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注释
燕台怀古 明 · 岳正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督亢1陂荒2蔓草生,广阳宫废故城平。
秋风易水3人何在,午夜卢沟月自明。
召伯封疆4经几换,荆卿事业5尚虚名。
黄金不置高台上6,似怪年来士价轻。
注:
(1)督亢:今河北省涿州、高碑店、固安等地,燕荆轲剌秦王所献地图即此。
(2)陂荒:督亢有坡渠,北魏曾修复灌溉,后废。
(3)秋风易水:指"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句。
(4)召伯封疆:周代召公封于燕。
(5)荆卿事业:指荆轲剌秦王事。
(6)黄金不置高台上:燕昭王召贤,郭隗在对他讲述"千金市骨"的故事后说:今天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燕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忆侯几道云俱兄弟 明末清初 · 夏完淳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夏节悯全集卷六
春城烟雾晓阴阴,俯仰斜阳吊古今。
万里河山犹故国,九京风雨自同心。
欲知真主观司隶,未见孤儿属羽林。
鹤唳华亭人没后,河桥一阕(一作曲)泪沾襟。
附:《天启崇祯两朝遗诗》录侯玄演《咏史》云:「自古空期头白乌,百年光景易蹉跎。北朝开府忧伤老,江左公卿隐忍过。诸葛计功输乐毅,渊明言志托荆轲。百年敢望夷吾出,只有新亭泣已多。」《又六月十四夜》云:「蹈海何当学鲁连,奉亲倘许托山田。翻飞风景惊乌鹊,感激心情泣杜鹃。一代诗书怜诵读,百年乡井愧生全。谁知此夜青天好,鬼出殇号月正圆。」又侯玄洁《病秋漫兴》云:「塞北风高岁已阑,防秋唯听夜霜寒。入关羌骑长安近,出塞将军蜀道难。耕牧颇闻秋更急,疲荒翻喜岁粗安。群公定策从容里,不向军中说一韩。」
燕台怀古 明末清初 · 王邦畿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地入燕州白日沉,寒云莽莽水阴阴。
亦知匕首无成事,只重荆轲一片心。
老马过宫频内顾,高台游客独长吟。
朱书玉简先朝物,流落人间直至今。
沈德潜:剑术之疏,中心之义,尽于十四字中矣。《纲目》书荆轲为盗,未为平允。
渐离城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七十一
渐离知已报荆轲,无救亡燕岂足多。
太史好奇饶躗语,不如鞠武守中和。
按:史迁好奇于荆轲传尤甚燕丹以太子日造轲门下求匕首招舞扬白衣祖道路人皆知之秦岂一无闻见安望成事且轲事虽成焉能救燕亡国之祸不如鞠武之言行危求安造祸为福为中正之论也
疏影·华持庵同年读愿丰庄记,赋诗索答。谱此应之 清末民国初 · 魏元戴
押词韵第十五部
山重水复。
叹路遥寄与,秋思盈掬。
矫首寤歌,梁父龟山,寒泉自漱冰玉。
西清梦里余才调,早暗泣、丹毫黄竹。
更那堪、触绪怀人,惯听断鸿声续。
呼唤石龙醉卧,剩残照弄影,贪看鸥浴。
愁入春风,危柱哀弦,按遍伊凉旧曲。
无端横洒收声泪,偏撼起、松涛惊谷。
念遥天、一角疏星,月冷光空烛。
附:持庵原诗:
买田葭菼畔,结屋杨林中。于才良不遇,于道未为穷。少诵荆轲诗,晚爱桃源记。蛮触所不争,一片清凉地。
君非忘世者,悃悃忧民衷。功名出山云,所不得者龙。诸葛静远人,袁刘视如鼠。草庐无款扉,但诣老庞语。
把茅坐南面,睥睨吞江湖。门前日造请,何啻万鸥凫。垂钓寒溪流,几日到君所。试酌煮春茶,风味亦不苦。
买田葭菼畔,结屋杨林中。于才良不遇,于道未为穷。少诵荆轲诗,晚爱桃源记。蛮触所不争,一片清凉地。
君非忘世者,悃悃忧民衷。功名出山云,所不得者龙。诸葛静远人,袁刘视如鼠。草庐无款扉,但诣老庞语。
把茅坐南面,睥睨吞江湖。门前日造请,何啻万鸥凫。垂钓寒溪流,几日到君所。试酌煮春茶,风味亦不苦。
并陇纪程诗 其五 清末至现当代 · 杨恩元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并陇纪程诗
汾流沮洳浩纵横,绕道来登榆次城。
酒市素多游侠辈,有谁剑术胜荆卿?
注:正站本由小店镇南至徐沟八十里,一日可达,因汾水阻滞,改道东行至榆次。榆次之名最古,荆轲与盖聂论剑地即此。
挽沈教授兼士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经师难,人师尤难,问子卿消息如何,曾共胡羝淹朔雪;
秋声作,筑声不作,念燕市萧寒特甚,可堪越鸟眷南枝。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作者原注】兼士浙江人,抗战时,身陷北平,艰贞不屈。
沈兼士(1887——1947),名臤[qiān],一名臤士、坚士,笔名兼士,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沈尹默之弟,中国语言文字学家、文献档案学家、教育学家。1887年7月31日出生于陕西省汉阴县城,1905年19岁时与兄沈尹默自费东渡日本求学,入东京物理学校。时章太炎先生居东瀛,沈兼士拜其门下,并加入同盟会。归国之后,先后任教于北平大学(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等多所高校。1922年在北京大学创办研究所国学门,任主任。曾与其兄沈士远、沈尹默同在省立一中、北大任教,有“北大三沈”之称,为中国新诗倡导者一。沈兼士创立汉语“文字画”、“初期意符字”等学说,是清末档案整理的开拓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倡导并写作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抗战期间,曾任《鲁迅全集》编委,参与组织抗日团体“炎社”。在训诂、文字、音韵、档案学等领域独有所识,建树颇丰。著有《文字形义学》、《广韵声系》、《段砚斋杂文》等。1947年逝世,享年六十岁。有《沈兼士学术论文集》传世。
成氏有诗《次韵兼士膺选好人好事代表》,沈兼士有文章《余与惕轩兄交谊之回顾》。
经师难,人师尤难:经师易遇,人师难遭。经师:古代教官;人师:为人师表的人。单纯传授知识的老师容易遇到,为人师表的人难遇到。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昭曰:‘盖闻经师易遇,人师难遭。’”
子卿:苏武(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西汉大臣。
羝:羝羊,公羊。又,三岁的白色公羊。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汉书·李广苏建传》。
朔雪:北方的雪。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干体诗》:“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
筑声:高渐离击筑之声。此处或非此义,待考。
燕市:战国时燕国的国都蓟。《史记·荆轲传》:“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
萧寒:《荆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特甚:特别厉害;太过分。表示程度超过一般,超过很多。
越鸟眷南枝:《古诗十九首》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笺:
1.次韵兼士膺选好人好事代表:
休文世泽承千载,蕊榜高题纪昔时,济美已看庭凤起,忘机唯许海鸥知,平生好善葵同向,百事虚心竹可师,莫道轮囷秋树老,春来依旧发华滋。
2.薛时雨挽李小湖大理:
经师人师大宗师,江上题襟,许我平分一席;
金管银管斑竹管,湘东纪事,如君自有千秋。
沈兼士(1887——1947),名臤[qiān],一名臤士、坚士,笔名兼士,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沈尹默之弟,中国语言文字学家、文献档案学家、教育学家。1887年7月31日出生于陕西省汉阴县城,1905年19岁时与兄沈尹默自费东渡日本求学,入东京物理学校。时章太炎先生居东瀛,沈兼士拜其门下,并加入同盟会。归国之后,先后任教于北平大学(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等多所高校。1922年在北京大学创办研究所国学门,任主任。曾与其兄沈士远、沈尹默同在省立一中、北大任教,有“北大三沈”之称,为中国新诗倡导者一。沈兼士创立汉语“文字画”、“初期意符字”等学说,是清末档案整理的开拓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倡导并写作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抗战期间,曾任《鲁迅全集》编委,参与组织抗日团体“炎社”。在训诂、文字、音韵、档案学等领域独有所识,建树颇丰。著有《文字形义学》、《广韵声系》、《段砚斋杂文》等。1947年逝世,享年六十岁。有《沈兼士学术论文集》传世。
成氏有诗《次韵兼士膺选好人好事代表》,沈兼士有文章《余与惕轩兄交谊之回顾》。
经师难,人师尤难:经师易遇,人师难遭。经师:古代教官;人师:为人师表的人。单纯传授知识的老师容易遇到,为人师表的人难遇到。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昭曰:‘盖闻经师易遇,人师难遭。’”
子卿:苏武(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西汉大臣。
羝:羝羊,公羊。又,三岁的白色公羊。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汉书·李广苏建传》。
朔雪:北方的雪。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干体诗》:“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
筑声:高渐离击筑之声。此处或非此义,待考。
燕市:战国时燕国的国都蓟。《史记·荆轲传》:“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
萧寒:《荆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特甚:特别厉害;太过分。表示程度超过一般,超过很多。
越鸟眷南枝:《古诗十九首》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笺:
1.次韵兼士膺选好人好事代表:
休文世泽承千载,蕊榜高题纪昔时,济美已看庭凤起,忘机唯许海鸥知,平生好善葵同向,百事虚心竹可师,莫道轮囷秋树老,春来依旧发华滋。
2.薛时雨挽李小湖大理:
经师人师大宗师,江上题襟,许我平分一席;
金管银管斑竹管,湘东纪事,如君自有千秋。
金缕曲 谒荆轲塔 当代 · 蔡淑萍
押词韵第十七部
突兀高塔出。
势崚嶒、荆轲山上,傲然孤立。
荒径不修人行少,草色春来未碧。
残旧损、风催雨逼。
一抹淡烟村落远,看纵横、阡陌真沉寂。
踯躅久,日之夕。
似闻飒飒西风疾。
正悲歌,萧萧易水,座中皆泣。
壮士头颅酬知己,或曰原非为国。
叹后世、轻讥苛责。
不解此塔凭谁造,岂二千年前丹之迹?
除暴虐,是为德。
注:塔在河北易县,建于辽代,原址为荆轲衣冠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