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注释
戴先生安国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尊翁为开国人豪,尚礼独能承戴德
茂绩念殊方汉使,浮槎曾不让张骞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作者原注】安国先生,为考试院故院长公季陶之令子。公以革命元勋,佐国父暨先总统创立建国规制,而于礼为尤兢兢,尝建问礼亭于试院华林馆侧,广征题咏,播诸士林,复与群彦讨论有关礼制问题,撰有《学礼录》一书行世。盖礼者闲邪定分,为社会之常经,而启后承先,又戴氏之家学也,距今三十八年前,不佞与陈翁天锡、周兄邦道、侍公南京待贤馆中,簪笔余闲,偶闻绪论,有如昨日,兹惊悉其哲嗣谢世,石城待复,宝树先零,遥睇孝园,倍增凄惘。安国先生夙任空军要职,年来驻节西德,致力外交工作,梯航互达,樽俎为劳,故特以博望拟之,并惜其才之未竟云。
时间:民国七十三年十二月上旬
戴安(?——1984)浙江吴兴人,于德国完成中学,大学学业,通晓德法英三门外语,归国后任教于同济大学,后参军,任二十二兵工厂工程师,交通部民航局首任局长,为我国空军奠基发轫有突出贡献,后在台湾任过“中信局”驻欧代表,曾在空军服役,以中将衔退役。亦曾任中央电影公司董事长等职,1984年11月11日因胃癌在台北去世。
尊翁:对人之父的敬称。
戴德:(生卒年不详),字延君春秋宋国君宋戴公的二十二世孙,西汉时期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人,家族显赫。曾任信都王刘嚣太傅汉代礼学家,今文礼学“大戴学”的开创者,代表作《大戴礼记》。此处切姓。
浮槎曾不让张骞:博望槎典。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六》引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张华《博物志》:汉武帝张骞穷河源,乘槎经月而去,至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问云:‘此是何处?’答曰:‘可问严君平。’织女取榰机石与而还。”张骞封博望侯。后因以指张骞乘槎至天宫事。
林馆:1930年成立国民政府考试院,次年在废址上陆续建立了明志楼、衡鉴楼、公明堂、宁远楼、待贤馆、林馆等建筑。
闲邪:防止邪恶。
定分:确定名分。 《荀子·非十二子》:“终日言成文典,及紃(循)察之,则倜然无所归宿,不可以经国定分。”
陈天锡:见【寿联58.寿陈先生迟庄琴楼两昆仲】。
周邦道:见【挽联229.挽周邦道先生之妻杨夫人】。
簪笔:古代朝见,插笔于冠,以备记事。
哲嗣:旧称人之子为哲嗣,即令嗣之意。
石城:石头城的省称,指南京
孝园:戴季陶号孝园居士
驻节:旧指高级官员驻在外地执行公务。
梯航:梯与船,登山航海之具。也指登山与航海。,也指水陆交通。樽俎:尊俎,酒杯与盛肉之器,皆宴会上用品。后多泛指外交谈判为折冲尊俎。 出自《晏子春秋·杂》上:“夫不出于尊俎之间,而知千里之外,其晏子之谓也。可谓折冲矣!”《战国策·苏秦齐闵王曰:“...千丈之城,拔之尊俎之间;百尺之冲,折之衽席之上。”
博望:指博望侯张骞
笺:成氏联语中,博望侯张骞,浮槎,灵槎常用切受者出使或出国事。
了明篇序乾道四年十月 南宋 · 毛日新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二二
盖尝论之,谓夫人之生斯世也,岂易得尔!
戴天履地,灵于万物。
余以奔名竞利,逐伪丧真,至于没齿不能闻道,虚度一生,略不少悟,诚可叹哉!
殊不思宣尼尚谓「朝闻道,夕死可矣」。
宣尼之圣,犹急于闻道,况我辈乎?
余今所谓道者,乃大道也。
何哉?
公而不私,正而不邪,出乎大朴之未散,先乎三光之未萌,寂然无声之可听,杳然无象之可观,苟能敬慕,不远于人,非比乎旁门小法、惑世异端之术也。
盖以道本无名,人因寓物,强名甚多。
论其妙道之实,卓然惟一,难测难遇,非言可尽,兹由天幸。
因遇宋先生于云之间,专记先生云:「吾遇钟吕传授口诀,运归根复命之功,行补脑还精之道,二物烹煎,而成大药,刀圭服了,阴尽阳全,三田气足,身外见身,功成行满,脱壳升仙」。
先生又云:「天机非远,只在目前,若能坚心固守,断绝疑惑,道无不成」。
仍出所著歌词与和朗然子诗三十首,言近而指远,句清而道备。
余敬而拜授,遂编成一集,名曰《了明篇》,不敢独宝于家,愿得与众共之,惟冀好事君子无惜详观。
时乾道四年十月一日三衢毛日新谨序。
按:《了明篇》卷首,正统道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