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正文
星变上封事 东汉 · 爰延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三
臣闻天子尊无为上,故天以为子,位临臣庶,威重四海。动静以理,则星辰顺序;意有邪僻,则晷度错违。陛下以河南尹邓万(案《邓禹传》、《陈蕃传》并作「郑万世」,此脱「世」字。)有龙潜之旧,封为通侯,恩重公卿,惠丰宗室。加顷引见,与之对博,上下媟黩,有亏尊严。臣闻之,帝左右者,所以咨政德也。故周公戒成王曰「其朋其朋」,言慎所与也。昔宋闵公与强臣共博,列妇人于侧,积此无礼,以致大灾。武帝与倖臣李延年、韩嫣同卧起,尊爵重赐,情欲无厌,遂生骄淫之心,行不义之事,卒延年被戮,嫣伏其辜。夫爱之则不觉其过,恶之则不知其善,所以事多放滥,物情生怨。故王者赏人必酬其功,爵人以甄其德。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情。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邪臣惑君,乱妾危主,以非所言则悦于耳,以非所行则玩于目,故令人君不能远之。仲尼曰:「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盖圣人之明戒也。昔光武皇帝与严光俱寝,上天之异,其夕即见。夫以光武之圣德,严光之高贤,君臣合道,尚降此变,岂况陛下今所亲幸,以贱为贵,以卑为尊哉!惟陛下远谗谀之人,纳謇謇之士,除左右之权,寤宦官之敝。使积善日熙,佞恶消殄,则乾灾可除(《后汉·爰延传》)。
卖过身子钱判 南宋 · 蔡杭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一五、《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九
阿陈之女方于前年十一月雇与郑万七官者七年,止计旧会二百二十千。十二月,便雇与信州牙人徐百二,徐百二随即雇与铅山陈廿九,身子钱已增至七百贯矣。才及六月,陈廿九又雇与漆公镇客人周千二,曾日月之几何,而价已不啻三倍矣(下阙)。
竞渡死者十三人判 南宋 · 蔡杭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一七、《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一四
竞渡一节,法有明禁,造意者徒一年,随从减一等,此其条亦不轻矣。汭口镇赤白二舟之斗,其欲争之心,已积于二三日之间,自汭口赤龙舟与范坞赤船斗,一不胜而心已忿。汭口赤龙舟,首持刃下船,白龙船内张万二、余万一又持刃在身,将以应之,此其以刃死斗之意,固已萌孽于此矣。两舟既散之后,赤龙舟却为李辛一、杨童所激,遂固舟求斗,而舟道相遇,小人一朝之忿忘其身,刃石交下,赤龙舟偶以人多,舟覆,死者一十三人。詹百廿八、詹万十四、李千三人,皆有刀伤痕,陈再四、程千五、邵些八、陈元三、张六四、詹细十七、朱细十七、叶四、邵些小五、杨童十人,皆有他物伤痕,虽非致命,然以此落水,遂不能出,从而溺死。则是十三人之所以死者,岂非张万二、余万一等之罪哉!本县不早结解,囚禁日久,牵连淹滞,当此岁暮,各家老小奔走道路,饥寒可念。当职入境,此项词诉最多。所争事既有因,又有朝省两次减降指挥,则亦可裁断。张万二、余万一不合以刃伤及詹百廿八、詹万十四、李千十,虽非致命痕,然因此溺水身死。照减降赦恩,张万二所伤两人,决脊杖二十,刺配三千里岭南恶州军,拘锁土牢,月具存亡申;余万一所伤一人,决脊二十,刺配三千里,拘锁土牢,永不放还。吴百十七、王日宣为首歛钱人,是时不曾在船上,照条徒一年,决脊杖十二,仍编管五百里。杨元一、丘省元、周千八、马千十、朱千十六、潘詹万六各持木杖争斗,六名各决脊杖十五,配五百里。内丘省元不合将刃下船,虽不曾用,然意亦不善,改配一千里。散身刬船人杨万七、周省三、蒋省一、朱万十六、金省四、周千七、朱再二、周省一、杨万三、杨省四各供招行手内木棒、船楫、石头,在白船上混乱作闹,打荡赤船上邵些八等,各决脊杖十二,编管五百里。詹省三是白船稍工,勘杖一百,押出州界。赤龙船上詹省十三、陈再一、陈再二及未到人李辛一、陈曾十七,合照条科断,以其船内死人已多,姑与免断。白龙船上未到人徐兴、吴些十七、徐辛一、余辛一、吴省三、郑万四、李辛六七名,并系刬船之人,各勘下杖一百,案后收断。诸葛大十官,先以弹激闹,不为无罪,亦且免根究。汭口监镇张保义不能禁戢竞渡,及连日交争,又复坐视,致各人溺死,可见不职,对移本州指使。仍牒本取解录问,照已断施行。
罗浮图志续跋(宝庆三年六月) 南宋 · 郑万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三七、《罗浮志》卷九
记录名山,千载事也。非胸次容乾坤,学力到今古,笔端妙造化,畴克当之?昔人入庐山读书,见郡记谓徐凝瀑布之诗,与李谪仙并传,而不觉失笑。又有游仙都得旧志云:「山柱上有黄帝鼎湖」,而未知鼎湖在陕之湖城,则悯其博古不精熟也。盖取予不到,无以逃作者衡鉴之目;考订不实,尤难乎塞后来雌黄之口。今天下名山率有记录,如其传以成讹,伪以误真,一时笔削不及研细,或为士大夫所嗤黜,则终古疵瑕,反为名山累。罗浮旧有《山记》行于世,疏脱简略,甚于前失。乃若朱明为第七洞天,泉源山为三十一福地,道书所载者甚备,而旧记乃从而略之。葛稚川、单道开俱西晋人,隐于罗浮。东坡子《西行山记》,皆恨山中人知有稚川,不知有道开。此自有宇宙,便有兹山,名峦异境,飞仙蜕客,直可指计,而此乎不录,则所记者谓何?武周纪功之碑,辞近矫诬,延祥冥报之事,迹涉怪诞,似不足尘齿牙于名山,而夸诩其事于简牍。殊觉清泉白石,有尘俗状而无物外意。然则名山而遇若人,犹为未遇也。是庵先生以伦魁伟望筮仕郡庠,于罗浮一睹面目,倾盖相友。盖尝漱酌景泰之泉,问讯稚川之灶,傲睨文惠之碑赞,游戏东坡之翰墨,胸次符其学力,学力副其笔端,有所寄兴,钟吕间奏,凡所以品题奇胜,贲发幽潜,若神物为之呵护。适冲虚道士邹师正以图志请,欣然许之。于是残碑断简之遗缺,村童野叟之讲问,佛言内篇之散漫,悬崖粉板之故新,咸就蒐括,析分户门,类一洗旧记疏略芜秽之失,而罗浮事迹富而艳,精而复赡矣。使闭门而读,亦可问津涉涯,况奉简来游乎!所谓藏山之秘宝者也。万抠衣从先生后,编成而属万校辑,以写琬琰。万窃自念,游圣门者难为言,庸敢措辞。抑观诸《易·大畜》之象曰:「天在山中,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夫天高矣,而畜于山中,此藏大于小之喻。孔子所以登泰山而小天下也。始之于邱垤也,唯见罗浮之大;今之于罗浮也,又以见先生之所以大。敢录其所得于先生者,以附于编末云。宝庆丁亥六月既望,门人免解进士郑万谨跋。
哀李统制 明 · 崔有渊
出处:李忠武公全书卷之十二
昔倭窥我邦,献马与孔雀。
虔若小事大,卑辞厚币帛。
朝廷信不疑,志士徒仰屋。
有人谓宰臣,漆齿何以敌。
宰臣绰髯笑,蛮兵类雁鹜。
原野一马蹄,举鞭可歼灭。
海戍废舟师,艅艎沙岸阁。
维时李节度,小少自颖脱。
受任造山堡,大蹂鹿屯贼。
群丑不敢动,猛气振沙漠。
归来朝市间,陆沈千夫侧。
清鉴在相公,岂无吹嘘力。
湖南左水阃,拔擢自井邑。
大修阴雨备,隐若一敌国。
蛮船蔽沧海,杀气亘南陆。
群帅皆褫魄,凶锋更难遏。
公乃击楫来,闲山雄所扼。
只手捍暴客,一战海成血。
遂加统制命,天书纡宠秩。
贼不进一步,荏苒三岁月。
蛮酋巧行间,他将残即墨。
我邦喜得谍,易置太神速。
公旋下金吾,中权换赵括。
关防一失险,生灵尽鱼肉。
国事已去后,更授公旌节。
公又大献捷,直欲吞日域。
天将都督璘,比营声势合。
值贼更陆梁,瘴海旌旗猎。
公浴夜祈天,歼寇即殒绝。
鸡鸣战方酣,惨憺将星落。
笳鼓齐献凯,哭声旋天彻。
凄凉馀部曲,故山归素绋。
都督见吾王,涕泪衣裳湿。
扫荡南海清,其功谁比列。
健笔太史褒,古庙遗像肃。
昔过松广寺,惠熙有老衲。
从公矢石间,为余前致说。
非徒公智谋,神明助战伐。
至今有海警,梦里见髣髴。
最悼郑万户,斗胆更无匹。
被甲杖大枪,击鼓促柁楫。
渠酋畏如虎,所向皆辟易。
方战中石炮,身先死未捷。
余游方丈山,露梁送远目。
是公古战场,谁人今复作。
龟船徒自横,一诗慰忠魄。
混沌倘不死,幽冥应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