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赵时愿”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福州浚外河记1250年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二、《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莆田
古河缭城内外,如人气血周于一身。
岁久而淤,忠定赵公浚之
甲子踰一周,水道故存,居人益搭为浮屋,筑为高砌,堙为平陆矣。
淳祐戊申待制陈公既浚内河,脩撰赵公至而叹曰:「胸腹虽通,支节犹壅,未也」。
顾内河才六百丈而外河加二百馀丈,役不可已,民不可劳,乃白于朝,询于众。
于是寄公之尊贵者、属吏之才敏者,皆条利便来告,公虚心以听。
先是寺产满百钱者浚三尺,产二百以下皆敷,公下令产满百者浚二尺而已,浚内河者半之,负郭三邑寺产三百以下、馀十县寺产六百以下者皆免敷。
遂画界限,度丈尺,总以十大寺而馀寺分隶焉。
近寺募工,远寺助费,率以产满百者助二工,按籍给由,下之十县,以僧督僧,吏拱手不得与。
寺尤远而输未至者,先兑库钱。
郡丞赵君时愿帅属林君丛桂、节度推官徐君士廉涖其役,不徙木而信,不施抶而勉。
淳祐庚戌九月乙亥十月而毕。
河深五尺,广一丈。
用工四万六千有奇,工给宝瓶楮三,通不过敷楮十四万而百年水道唾手而复。
先是,大寺苦数役,小寺不免敷,而中寺殷实者以贿吏免,强有力者以挟贵免,公明不受欺,公不受私,免敷者沾实惠,应敷者无后言。
前之搭屋筑砌者凡百二十五家,公不欲尽返侵地,撤蔽通淤而止,又扣户补助之,蠲濒河公私僦金一旬。
吏士之宣劳者赏犒有差。
竣事,士民有乞浚铫炉桥支河者,有言忠定公昔为西南二湖,今南湖半为筊池,蓄泄无所,田失灌注,民罹漂害。
公使未敷之寺分浚之,计支河六十六丈,南湖四十四丈。
是役也,达民气,顺大政,通潮汐,行舟棹,其大者壮军府之容,增金汤之势,公之虑深且远矣。
世常患佛者不耕而食,为吾民蠹,余于闽但见佛者为吾民之卫。
猝建一事,骤使万人,吾民晏然若罔闻知者,皆缁流以身当之。
善为政者知其然,必不穷其力,必不数易主首,非曰能为吾福田利益也,所以厚吾民保障也。
公名希净,自九卿以鈇钺出镇,重厚持大体,文武有威风,惠利不可殚纪,浚河特其一条。
公以余曩联事江左,今占籍部内,驰骑授简,俾识颠末。
昔者邺令引渠溉田,南阳太守通沟均水,其事初未甚,而班、马之笔足以发之。
余眊且衰,于公嘉绩不能赞述万一,尚庶几实录云尔。
浚河题名 南宋 · 赵希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二五、《闽中金石略》卷六
淳祐十年九月柯山赵希净、合莆赵时愿、林丛、衢徐士□督浚河之役,凡八百三十丈,旬日竣事,会两司属僚观焉。
是日风高气清,太守宴而众宾欢,因识道山亭之石口事。
黄循父敬书。
乌石山道山亭题名淳祐十年九月 南宋 · 黄循父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二五、民国《福建通志·金石志》石十一
淳祐十年九月柯山赵希净、合莆赵时愿、林丛、衢徐士廉督浚河之役,凡八百三十丈,旬日竣事,会两司僚属观焉。
是日风高气清,太守宴而众宾欢,因识道山亭之石。
□事黄循父敬书。
按:《乌石山志》卷六,道光刻本。
道山亭题名淳祐十年八月 宋 · 史季温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五九、《闽中金石略》卷六、《乌石山题名》卷二、《绩语堂碑录》第三八二页
淳祐十年秋重阳十日眉山史季温与建张毅然、莆赵时愿会于道山亭,杯清话,不减登高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