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注释
元城申府君墓志铭崇宁元年四月 宋 · 赵彦商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四
君讳迁,字仲益,申氏,世为魏著姓。
曾大父仁懿,大父惟德,皆隐德不仕。
父锡,始应学究举,教子读书。
君少警迈,方束发,与兄道游学校,亲师友。
未几精通六经,博贯诸史,然为人温柔敦厚,尤长于诗。
时老师宿儒尚以童蒙视君,每以疑事试之,君据经发义,略无疑滞,咸以谓他日可畏人也。
治平初,兄道中进士第君益自刻苦,思欲继之。
时朝廷渐宗经术,临川王文公始以义理训天下。
君虽幼习辞章,然深湛其思,故能尽得奥旨。
较艺,果中高第。
王氏兄弟力学尚志,将试于有司,众辄难之,咸言素非占籍于者。
君义形于色,独以身保任,使卒得亲就赋。
后王氏兄弟相继中进士第,君之力也。
君求仕数奇,乃叹曰:「昔毛义捧檄动色,以禄及亲也。
今亲亡,虽千钟何乐哉」?
故晚节治广郭田,优游卒岁,有终焉之志。
然教子弟治经缀文,俾从科举,故后每贡士乡士书者,申氏为多。
君事亲事兄弟、与仁人且有礼,温温其质,犯而不校,人亦莫窥其际,惜乎不显用于世也。
元祐元年正月初八日卒于家,享年四十有七。
娶米氏,有淑德,后君六年卒。
一子允升,举进士,三上礼部。
三女:长适进士许成之,次适魏邑人正之邵,幼适里人李侁
一孙之才,肄进士
三女孙尚幼。
子允升将以崇宁元年四月二十五日举君与米夫人之丧葬于大名县孝义乡感义里之原,丐铭于予。
同里,素闻其行义,不得辞。
铭曰:
其发不茂,则养之弗固;
其流不衍,则蓄之弗深。
仲益之有后,焉知夫来者之不如今?
望郭南之秋柏,蔽烟垄以萧森。
宅北嘉兆兮,清明勿爽;
福尔子孙兮,祀享之歆。
按:正德《大名府》卷一○,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
灌阳重修儒学记 宋 · 余元一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七二
灌阳赵君永始至之日,躬谒先圣,睹其学卑陋湫隘,愀然而言曰:「是非为政者所当先耶?
武城弦歌,风馨亿龄,吾虽不逮古人,敢不尽心乎?
兹邑也,介楚粤之间,山拔而奇,水清而驶,魁奇秀异之民,岂无生其间者?
独未闻显然见于世,何也?
吴越夷貊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
今讲肄无所,虽有美玉,不珑不错,非为政者之罪耶」?
治之西厥土爽垲,襟抱环密,乃度乃营,乃基乃筑,闻者用与观焉。
有耆儒曰:「此崇宁间之故址也。
后虽更徙不常,而莫宜其地,抑天将昌吾邑而留之以俟今乎」?
赵君闻而益喜之,县之士相励而趣成之。
财不赋而羡,工不召而集,期月告成。
先圣之宫,从祭之士,貌像显肃
讲道有堂,栖士有舍,门序庖廪无不毕备。
时淳熙九年十二月也。
夫庠序废而不兴,为政者之责也;
庠序兴而学不讲,为士者之责也。
赵君之为是举也,知为政之先务矣。
士之学,岂惟习陈腐以应有司程尺,为利禄梯媒而已哉?
夫人之生与太极同体,天地之心,鬼神之会,五行之秀,万物之灵也。
故旦昼之梏亡,而良心苗裔未尝不发见。
去圣贤于千载之远,而方册所存有默契而自得者。
秉彝在人,未尝泯也。
故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放心求,则良心存矣。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必思有以尽其分;
视听言动、洒扫应对进退,必思有以循其则。
持敬以居之,致知以精之,二者不可偏废也。
后之学者,务外而不由内,计利而不明义
文华之趋,而操履之不顾;
记问之矜,而大原之不究。
随流而堙,半途而废。
非力不足也,志不立也。
昔有问孟子以士何尚,孟子告以尚志
「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犹未免为乡人也」。
孟子盖如是。
「宛彼鸣鸠,翰飞戾天」,「源泉混混,放乎四海」。
君子察于此,可有志于学矣。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穷达于我何加损哉?
元一既乐赵君之有成,而望学者之有立,于是乎言。
十年二月既望日郡文学莆阳余元一记。
按:民国灌阳县》卷二一,民国三年刻本。又见雍正广西通志》卷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