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注释
毗陵秋怀(有后序) 元末明初 · 王逢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梧溪集卷二
老兵为说刘都统,起坐舟中思满襟。
玄武城危寒日短,紫驼尘暗朔风临。
江山不尽新亭,天地长悬即墨心。
宋祚未移中道死,至今剑井蛰龙吟。
按:至正甲申秋八月金陵归泊常城下有老兵能道刘都统事刘名师勇山东文安县人少英锐涉猎经史包恢长兴盗师勇与有功授都统制守濠至元十一年王师渡江过常州宋德祐元年春三月知州赵汝鉴遁通判钱彬以城降(与宋鉴少异)师勇前已入卫至是与都统王安节殿帅张彦受命克复之以姚訔知州事因共树栅凿濠为捍禦计夏五月安节吕城出迎王师战不利寻以众降且迫骂曰若食国厚禄不能死难反说我耶狗彘辱吾甚矣唾之冬十月大军围城数重宋丞相文天祥发兵来援连战不利降臣吕文焕射书入城谕以祸福流矢中之文焕怒白巴延丞相建钩援之属昼夜力攻馀五十日师勇登陴裹创拒战且曰吾城即破金山长矣丞相因谶其语命舁金山寺沙门问计沙门实无计猥言城状如龟击其尾则四足披露矣十一月用牛马革为屋以蔽矢石趋死士相衔辇土填堑灌脂炮中焱焰栝发急攻南门城遂陷战死安节被执终死不屈师勇从八骑手杀哨骑数十百人易其衣甲以混北军裨将张超坠马师勇斩其头以绐众曰亟追刘都统所向披靡得从间道赴行在扈二王入闽至绍兴愤懑疽发背卒江阴孙谟所传亦然特少异耳师勇尝经江阴悟空寺时烈寒冰血胶手汤解之射一箭于寺塔意气慷慨复题一诗于壁乃去孙能记诵之或曰国初吴城外僧舍有一老僧长七尺许居十馀年未尝面北坐人诘其姓名辄不答死之日僧开其箧笥得师勇官诰岂其人耶抑其骑士耶不可考矣逢论曰赵宋苟安吴会奸臣擅权国以殄瘁天兵所临望风溃散襄阳文焕以孤军抗守六年卒以援兵不至而降失江汉蔽因以危亡师勇与等(一本师勇与智足以济难职分所寄仅得收复一城无等字)率创残之卒以禦百万之师虽古雄烈蔑以加此之死绥亦足愧死汝彦之徒矣师勇智略绝人其轶出重围可谓骁将战之不利天也扈王入闽犹昔人即墨之志事之成败君子有不论焉文丞相尝谓满城皆忠义鬼是诚德化所致若安节出处大略更强毅不屈凛然有烈士之风呜呼伟哉
留题崖门宋帝赵炳投海处 其二 现当代 · 吴寿彭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万里沧溟辞郡国,千艘犹欲保关津。
霜号地坼天终坠,龙跃鸥飞海自春。
已仆樯旗馀化碧,长悬星日励孤忞。
林梢月上徐生汐,崖石俟谁问水滨。
注:赵匡胤宋太祖)读南唐后主词,谓李煜若以填词功夫治国,国可不亡,然赵宋中叶诸君亦以诗画传家,南渡六帝犹相承不绝,亡国之因,固不在艺文。兵逼张世杰舟师于南海陆秀夫负末帝赵炳及所讲经书,共沉伶仃洋中。今九龙有石志其处。旁有小屋三楹,额日「宋王」,庙中亦祀陆秀夫像。崖山实在广州西,新会县南八十里海涯。九龙题石盖好事者为之,非真主沉海处也。
毛公乾隆庚戌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五十四
传诗自是属毛苌宋代方知有紫阳汉唐以来于毛传诗序俱无异词至宋朱子作集传于是后儒方宗紫阳之说)
幸得赵燕博士,便云迁就亦中郎(朱子谓毛苌始引诗序入经自齐鲁韩三家之传绝而毛说独行读者有所不通则为之委曲迁就云云然朱子虽别自立说而亦有拘而过当之处如郑风自缁衣以下惟六篇与旧说相仿馀十五篇泥于郑声淫一语悉以淫奔斥之而置实事于不问殊失诵诗尚论之义且所谓郑声淫者以其声近于淫靡非谓诗之以人言者无不属之淫奔也如风雨之思君子子衿之刺学校废扬之水之闵无臣将仲子之刺庄公山有扶苏诸篇之刺忽此皆有实事可稽讵得概以淫奔目之乎向题七十二候虹始见诗触类及此辩之颇详然自宋以后虽皆宗朱子而毛说行之已久尚有典型虎贲中郎之思谁则无之)
二南原合不称国,十什只当独号王(古有二南而无国风之名其不应称国已见向所著国风正讹至平王东迁以后王号犹存孰从而降之为国以是知朱子集传为十五国之风者非是)
行馆祠旁供一宿,馀閒考古遂成章。
按:古有二南无国风之名宋程大昌诗议首论之天下岂有周南之国召南之国亦岂有王统天下而谓之国之理(如诗云王国克生正谓文王尚未王天下为周一国之义耳)至豳乃追王之义或称其先王之国尚可牵强然礼表记见国风之文乃汉儒所作其所引我躬不阅乃邶风非周召王豳也向曾为国风正讹辟其妄并详稽古说加以论断矣兹以东巡道经毛苌故里采风之馀三复诗教辄有所见不能已于言夫诗先春秋而删者也春秋尊王故于每年之春首揭以王公羊传云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诗之王即春秋之王也孔子作春秋尊王如此而于删诗顾以王列于国且入于卫之后郑之前有是理乎孔子于鲁父母之邦故为颂鲁非王之诸侯乎孰谓孔子尊鲁而反卑王乎诗十馀国编比后先解经家多曲说孔颖达王爵仍存不可过于后诸侯故次于卫夫卫王臣也不可后他国独可后卫乎名分所在可少抑不可过抑是五十步之笑百步耳欧阳修卫王以世爵比也王之爵受之天卫之受之王曷可比也张载谓若非以卫分之则王无异于正风也风之正变读其诗者自知之何待分且雅正变之间复以何者分之乎曹稡中谓天下无王而寄元于鲁故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孔子鲁人春秋鲁史鲁人鲁史书鲁元理也王讵可寄若如所言则是春秋继诗乃曹魏九锡之文赵宋袖中之诏也侮圣言滋甚惟王应麟谓襄二十九年季札乐为之歌王孔子至哀十一年始自卫反鲁降王于国风非孔子也差为有据盖孔子之删诗因其旧次耳我皇祖钦定诗经传说汇纂备引诸家之说而以朱子所言十五国风次序恐未必有意置于篇末圣见超卓已微示折衷可以钻仰窥测矣其时李光地亲承圣教亦有王号犹在谁则降之之说韪矣予以为王宜列于二南之后十一国之前周之兴而南也格被遍于武夫女子其迁而东也忧思结于行役之大夫盛衰之介如此与夏书之由甘誓而五子之歌商书由高宗肜日而西伯戡黎周书由君牙囧命而吕刑文侯之命同一意俾读者憬然而悟惕然而思在上者念政教之施当端本善源在下者凛风俗之化当则古称先一序次间俯仰兴废致此之由兢兢慎守始以见诗教之大也中庸曰非天子不考文予见及此为毛郑以来说经家所未有亦考文之一不难移置篇第颁谕学官改而行之顾经文传习已久不可更易唐明皇跻月令为礼记篇首予素所深鄙即曩时定麈角解改时宪而不改戴记之义也然诵圣言正大分所关系非浅鲜因于诗发其端而覼识于后以谂天下后世之说诗者
摸鱼子·辛卯,一九五一年。偕隐翁出示《读同年录感怀词》,奉和原谱 现当代 · 黄咏雩
 押词韵第四部
倩青镫、伴将癯影,白头徒自吟苦。
平生长抱兰成恨,萧瑟暮年词赋。
孤迥处。
正百感茫茫,愁对同寅谱。
昔盐旧雨。
记北斗京华,南溟海运,天步几延伫。

轻肥愿,裘马当年共许。
春明一梦无据。
歌筵舞席旗亭畔,惟见晓星朝露。
君倘悟。
垂柳地、江潭再过成枯树。
婆娑漫抚。
好偕隐珠湄,传经石笥,归事老农圃。
注:后记 朱庸斋
右天蚃词二卷,凡一百二十阕,南海黄君咏雩,自己巳辛卯所作,而余为之选录者也。君才名藉甚,然世人或谓君独以诗长者,于其词殆未稔悉耳。余与君相交十余年,倡和弥密,先后同社者,如杨铁夫张汉三、黎季裴、黄慈博、陈协之叶誉虎诸丈,咸以词名于时,于君作皆深许之。诚以君词,壮采奇思,取材甚富。命意既远,托体犹高,每于瑰丽芳馨之间,而尽幽窈沈郁之致。盖情文相生,感愈深,而语愈工也。近人说词,专主梦窗,君独不为所囿。于赵宋诸家取精用宏,大抵体质法度,宗尚清真;骨格神致,肖乎白石;积健行气,来自稼轩;丽泽辞华,取于梅溪;而感物兴怀,则发乎自己。至于金石史地考据亦能以词出之,尤别开蹊径。其造诣之卓异,固共睹矣。壬辰二月余录《天蚃词》既成,低徊击节,检视集中倡和同人,而杨张黎黄诸丈,早归道山。余亦人事飙变,踪迹音问都阻,北郭东园,觞咏莫续。独与君寤歌沈吟,不觉有文章气类今昔不同之感也。新会朱庸斋
者后记 黄咏雩一九六一年
壬辰二月新会朱子庸斋选抄吾词,自己巳甲申题曰《横江集》,用乡名也。自乙酉辛卯题曰《芋园集》,志园名也。两集分二卷,计得词一百二十阕,署名《天蚃词》。家藏天蚃唐琴,尝以名吾楼,并以名吾词。番禺叶子遐庵,曾为题额题耑。庚子春日明贤王海日先生海天旭日砚。东莞子希白为篆海日砚斋额。适赣州子雨山续选《天蚃词》历年剩稿,遂以斋名题曰《海日集》。编为三卷,嗣有倚声,以次补录,故不列阕数。岁月侵寻,文字荒率。交知奖饰,祗益惭惶。姑存吾拙,就正知音。辛丑正月南海黄肇沂咏雩,时年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