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大中大夫刑部侍郎致仕上柱国赐紫金鱼袋俞公墓志铭庆历六年1046年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九六、《公是集》卷五三、《新安文献志》卷八一、道光《休宁县志》卷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公讳献卿字谏臣
其先河间人晋永嘉之乱,徙居黟歙。
公之父曰某,赠工部尚书
尚书之父曰某,某之父曰某,皆蓄德不仕,庆诒其后。
尚书取闵氏,赠太原郡
实生二子,长曰献可,官至某官、天章待制,其季则公。
公之初学,师友其兄。
强力敏捷,儒术自任。
其后遂相续成进士,名闻天下云。
寿州芍陂尉,临事明察,善钩人情,推显至于隐,故盗贼不敢发,发又辄得。
人有告其师浮屠出游者,公揣其有奸,使吏拘之,而索其室,得浮屠之尸,一县大惊,以为有神。
昭州军事推官
陈进乱岭南象州危甚,吏民莫自坚,其太守欲背城奔,使公往护之。
公至,为说利害,复教使坚壁治兵,为不可攻。
太守急,听其言,得免诛。
贼亦不至。
官兵之在宣州,公部昭民往输之
及事平,议留昭民,伐山林以治官府,曰:「役病矣,不可以不示信」。
请期三日,许之。
民闻公令,知不久役,皆劝功趣事,事如其素。
陈进死,上功第一。
赏未行,丁尚书忧。
丧毕,转大理寺丞,为本寺详断官
殿中丞,知庐州慎县
又换杭州仁和县
丁母夫人忧。
服除,改太常博士,知南雄州
潮阳吏民不相能,讼系不决,一郡恟恟。
徙公知潮阳,镌其曲直。
潮阳又多水害,公亲相地势,筑防金山,百姓便之。
屯田员外郎
大臣荐可为执法
两院御史,领左军巡使,举察称职,拜三司盐铁判官
上初即位,公疏言:「民力不足,其弊在取之太繁,用之太奢。
可减冗食及诸无益,引先帝为法」。
累数百言,天子嘉之。
罢清卫兵及省浮屠老子醮,公本谋也。
淮南、二浙,一岁耗盐十三万。
尚书经费不足,公往视之,至则条废旧弊,以新法从事
吏尽偿所负,又增五百万石。
以兄为盐铁副使,改开封府推官
陕西言兵食不足,转运使非其人。
朝议换之,上亦重其选。
宰相数奏进拟,无合意者。
召公问状,公不辞让,因入言之。
天子识公名,曰:「是前使淮南者,可奏」。
公至部三日,得半年之储,终岁馀二年之食。
虽一切方略,然其百姓富者不病,贫者不扰云。
泾原塞外武延川,本羌地,诸将欲改名,请筑堡凿濠守之。
公奏以谓生事,不可许。
已而寇果至,杀掠吏士,塞所凿濠而去。
兵部员外郎,迁京西
召对边事,荐赵某将帅
赐三品服。
以兄没当葬,求为东南官,改福建
召还,判盐铁勾院,转刑部郎中
居二年,命直史馆、知荆南府
进见言事,上听不倦,喜曰:「卿不当往荆州」。
即日拜三司户部副使
度支盐铁三部,转右谏议大夫,复出荆南
满岁授直集贤学士、知杭州
登石作堤,以捍江涛,水不为灾。
召回,判三班院及银台、门下省,出为宣州
元昊畔,西边大扰,诏书问所欲施,公条上十馀事,朝廷称其知时务。
知应天府,改工部侍郎
以疾请老,天子忧之,以为刑部侍郎致仕。
闻其居杭州,即从徙二子官吴中,以便奉养。
庆历五年四月十七日终于所居,享年七十有六。
明年日葬歙州县之原,从先人居。
夫人冯翊郡钱氏,柔淑知礼,是配是宜。
子四人:长希楚,官。
希元进士及第,早夭。
次希及,次希忠,皆将作监主簿
女三人:长适秘书丞江杞,其二未嫁。
公为人高明刚严,论议立规矩,似不能容物。
至典法持狱,平易宽恕,不肯妄有轻重。
其在京西钱丞相许州,厚宾客之奉,岁费千万。
执政素不说,又疑其有私。
公奏事至京师,开其端问公,公对曰:「无他」。
世称公长者
累阶至大中大夫,勋至上柱国,爵至开国伯食邑九百户
所与交游同僚,多历两府事,而公独不遂,可谓命矣。
铭曰:
俞之先世,基德相继。
其大而章,自公兄弟。
雍雍在家,矫矫在官。
历试以难,富贵不愆。
忠而好谋,天子是咨。
功济西方,国人不知。
辞老而休,亦不踰矩
其风孔高,以惮进取。
仲尼有言,积善馀庆。
公实有子,嗣武其盛。
南康榜文1179年4月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五六、《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九、《白鹿书院志》卷二、同治《南康府志》卷四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
当职久以疾病退伏里闾,比蒙误恩,假守兹土,恳辞不获,扶曳而来。
到任之初,伏自惟念圣天子所以搜扬幽隐、付畀民社之意,固将使之宣明教化,宽恤民力,非徒责以簿书期会之最而已。
顾虽不能,其敢不勉?
今有合行询访劝喻事件下项:
一、本军土瘠民稀,役烦税重。
前后长吏非不欲多方措置,宽恤民力,实缘上供官物既已浩瀚,军用所资亦复不少,只得逐急了办目前,更无馀力可以议此。
是致民力日困,无复安土乐生之心。
深可哀怜,安忍坐视?
今恐管下士人父老僧道军民诸色等人有能知得利病根原,次第合作如何措置,可以宽恤,并请子细开具著实事状,不拘早晚,赴军披陈。
切待面加询问,审实相度,多方措置,庶几户口岁增,家给人足,有以仰副圣天子爱养元元之意。
一、本军民俗号称淳厚,廷少诤讼,狱少系囚。
及按图经,前代有太中大夫司马皓司徒从事中郎司马延义宜春县熊仁赡,皆以孝行显名。
及至国初,又有义门洪氏,亦以累世义居,嫠妇陈氏守节不嫁,遂蒙太宗皇帝赐以宸翰,宠以官资,旌表门闾,蠲除徭役。
此足见其风俗之美,非他郡之所及。
又况天性人心不易之理,在昔既有,今岂无之?
患在师帅不良,不加敦劝,是致颓靡,日陷偷薄。
今请管下士民乡邻父老岁时集会,并加教戒。
间或因事反复丁宁,使后生子弟咸知修其孝弟忠信之行,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敦厚亲族,和睦乡邻,有无相通,患难相恤,庶几风俗之美不愧古人,有以仰副圣天子敦厚风俗之意。
一、本军背负羌庐,前据彭蠡,地势雄秀,甲于东南。
禹迹所经,太史所游,有圣贤之遗风。
下逮东晋,陶氏则长沙靖节祖孙相望。
爰及圣朝,刘氏则屯田、秘丞父子相继。
皆有德业,著在丹青,宜其风声气俗犹有存者。
后来之秀,接踵比肩。
而比年以来,士风衰弊,而学校养士不过三十人,大比应书,人数亦少。
虽讲道修身之士或未必肯游学校、入场屋,然询于物论,以求物外之英豪,则亦未闻卓然有可称。
良由长民之吏未尝加意,使里闾后生无所从学,以至于此。
今请乡党父兄各推择其子弟之有志于学者,遣来入学,陪厨待补,听讲供课。
本军亦一面多方措置,增置学粮。
当职公务之馀,亦当时时诣学,与学官同共讲说经旨,多方诱掖,庶几长材秀民为时而出,有以仰副圣天子长育人材之意。
右出榜星子都昌建昌县,并市曹晓谕管下士民父老等,请详前项事理,逐一遵禀,仰副圣朝爱民敦化之美意。
并牒三县照会及别给印榜,每县各一百道,委巡尉分下乡村张挂,不得隐匿。
并牒军学教授,请从长相度,合如何增添赡学钱粮,修立课试规矩,开具回报,切待措置施行。
南康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五六、《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九、康熙《西江志》卷二○三、雍正《江西通志》卷一四五、《豫章十代文献略》卷二三、同治《星子县志》卷一二、同治《安义县志》卷一三
当职久以疾病退伏里闾,比蒙误恩,假守兹土,恳辞不获,扶曳而来。
到任之初,伏自惟念圣天子所以搜扬幽隐、付畀民社之意,固将使之宣明教化,敦厉风俗,非徒责以簿书期会之最而已。
顾虽不能,其敢不勉?
今有合行询究事件下项:
一、侍中太尉长沙陶桓公兴建义旗,康复帝室,勤劳忠顺,以没其身。
今按图经,公始家鄱阳,后徙寻阳,见有遗迹在本军都昌县界,及有庙貌在本军城内,及都昌县水旱祷禳,皆有感应。
未委上件事迹是与不是诣实?
一、太傅庐陵谢文靖公始自隐沦,已推时望,及登宰辅,优有武功。
今按图经,公始封建昌,即本军之建昌县
未审本县曾与不曾建立祠宇?
一、晋靖节徵士陶公先生隐遁高风,可激贪懦,忠义大节,足厚彝伦。
今按图经,先生始自柴桑徙居栗里,其地在本军近治三十里内。
未委本处曾与不曾建立祠宇?
一、按图经,建昌县陈太中大夫司马皓司徒从事中郎司马延义,皆以孝行见于《陈书》,有墓在本县界。
又有宜春县熊仁赡,亦以孝行旌表门闾。
未委其墓及唐朝所表门闾有无损坏?
一、按图经,白鹿洞学馆虽起南唐,至国初时犹存旧额,后乃废坏。
未委本处目今有无屋宇?
一、按图经,建昌县义门洪氏本以累世义居,嫠妇守节,尝蒙太宗皇帝赐以宸翰,宠以官资,旌表门闾,蠲除徭役。
未委其家目今有无子孙依旧义居,所藏御书见作如何崇奉?
所表门闾曾与不曾修葺?
一、濂溪先生虞部周公心传道统,为世先觉。
熙宁中,曾知本军。
未委军学曾与不曾建立祠貌?
一、西涧先生屯田刘公避世清朝,高蹈物表。
其子秘丞公亦以博闻劲节见知于故司马文正公,与修《资治通鉴》,而所著《十国纪年》、《通鉴外纪》又自别行于世。
黄门苏文定公尝以「冰清玉刚」比其父子,而乡人因以「冰玉」名其所居之堂。
今按图经,西涧旧有刘居士庵,及访闻城西能仁寺侧有刘公墓,及太史范公所撰秘丞墓碣,独冰玉堂无所登载,未审其墓是与不是的实?
庵堂墓碣曾与不曾损坏?
一、访闻故赠谏议大夫陈忠肃公曾居本军,未委日前有何遗迹?
一、窃恐本军更有前代忠臣孝子、义夫节妇,图经文字有失该载,及目今见有似此之人,或山林之间,科举之外,别有怀材抱艺、守道晦迹之士,亦合广行询访有无遗逸。
右牒教授杨迪功司户毛迪功,请详逐项事理,广行询究,取见诣实,逐一子细条具回申,以凭稽考,别行措置。
仍榜客位,遍呈寄居、过往贤士大夫,恐有知得本军上件事迹详细,切幸特赐开谕。
及榜示市曹,仰居民知委。
如有知得上件事迹详细之人,仰子细具状,不拘早晚,赴军衙申说。
切待并行审实,措置施行。
淳熙六年四月日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