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水盛”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注释
次韵和石末公漫兴见寄二首 其二 元末明初 · 刘基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济世何人希管乐,隐居无处觅求羊。
扶桑未换旸乌彩,腐草犹争爝火光。
百载承平戎马佚,十年战伐艾菅长。
长沙迁客能流涕,一日须垂一万行。
“罔象”:水盛貌、虚无。“氛祲”:雾气。
黄鹤楼识兴二首 其一 明 · 王鼎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黄鹤楼集卷上
强扶残醉上层①,密雪乘风舞未休。
狂兴向人频唤酒,暮寒吹面欲添裘②。
萧萧万木迷青眼③,悄悄群山换白头④。
明日待晴还命舫⑤,流水觅芳洲⑥。
【校注】 (1)扶:犹抱,带。残醉:残存的醉意。白居易《湖亭晚归》:“起因残醉醒,坐得晚凉归。”本诗无校。 (2)裘:皮衣。 (3)萧萧:摇动貌。《楚辞·九歌·山鬼》:“风飒飒兮木萧萧。”青眼:瞳子,犹“青眸”。贯休天台老僧》:“白发垂不剃,青眸笑更深。” (4)换白头:谓群山白雪覆盖。应前“密雪”句。 (5)舫:通指船。王粲《赠蔡子笃》:“舫舟翩翩,以溯大江。” (6)流水:农历二、三月桃花盛开时节,水盛,谓之桃花水杜甫《南征》:“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张志和渔歌子》:“流水鳜鱼肥。” 芳洲:指鹦鹉洲崔颢黄鹤楼》:“芳草萋萋鹦鹉洲。” 本诗写雪天登临黄鹤楼所见之景,并表达了待春天风和日丽,命舫探胜的愿望。
降旨加赈江苏安徽昨岁被灾州县诗以志事乾隆辛亥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六十一
江南上下境相连,坝涨毛城胥浸(去声)焉。
八九分灾三各被(上年江南毛城铺上坝刷宽漫水下注濒河之州县民田庐舍间被淹浸惟江苏省萧县砀山睢宁三县安徽省之宿州灵壁泗州三州县俱各被灾八九分尤为可悯),宿邳等处十馀延(其江苏省宿迁邳州等十五州县安徽省之凤阳怀远等十一州县虽俱勘不成灾而水势延及收成亦未免歉薄)
(去声)教加赈恩均逮(去岁虽即降旨令该督模等实力抚恤分别赈济第念今春正赈已毕青黄不接之时贫民糊口无资因加恩将上下江被尖八九分之萧县砀山睢宁宿州灵璧泗州六州县贫民无分极次概行加赈一月以副轸念),轻亦借粮赋缓编(至被灾五六分及勘不成灾等州县虽经分别赈恤蠲缓仍令该督抚察看情形酌借口粮以资接济并饬该督抚董率所属实心经理务俾灾黎均沾恺泽)
一洗向来规避语,大堤内外辨犁然。
按:黄河南北两岸筑堤捍禦原虑偶逢泛溢专藉大堤为之保障以河内正身而论则濒河两岸滩地在大堤以内者均当谓之堤内在大堤以外者正当谓之堤外此一定不易之理也上年韩鑅等据向例奏黄水盛涨将大堤外王平庄民堰漫塌由毛城铺滚水坝下注洪河以致宿州灵璧等处田庐间被淹浸予以为王平庄既在大堤之外不过因毛城铺泄下之水间有泛溢其后周樽摺内指为黄水予方以为措词不明降旨申饬而韩鑅等亦遂迁就其词含混声叙及令绘图呈览始知王平庄原在大堤之内冲塌民堰并非毛城铺减下之水而其误总由于以堤内之王平庄为堤外向未亲临其地又何由洞悉其情形乎夫大堤以内滩地逼近黄河原留为涨时河流荡漾之所自应禁民居住庶不致与水争地以免漫溢之患向屡降旨饬禁而地方官奉行不力以致户口日增今安居日久者自不便令其迁移而以后则应禁增添然思河臣等以附近河身滩地为堤外转以大堤以外之田庐为堤内其意谓倘遇黄水冲决口岸即可指称在堤外漫溢以为朦胧规避被灾之计而堤内之民居有佔河流之荡漾转可置之不问此其为弊已久所关匪细当即降旨更正兹因新正加恩展赈并详识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