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乞与江州副都统赵永宁转官奏淳熙十年十月七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六、《奉诏录》卷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伏准御批,赵永宁差充江州副都统制,已日下施行讫。
昨晚偶检永宁脚色,见其方是秉义郎
既为主帅,升官不宜太卑。
臣妄有二说,不敢对众敷奏。
盖因欲永宁陛辞,圣慈特赐宣谕,使之愈更感励,以图报塞。
今具如后:
一、据脚色,永宁初年随母再嫁左武大夫卢广
绍兴二十五年广作亲男奏补保义郎,节次转至从义郎
至淳熙五年,永宁受官已二十馀年,偶因其母临终方说与永宁元系拱卫大夫赵立之子。
永宁遂情愿归宗,只受父致仕恩泽,就减五官,作保宁郎。
所以从军虽久,官品尚卑。
今若出自圣意,明言从军已久,曾经战阵,于就减五官中还与两官,即是修武郎,庶几事体稍重。
一、昨来翟安道初步帅,以其官是秉义,故除郎将以宠之。
江上诸军皆属御前,若令永宁带一环卫官副都统,俟年岁间职事脩举,然后依安道例落环卫而增其秩,亦足增重事权,于赏不僭。
右,臣偶有管见,不敢不奏,可行与否,恭俟圣裁。
东观馀论跋嘉定三年七月 南宋 · 庄夏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二一
丁卯之冬,涉笔著廷,公犹以天官史院
月中一再至,因获侍闲燕于道山堂。
语及《东观馀论》,夏恨建本讹阂不可读。
公曰家有手校善本,惜不曾携来。
其时未敢率而有请也。
明年,蒙恩假庾节江左,与公之宅相卢广文申之同官池阳,乃嘱以书致恳。
公许诺。
又逾年,夏就易漕,寄申之沿檄中都,嘱申前请。
公念其请之勤也,机务馀暇,以录本手校寄示,疑即阂之,或旁质于它书而两存之。
既又得蜀本参校,而删其重出者。
夏于金陵汪氏得三刘本,亦因以是正一二。
繇是向之讹阂者什去七八矣。
公每谓书自钟、王以来,以意行笔,率多破体,后学沿袭,漫不合于古。
今所校本,一点一画,悉考正于《说文解字》,如次弟之「弟」从韦束,失逸之「逸」从走兔,「奇」字从大从可,「皆」字从比从白,士卒之「卒」从衣,秀彦之「彦」从文。
若此之类,订改者众,不惟文义瞭然,而字体悉正,信可以传后矣。
遂录本于计台,以成公志,且贺兹书之遭也。
嘉定庚午秋七月温陵庄夏敬书于筹思堂
按:《东观馀论》卷末,明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