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注释
题珣师休牧轩 其一 宋 · 宗泽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九七
青居曾露一丝头,谩示人能解牧牛。
究竟本来无一物,未知能使阿谁休。
按:《忠简公集》卷六。
千手眼大悲偈 宋 · 宗泽
押寒韵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九七
千手一手用,千眼一眼观。
用观无差殊,何必许多般。
按:《忠简公集》卷六。
览镜偈 宋 · 宗泽
押御韵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九七
览镜影还在,掩镜影还去。
试问镜中人,却归什么处。
按:《忠简公集》卷六。
佛说偈 宋 · 宗泽
押霁韵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九七
后学要说禅,教人学团谜。
佛祖意分明,但为传衣偈。
按:《忠简公集》卷六。(以上刁忠民校点)
卢行者偈 宋 · 宗泽
押马韵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九七
休问东西南北,莫说之乎者也。
直饶神秀文□,不似老卢行者。
按:《忠简公集》卷六。
再乞回銮疏 宋 · 宗泽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九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闻禹之行水,行其所无事。所谓无事者,非泊然无所为于事也,事无事而已。夫禹蒙天锡《洪范》九畴,知水有顺下之性,且亲见尧有洪水滔天,绩用弗成之患,遂因水之性而顺道之,故天下免乎昏垫而奠厥攸居。兹无他,皆尧用禹之功也。臣窃闻将士籍籍,皆愿陛下归京师,云京师是众兵驻劄之本根也;商旅籍籍,皆愿陛下归京师,云京师是天下贾贩之要区也;农民籍籍,皆愿陛下归京师,云京师是天下首善之地也;士大夫怀忠义者籍籍,皆愿陛下归京师,云京师是陛下祖宗之域也。臣前在临濮兵寨中,实忧群臣无远识见,恐赞陛下去维扬金陵,又见京城有贼臣张邦昌僭窃,与范琼辈擅行威福,无所忌惮,所以曾暂乞驻跸南都,以观天意,以察人心,仰蒙听从。臣误被宸恩,差知开封府事,今到五十馀日,物价市肆,渐同平时。每观天意,眷顾清明,每察人心,和平逸乐。且商贾农民士大夫之怀忠义者,咸曰若陛下归正九重,是王室再造,大宋中兴也。臣窃料百僚中倡为异议,不欲陛下归京师者,不过如张邦昌等奸邪辈,阴与贼虏为地耳。臣愿陛下体尧禹顺水之性,顺将士、顺商旅农民、顺士大夫之怀忠义者,早降敕命,整顿六师,及诏百执事,示谒款宗庙垂拱九重之日,毋一向听张邦昌奸邪辈,阴与仇方为地者之语,不胜幸甚。臣之少也,犹不如人,今年六十九矣,眷眷血诚,恨其学问荒鄙,不能以激忠义之辞,仰动天听,不胜涕泣痛怛之至。
按:《忠简公集》卷一。又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一三,《赵宋五太后临朝事略》,《金华文徵》卷一,《历代名臣奏议》卷八五,嘉靖《惟扬志》卷三二等。
奏乞回銮仍以六月进兵渡河疏 宋 · 宗泽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九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闻《诗》于《小雅》,载六月宣王北伐之事。盖夷狄以弓矢马骑为先,而当六月歊蒸之时,皆难于致用,故宣王乘时行师,终于薄伐猃狁,以建中兴之功。臣自留守京师,夙夜匪懈,经画军旅。近据诸路探报,敌势穷促,可以进兵。臣欲乘此暑月,遣王彦等自滑州渡河,取怀、卫、浚、相等处,遣王再兴等自郑州直护西京陵寝,遣马横等自大名取洺、赵、真定,杨进、王善、丁进、李贵等诸头项,各以所领兵分路并进。既过河,则山寨忠义之民相应者不啻百万,契丹汉儿,亦必同心歼殄金人,事才有绪。臣乞朝廷遣使,声言立契丹天祚之后,讲寻旧好。且兴灭继绝,是王政所先,以归天下心也,况使虏人骇闻,自相携贰邪?仍乞遣知几辩博之士,西使夏,东使高丽,喻以祸福。两国素蒙我宋厚恩,必出助兵,同加扫荡。若然,则二圣有回銮之期,两河可以安贴,陛下中兴之功,远过周宣之世矣。臣犬马之齿,今年七十矣,勉竭疲驽,区区愚忠,所见如此。臣愿陛下早降回銮之诏,以系天下之心,臣当躬冒矢石,为诸将先。若陛下听从臣言,容臣措画,则臣谓我宋中兴之业,必可立致。若陛下不以臣言为可用,则愿赐骸骨,放归田里,讴歌击壤,以尽残年。频烦上渎天听。
按:《忠简公集》卷一。又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中兴两朝圣政》卷三,《少微通鉴续编节要》卷二,《历代名臣奏议》卷八六,《宋元通鉴》卷六一,《金华先民传》卷三等。
上乞毋割地与金人疏 宋 · 宗泽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九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
臣闻天下者,我太祖、太宗肇造一统之天下也;奕世圣人,继继相承,增光共贯之天下也。陛下为天眷佑,为民推戴,入绍大统,固当兢兢业业,思传之亿万世,奈何遽议割河之东,又议割河之西,又议割陕之蒲、解乎?此三路者,太祖、太宗基命定命之地也,奈何轻听奸邪附敌张皇者之言,而遂自分裂乎?臣窃谓渊圣皇帝有天下之大,四海九州之富,兆民万姓之众,自金人再犯,未尝命一将、出一师、厉一兵、秣一马,日征日战。但闻奸邪之臣,朝进一言以告和,暮入一说以乞盟,惟辞之卑,惟礼之厚,惟敌言是听,惟敌求是应,因循踰时,终致二圣播迁,后妃亲王,流离北去。臣每念是祸,正宜天下臣子弗与仇方俱生之日也。臣意陛下即位,必赫然震怒,旋乾转坤,大明黜陟,以赏善罚恶,以进贤退不肖,以再造我王室,以中兴我大宋基业。今四十日矣,未闻有所号令,作新斯民,但见刑部指挥,有不得誊播赦文于河东、河西、陕之蒲、解。兹非新人耳目也,是欲蹈西晋东迁既覆之辙耳,是欲裂王者大一统之绪为偏霸耳。为是说者,不忠不孝之甚也。既自不忠不孝,又坏天下忠义之心,褫天下忠义之气,俾河之东、西,陕之蒲、解,皆无路为忠为义,是贼其民者也。臣虽驽怯,当躬冒矢石,为诸将先,得捐躯报国恩足矣。臣衰老,不胜感愤激切之至。
按:《忠简公集》卷一。又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八,《中兴两朝圣政》卷一,《经济类编》卷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三四八,《宋元通鉴》卷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