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石孝淳”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崇礼墓志铭1213年 南宋 · 叶适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四、《水心文集》卷一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温州市水心村
崇礼胡氏,名撙会稽馀姚人
承务郎临安府楼店务西京中岳庙两浙转运使、浙西茶盐司干官
庆元元年五月某日,卒于吴,年四十九。
二年十二月某日,葬翁湖山。
夫人周氏。
二子,卫,
二女,长嫁歙县主簿石孝淳
崇礼本末单厚,终始信实,启发颖锐而守以凝固激厉勇敢而行以和顺
俗所溺惰戏鄙诈,未尝留色;
众所竞儇巧黠慧,未尝接心。
礼部尚书沂,乾道名卿,衣冠推其表则;
兄监回易库拱,淳熙名士,朋友载其言行。
崇礼步趋顾省,无一事不以父兄为法;
梦想跂及,无一念不以家门为重。
先世故书,缇囊珍箧重封之。
屏几遗字,笼玩往复或移日。
尚书阶不及谥,崇礼顿首丽正门请曰:「先臣幸以詹事侍陛下东宫」。
光宗恻然,特赐谥。
既定章简,又曰:「此非所以谥臣父也」。
卒易献简,乃已。
回易不幸弃盛年,崇礼悲哀思慕,自罢官乞岳祠,曰:「不得是,无以葬吾兄」。
馀姚之胡,冈连垄接者八世矣。
族人贫富相通,亲疏相恤,堕枝脱叶,亦使自存。
人言松槚寿郁能无毁伤者,或羡胡氏,盖崇礼营护其间也。
运司,覈诸县板帐,一日,条无名重赋白于长,请尽除之。
长惮其直,逊为谢曰:「当议而行」,不敢迕也。
甲寅乙卯岁,浙西先旱后水,湖、常州死无虚室,县梁河堤积尸千数,崇礼泣愬于朝。
适会所知为丞相,急转米,多卖僧,去长兴安吉山谷中,缘门糜饮之,民赖以少苏。
既而崇礼良苦,被疾,遂不起。
此皆其亲戚所记,乡里所传,而余识崇礼,且见且闻不忘者也。
初,朱元晦吕伯恭以道学教闽、浙士;
陆子静后出,号称径要简捷,诸生或立语已感动悟入矣。
以故越人为其学尤众,雨并笠,夜续灯,聚崇礼之家,皆澄坐内观。
周氏贤明,身治鲑菜,供饭羹,历岁阅闰,无改其度。
士既成名,无不向重崇礼,谓宜世用,然竟不遇,不寿死。
死后十五日,周氏死。
又八日,幼女亦死。
卫、尚少,浮柩纵横而归。
吴、越人皆咨嗟痛惜,以为天之于吉人善士,何其不少假易至此!
崇礼执义秉德,既乏为善之报,而死亡摧折之惨反加甚耶?
然其后未久,卫登进士第,登朝,今为朝奉郎通判明州
后其兄,通直郎、知黄岩县
崇礼官五品,周氏安人
胡氏其复起,起必崇礼子孙,而天之于吉人善士,其终不虚其应,特有久近浅深而已。
嘉定六年冬,卫偶来永嘉,见余言旧事,相对叹息。
余观卫恳恳于学术衰废之馀,补缀张设,若欲继其先者。
呜呼!
是胡氏义理德性之传,而崇礼之灵所以相之也,影响迟速,何足计哉!
铭曰:
生而知方,学而蹈道;
职当成身,岂限常报!
浅耕先穫,深种后收;
而自至,福焉待求!
亭亭,云冢幂幂;
崇礼之铭,于以尚德。
石运判李运判黄提举之功1235年 南宋 · 崔与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八○、《崔清献公集》卷三 创作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照对摧锋军兵曾忠等因在惠州出戍生变,辄犯广州城壁,俄而遁去,径入肇庆府,横行于怀集四会开建之郊,本司节次调遣韶州驻劄摧锋军统制毗富道、湖南飞虎军统制苏洪飞,沿江制司统制陈万,各领所部官军前去,逐处把截。
又遣广州水军、澉浦、定海水军控扼肇庆一带江面。
缘诸项军马分投调遣,道途隔蓦,馈运孔难,遂移牒转运司,任责应副山前军食,无令缺误。
朝议大夫运判石孝淳以国事为念,多方措置,犹虑储粮有限,差人于惠、连、韶、封等州增籴,预为乏缺之防,分委属官充随军督运,仍择有精力者分充水陆受给官,区处皆有成画。
石运判任满,朝散大夫运判李华继之。
正当山前诸军会合,贼徒穷迫之时,自怀集开建而上,系与湖南广西接境,无非山径险峻去处,皆系是陆运。
李运判悉照前官元措置施行,加以程督严明,夫运齐集,是致军饷宽馀。
某昨以经略使兼知广州,广乃乡郡,为南州重地,事物浩穰,讼牒丛夥,凡所裁决,宁无妨嫌?
而况年老且病,军务冗扰,日不暇给,所有郡事,委无心力可以应酬,遂牒朝请大夫提举常平黄𡷫时暂兼知广州,用以分劳。
其忠心体国,相视如一家,检抳吏奸,脩明军政,郡纲整饰,里外肃清。
是时军期正繁,费用百出,而帅司财计枵虚,𡷫乃那拨盐司桩积见钱五万贯以济军用,急缺支遣,王事所关,略无留吝。
凡此者皆孝淳𡷫协力共济之功,遂藉此以集事,须至申闻者。
照得叛卒曾忠等昨自惠阳倡乱,径趋广城,正欲掩我不备,当来若非统领熊乔星驰前来告变,则仓卒何以禦之。
贼在城北就日门外劄泊,门里即是摧锋寨,特一门之隔耳。
人心忧危,恐生他变,在本寨弹压,仍护北门,区处有方,关防甚密。
伺其出入,察其情伪,预为之防。
是时军气颇骄,閒有与人争竞,或出言狂悖者,即戮以警之,军情贴然。
潜销内应,以禦外侮,此则乔之功也。
某窃谓熊乔身为主将,而盗发所部,其罪固不可逃,盗发而能禦盗,其功亦不可掩,并乞照会。
某申禀。
辛巳傅谏议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五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二八、《莆阳文辑》卷二
蕲、黄二守死事不同,诚如尊论。
何宪初护齐安,官吏士民过武昌,却以身还齐安固守。
半月城破,为虏骑拥入大江,死于赤壁矶下,见于安陆通判石孝淳体究申状如此。
许远不死于睢阳,且获与张巡同传,盖自古于死节之士例不求疵。
何宪再绝江,僚属莫之从者,而单马独往。
彼宁不知往则必死,盖知所处矣。
齐安逃死官吏士民反合词以攻死事之守将,偷生无责,守死有诛,近于太史公所云「全躯保妻子之臣媒蘖其短」者矣。
疆埸之事,至危至险,两势相当,然后可责人之死节。
汉高帝不诛守尉,谓其力不足尔。
昔人于大弃官守之臣犹为之说如此,况殒身丧元者哉!
刘韐一生从童贯,及河北死事,即谥忠显
李若水误靖康远狩,及青城死事,自吏侍执政谥忠悯
吕祉淮西一军,及淮口死事,自兵书赠资政,立庙合肥
此皆近事,误国者犹弃瑕录忠,况未尝误国,直以力不足抗、握节而死者哉!
蕲、黄素无备,虏十万大入,江军二千守关,皆百战创残之馀,其何以当?
所痛者赴援大将握重兵,迂曲逗挠,坐视二城覆没。
闻朝廷将明置典刑,是矣。
然死事者无恤典,有烦言,何宪就如简书所云,李茂钦死守孤城,不知又有何说。
或言其不知变,坑陷一城生灵,然则究竟如何则可?
某愚见始终如此,未审先生以为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