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崔颂”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朝请郎张公行状绍圣四年1097年 北宋 · 邹浩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四四、《道乡集》卷四○ 创作地点:江苏省常州市
公讳次元,字希一
其先广陵人,自天章公归老于常州,遂为常州武进人
六世祖升,仕滁州清流县
生约,为金吾卫长史
生训,即公高祖也,仕杨行密,为黄州刺史
有智勇,与其等辈三十六人号淝上英雄。
曾祖璆,仕南唐校书郎
祖佖,擢进士第一,为右内史学士
金陵既平,从后主归本朝。
太祖闻其清节,授右赞善大夫、知荣州
太宗时数言治要,多见听用。
考温之,以直道自奋,仁宗深器之,尝待制天章阁,隐然为一时名臣。
生二子,公其季也。
皇祐二年,用天章公奏为太庙斋郎,再奏守将作监主簿
至和二年签书江阴军判官事。
年尚少,守将易之。
初不为沮,事枉必争,如道理而后已。
富民孙氏缘守将数燕其池亭,浸有所谒。
公察其端,每遇燕集,力以疾辞。
自是孙氏严惮,不敢逞,而守将益知公非碌碌贵游子也,尊礼之。
嘉祐三年,转太常寺奉礼郎、知常州武进县
每岁输纳甫期,吏必豫率私财,探邑官之欲而置其所须以阴中之,然后肆行诛求。
公先谕以不可,乃为禁令,且峻惩其犯者。
迄公去,所输无虑数十万,而民间卒无一钱入吏手,欢然为俚谣传于世。
白鹤溪滆湖,溉民田甚广,岁久湮塞,公力浚之
大姓有冒其地者飞语撼摇,竟不动。
初流亟还,绵百馀里,无复旱暵,至今赖焉,目为奉礼河
大理评事
丁天章公忧,服除,遇神宗即位,转卫尉寺丞,监楚州粮料院
熙宁三年,转大理寺丞,用淮南转运使陈安石荐,知通州静海县,兼监都盐仓。
岁适大旱,苗且槁死,惟漕河衍溢而法不可决,慨然身任其责,决以便民。
郡果操法按治,章甫上,今翰林学士蒋公之奇方领漕事,闻而止之,且以书劳公曰:「真古良吏用心」。
海濒瘠卤,民窘寒饥,类以鬻盐为生。
每捕至庭下,不忍遽寘于法,诲而遣之,约毋犯。
往往怀公之恩,转就它业,而冒法者益少。
太子中舍同提举淮南东路市易事。
元丰元年赐绯衣银鱼,转殿中丞,以官制换奉议郎
市易法行,奉承之人多不喻上意,于是选置使者,分董诸路。
大丞相王文公雅知公才,首被除擢。
使既称旨,留久其任凡五年。
承议郎通判太平州
未行,丁谯郡太夫人忧,服除,遇今上即位,转朝奉郎资。
任事直,知信阳军
河朔水灾,洺州尤甚,遂改知洺州
朝廷方务赈恤,公条约三十馀事以辅导之,吏绝巧谩,民受实惠。
按察使朱光庭嘉其所为,深得仁圣恻隐之意,推示诸郡,使矜式焉。
漳河距城才五里,遥堤高峻,下视城中。
方涨溢时,一失固御,则冲注无前,荡为陂泽。
公每至岁初,饬属县谨不虞,苟可以致力者,无不为也。
一夕河暴决,水怒至齧堤,举城号救。
亟出慰之曰:「吾已有备矣,无患」。
即率兵夫巡护堤上,冒盛暑、忘寝食,如是三日而水退,人争鼓舞歌之。
地居重法,素多贼盗,其魁桀者咸有号名,曹聚雠劫,人逸不获。
及公赏罚明信,人乐用命,不日就擒。
初,鸡泽境内最为渊薮,耕蚕岁入悉辇致邑中,民以为苦。
至是犬卧不警,遂不为避盗计。
俗祀崔府君尤敬,亦或乘之济其诡谋。
一日方退食,遽闻百馀人拥一黥者直入据黄堂曰:「我府君也,来为太守福」。
公命左右缚于庭,状立见,悉诛之,其俗遂革。
代还,知蕲州,改信阳军,转朝散郎
信阳逾百年进士无显者,首兴学校,延致望士,于其讲日亲主豆觞,而学者感孚,术业自劝,且立生祠著公德焉。
长社李氏子讼其弟本黄氏,不当弟,挽女兄为證。
女亦黄氏也,助之力,故狱屡变而听者咸取决焉。
庆历至元祐,李讼不已,后以属公。
公顾其弟貌言不类兄,且诘其女所以證者。
女指亲在时献神状语,取状视之,则纸弊而墨鲜,又有桑枝痕。
折之曰:「岂非染纸为弊色,以桑枝暴于日中乎」!
女矍然无以应,即具首伏。
数十年间,听者几人,至公立谈决之,人皆神以为异。
代还,以先茔在清流,求知滁州,转朝请郎
未行,改虢州,又改除江淮荆浙福建广南路提点坑冶铸钱事。
坑冶散布九路,多在山谷险绝中,使者罕到,弊久益深。
公不以为惮,躬自按之。
期年遍五路,以其所见,条利害四十有三事请于朝,书可行者三十有五。
睦州,感疾,犹欲东去,浸剧,乃还杭州,至则革矣。
然而经画鼓铸,谆谆在口,家人勉公姑少休,毅然曰:「食君之禄,而尸素可乎」!
比卒,无一语及私事。
绍圣四年三月二十六日也。
享年六十有七,积勋至上护军
娶鲁氏,赠扶风县参知政事肃简公宗道之孙,尚书驾部郎中有功之女,谯郡太夫人之犹子。
继室严氏,封华阳县君直秘阁颖之孙,衡州军事判官孟坚之女。
子男八人,基,宣德郎,以文学政事称于时。
、域、垣、坦、坰、埙、壑,皆举进士,有贤声。
女三人,长适进士方希纯,早卒。
次适承奉郎吕切问,次适郊社斋郎崔颂
孙男五人,铎、铉、錞、锡、銮。
女八人。
公天资孝友,遇事刚明,斩斩不可夺。
天章公既老,未尝去左右,虽勉之使仕,非数舍近,不废问安,不往也。
太夫人嫠居二十年,承颜养志,惟恐不逮如一日。
女兄归都官员外郎蔡天球,惟一女;
女弟归著作郎石约,惟一子宽民,尚幼;
皆丧其夫。
取以归,俾无愁叹终其身,又择名士以归其女,今朝进郎、通判庐州凌浩则其婿也。
择师友以成宽民,其后中进士第
元祐初,将变役法,诏郡邑言利害。
公建以为先朝行免役久矣,民安之,愿毋变。
当路或擿公曰:「此非庙堂意,亟改奏」。
公曰:「臣事君当勿欺,所见如是,曷可改也」。
使淮东时,布衣使敏功持钱千万,懋迁多乾没。
公绳之,或以告曰:「敏功丞相王禹玉亲党也,奈何不纵」?
公曰:「吾职在奉法,忍废法以奉权贵乎」!
已而遣都提举司勾当官吕震按公职事,一无所得。
比公还朝,当升郡守,遂沮不行,送吏部通判
人人为公不平,而公恬然无怨色。
郡吏稍不自强,必面折之,然卒归于恕
或不幸大故,如洺州临洺监镇滁阳师忠信阳军司理参军河南宋瑜,则力为主其后事,且计其乡远迩,以资助其归。
微至食饮,亦具风棱峭厉,若不可屈折。
一闻人之善,则靡然向慕,尤于山阳先生徐公积倾心焉。
先生伟公趣操,爱敬之,每形于诗。
读书成诵该洽,尤悉本朝事。
常慕「籯金不如一经」与「多财损智益过」之说,用以诲子孙甚严。
而禄廪之馀,一以周艰阨、施宗族,于其亡也,衣衾犹有不备者。
自远祖以来,皆葬清流,凡无后者,至其终日,必即其处用浮屠法追享之。
今遂循以为式。
呜呼!
公以天章公直道终始为朝野推重,常惧奉承失坠,贻识者之讥。
今以其生平大节观之,虽年位弗充,不极其志,亦可谓无愧乎前人矣。
诸孤迫于吉卜,既以其年六月二十七日己酉葬于清流县昌城安仁村之原,尚念幽刻未就,将以求铭于世之显人,则相与泣血而属状于某。
某愚不肖,视公盖外曾祖行也。
蚤辱知怜,恩德隆厚,顾虽衔哀在庐,死亡无日,不敢辞命。
于是迹其实而次序之以告云。
寿昌县太君严氏墓志铭大观四年十月1110年10月 北宋 · 邹浩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四七、《道乡集》卷三七 创作地点:江苏省常州市
夫人严氏,其先成都人,后因宦游,徙贯姑苏
曾祖谏,尚书虞部员外郎
祖颖,职方郎中京东路转运使
孟坚衡州军事判官
母甄氏。
夫人甫笄,归毗陵张公次元,继其室。
公之父天章阁待制温之与其侄太常少卿铸同时以光禄卿老于里第,号为二卿,其族甚盛,然上下内外靡不以夫人为贤。
公自大理寺丞积官至朝请郎,自监楚州粮料历任至提点铸钱,出处进退,事多故矣,初不少贬,以追时好。
山阳徐先生积考公所尚,以谓有志于古之所谓刚者。
夫人休戚同焉,盖三十年,未尝有一毫动公念。
公之姊妹皆丧夫,子幼,公取以归。
夫人待遇之甚厚。
家事禀而后行,择名士以嫁其女。
比夫人不幸,其女号赴,若丧所亲,曰恨无以报德。
判官既没,即迎继母张氏,竭力致养。
张临终曰:「吾死于此无憾」。
提点既葬,携诸孤还里第问学。
有客造门,必询贤否,诚贤即纵从之游,促家人为具,笑语异常日。
喜《长庆集》,几成诵。
爱泉石,不乐世荣
中秋为歌词示子孙,其所称慕,乃陶渊明白乐天而已。
元丰元祐间,释氏禅家盛东南,士女纷造席下,往往空闺门。
夫人闻之,戒家人曰:「苟尽妇道,即契佛心,安用从彼扰扰邪」?
疾革,命子孙诸妇环坐食芡实,既而曰:「且静,我当去」。
语绝瞑目。
子妇遽起呼问,则已逝矣,大观四年八月十六日也,享年七十二。
初封华阳县君后改封寿昌县太君
子男八人,长基通直郎,前卒。
次坚,通仕郎
次如晦、墀、垂、牧、埙、睿,皆举进士
女三人,长适进士方希纯,次适宣德郎吕切问,次适承事郎崔颂
孙男十二人,铎、鉴、錞、锡、銶、铢、锷、镈、钟、钺、锴、锜。
女七人,长适进士谢亮,次适假将仕郎周鉴,次许将仕郎知微,次许进士石公骐,馀尚幼。
曾孙男一人。
其年十月丁酉祔丧于滁州清流县昌城安仁村提点之兆,状其行属铭。
呜呼!
夫人于外孙中眷浩特异,浩顷得罪窜岭表,亲戚朋旧不复顾省,甚者闻姓字而掩耳,过门巷而障面。
夫人独数数到吾家,拊存吾母,倍于平日。
又命诸子遗书问劳不绝,所以勤恤瘴疠窘穷之时,略不以祸福摇夺其意。
疾且革矣,闻浩至前,犹忍呻吟之声,从容慰谕。
呜呼!
无复报德之日矣,敢不勉次遗事而为之铭?
铭曰:
惟柔承刚严济恩,夫功显白子行称。
华阳寿昌袭光荣,䌽衣交焕兰膳馨。
诜诜奕奕嬉曾孙,一方矜叹五福膺。
可山环滁高且清,奄忽从公閟佳城,庆流厥后当弥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