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注释
黄鹤楼眺望 明 · 冯世雍
 押尤韵 出处:黄鹤楼集卷上
诸公暇日坐销忧①,携壶直上黄鹤楼②。
乱云褰浪鸟长去③,流霞落日情无休。
金樽酌客不知数,白眼望天宁自由④。
夜深灯火下楼去,恍疑归路凌云浮。
【校注】 (1)诸公句: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坐: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四:“坐,犹聊也;且也。”孟浩然《登安阳城楼》:“群公暇日坐销忧。” (2)携壶: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3)褰浪:犹叠浪,层浪。《汉书·司马相如传》:“襞积褰绉。”颜师古注:“张揖曰:褰,缩也。” (4)白眼:《世说新语·简傲》注引晋《百官名》:“(阮)籍能为青白眼,见凡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后以白眼表示鄙薄厌恶。杜甫饮中八仙歌》:“举觞白眼望青天。”宁:岂。 人世多烦忧,宦海多风波,故诗有“白眼望天宁自由”之叹。诗当为逗留湖广时所作。
一丛花杜工部饮中八仙 宋 · 林正大
 押先韵
知章骑马似乘船。
落井眼花圆。
汝阳三斗朝天去,左丞相、鲸吸长川
潇洒宗之,皎如玉树,举盏望青天。

长斋苏晋爱逃禅,李白富诗篇。
三杯草圣传张旭,更焦遂、五斗惊筵。
一笑相逢,衔杯乐圣,同是饮中仙
附:杜工部饮中八仙歌: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世贤。宗之潇潇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光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沁园春·纪念毛主席诞辰一百周年。集句,癸酉199312月应征之作 现当代 · 喻蘅
 押词韵第七部
收拾金瓯,指点江山,虎踞龙盘。
看横空出世,截昆抽剑,雄关迈步,坐地巡天。
绿水青山,银锄铁臂,无限英雄下夕烟。
同心干,变通途天堑,高路云端。

当年。
滚滚烽烟。
况长夜、难眠已百年。
叹茫茫中国,江天寥廓,沉沉南北,魔怪蹁跹。
震荡风雷,翻腾云水,黑手高悬霸主鞭。
俱往矣,笑山花烂漫,换了人间。
注:此词曾由《诗词》报、《上海诗讯》发表,有同人指出其中“烟”字韵重出,欠妥。吾以为杜工部饮中八仙歌》中“眠”字与“天”韵二次重出,“前”字韵出现三次,固无害于作品之用意。
挽佚名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玉树早临风,与贤匹鸿案相庄,琴瑟十年敦静好;
丹心长捧日,惊刹那鹏程竟蹶,云霄万古想英姿。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玉树...临风:形容人像玉树一样潇洒,秀美多姿(多指男子)。临风:迎着风。出自杜甫饮中八仙歌》: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贤匹:贤惠的配偶。
鸿案相庄:表示夫妻和好相敬。据《后汉书·逸民传·梁鸿》载:“鸿家贫而有节操。妻孟光,有贤德。每食,必对鸿举案齐眉,以示敬重。”·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鸿案相庄廿有三年,年愈久而情愈密。”
琴瑟...静好:“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出自《诗经》中的《郑风·女曰鸡鸣》。
丹心长捧日:白发侵霜变,丹心捧日惊。《到宣武三十韵》(·李绅)。
捧日:喻拥戴帝王
蹶:挫折,失败,竭尽,枯竭.。
云霄万古:杜甫《咏怀古迹·其五》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笺:朱元璋徐达联:
始余起兵于濠上,先崇捧日之心;
逮兹定鼎于江南,作擎天之柱。
畅流杂志十周年纪念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香山老居士,宗之美少年,接座题襟,都成胜侣;
石门文字禅,清河书画舫,揽奇撷秀,并入新编。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畅流杂志:《畅流》半月刊创刊,秦启文任发行人,铁路党部创办,文艺篇幅甚多。历任主编有:吴恺玄、裕民、施淑敏、田可鉴、陆英育一九九一年七月停刊,共发行九九三期。
香山老居士:指白居易号香山居士
宗之美少年:崔宗之名成辅,以字行。日用之子,袭封齐国公杜甫饮中八仙歌》“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胜侣:良伴。出自《南史何点传》:“招携胜侣及名德桑门,清言赋咏,优游自得。”
石门文字禅:简称文字禅,又名筠溪集,共三十卷,收于宋诗钞初集第四卷、四部丛刊卷一○八,是辑录江西筠溪石门寺洪觉范之诗、文、词、疏及记、铭等而成。
清河书画舫:《清河书画舫》成书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张丑撰,全书12卷,取北宋米芾“书画船”故事,冠以张氏清河郡望而为书名。记录所藏、所见及所闻的书画题跋和题识印记,并列评论考证。书后附有鉴古百一诗一卷。
画中九友歌 明末清初 · 吴伟业
 押尤韵 出处:梅村集卷六
华亭尚书天人流,墨花五色风云浮。
至尊含笑黄金投,残膏剩馥鸡林求玄宰
太常妙迹兼银钩,乐郊拥卷高堂秋。
真宰欲诉穷雕搜,解衣盘礴堪忘忧烟客
谁其匹者王廉州,神姿玉树三山头。
摆落万象烟霞收,尊彝斑剥探商周
得意换却千金裘元照檀园著述誇前脩。
丹青馀事追营丘,平生书画置两舟。
湖山胜处供淹留长蘅,阿龙北固持双矛。
披图赤壁思曹刘,酒醉洒墨横江楼。
蒜山月落空悠悠龙友姑苏太守僧繇
问事不省张两眸,振笔忽起风飕飕。
连纸十丈神明遒尔唯松圆诗老通清讴。
墨庄自画归田游,一犁黄海鸣春鸠。
长笛倒骑乌㹀牛孟阳,花龛巨幅千峰稠。
小景点出林塘幽,晚年笔力凌沧洲。
幅巾鹤发轻王侯润甫,风流已矣吾瓜畴
一生迂癖为人尤,僮仆窃骂妻孥愁。
瘦如黄鹄閒如鸥,烟驱墨染何曾休僧弥
按:僧弥○用《饮中八仙歌》格,而绝异其面目,所以可贵。
张太史阳和奉使,①予觞之江楼,别去诗来,盖纪二日游也。予乃即景而赓其什② 明 · 陈省
 出处:黄鹤楼集卷上
张骞江汉乘槎日③,主人东道我其一。
通家倾盖意何稠④,莫问青丝与白头⑤。
雪后浮云天易暮,醉眼依稀黄鹤舞⑥。
黄鹤黄鹤天上来,宾主重登已非故⑦。
张灯促席夜气清,更卜明朝阴和晴。
湘帘画槛须臾开⑧,四山雪映阳春台⑨。
八斗二三君但饮⑩,不将美酒负尊罍。
停杯忽忆当年事,蕉鹿胡卢悲复至⑾。
两人兀兀坐无言⑿,相看酩酊非关醉。
白眼乍舒俯仰望,青天只在鹤楼上⒀。
云台凌烟空嶙峋⒁,我心澹荡波心漾⒂。
楚客听歌陌上花⒃,南斗阑干北斗斜⒄。
俯身欲摘中流影,但见沧洲不见家。
沧洲鸥鸟嘲盟寒⒅,匠石徒工画垩漫⒆。
人生红颜易衰飒⒇,合并易知四美难21。
碌碌空催犬马年22,与君酌酒暂为欢,明日黄冠归去我也申屠般23。
【校注】 (1)张太史:指张元忭太史古代为史官明代翰林也担任修史之职,故称太史。 (2)什:诗文的篇什。 (3)张骞(?—前 144)汉代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武帝时曾先后出使西域诸国。此处喻元忭使楚。 (4)通家句:通家指世交。作者同元汴的父亲张天复大概是好友。倾盖,喻初交即一见如故。盖,车盖,其制如伞。《孔子家语·致思》:“孔子之郑,遭程子于途,倾盖而语终日,甚相亲。” (5)莫问句:《史记·邹阳传》云:“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何则?知与不知也。”按,据《明史》,元汴“十余岁时,以气节自负,闻杨继盛死,为文遥诔之,慷慨泣下”。杨继盛死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则万历十年元汴还不到四十岁,故作者有青丝白头之叹。 (6)黄鹤舞:指传说中辛氏酒肆仙人画鹤起舞的故事。 (7)宾主句:据旧志载,黄鹤楼嘉靖四十五年毁于火,隆庆四年重修,已非旧貌。 (8)湘帘:斑竹帘。 (9)阳春台:谓楼台温暖如。 (10)八斗句:佚名《释常谈》云:“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古代斗亦为酌酒之器,八斗二三是说元忭的酒量和才思都远远超过八斗。 (11)停杯二句:《列子·周穆王》云:“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途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后世遂以蕉鹿比喻人生得失无常。胡卢,亦作卢胡,发自喉间的笑声。《孔丛子·抗志》:“卫君乃胡卢大笑。”这两句是说回忆当年之事,深感得失难料,人生无常。“当年事” 当指张元忭的父亲晚年的遭遇而言。 (12)兀兀:昏醉之态。白居易《对酒》:“所以刘阮辈,终年醉兀兀。” (13)白眼二句:《晋书·阮籍传》云:“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名义考》卷六:“人平视睛圆则青,上视睛藏则白。”杜甫饮中八仙歌》:“举觞白眼望青天。” (14)云台:楼台高际云端。《淮南子·真》:“云台之高,堕者折脊。” 凌烟:犹凌云。 (15)澹荡:荡漾。 (16)陌上花:古代吴越一带民歌。苏轼陌上花三首》序云:“游九里山,闻里中儿歌《陌上花》。父老云,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王以书遗妃云:‘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吴人用其语为歌,含思婉转,听之凄然。”元忭山阴人,古为吴越之地,故有此语。 (17)南斗句:刘方平《夜月》:“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18)沧洲句:言归隐之志未酬。鸥盟,曾与鸥鸟有约;盟寒,背盟,失信于鸥鸟。《左传》哀公十二年:“今吾子必曰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 陆游《夙兴》:“鹤怨凭谁语,鸥盟恐已寒。” (19)匠石句:匠石,古代传说中的工匠。《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 垩漫,也作“垩慢”,用白粉涂饰。这句是说黄鹤楼建筑之工巧。 (20)衰飒:凋谢;衰老。 (21)合并句:《文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云:“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22)犬马年:对自己年龄的谦称。曹植黄初六年令》:“将以全陛下厚德,究孤犬马之年。” (23)黄冠:古代田夫之冠,即箬笠之属。《礼记·郊特牲》:“野夫黄冠。黄冠,草服也。”后来指归隐田园。杜甫《遣兴五首》之四:“上疏乞骸骨,黄冠归故乡。”申屠:指东汉申屠蟠隐居治学,见汉室衰微,乃隐姓埋名于梁、砀之间,朝廷屡召不出,避世益深。后来董卓为乱,荀爽陈纪等高士皆被胁从,独得免,人皆服其先见。 作者同张元忭不仅有宾主之谊,而且是通家之好。两人初次相见,同游黄鹤楼,作者的心情是复杂的。故人横遭不白之冤,含恨去世;故人之子虽是海内名士,但十余年来仕途蹭蹬,未获升迁。面对良辰美景,却少赏心乐事,兀坐两无言,白眼望青天,充溢着愤慨不平之情。作者虽然身居要职,但对官场的黑暗早已深感厌恶,表达了避世归隐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