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注释
论政事奏咸平五年十月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八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三、《九朝编年备要》卷六、《续资治通鉴》卷二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伏睹内殿起居近罢转对,封章迭送,今已踰年,班行之中,颇有窃议。
盖为上章应诏,并无旌酬;
失仪被弹,即有责罢。
左右巡使,见失仪不敢不弹;
在辅相大臣,知此事不合不奏。
国家比开言路,将导化源,既欲求其谠言,又不舍其小过,虽弭是非之论,宁符虚伫之怀?
况刍荛之词,尚有可采,岂簪缨之列,略无所长?
盖未尝奖一嘉谋,亦未曾降一优诏。
今郊禋俯近,庆赐将行,可令中书检寻转对,分其优劣,奏其姓名,或降奖谕敕书,或与转改官秩。
所贵知陛下鉴其用意,感陛下赏其尽忠,表明君好谏之心,彰至仁待下之意。
臣又睹近敕戒励大臣,谓其不守廉隅,多置资产。
禄厚而不知耻者尚应慊恨,官崇而能自省者岂不忧惭?
斯乃陛下示之以止足之训词,责之以贪饕之显过。
然敕文尚有漏略,事意未得精详。
盖文武班官僚不该戒励,似王者命令有失均平,更须颁行诏书,遍下分明条贯。
在京则已行止绝,外郡则未有指挥
况近畿阛阓之间,悉大臣资产之地,好利忘义,未知云何擅富兼贫,一至于此。
可以检郡县税籍,自然见公卿户名,其务殖货财,不知纪极。
以贪化下,安得风俗淳和;
忘国忧家,岂令官吏廉洁!
今敕命施行之后,兼文武豪富之家,可于敕书更布新令,食厚禄者不得与民争利,居崇官者不得在处回图。
此乃申明旧章,备载前史,可师古制,以戒贪夫。
臣又闻有劳绩稍殊,未与区别;
有刑禁久滞,未与辩明。
今略举一二言之:有如都官郎中李韶差在广济河,令催辇运
访闻自前界分,每年般得八万馀石。
今来李韶界分,一年般得四十五万石,未见酬奖,却归东京
又闻屯卫上将军王汉忠颇知儒书,甚知方略,轻财重义,临事有谋。
未尝交结中官,亦不曲奉同列。
昨赴京阙,似失圣恩,遽令归班,又差典郡,闻于舆论,疑其被谗。
今已云亡,孰不嗟惜?
臣今闻奏,贵陛下细知,虑侯伯之中,有素秉忠良,不事权贵,介然公直,因致谗言。
况临事有谋者求之实难,轻财重义者尤不可得。
良将之体,汉忠得之,未谕此时,弃而不用。
今若有似王汉忠辈,望陛下选择用之,注意求之,推诚待之,必有英杰,可副指呼。
又闻齐州制勘公事,颇甚淹延。
著作佐郎张检、国子博士张瓘,并是制勘使臣,欲望宣令对扬,问其事意。
法寺受人请嘱,固称奏案未圆;
或上司有人主张,使令诣阙披诉。
张检等必一一闻奏,望陛下亦一一审详。
又访闻密院中书,政出吏胥之手。
吏胥行遣,只检旧例,无旧例则不行;
枢相商议,别无远谋,无远谋则多失。
失于边计者,去年失清远军,今年失灵州
失于邦计者,不知府库有无,不知仓廪虚实。
戎夷深入,则请大驾亲往:将帅无功,则取圣慈裁断。
所以仓廪盈虚,过不在枢密院
边防动静,事不属中书
因此相承,寖以成例。
圣恩若且任用,则不失享富贵;
圣旨若令罢免,则不过归班行。
昔汉之三公,若罢免则放之归农,若诛戮则赐其自尽。
其任用既重,则黜责非轻。
操国柄者,所以不敢不尽心;
持兵权者,所以不敢不尽节。
今则不然,臣下得优逸,而君上但焦劳。
劳逸失于尊卑,实为倒置也。
故阴阳不顺,水旱不调,法令滋章,盗贼多起,尚率京城父老与百辟千官,五度上章,请加尊号。
赖圣君英睿,以为天不可欺,御劄丁宁,示志不可夺,必断来表,深惬群情。
由是见宰相以甘言佞上求圣知,以国计军机非己任,盖自来任重责轻之所致也。
今之所急者,国家帑藏无馀财,仓廪无积粟,但急备边之用,不思经国之谋。
地愈荒而黎民愈贫,事弥繁而资货弥少,官吏自救过不暇,国家欲求治实难。
若加以水旱之灾,乘以戎夷之患,不知在庙堂者用何智略,总军兵者作何筹谋?
臣不晓机务,但以稽古闻于达聪,望陛下详臣所言,听臣所奏。
赏罚二柄,不必一一问中书
通变万机,不必一一由密院
然后所切者辨认谗谤,察访忠良,速究危乱之已萌,早觉衰微之有渐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原注:「锡自注云:咸平五年九月二十一日。按锡称近敕大臣不守廉隅,多置资产,盖指宰相向敏中也。敏中罢相在十月丁亥,不应在九月便有此奏,当是九月字误,今移付十月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