杀魏公久矣先是三年王庶为陜西节制使金陷延安使将兵救之次于襄乐不进乃自将百骑驰赴襄乐劳军弥不平谋袭杀之不果乃夺其节制使印朝庭谓叛公以百口保之端实负公公岂欲杀明季有极诞妄者事不该实作诗以比奸之害岳忠武更有拾其唾馀从而畅论之明攻公暗攻宋子朱子作文不至苛求若此世上悠悠者为其所诳而不察深可叹也至于富平之役实有轻师失律之愆静轩周氏曰春秋庄九年书及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传曰内不言败此言败者为与雠战虽败犹荣也张浚是举为义举虽云败绩而其义声充满于天地之间矣纲月前书治兵兴元以图中原此书帅五路之兵与金人大战则其复雠之义徇国之心表表然者夫岂因其功之不成而遂少贬之哉此诗久为耳食者所称许随园谓朱子在九泉亦当乾笑故录之附评语以资心有公道之君子傥遇陈贾胡纮一流人则必以吾言为大谬也。
题四朝选藻册十首 其九 王诜飞阁延风嘉庆丁巳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馀集卷十一
戚里推儒雅,莫如王晋卿
诗交苏氏轼,画法李家成。
二者工其艺,一时炫此名。
崇台恣延赏,熟处未忘情。
按:邹浩道乡集云晋卿以尚主之贵日在绮罗弦管间而濡豪嬉戏皆风尘表物阅此图绘写崇台侍女景象是犹未忘情于熟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