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丁顾言”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进号显圣灵源公诏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丙子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四、《宋大诏令集》卷一三七
四渎之雄,九河居要,夙著浮沉之典,式尊正直之神。
朕展采乔岳,致诚有昊,爰历宣防之地,缅怀烈圣之功。
皇运肇开,澄澜宿应。
钦惟善利,用益嘉名。
宜进号显圣灵源公,仍遣右谏议大夫薛映河中府比部员外郎丁顾言就坛祭告。
重修善政侯祠堂记咸平四年六月 北宋 · 苏为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
《祭法》:「德施于人则祭之,能禦大灾、能捍大患则祭之」。
是知声光垂于简编,德馨飨其庙食者,岂徒然哉!
善政侯琅琊王公讳元炜,册封之典,图志载之备矣。
按有唐大和中出佩铜章,字人海徼。
时属承宽之后,躬行阜俗之化,以勤俭诫游堕,以诚悫崇孝慈。
贪夫敛手于袖间,暴客屏迹于境外。
能使婚嫁有序,茕独有依。
他民愁叹,我则民谐乎礼乐;
他民彫弊,我则民丰乎衣食。
《诗》所谓「恺悌君子,民之父母」者欤!
先是厥土连江,厥田宜稻,每风涛作沴,或水旱成灾。
不若采石于山,为堤为防;
回流于川,以灌以溉。
通乎润下之,建乎不拔之基,能于岁时,大获民利。
故自它山堰溉良田者凡数千顷。
得非谓「德施于人」乎?
「能禦大灾」乎?
则侯之为政也,易俗移风,其生民,沐义浸仁,泽及来裔,使永永之世犹受其赐者不可胜数。
则子由治蒲之政,西门投巫之酷,谅多惭德。
矧今海内晏清,哲后求治,一同之任,非贤弗居。
博王君辍玉笋之班,假墨绶之秩。
去民之害,必杜其渐;
兴民之利,必臻其源。
他日,向侯之德声,谒其祠庭,则门,曝露尤甚。
乃叹曰:「将何劝民乎!
吾将新之」。
吏忻民欢,风动草偃,徵材揆日,经之营之。
于是迁祠之基,止堰之上,使泛舟者赖其德,力农者怀其恩。
观其庙貌翚飞,轩墉蔽亏。
及其庭也,则若聆乎片言;
升其堂也,则如闻乎七丝。
我乃洁诚端简,享神于祠,是使遗爱之道载彰,严祭之礼斯备。
在江之浒,佑我蒸民。
呜呼!
侯之生也,以子男之位,能以善政被乎俗;
其殁也,以正直之道,能以不朽留其神。
向若为唐钜僚,列爵重位,必能霖雨四海,舟航巨川,则贞观之风不为辽哉!
知县太博誉播乎清化德施乎疲俗,景慕前哲,树之休声,庶使向斯之庙者,知仁政之可尚也。
通理侯藩,备熟徽烈,俾旌如在,无愧直书。
其祠堂之栋宇,官吏之名氏,请附之碑阴。
大宋咸平四年岁次辛丑六月初伏前一日记。
宣德郎、守殿中丞通判明州军州兼市舶骑都尉、借绯苏为撰,朝奉郎尚书虞部员外郎、知明州军州兼市舶上骑都尉、赐绯鱼袋、借紫丁顾言书。
按:《四明它山水利备览》卷下,四明丛书本。又见乾道《四明图经》卷九,天顺宁波郡志》卷一○,嘉靖《宁波府志》卷一五,《四明文献考》,雍正浙江通志》卷二二○,乾隆《鄞县志》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