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李平一”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资政殿学士太子少保致仕赠太子少师章简元公墓志铭 北宋 · 王安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六、《王魏公集》卷八
元丰六年七月十二日庚辰资政殿学士太子少保致仕、上柱国魏郡开国公食邑二千八百户、食实封一千户元公讳绛字厚之,薨于苏州衮绣坊之私第,年七十六。
讣闻,天子震悼,辍视朝一日,赠太子少师谥曰章简,录其子孙四人。
八月二十九日丙申葬于杭州百丈凤凰山之原。
公举天圣二年进士知礼部贡举翰林刘公筠奇其文,擢寘高等。
入试崇政,误用韵,犹赐同学究出身,补楚州淮阴县主簿
淮南旱蝗,部使者风郡邑毋得蠲赋,公按行以实免,于是独淮阴人得不殍。
再擢进士第,调江宁府观察推官
岁饥,境内流庸充斥,官为作饘粥发廪庾,公悉意循拊,谷价卒不能增,全活者数十万,至它旁近郡之民皆赖之。
摄治江宁、上元两邑,破奸摘隐,吏不能欺,民大化服。
县民王氏豪横,吞夺民田。
诱掠人奴婢,有欲告者,或𢦤杀以灭口,乡人至号为王豹
公擒捕掠治,卒伏法。
钟山民介居南北,被酒相殴击于道。
既归,明日有盗刖其足者,其妻呼邻里,皆意斗者之所为也。
捕至,公语其妻曰:「汝可去,盗已服矣」。
阴使吏随其后,果有浮图迎笑窃语相贺,公既絷浮图庑下,召妻一问伏奸。
众问公曰:「何以得之」?
曰:「吾视其妻哭不哀,泣不下。
又与伤者共床,而血不濡其裾」。
然后皆欢曰:「公神明也」。
范文正公仲淹安抚江南李康靖公居谷知军府事,交章称荐,召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吉州永新县
世指以为难,讼诉日数百,公听断如流,至邻邑争不平者诣公决焉。
大姓周整少孤,里人龙聿诱以蒱博,以奸胜上腴田万亩,因胁取其质剂。
整母诉于县,又诉于州、于转运使,至挝登闻鼓,皆不能自白。
公取案牍一阅而察其奸,田卒还周氏,一县骇服。
用举者知通州静海县,江淮制置使言私贩盐至二十斤以上请坐徒徙,公曰:「海旁之民,卤斥不毛,恃盐以生」。
自是,非群贩者止笞罚纵去,众赖以安。
尝奏审官五事,从其议,除江南西路转运判官,请得知台州
大水昏垫之馀,公出库钱就民作室数千区,许人自占,与之期三岁偿所费,于是流亡皆复业。
又甓其城,因门为堤,以禦暴涨,至今为利。
权三司度支判官,会甘陵罢兵,河北饥,经费外卒办于县者尤多,公调度折衷而人不知劳。
出为江南西路转运使,请除籍丁之法以便民,从之。
侬智高反,婴广州城甚急,宿军邕州,岁漕又不足。
上以为直集贤院,就充广南东路转运使,乘遽至部。
建濒江水砦数十以待逋寇,缮治十五城,器械楼堞一皆完给,而军食以有馀,用功迁尚书工部郎中判三司盐铁勾院
又除两浙转运使,赐三品服,改河北转运使
召充三司盐铁副使,拜天章阁待制,知福州
英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又迁给事中、知应天府西京留守司,又徙河北都转运使
奏事殿中,英宗顾问甚久,谓公曰:「罕有如待制忠者,朕弗忘也」。
今上嗣位,迁尚书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知广州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
又知越州,知荆南府,皆兼本路兵马钤辖
郓州京东西路安抚使,未至部,召为翰林学士侍读知开封府
已而兼翰林侍读学士提举在京诸司库务,拜三司使
三司火灾,落侍读学士
未几复职,充群牧使,拜参知政事
后三岁七十,数上章乞骸骨,上遣中贵人封还所上章。
面请者又六七,上遽曰:「闻卿子耆宁孝谨好学,使校书崇文,且留二期」。
公恐惧俯伏,请避贤者路,固不受命,上慰谕久之。
公归,语亲友曰:「上恩如是,吾不知税驾所矣」。
太学生虞蕃上书讼博士受赇不法,逮系诸生
公族人伯虎太学生,得教谕小学逾半岁,公弗知也。
御史府执耆宁下吏,耆宁素羸疾,自幼事公未尝跬步离膝下。
公大骇愕,即上章愿纳平生职禄,乞许耆宁即讯于外,如事连臣,不敢计是非,一皆引伏。
上诏谕再三,许如奏,而御史格诏,夜立耆宁庭中,遣使蹴迫伏辜。
又谓公使学官孙谔祭酒,录伯虎以为教谕
已而,御史至府第薄责公,公不复省视,即取牍书审如所劾。
其后狱辞成,则曰伯虎之得小学,即尝白公,而耆宁乃至逮捕前数日始因伯虎语乃知尔。
是岂公素不使子知之乎?
与公非有旧,公肯私谒耶?
人或惎公自伸,公曰:「吾为大臣也,已尝自陈,不敢不尽,胡乃自负其言?
内无愧耳,又何辩焉」?
出知亳州,陛辞日召对,上迎谓曰:「卿行事朕所自知,一岁即召卿也」。
又欲更以许州,公顿首谢:「臣罪大,陛下贳死为幸,安敢择郡?
使臣得小州如颍足矣」。
上许之,赐坐,使服金带如旧,慰劳备厚。
明年,以资政殿学士青州,并京东东路安抚使
过都,朝谒问恤继至,留提举中太一宫兼集禧观
自颍还朝,未踰年乞归老,前后累章十数。
上谓公志力未衰,尚宜在左右,公恳辞曰:「臣老矣,虽衔恩欲彊自勉,馀年无几。
至于癃薾失职而去,为终身羞,幸陛下保全其终始」。
因移疾弥月,上数命中使至第存拊,公力疾入谒,曰:「臣疾惫子羸,诚恐一旦先朝露,则遗骸不得以近先人之邱墓矣」。
上恻然,犹不得请,曰:「朕为卿办治,虽百子何以加」?
公每造朝,诏勿多拜,车驾游幸,听免扈从。
迩英进讲,亟召公,公至,涕泣避位,上敦谕再三乃就席。
又上章面倾悃愊,遂以太子少保致仕。
公由著作积十二迁至侍郎,会更官制,乃除正议大夫
尝判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纠察在京刑狱判昭文馆宗正寺修玉牒官、权判尚书都省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同译经文都大提举三馆秘阁,践历华要,所至称治,遂登丞弼
晚以东宫师保就第,始终荣名,士大夫知与不知,咸称慕焉。
公幼敏,五岁已能赋诗,经史过目辄诵。
九岁,知荆州孙冕试以三题,荐于朝,贫不能行。
及长,博识彊记,长于议论,落笔为文,醇雅深茂,属辞比事,钩引贯穿,为一时推重。
翰林,诰命一出,天下莫不倾想鼓动,上每叹曰:「卿文词高妙,近世罕比,足为朝廷光采」。
及在中书,蕃戎书诏多出公手。
景灵宫诸殿成,莫夜传诏俾公草上梁文,迟明以进,都下传写,以后得愧。
有文集四十卷。
既以文学知名,至于临政,尤善为方略得事情,吏淮阴江宁已有能称,及治闽、广、开封,不略细故,秋毫委曲,务尽其实而平反之。
有《谳狱集》五十五事,为十三卷,传于家。
天性孝友,直谅岂弟,待后进不为边幅。
每以砥砺名节、敦尚风义为先。
唐国有疾,公请命于天,誓以身代,神示其象,唐国亟愈。
及后丁内艰,倚庐三年,哀毁骨立。
公以布衣起家,兄弟六人与其孙、子皆无仕者,公既贵,悉以荫补官,犹月给俸钱购市良田,使之充羡,不为分毫计惜。
推贤与善,惟日不足,荐士千数,后多知名,至辅弼侍从者甚众,卒无一人累己。
与人交际,务出忠信,或用此以为赚,公弗之回也。
及预政,尽忠无私,将顺谏救,慎重不泄,虽耆宁莫得闻省中语。
议上前,惟正之从,不为茍且。
及得谢,上谓公曰:「卿自与政,中立不倚,比有忮害卿者,事往矣,不复道也」。
公谢曰:「臣不肖,待罪近司,无所裨补,陛下含容不诛,其退分也,尚敢以片辞校枉直哉」!
上悯然久之曰:「卿可营居京师,朕资卿金币,且便耆宁仕进」。
公皇恐逊避,曰:「臣有田庐在吴,归可售,即筑室都城,得望属车之尘幸矣,何冀赐耶」?
行次近郊,上遣近侍赐金千两,诏曰:「无事早还京师」。
公既至吴,二子分直洞霄、鸿庆宫,图书盈前,琴瑟在御,扁舟篮舆,湖山自适。
踰年,手奏:「臣垂老多病,朝夕先墓,不克奉诏」。
其辞皆感恋恩遇之语。
既薨,上得公遗奏涕泣,因出示执政曰:「此必元某之文也」。
遽命内珰远拊其孤,馈金百镒,诏其家集平生文章上之。
元氏系出于危,危出姬,后封于新,历秦、汉、晋、唐皆有仕者。
五代时全讽起建昌,为抚州刺史,其仲子倡任信州刺史,为公之曾祖。
淮南杨渥战北,信州吴越钱武肃王,因自易元姓。
德昭,官至尚书左仆射侍中封晋国公谥正宣,为公之祖。
生九子,皆以父任至显官,独幼子守文举咸平进士擢第,官至大理寺丞,为公之考。
公既贵,赠曾祖太子太保,曾祖妣徐氏郜国、黎氏莒国,并太夫人。
太师,祖妣朱氏崇国、姜氏申国,并太夫人。
考太师中书令六年郊祀,更赠开府仪同三司追封崇国公
妣钱氏燕国、裴氏唐国,并太夫人。
始娶太原王氏,越郡夫人
继娶蜀郡氏,魏郡夫人
子耆宁馆阁校勘,有至行,好学能文,上所褒者。
耆弼承奉郎
女长适尚书司封郎中李平一仁和县
次蚤卒。
延祖、似之,皆早卒,幼曰绍京。
铭曰:
允矣元公,博闻敏识。
奋躬逢辰,显大翕赩。
挟词决科,爰初童羁。
居官出使,名发声驰。
遂参侍从,德严望尊。
于闽于广,维屏维
乃登翰林,乃尹帝畿。
文国之华,政也吏师。
帝谓公曰,往哉弼予。
易直端亮,一其终初。
公拜稽首,敢有不共。
弗冯弗回,惟正之从。
御史折狱,公不汝违。
期年还公,上所自知。
辞荣遗宠,章十数。
褒嘉问赍,卒老于吴。
天不憖遗,衋伤殄瘁。
令问曷归,传史在谥。
贻谋子孙,忠厚孝恭
播美邦家,茂实显庸。
卜吉,兆此新阡。
铭以昭之,于千万年。
郭逵等计度讨交趾合用般粮人夫御批熙宁九年四月丙戌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四
近据广西转运使李平一奏:「将来大军进讨,合用般粮人夫四十馀万,乞自湖已南,一例差科前去」。
显是张皇,惊动人情,传闻远近,上达朝廷,深为不便。
卿等可多方计度的确合运致兵食人力数目,疾速以闻。
乞移许彦先别路奏熙宁八年七月 北宋 · 刘彝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六
提点刑狱许彦先、转运判官傅燮互讼,彦先纳金珠,而转运使李平一亦言彦先独差官管勾告发坑冶。
乞移彦先别路,体量理曲之人。
太子少保元章简公神道碑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四二、《苏魏公文集》卷五二、《西湖志》卷二六
国朝登用辅臣,尽循唐旧。
乾德二年太宗皇帝始置参知政事,以贰宰职。
六圣继承,遵守不改。
乾德讫熙宁百馀年间,得人之盛见于国策者七十有六人
或以文学进,或以武功显,或自右枢而叙升,或由夙望而入用,或以台阁久勤而次迁,或以藩州治效而超拜。
卿材国器,相望于庙堂。
从而正宰衡、执邦柄者,常什七八焉。
若乃耆德宿名,体备数器,政事为良吏表,儒学为群彦先,出入藩朝,既劳且旧,有如故太子少保致仕、赠太子少师魏郡元章简公者,几希矣。
公讳字厚之
杭州钱塘人
其先本危氏。
崔琳姓苑》:「危,姬姓也」。
后封于新,世久寖微。
奏汉以来,虽有仕者,未甚显大。
其一支著临川郡南城县,世力农,以财雄乡里。
唐季江淮寇盗充斥,公之曾祖讳仔倡,与其兄全讽鸠合乡人,即所居立壁垒,远近依以为援。
中和五年,破黄巢之党彦章于鲁牙潭,天子以全讽为抚州刺史,仔倡信州刺史
吴王杨渥克定江西抚州,徙江都
信州钱塘,遂易元氏。
生公祖,讳德昭
武肃王称制,用以为相,官至右仆射侍中、晋国公
晋公九子,其八荫补王官。
幼子讳守文,入朝中咸平进士第,官终大理寺丞、知白州,公之考也。
公幼孤,流寓江湖,卓然自立,向学不怠。
九岁谒荆州太守孙公冕,面试三题,以神童荐于朝,贫不克行。
十八,拔开封进士,荐廷试优等,以声病降同学究。
出仕迫于亲养,不遑择禄。
楚州淮阴县主簿
岁恶,蟹蝗害稼。
民户诉灾,转运使按状,以为无损。
公亲履田亩,覈实蠲租,上不能夺。
是岁,楚之四邑,独淮阴民免转徙之患。
乡贡再上,擢乙科,授江陵府观察推官
明道旱灾,江淮荐饥,官发廪米为糜淖,以哺流民。
公职其事,躬自给视,饥病者数万皆得以济。
大尹李康靖公、安抚范文正公上其事,召见,改秘书省著作佐郎
连知吉州永新通州静海二县,或以治剧选,或以干裕荐,并书课闻于朝。
江西转运判官,职罢,愿试繁郡。
天台水溢,城郭漂溺千馀家,被命至台州
至则出公库钱,即民故居作庐舍,令自占,期三岁偿所逋。
又甓其城,闸其门,以捍江涛之患。
自是,水不败城郭。
代还,权三司度支判官
甘陵兵旱之后,道殣相望,庾无见储,责在度支
公为之校耗,登调盈虚,转它州赢给助其乏。
踰年,出为江西转运使,奏除一道民籍丁口钱,贫老者蒙利尤多。
皇祐三年,广源侬蛮寇二广,守漕皆坐失律免官。
朝廷旰食,为择使者,就加公直集贤院,充广东转运使
始隃岭,径趋贼冲,躬相隘险,濒江建水砦数十,缮治诸州城,楼堞戎器,纤悉如法。
上闻,特迁一官。
两浙河北转运二司盐铁副使,擢天章阁待制、知福州
治平初,拜右谏议大夫,以给事中应天府南京留守
河北都转运使,过都陛对,奏陈中外利病。
英宗皇帝面称之曰:「论事者无如待制忠,朕弗忘也」。
神宗即位,进尚书工部侍郎,以待制集贤院学士
是岁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广州
时南方岁凶盗炽,州郡多故,凡五岁中连徙越、荆、郓三州,皆兼一路使职
未至郓,召入翰林学士
公早以文学擅,而久更吏剧,负其夙志。
簿书填委,而未尝辍简编,舍翰墨。
晚遇知己之主,翱翔禁复,得以摅发其蕴。
故制书诏令,纯深温润,切于事理。
至于一篇一咏,往往出人意表,秉笔之士,以此多称美之。
加又抒思精深,长于应猝。
初,景灵宫诸殿落成,须上梁文,诏以属公。
薄暮受命,黎明奏篇上,深赏激,都下竞传诵之。
明年知开封府,满一岁罢,兼侍读学士
未几,权三司使,坐属官遗火焚省舍,落所兼学士
无几何,复职,领群牧使
熙宁八年冬,拜参知政事
公自预政,每进对上前,敷奏详悉,曲尽诚款。
诸公论议或同异,公无所委随,惟正之助。
而谨畏慎密,虽对子弟,未尝及省中语也。
上雅称公文词高妙,近世少儗,足为朝廷光采。
虽在中书,犹欲以辞令诿之。
每蕃夷书诏,必令视草而后遣。
越三岁,告老于上曰:「臣年政七十矣,愿乞残骸归故里」。
前后表请面陈,至踰十数。
上敦谕再三,又遣中人持还其章
他日曰:「闻卿子耆宁,孝谨好学,今使之校书崇文,以留卿二期」。
公惶恐固辞,不获。
既而亲友曰:「上恩如是,非孤臣之福,自兹吾不知税驾之所矣」。
元丰二年春太学虞蕃诏狱,扳公尝以族人伯虎博士孙谔,风祭酒小学教谕,辞逮耆宁名,捕甚遽。
公骇不知所谓,入诉于上曰:「耆宁幼失所恃,未尝跬步去臣左右,父子更相为命二十馀年矣。
仓卒对狱,实虞非意,愿纳臣平生禄职以赎其命,使即讯于家。
事之是非轻重,一切听报」。
上恻然许之。
御史犹胁迫伏辜,又诣府第,以簿急责公。
公不复视,遽取笔答具狱曰:「御史所讯,皆是」。
遂以本官出知亳州
初,狱成,或谓公曰:「伯补职且半年,耆宁未捕前数日方知以白公,是岂有祷也。
又未尝造请,安得私语事?
此一言可以自辨」。
公曰:「吾大臣也,既以告上矣,今若自明,是前言不尽也。
岂有大臣对上言而二三者?
内省无愧,复何辩为」?
卒无一言及之。
至陛辞,上察无它,赐坐,慰劳曰:「亳若非便,易陈、许可乎」?
公谢曰:「既蒙保全不诛,又使择地,其敢自便。
若圣恩不遗,得支郡如颍足矣」。
即命改知颍州,曰:「一岁即召卿」。
仍使服金艾如学士,以宠异之。
明年,加资政殿学士、知青州
诏许入觐,遂留提举中太一宫。
公志欲休老,章又十馀上,告病者数四。
一日,上临讲迩英,特召公面谕曰:「卿志力未衰,尚可备左右,勉为朕留进读」。
对曰:「西夕馀景无几,不幸颠仆而去,或溘死不得归骨先陇,即目不瞑矣」。
上深喜其诚。
至四年,以太子少保致仕。
既辞,上曰:「卿预政,中立不倚,比有间言者,朕自知之。
今既罢去无嫌,可营居京师,且便耆宁仕宦,朕当助卿费」。
公曰:「臣有吴中敝庐,倘可售,即如诏旨」。
特命二子分领鸿庆、洞霄二宫,俾居家就养。
行次畿县,又遣中使赐白金千两,戒以早为还都之行。
其恩意终始隆厚如此。
既至吴,脱略世故,不问家之有无,优游宴乐,吟咏情性,超然若出风尘之外。
后三年,薨于家寝。
讣闻,辍垂拱朝一日,赠太子少师
初,上览遗奏,左右曰:「此表必元某自为者」。
即日驰内侍问诸孤,法赙外特赐百金,戒其家集平生所为文章来上,凡四十卷,藏于秘阁
公生大中祥符己酉,终元丰甲子
天圣丁卯登仕,以元丰辛酉纳禄,起州县,历中外华要而至丞弼
著作佐郎,十三迁至尚书工部侍郎
官制行,换正议大夫,五易封爵,至魏郡
凡九镇藩郡,而兼一路安抚、钤辖者四;
六经使任,而江西河北皆再至。
入朝典领台阁宫观,更践省府总十一职。
所至皆有治效,而闽、广、京兆善绩尤著,至今人犹称道之。
以二品致政,耆老富贵,康宁考终,寿七十六。
在仕五十八年,修絜寡过,保躬全名,善始令终,世鲜其比。
薨之明年某月某日,葬于杭州钱塘县某乡某里,去祖茔几里所。
夫人太原王氏封某郡夫人
蜀郡氏封某郡夫人,并祔公茔。
二子:长即耆宁,今为某官;
次耆弼,某官。
兄弟孝谨承家,孰睦友爱,未尝相离。
出入动息,如公存焉。
二女:一适尚书司封郎中李平一,一早卒。
五孙:延祖、似之早卒,绍京、绍直、绍孝并假承奉郎
公生始孩稚,颖拔不类常儿。
乳保尝负之过佛室,见所谓观音像者,辄喜笑若素所熟。
又指黄卷中《普门品经》,欲持取去,家中止之,则啼号不已,闻者嗟异,以谓宿习之说不妄也。
性至孝,自幼服勤亲侧,不懈晨夕。
太夫人尝寝疾,寖亟,公忧悸不知所为,默祷于天,愿以己代亲所苦,恍然若神示其象,已而遂愈。
洎太夫人弃养,服丧毁瘠,葬祭不踰礼制。
昆弟六人及子孙未有官者,皆用公荫补入仕。
又市良田以赒族人之无禄者,自少长拊存周至,卒无一言。
其孝友敦睦行义如此。
公少历艰苦,周知物情,儒术吏资,盖得之天赋,非勉强所能。
及接物,极和易,与人言,洞然见底里
至临事,则严毅立断,下不能以毫毛欺绐。
江宁摄治府下二邑,戢狡吏,抚疲民,治誉蔼然。
钟山有民妻诉夫夜醉归,道为仇人折足,至家而死。
公默察妻泣,虽泣不悲,遽使归听命。
既去,阴遣吏蹑迹,见与一浮屠笑语,立捕系,一讯而得奸状。
实浮屠私其妻,期是夕会于家,既至,夫寝觉而遽,为所戕,卒寘于法。
横山王氏子恃富不法,尝贼杀不辜,里民目为「王豹子」,莫敢与校。
一日因事追下狱,公数其宿负,榜杀之,邻里亲戚莫不称快。
永新土豪龙聿者,尝诱同里少年周整饮博,以奸整千缗,准其上腴田以偿直。
初犹代耕输谷,岁久遂割占其田。
整母方知博事,讼于县,则母契存焉。
于州、于使者,至挝登闻鼓,皆不能直。
公至,母又以告,公视契,一言以辨其伪。
聿具伏,归整田。
或问公,以何见其伪?
曰:「始视契,日月在母氏印上,是必得母他牍尾印以续伪契」。
问之,果然,一县惊叹,以为神明。
其典州使部,不为赫赫名,察见吏民隐慝,纤悉不差。
然意本在宽情,既得则纵舍,不穷其细故,未尝以文致人罪。
有《谳狱集》十三卷,总五十五事。
观其书,可以知公之所存,皆得于平易忠恕也。
公病世俗靡薄,朋友道丧,尝后己以从众。
故与人交久而益亲,人皆称公长者。
还吴,日与乡闾耆旧相过从,遨游江湖,处布衣野老间,无辨也。
内外扫之日,初无苦疾,无治命,㗳焉顺化,人以为吉履之报焉。
公之薨也,门人某官某状公之行以告于太常考功集议,谥曰章简
其葬也,今资政殿学士龙舒王公铭公之德,纳诸阴堂。
举是二者,可以传不朽矣。
而嗣子犹以为未也,曰:「状藏于官府,铭置于泉涂,见者盖寡。
有碑揭于神道,可以耸来世之观听也」。
予早与公周旋,尤详行实,假之以劖于石。
言念畴昔,音旨如昨,追而叙之,一二可记。
公之在翰林也,予方在朝廷,每训辞之下及应用手笔、碑表、诗歌多得览观,其体制深重,章句清裁,传在人口,皆出新意。
由是知公之文无所不长也。
又尝与公持论前言往行,讲寻源流,或推究天人善败之应,互叩其所属,往往更相推许。
由是知公之学无所不综也。
昔公使南海,当寇钞之馀,经画尤多。
时予邕州从父守英州禦寇,亦与有劳。
尝云:「方寇之去也,东广生聚无不被其毒者,非惟獠贼之遗孽,抑吏卒乘乱剽掠,甚于贼锋,无能摧却者。
洎公之来也,戢兵保民,咸有条画。
饥冻者得其衣食,流冗者复其居处,与夫驱除俘馘之劳,殆不侔也」。
由是知公之恤民弭患之功远矣。
公之得谢也,予方谪麾横海,相遇都下,留连眷眷,几不忍别。
遂媾姻好,至诚悃愊,不以先后改观。
此又知公笃于旧故,虽古人之所谓「久要不忘」者,何以过此,故予尝怀之未始忘也。
因孝嗣勤请,得以详其实告于后人,亦公之雅志也。
铭曰:
元出于危,其原自姬。
始有新邑,世久寖微。
南城之族,力富农资。
逮公曾门,遂显于时。
曾门弟昆,殄平孽部。
临川上饶,析唐符土。
上饶入越,从事伯府。
授氏承家,实生公祖。
宪宪公祖,遂相钱塘
克大厥宗,九子鶱翔。
大理逢辰,词科奋扬。
德厚位卑,再世其彰。
其彰谁,宫保是嗣。
特起江湖,拔出群萃。
孤童,不污下吏。
平津经术,再登上第。
试政州县,惠弱锄强。
上嘉治行,寘彼周行。
庸万世,勤劳四方。
有威有惠,一时之望。
入陟公台,神皇所简。
曰惟汝贤,恨用之晚。
公亦感慨,倾输诚款。
恳辞异数,惧将不免。
讼兴璧水,谮蚳泉。
刊章横逮,朝听惊諠。
上察非意,公终不言。
去位未久,期年复还。
公屡告老,章踰十上。
召对迩英,一一咨访。
诏宠其归,道涂赉饷。
官其二子,使归就养。
公既还吴,丘园是居。
朝昏湖峤,左右琴书。
耆老过从,肴尊宴娱。
安时处顺,冥然化俱。
公葬武陵,反祖旧服。
坟阙崔嵬,江山重复。
过者下车,敬瞻乔木。
诵歌遗德,清风肃穆。
杂诗六首(归后有感而作)其四 明 · 王世贞
 押词韵第十五部
班姬奉增成,衔理甘曲跼。
宁知迫岁晏,商飙寒玉。
李平一侍儿,咳唾黄金屋
朝矜赐膏沐,夕矜荐丝竹。
勿谗纨扇歌,此歌本当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