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节次差公吏收籴并拨钱下赈粜场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六四、《晦庵先生朱文公文别集》卷一○
军资库钱共二万一千三百六十二贯八百九十六文。
四千贯文省,差刘京手分卢文彬管押,于去年七月十六日前去隆兴府管下常池市收籴到米二千三百一十六石九斗六升,于八月二十一日到建昌县交卸赈粜。
四千贯文省,差衙前杨发手分朱涭于去年七月十八日前去隆兴府管下进贤县收籴到米一千九百二十一石八斗一升,并谷一百五十八石五斗。
至十月初九日回军,城下省仓交量米七百九十石。
都昌县交量米八百二十一石三斗一升。
星子县交量米二百一十石五斗,谷一百五十八石五斗。
一百七十一贯二百文省,揍依折帛钱共四千贯,差衙前吕祺手分熊瑜管押,于去年七月二十九日管押前去收籴。
二千贯省,差衙前吕祺往隆兴府管下奉新县收籴到米七百四十九石六斗,于三月十一日回军。
九千八十二贯一百一十九文省,于去年八月二十五日已后,节次支付在赈籴场收籴米,系在后项声说。
正支钱二千七百一十二贯文。
转支收到公吏籴米剩到钱共六千二百七十贯一百一十九文。
四百八十贯七十七文省,系转支籴米回纳钱,付杨发收籴。
其米在后项声说。
一千贯文省,支付朱彦俊籴米,其米在后项声说。
二千六百二十九贯五百文省,揍折帛钱共四千贯,付衙前谢安道、职级高宗选管押,于去年七月二十九日往下项去处收籴,共一千八百二十六石一升五合,于十一月初八日回军。
隆兴府奉新县籴到米一千一百六十九石五斗六升五合,淮南蕲州籴到米六百五十六石四斗五升。
折帛钱共二万八千九贯二百一十文省,系淳熙五年六年钱。
一千三百七十贯五百文省,系六年分支付谢安道、高宗选收籴米。
其共籴到米已在前项声说。
三千八百二十八贯八百文省,系六年分钱,付吕祺、熊瑜收籴米。
其米已在前项声说。
四千八百八十九贯九百一十文省,付在军赈籴场收籴米,系在后项声说。
五千贯,系七年分钱,差衙前孙焘、职级江彦和管押,于十一月二十五日隆兴府拿湖收籴到米二千二百九十七石一斗六升,于今年正月二十三日回军。
五千贯文省,差职级朱彦俊管押,揍前项共六千贯文省,于十一月二十三日江西吉州收籴共二千八百五十石,于今年三月二十九日回军。
差拨乳香度牒、糯米本钱共八千八百九十二贯二百七十三文省。
四千贯,差衙前王邦翰手分蒋安礼管押,于八月十五日隆兴府管下常湖收籴米一千九百三十二石八斗九升,至十一月二十四日回军。
四千四百二十九贯二百七十三文省,揍作前项钱共四千九百九贯三百五十文省,管押于十二月初一日隆兴府奉新县收籴二千三百(下缺)赈济孤老残疾不能自存(下缺)大人二百三十五口,□小儿一十(下缺)
论不才官吏状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二、《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一六
臣昨往河东一路,所见官吏内有全然不任其职,须至替移者,今具姓名如后:
一、知泽州度支郎中直史馆鲍亚之,年老昏昧,视听不明,行步难涩,本州职事全然不治。
转运使刘京泽州,决遣公人手分六十馀人。
兼信纵手分诸县村学,要盖州学,及歛掠人户钱一千馀贯,充盖造州学使用等事件甚多。
其人西京广有家活,而昏病之年贪禄不止。
伏乞转与一致仕官。
一、知汾州虞部郎中范尹,年老昏昧,不能检束子弟,在州贩卖,搔扰人民。
伏乞特与一致仕官。
一、宪州通判国子博士刘与,年及七十,行步艰难,精神昏昧。
虽已得替,伏乞特与一致仕官。
一、平定军乐平县监酒借职石贵,本是军中出职,因捉贼不获,降充监当。
其人不识字,又是独员。
如允臣所奏,乞下枢密院三班,著为定令。
右,谨具如前,今取进止。
王懿敏公素墓志铭 北宋 · 王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六一、《华阳集》卷五八、《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二七
公讳字仲仪,故宰相王文正公之子,其先大名莘人也。
皇曾祖鲁国公讳彻,皇祖晋国公讳祜,皇考魏国公讳旦,皆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
曾祖妣秦国夫人田氏,祖妣徐国夫人任氏、秦国夫人边氏,妣荣国夫人赵氏。
维公皇考,实相真宗于景德、祥符之间。
当是之时,天下衣食滋殖,百官各任其职,而兵革不加于四方,可谓贤相矣。
方其薨,公犹未官,朝廷录孤,以为太常寺太祝,迁大理评事、同勾当太府寺斗秤务
天圣五年,召试学士院,赐进士出身
又召试,得通判颍州,更怀州许州,累迁太常博士
又召试,得五品服。
宰相子比皆用试,得帖馆职,公独以大臣亲嫌,故抑之。
尚书屯田员外郎濮州运使欲加赋濒河之田,公言:「日者河决本道,而民困于失职,今大河新还,流者犹未尽复,可益以重歛乎」?
于是诏自濮七州,毋得令民过出租。
都官员外郎宣州御史中丞孔道辅荐以为侍御史
道辅出,亦出公鄂州
罢配民计口售盐,鄂人德之。
职方员外郎宿州
庆历二年,改兵部员外郎知谏院、同判国子监
仁宗方留精政事,思闻朝廷得失,御笔亲除谏官,而欧阳修、蔡襄、余靖,与公相次进用。
公起少年,蒙上所知,辄遇事感发。
尝言:凡朝廷欲有所更,其初不出于士大夫之论,则中书不敢以自行。
愿陛下收威福之权,明利害之分,事如无可疑,毋须下议两制,徒为纷纷也。
礼部取士,不询采行实,顾文辞漫漶,不足以应务。
请郡国置学,择明师使通知经术,稍近三代里选之法。
自景德以来,较今内外无名之费,数倍于前,请置官三司,量一岁所入,其用非急者,皆省去之。
皇子生,议欲因赦,百官进官,大赏赉诸军。
公又言:「方元昊叛,契丹数有所求,县官财用不足,宜留金缯以佐边费,谨官爵以赏战劳」。
其议为公止。
仁宗间天章阁,出手诏问两府大臣所以兴治革弊之方,公又大疏时政姑息十馀事,皆人所难言者,末以「非知之艰,行之惟艰」为戒。
它日曲召谏官欧阳修与公等四人面谕曰:「卿等皆朕所自择,数论事无所避,特皆赐服章,非繇宰相言也」。
于是赐公三品服,除天章阁待制淮南都转运按察使
时初置按察,诸路皆以苛为,独公为不苛人,然贪吏盖有自投去者。
罢覆折二税羡缗数十万,朝廷因以戒诸路。
刑部郎中泾原路经略安抚使、知渭州
未几,坐尝属河东转运使刘京市材木,制下御史台自以己坐得罪而公所市无私,犹降公知华州
既而言者又以谓公监察御史里行阎询为连姻,方置劾时,不以其事闻。
既夺里行,亦落公职,知江州
未行,改汝州,更潞州
丁太夫人袁氏忧,服除,知兖州,复以天章阁待制渭州
即除龙图阁直学士兵部郎中,还判三班院,以枢密直学士权知开封府
至和二年秋,大雨坏蔡河,水入都城中,密诏马军都指挥使范恪障朱雀门。
公违诏止之,曰:「方上不豫,军民庐舍多覆压,奈何障门,更以动众耶」?
公于时昼夜检访奸攘,都下为之肃然。
尝建请置使判官主熟事,置八厢官决轻罪,置发放司朱官以检稽违,后多见施行。
龙图阁学士定州路安抚使、知定州,以翰林侍读学士成都府
先是牙校岁输酒坊钱,以供厨传之费,前后日加丰而不知约,故输者亦加困而不能胜。
公为一切裁约之,省其费过半。
铁钱唯行于两川,岁加铸无止,故钱轻而货重,商旅不能通行。
公为罢铸十年,而物价差以平。
利州路饥,公遣发廪赈救,民得无流徙,诏适下而公奏至,上数称嘉之。
公为政在便人情,人录公所行为《王公异断》。
知开封府,为群牧使,知许州,历谏议大夫给事中尚书工部侍郎
英宗初,再迁兵部侍郎
治平元年秋,敌寇静边寨,权泾原陈述古副总管刘几议进兵,不合,敌寖围童家堡。
天子西忧,以端明殿学士又知渭州
既入见,英宗谕曰:「朕知学士久,今边陲有警,顾朝廷谁可属者?
其勉为朕行」。
于是番酋故老,皆欢呼越境,望公之来。
比公驰至,则敌解围去矣。
公屡帅泾原,驭将卒有恩,无不得其欢心。
又善料敌情,故塞下戍常少,而积粟至十馀年。
尝广渭之西南城,浚隍三周。
属羌间以土地来献,公悉募置弓箭手,其行阵出入之法,身自督教之。
其居旧皆穿土为室,寇至,老幼多焚死。
公为筑八堡,使其居足以自保,而父子皆感泣曰:「誓不敢忘我公之德」。
所部东西两路巡检,皆分领弓箭手,不得以自便。
公曰:「此岂前日募民兵意耶」?
悉使散耕田里,遇有警则发之,故其涵养士气,名为勇悍,它路莫能及。
原州蒋偕宣抚使范仲淹筑堡大虫巉,堡未完而敏珠尔密臧伺间要击之。
辄从间道遁归,伏庭下,当以军法论。
公贳,令复往。
总管狄青曰:「彼方据险设伏,以待官军,轻而无谋,往必更败」。
公曰:「偕死则俱往」。
计不得行,卒能以死致其首,完所筑堡而还。
番官密斯噶,本天水羌也,尝与敌为用。
始州欲羁縻之,因请以为十族巡检
及下公议,公即声其罪,械还本族。
既而叛去,诸将曰:「不重购之,后必为边患」。
公曰:「吾在边,敌未尝敢轻入,密斯噶何为也」?
公一日燕堂隍,边民悉惊走入城,诸将曰:「使奸人亦从而入,必将举而内应,不若拒之弗内」。
公曰:「若拒之,东去,势必摇关中
当且纳之,固知敌不敢犯我,此必有奸言动之者」。
乃下令曰:「敢复有言敌至者斩」!
有顷,候骑从西来,其传果妄也。
诸将皆服,莫如公所料。
澶州观察使,为真定府路安抚使知成德军
今天子即位,移青州观察使,复以为端明殿学士,迁尚书左丞,为河东路经略安抚使、知太原府
会汾河大溢,公曰:「若坏平晋,遂将灌州城」。
乃命先具舟筏,筑堤以捍城。
一夕水果至,人得无恐,至今人每遇公所作堤而留叹之。
荐饥,公劝大姓出,活殍者十馀万人。
及公去,州人迣马首环泣,终日不得前。
又改徐州观察使,辞不拜,知通银台司,兼门下封駮事
以疾求补外,留兼提举醴泉观,又知汝州
岁馀,乃言:「臣被病久,顾不能任君事,愿还政于朝」。
遂加工部尚书致仕,职如故。
故事,致仕虽三公无带职者,朝廷方施用新法,公首以学士就第,时人荣之。
公少慷慨有大志,人不敢以贵游子弟遇之。
及显在朝,敢言天下事,数击奸佞上前,其言不屈于势权。
然廑于荐士,虽武夫处士,常急于引拔。
与人交,周旋无不至,不藏怨于人。
凡所与游,皆一时豪贤,稍稍去至公卿者,多出公后。
庆历中,朝廷患政事因循日久,二三大臣因与共谋,尽更前之所为,而间至于不次用人,于是论者皆指以为朋党。
及大臣去者,人莫敢以为言。
公尝独言富弼、韩琦、范仲淹皆有重望,宜复召用,处之以不疑。
仁宗尝命公悉上为御史谏官时所言事,留观殿中。
公晚之泾原英宗许以大用。
公还在道,大臣入问上疾,数问王某日当至,间又趣令入见。
公至,会英宗大渐,又俛而去国也。
公在渭与蜀,尤有爱于民,皆图公像而生祠之。
公历抚三路,岁且久,未尝一朝用兵。
夫厌难于机先,与收功于后,其孰为愈哉?
公亦不自有也。
熙宁六年三月甲寅,告公薨,辍视朝一日,有司谥公曰「懿敏」。
其年五月庚申,葬公开封县新里大边村文正公原下。
娶李氏,礼部尚书维之女,同安郡夫人
又滕氏,给事中涉之女,安康郡夫人
又张氏,太傅士逊之女。
永嘉郡夫人
子男五人:厚,进士及第,早卒;
固,大理评事
凝,秘书省正字
常、粤,将作监主簿
女二人,适将作监丞李谨、文居中。
所著文集二十卷。
余与今参知政事冯公当世少从公游,及公薨,余自次公平生所为作之铭,而当世为公书,既又枢密文潞公为篆公之铭盖,皆不待公子之所求。
然则观公之于人,亦其至哉!
余虽不能文,得附见于后世以信其人,庶几公为不忘焉。
铭曰:
允文真宗,魏公经之。
列公配食,后人是诒。
分发匪冯,遇也尚少。
进击奸回,其孰不挠。
三迁逶长,往御貔虎。
一旅不惊,终公之去。
公去几何,寇猖在野。
折谋,皆出公下。
治平之初,必进谓公
仪仪来还,孰不逢?
公犹有施,公则思止,尚书端明,顾岂不炜?
公言犹新,刻诗在珉。
作之谁,惟时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