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汪退谷瘗鹤铭考手草三首何义门王虚舟跋。) 其三 庚戌 清 · 翁方纲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四十
宝晋峰连海岳居,丹杨故事并陈欤
小斋夜夜金焦梦,己字良常访异书(时有持米老、研山来观者,适友人为摹海岳庵图也。)
策问(七) 南宋 · 薛季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九一、《浪语集》卷二八
问:孔子尝闻者俎豆,未学者军旅,其论政曰「足食足兵以信」,自谓「我战则克」,岂徒然哉!
在《书·甘誓》有之:「左不攻于左,汝不共命!
右不攻于右,汝不共命!
御非其马之正,汝不共命」!
《牧誓》有之:「不愆于五步、六步、七步,乃止齐焉;
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乃止齐焉」盖陈法也。
《礼》:大司马春教振旅,夏教茇舍,秋教治兵,冬教大阅,坐作进退,如战之陈。
《曲礼》: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急缮其怒,进退有度,左右有局,各司其局,盖陈形也。
然则圣人果不学欤?
自《军礼》、《司马法》亡,兵家不知有陈。
诸葛武侯治军蜀汉,推演八陈而载之图,今广都鱼复皆有之。
其图行列皆八,象地之方,一有九六相函如偃月状。
桓司马以为常山蛇势,后世曾莫之省。
唐李卫公始引《军志》,以明四头八尾合于古之井制,触处为首之意,于是稍可究之。
然闻先汉都肄已有孙、吴六十四陈。
窦宪常勒八陈击匈奴矣。
晋马隆,又用八陈以复凉州
陈协持白虎幡,以遗法教五营士。
是则武侯之前既有八陈,后亦未尝亡也。
今有马隆《握奇图赞》,其传起于风后,李筌绘而图之,见于《太白阴经》。
又有曰《杂兵书》,颇有黄帝、太公、孙、吴、武侯遗术,裴绪变而通之,著于《兵法新令》。
其形皆八,不与武侯陈图相似,乃定而无变,绪又方图非整,俱曰八陈,是邪非邪?
唐太宗尤习于兵,其作《破陈》之乐,用代古之武舞,八幡、四表,自以生于八陈,干戚振万之意,果如是乎?
古有鹅鹳、鱼丽,范蠡又论阴阳牝牡。
阴阳家者,亦有太一五陈、遁甲八门之术,卫公益以六花与十四陈,至曹成王则有所谓团力,李临淮则有所谓校旗。
原本从来,将毋皆八陈之变?
不然,各一法欤?
荀卿有言:「仁人之兵,聚则成卒,散则成列。
延若莫邪之长刃,婴之者断;
兑若莫邪之利锋,当之者溃;
员居方止,若盘石然,触之者角靡而退」。
以为安制綦节之理,其古之军陈欤
今之为兵,固有常教之陈,无用于战,讲肄而已,说者遂谓战而言陈,非知兵者。
张真源名习战陈,然未尝用古法,乃使大将各以意教,止使士知将意,将悉士情,然则古之陈图,果不足法矣?
先王为是纷纷无益之教,无乃厉使其民乎?
武侯有言:「八陈既成,自今用兵行师,庶不覆败」。
陈固用之以战,谓之无用,何也?
真源、武乡,皆古之知兵者,何其言之反
古人以陈肄兵,由来何所法象?
后世用与不用,其为成败何如?
可以文,可以武者,圣人之徒,毋以古所难言而遂略其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