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司农寺谢宰执 南宋 · 许巽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三二、《永乐大典》卷一四六○七
充员列院,久荷甄收;
稽簿大农,又蒙钧播。
乏左右游扬之助,赖始终成就之恩,退省庸虚,惟深感戢。
伏念某诗书末技,州县凡材,奔走尘埃,有年于此,沉迷簿领,乃分之宜。
偶脱身半刺而来,遂接武清班之末。
生成大矣,报称蔑然。
惟连营数百之师,尽仰哺盈尺之纸。
会计当而已,不知岁月之推移;
行废命也欤,敢问功名之迟速。
谓在镕之金,岂应自跃;
而就矩之木,无事先容。
况自知之甚明,惟己量之所称。
敢望诸公于台省之上,但求一麾于江海之间。
靖言进布于腹心,或恐上干于鈇钺。
敢期洪造,俾赞司均,何以聚人,知不闲于心计;
使之治赋,恐无补于司存。
自视歉然,何以得此。
兹盖共遇某官,佐王硕学,冠代宗臣。
岩岩鲁国之山,势雄五岳;
堂堂汉朝之相,名动四夷。
既立邦家太平之基,尤急筦库贱贫之士,权衡平施,炉冶兼收。
闻诸同寮,辱轸纳沟之念;
俾兹列属,遂归播物之公。
某敢不益厉操修,服勤事任。
虽文书或盈几阁,敢怠勾稽;
使钱谷不至庙堂,庶几报称。
易简方自序 南宋 · 王硕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六二、《宋以前医籍考》第一○八二页
医言神圣工巧尚矣,然有可传者,有不可传者。
就其可传者言之,其略则当先诊脉,次参以病,然后知为何證,始可施以治法。
古人所谓脉、病、證、治四者是也。
假如头疼发热,人总谓之感冒,不知其脉浮盛,其病恶风自汗,其證则曰伤风,治法当用桂枝
若其脉紧盛,其病恶寒无汗,其證曰伤寒,治法当用麻黄。
或二證交攻,则两药兼用。
傥脉之不察,證之莫辨,投伤寒以桂枝,投伤风以麻黄,用药一误,祸不旋踵。
又况六淫外感,七情内贼,停寒蕴热,痰饮积气,交互为患,證候多端,亦有證同而病异、證异而病同者,尤难概举。
若欲分析门类,明别是非,的用何药,谁不愿此?
奈何素不知脉,况自古方论已不可胜纪,宁能不惑于治法之众,将必至于尝试而后已。
用药颠错,诸證蜂起,殆有甚于桂枝麻黄之误。
古语有之,「看方三年,无病可治,治病三年,无药可疗」,正谓是也,故莫若从事于简要。
今取常用之方,凡一剂而可以外候兼用者,详著其义于篇,庶几一见而知,纵病有相类而證或不同,亦可均以治疗。
假如中风,昏不知人,四肢不收,六脉沈伏,亦有脉随气奔,指下洪盛。
当是之时,脉亦难别,徒具诸方,何者为对?
加之有中寒、中暑、中湿、中气、痰厥、饮厥之类,證大不同,而外候则一,急欲求其要领,则皆由内蓄痰涎,因有所中,发而为病。
总治之法,无过下气豁痰,可解缓急,气下痰消,其人必苏。
自馀杂病,以类而求。
其稍轻者,对方施治,自可获愈,或未全安,亦可籍此以俟招医。
若夫城郭县镇,烟火相望,众医所聚,百药所备,尚可访问。
其或不然,津涂脩阻,宁无急难,仓皇斗揍,即可辨集。
今取方三十首,各有增损,备㕮咀生料三十品及市肆常货圆药一十种,凡仓猝之病、易疗之疾,靡不悉具。
惟虚损、癫痫、劳瘵、症瘕、渴利等患,既难亟愈,不复更录。
是书之作,盖自大丞相公始辞国政,归休里第,命硕以常所验治方,抄其剂量,大概以备缓急之须。
硕自惟么么不学,辱丞相知遇,不敢辞也。
已而,士大夫间颇亦知之,不以其肤浅,而访问者踵至。
遂因已编类者,揭其纲目,更加辨析于其间,其略已粗备矣。
傥或可采,敢不与卫生家之共之!
承节郎、新差监临安府富阳县酒税务王硕述。
按:《易简方》卷首,光绪刻本。
仓部黄州张魏公1162年4月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八○、《东莱吕太史文集》卷四、《启隽类函》卷五三、道光《绵州志》卷三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
仰夫子之门墙,夙有依归之愿;
瞻元戎之旌纛,获承节制之尊。
敢以丹诚,寓之缃简。
恭惟某官佐王硕辅,命世真儒。
先知觉后知,传斯文之正统;
小德役大德,为善类之宗盟。
扶日毂于庆霄,握斗枢于宥府
入则赞一日万几之务,出则专五侯九伯之征。
震叠龙荒,焜煌麟阁,处消息盈虚之变,适行藏进退之宜。
肆琴瑟之更张,首弓车之聘召。
献言申戒,避宠就闲。
羽檄交驰,旧疏果符于龟策;
玺书狎至,陪都载绾于麟符。
虞舜之四巡,延晋文之三觐。
运筹坐胜,聚精会神,锡鈇钺以抚师,总江淮而分陕。
落毡裘之危胆,沸鹖弁之欢谣。
旗帜精明,鼓角欢亮。
国家再造,高鸿烈于汾阳
天地重开,翊丕图于建武。
钧衡于廊庙,下膏泽于幅员。
若智若愚,以祷以颂。
某荒芜晚学,蹭蹬孤踪。
每原念于衰宗,常屡投于化冶。
志勤事左,心亲地疏,误分边垒之忧,幸效辕门之役。
虽迹遥履舄,莫伸罄折之恭;
然气激肺肝,窃效钟鸣之应。
续易简方论题词 南宋 · 施发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二五、《宋以前医籍考》第一○八八页
王德肤作《易简方》,大概多选于三因而附以他方增入之,今世士夫孰不爱重?
皆治病捷要,无逾此书。
但其间有失点勘,未免大醇而小疵。
予与德肤蚤岁有半面之好,非敢求多之也,特以人命所关,不容缄嘿,于是表而出之,予岂好辩哉。
永嘉施发政卿撰。
白水山石壁题名宝祐三年三月 南宋 · 施若
 出处:全宋文卷八○九二
宝祐乙卯暮春之杪,上虞刘用父、山父、龙父、丰德肤白云山人郭仲休由锡雪回丹山,憩飞瀑之下,分石列坐,浮觞清流,视永和暮春觞咏其致一也。
主山水施若识。
按:光绪《馀姚县志》卷一六,光绪二十五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