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注释
太子监国冬会议 北齐 · 邢劭
 出处:全北齐文卷三
凡礼有同者,不可令之异。
《诗》说:天子至于大夫皆乘四马,况以方面之少,何可皆不同乎?
太子定西面者,王公卿大夫士复何面邪?
南面,人君正位。
今一官之长,无不南面,太子听政,亦南面坐。
议者言皆晋旧事,太子东宫西面,为避尊位,非为向台殿也。
子才以为东晋博议,依汉、魏之旧,太子普臣四海,不以为嫌,又何疑于东面?
《礼》「世子绝旁」亲,「世子冠于阼」,「冢子生,接以大牢」。
汉元著令,太子绝驰道
此皆礼同于君。
晋王公世子摄命临国,乘七旒安车,驾用三马,礼同三公
宋太子乘象辂,皆有同处,不以为嫌。
况东西者,君臣通礼,独何为避?
明为向台,所以然也。
皇太子在西林园,在于殿,犹且东面,于北城非宫殿之处,更不得邪?
诸人以东面为尊,宴会须避。
案《燕礼》、《燕义》,君位在东,宾位则在西,君位在阼阶,故有《武王践阼》,不在西也。
《礼》「乘君之车,不敢旷左」。
君在,恶空其位,左亦在东,不在西也。
「君在阼,夫人在房」。
郑注:「人君尊东也。」前代及今,皇帝宴会接客,亦东堂西面。若以东面为贵,皇太子以储后之礼,监国之重,别第宴臣宾,自得申其正位。礼者皆东宫臣属,公卿接宴,观礼而已。若以西面为卑,实是君之正位,太公不肯北面说《丹书》,西面则道之,西面乃尊也。君位南面,有东有西,何可皆避?且事虽少异,有可相比者。周公,臣也。太子,子也。周公冢宰太子储贰。明堂尊于别第,朝诸侯重于宴臣宾,南面贵于东面。臣疏于子,冢宰轻于储贰周公摄政,得在明堂南面朝诸侯,今太子监国,不得于别第异宫东面宴客,情所未安。且君行以太子监国,君宴不以公卿为宾,明父子无嫌,君臣有嫌。案《仪》注,亲王受诏冠婚,皇子皇女皆东面。今不约王公南面,独约太子,何所取邪?议者南尊改就西面,转居尊位,更非合礼。方面既少,难为节文。东西二面,君臣通用,太子宜然,于理为允。(《隋书·礼仪志》四,《通典》七十一。)
渔父家风 渔父 现当代 · 黄绮
 押词韵第十一部
溪头照影浴红英。
浊世自清明
白鸥愿作儿孙辈,一一取呼名。

须十丈,发无茎。
笑纵横。
纤云似网,欲换鱼儿,尽作天星
注:求实不得,似欲赴虚,实是另一虚实,终不离实。托渔父写此意。
翠楼吟(2008.8) 当代 · 熊盛元
 押词韵第三部
月堕疏桐,人依苦竹,滩头露重风细。
遥听云外笛,问仙乐、尘寰谁会?
空香盈袂。
奈鬓角青衰,荷心红瘁。
休垂泪,晓珠凝处,未圆先碎。

浅醉,还引螺杯,想避秦狂客,也应无寐。
碧峰幽磴险,望林杪、星沈霞起。
孤鸿凄唳。
叹已失瀛洲,难寻瑶佩。
苍烟际,悄然消领,一川灵气。
附:姜白石《翠楼吟》
淳熙丙午冬武昌安远楼成,与刘去非诸友落之,度曲见志。予去武昌十年,故人有泊舟鹦鹉洲者,闻小姬歌此词,问之,颇能道其事,还为余言之;兴怀昔游,且伤今之离索也。
月冷龙沙,尘清虎落,今年汉酺初赐。新翻胡部曲,听毡幕、元戎歌吹。层楼高峙。看槛曲萦红,檐牙飞翠。人姝丽,粉香吹下,夜寒风细。
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天涯情味。仗酒祓清愁,花销英气。西山外,晚来还卷、一帘秋霁。
附:与仰斋先生论《翠楼吟》词
(一)梅云致仰翁
仰翁:
拙作蒙赏,感荷殊深。今日平明,散步青山湖边,凛然有秋意,始知今日乃立秋节候也,诵白石“酒祓清愁,花销英气”之句,吟兴顿起,遂依其四声,草成《翠楼吟》一阕,兹录于此,博公一哂云尔。匆此不一,肃候七夕立秋愉快!
后学盛元顿首2008.8.7
(二)仰翁答晦窗
晦窗兄:
南宋诸家长调,我一向视为畏途。不但学不成,还很难读懂。大作用心研读再三,试做点评,质之高明,看能有所领悟否。希先指讹,俾改正后发给江右,共同欣赏。建议将信中所述择要作为小序。
白石原词移录有误,栏曲当为槛曲。全宋词、夏承焘校本、龙榆生唐宋词格律皆作槛,凡我所见,莫不如是。君倚四声此处作鬓乃去声,与栏、槛(上声与吾赣方言同,在二十九豏,至中原音韵始作去声,今同)俱未合。然亦可证原本作槛。
白石此词,穆东居士宋词三百首谓作于淳熙十三年(丙午)唐宋词鉴赏辞典阴法鲁承之。误。它书作年皆未明说。今按原作淳熙丙午诸语位置小序处,当即小序。此词上片即兴怀昔游,下片即“伤今之离索”。一如周止庵所云“白石好为小序,序即是词,词仍是序”。若此为后记,当附于词后。穆东等未细按,视为后记,遂以淳熙丙午词即此篇,而不察此篇乃后十年所作也。
傅义谨复

翠楼吟
月堕疏桐,人依苦竹,滩头露重风细。
从写景入,隐含惊秋。略示伤感。惟七日清晨见不着月堕,似凑。或当笑我词心太实。
遥听云外笛,问仙乐、尘寰谁会?
忆起白石翠楼仙中名句以至全篇,不胜慨叹。今有真能继承南宋诸人者,即被所谓吟坛领军及叫嚣革新者讥为泥古守旧。
空香盈袂。
承转细密。
奈鬓角青衰,荷心红瘁。
至此便直抒胸臆,虽书生常情,却是由惊秋引起,自然而然。陪上一笔瘁,更不免睹物伤情。
休垂泪,晓珠凝处,未圆先碎。
情至处欲抑又何能抑。只是愁更愁。晓珠二句,遂不觉沉痛至极
浅醉,还引螺杯,想避秦狂客,也应无寐。
换头轻轻一提,却为下句蓄势。更引出大我。即不问世事闭目塞听之人对此也不能无动于衷。白石翠楼吟本是伤时,自当触及殷忧。
碧峰幽磴险,望林杪、星沈霞起
回到晓景,实是折射时代。幽暗中渐睹曙光。
孤鸿凄唳。
突又一跌。思及哀鸿,雪灾震灾,震惊世界,想避秦二句于此有了说明。却点到即止,愈见沉郁。
叹已失瀛洲,难寻瑶佩。
想象中之仙境已失,仙人难逢,沧桑之感,而以飘渺出之。亦暗扣白石老仙。
苍烟际,悄然消领,一川灵气。
冥冥之中得白石老仙指引,写成此篇。可稍慰亦可叹也。白云孤飞,去留无迹,白石老仙如在,必曰道不孤矣。至于风神跌宕,而针线绵密,又全倚四声,亦殊非易易。有未当处,尚希作者指正。

傅义点评2008.8.8
(三)晦窗答仰翁
仰翁大鉴:
拙作蒙赏,感愧曷胜!所言均是,甚佩博雅。白石词本为“槛曲”,我从网上下载,未及细校,错成“栏曲”,而拙词“鬓角”之“鬓”正用仄声而非平声也。“槛”字读音,诚如公所言,在中古读“胡黯切”(《唐韵》)“户黤切”(《集韵》),上声;然《正韵》则分上、去二音:作栏杆解读去声,胡监切。而取车行声及槛泉则作上声,读胡览切。另,白石词中“酺”字亦有“蓬逋切”(音蒲)与“薄故切”(音步)两读,我则取去声,故用“露重”也。“月堕疏桐”可视为造境,亦暗用坡公缺月挂疏桐”之意,张皋文《词选》引《类编草堂诗余鲖阳居士之语曰:“‘缺月’,刺明微也。‘漏断’,暗时也。‘幽人’,不得志也。‘独往来’,无助也。‘惊鸿’,贤人不安也。‘回头’,爱君不忘也。‘无人省’,君不察也。‘拣尽寒枝不肯栖’,不偷安于高位也。‘寂寞沙洲冷’,非所安也。此词与《考》诗极相似。”虽不免穿凿,然仆倚声之际则确有此想也。即颂
安!

盛元 2008.8.8。
坚固经 当代 · 钟锦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出处:《长阿含经》漫笔
神足方言乱正邪,正时何况限津涯。
梵王一语君须记,“事舍如来问即差”。
注:《长阿含经·坚固经》:“若有得信长者、居士见此比丘现无量神足,立至梵天,当复诣馀未得信长者、居士所,而告之言:‘我见比丘现无量神足,立至梵天。’彼长者、居士未得信者,语得信者言:‘我闻有瞿罗咒,能现如是无量神变,乃至立至梵天。’佛复告长者子坚固:‘彼不信者,有如此言,岂非毁谤言耶?’坚固白佛言:‘此实是毁谤言也。’佛言:‘我以是故,不敕诸比丘现神变化,但教弟子于空闲处静默思道,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自发露。如是,长者!此即是我诸比丘所现神足。’” 又:“时,大梵王即执比丘右手,将诣屏处,语言:‘比丘!今诸梵王皆谓我为智慧第一,无不知见,是故我不得报汝言:不知不见此四大何由永灭。’又语比丘:‘汝为大愚!乃舍如来于诸天中推问此事。汝当于世尊所问如此事,如佛所说,善受持之。’又告比丘:‘今佛舍卫国给孤独园,汝往问。’”
释:夫神足,所以趋避福祸者也。而人心,所以进退正邪者也。然一念之失,正邪即乱;多方之得,福祸常穷。故拯心甚于救困,世尊崇逾梵王。比丘求道,默思功过;如来演法,明彰教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