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梅州重修学记1200年10月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四九、《平园续稿》卷一八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南海属郡潮为大,潮之属邑程乡为大。
五季伪刘升其地曰敬州,国朝避今祧庙讳,以易敬。
熙宁癸丑尝归潮,后十年复初,绍兴丁巳才五年又复,甲子适周矣。
虽曰僻在岭表,而自唐元和末韩文公守潮,首置乡校,谓刺史县令不躬为之师,命赵德督生徒,程乡秀民固在其中。
至元符初垂三百年,刘忠定公又谪于,每谓语不妄然后可入于诚,谆谆诲学者。
盖天以两贤嘉惠兹土旧矣,故其士醇,其民朴,葺学校以教之,尤不可已。
异时二千石自四遐相易而至,土风未遽知,政事未易修,凡所设施多在累月之后。
幸无移徙牵制,安意营职,亦不过期月,已迫合符,正使心乎教养,而为之也难。
今刘侯则不然。
侯,潮人也。
程乡,犹本郡也。
初仕即尉此,习知其风俗,周知其财用;
况大父、伯父再世登科,故崇儒之心切,而为政之力易。
下车以庆元五年之仲冬,越明年闰春之朔即增饰学宫,新十哲像,遍缋从祀,凡斋舍职事位下庖湢之属悉加于旧,广学田,增生员,别创小学四斋,弦诵之声日闻。
前守陈自修始以忠定公配享文公,至是各为之祠,以瞻以仪。
仲夏告朔,合僚佐衿佩二百人庆其成。
于是教授林陶掾曹姚得明、程乡李昌龄歌诗三章、章十句,以美之。
一章颂侯之来荣也,二章乐庠序之新也,三章欲人才之兴也。
其歌曰:「孰不为邦,孰守其乡?
如被锦衣,昼行辉煌。
侯曰上恩,曷敢弭忘?
何以报之,俾民向方。
言葺泮宫,于乡有光」。
载歌曰:「宣圣南面,珠旒衮章。
十哲侑坐,群贤缋廊。
六斋分列,小学峙傍。
谈经议道,春祠秋尝。
我侯戾止,率由典常」。
又歌曰:「訚訚诸生,振鹭来翔。
诗书礼乐,游息修藏。
勉尔行业,为时俊良。
毋毁于随,毋嬉以荒。
三岁大比,用宾于王」。
歌既阕,佥曰:「允哉」!
伻来视予,嘉其有美而有劝也,并纪岁月遗之。
他日与计偕者依《鹿鸣》歌是诗传而上闻,非此邦之盛举欤!
侯名涣,字伯顺,今官朝散郎
十月日,具位周某记。
梅州贡院1201年1月1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四九、《平园续稿》卷一八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易》曰:「随时之义大矣哉」!
时未可为,不为可也;
时既可为,不为可乎?
降汉迄唐,因郡国大小定贡士多寡。
本朝接五代之乱,乡举寂寥,士试州治,未有闱棘糊名之制。
由广而东,去国滋远,厥初合一路才贡一士,涵养二百馀年,人才始众。
之置州,适后他邦。
在法,士不满百,并试傍郡,贡院之不设,时也。
连举大比,至数百人,预荐者五。
或即郡庠,或寓驿亭,始苟简成之,终劳费葺之。
太守朝散郎刘涣节用储财,肇新试闱,亦时也。
相攸度基,广十有二丈,深三十有七丈。
竹木龙川,择梓匠于汀赣。
为厅堂各五间,其崇二丈五尺,廊屋十四间,内外门各五间,弥封誊录、东西厨屋总十间。
隔街有溪,限以编户,厚偿其直,撤而达之,洞视山川之秀。
溪中有百花洲,创佳致亭于其上。
兴工以庆元六年六月壬辰,讫事以十一月丁巳
匠以工计者五千有奇,杂役则募閒民,用砖十万,盖瓦倍之,钱以缗计者数千,米以斛计者累百。
十二月朔,行乡饮酒礼发焉。
程乡李昌龄,予里人也,以书道本末,且曰:「州惟一邑,向也百役所仰。
今侯甫修学校,又为是举,成规定于心,馀羡出于州,科调毫釐不及其属。
愿纪其实,以彰其美」。
恭闻太宗皇帝端拱元年进士二十八人,有古成之者预焉。
虽家广之增城,后徙于,其四世孙革遂登绍圣进士第
元符三年蓝奎继擢丙科。
政和二年则有刘中绍兴十五年复有罗振。
四邻望之,指为士乡。
又况戊申策士维扬,而潮人礼部尚书王大宝胪传第二,于同州
丁丑奏号南省,而惠人秘书郎张宋卿名冠淡墨,于为同路。
两贤学问既过人,而立朝持论并为当世所称。
《诗》不云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诸生他日取巍科,继前修,尚毋忘二千石成之德。
明年正月旦,具位周某记。
夫人邹氏墓志铭1192年夏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七四、《诚斋集》卷一三○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夫人邹氏,世居临江军新淦县。
曾祖复,祖昌龄,父敦礼
昌龄字永年大观间进士第,终建昌士曹
敦礼字和仲绍兴初乙科登第,仕至通直郎赣州节度推官
邹氏世儒,而士曹教子尤笃,尝仕于衡,因家焉。
通直两以贡士冠于衡,又以类省试冠湖南
娶衡人都曹谷氏之女,夫人适邹氏,两族荐绅文学相高,礼法相砺,故诸女日闲训诲。
夫人有女德,通直尤爱之,每曰:「吾此女不妄与人」。
绍兴丙子,朝廷行乡饮酒礼,县尹黄君钺与人士约,试毕而后行礼。
于是曾君德贤以《书》一经就试,黄君喜其文。
及行礼,通直摄僎介事,黄君出德贤文卷示之,且于行礼间觇其人物仪矩秀茂,通直一见倾盖,遂许以夫人归之。
夫人归曾氏时,德贤之大父仲平年七十馀,方康强,好欢乐,其子庆美、庆善日娱侍左右。
夫人于妯娌间序为下陈,凡膳羞牢醴,顷刻而办。
仲平得优游晚岁,与亲宾相娱悦,虽其家之肥,亦夫人先意承志之助。
仲平既终,而庆善夫妇亦老矣。
夫人下气怡色,昏定晨省,奉醴以进,必极其旨,奉馔以进,必极其丰。
退又探其所嗜,罗列而进。
庆善尤喜宾客,每与客燕集,必卜其夜,式歌且舞,曼衍毕陈,以极宾欢,弥日乃罢。
其蔬果腵脩,山肤海错,何珍不致彻已不进,庆善每喜。
其后春秋益高,牙车豁摇,宰夫烹熬,皆不合意。
至夫人刀匕所供,每事必尝,曰:「有妇如此,吾无饥矣」。
方其时庆善二女将及笄,其长子德元适早世,孤女三人俱幼,庆善夫妇既爱其女,择对惟艰,又忧其孙之无归。
夫人于侍膳间必宽其意,愿以身任。
至五女者,言动视听,织纴纂组,必手携面命,俾如《内则》之礼。
庆善视女若孙婉娩听从,叹曰:「微吾妇之贤,畴克尔」?
厥后以其长适临武奉议郎蒋君昂,其次适静江府观察支使文林郎洪君光谦,诸孙亦各择良匹而嫁之。
其橐中装皆夫人协力营之,加隆乃已。
蒋、洪二君既没,则又劝德贤收恤其孤。
淳熙乙巳庆善夫妇与德贤兄嫂相继而逝,德贤治丧哀毁不支,夫人尽夜哭临,总齐内外。
及至葬,车辙填门,夫夫勠力应接,终日忘食,由是感疾。
绍熙辛亥,毕幼子赵氏姻,赵氏尤为夫人所爱,入门未几而卒,夫人益哀,由是疾笃。
是年十二月二十日终于正寝,享年五十有五。
子男二人:千能、千龄。
女五人:长适从政郎新州新兴县李昌龄,次适迪功郎建昌军司户参军胡卿月。
馀在室。
夫人生于儒家,甚德而度,礼无违者。
敬事尊章为诸姒率,同室千指,俱无间言,下而媵仆,抚柔慈惠,各适其意。
方德贤少之时,笃志问学,求师结友,夫人经纪家事,井井不紊。
逮子之长,训诲尤力。
好学之士愿与子游者,悉招延之,故其子学以成。
每母子尊俎谈笑间,时以班姬《女诫》及古今《列女传》反覆评论,听者忘倦。
乡里之为妇为女者,是则是式。
其孤以今年某月某日,归夫人之柩于同乡西江之石兰原。
前期,千龄以迪功郎、新广州增城县主簿汝明之状来请铭于予。
予与和仲居则邻郡,官尝同寮,和仲江西诗人也,夫人当能诗,而未闻者,何也?
铭曰:
伯喈之子,封胡之娣。
林下之风,闺中之懿。
妇德妇言,彤管有炜。
岂无《胡笳》之辞,应有「柳絮」之诗。
胡不传兮,应见其二子而问之。
乐善录序隆兴二年七月 南宋 · 何荣孙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五九
或问东平王苍处家何等最乐,王曰:「为善最乐」。
大哉言乎!
以吾乐善之诚推之一家,则一家之人皆乐善;
推之一国,则一国之人皆乐善;
推之天下,则天下之人皆乐善,岂独处家而已哉。
陇西李伯崇,迎曦先生之曾孙,天资乐善,得《南中劝戒录》,伏而读之,深有契于其心,遂博览载籍,旁搜异闻,凡有补于名教者,增而广之,分为十卷,名之曰《乐善录》,亟镂板印行。
使家家藏此书,以广天下乐善之风,此伯崇胸怀本趣也。
隆兴甲申七夕日,蒙野何荣孙序。
按:《乐善录》卷首,续古逸丛书本。
梅州刘侯修葺程乡学宫落成(三章,章十句。一章颂侯之来荣也,二章乐庠序之新也,三章欲人才之兴也) 其一 南宋 · 林陶
四言诗 押阳韵
孰不为邦,孰守其乡。
如被锦衣,昼行辉煌。
侯曰上恩,曷敢弭忘。
何以报之,俾民向方。
言葺泮宫,于乡有光。(一章)

宣圣南面,珠旒衮章。
十哲侑坐,群贤缋廊。
六斋分列,小学峙傍。
谈经议道,春祠秋尝。
我侯戾止,率由典常。(二章)

闇訚诸生,振鹭来翔。
诗书礼乐,游息修藏。
勉尔行业,为时俊良。
毋毁于随,毋嬉于荒。
三岁大比,用宾于王宋周必大文忠集》卷五八《梅州重修学记》引。《周文忠集》:庆元六年闰春之朔,梅州太守刘侯增饰学宫,教授林陶掾曹姚得明、程乡李昌龄歌诗以美之云云。)(三章)

太上感应篇至言详解序绍定六年四月 南宋 · 郑清之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六
臣窃观大《易》一书,包罗天地万物之变,而自始至终称必者仅四语: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
曰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曰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曰阴疑于阳,必战。
阳则为善、为君子,阴则为不善、为小人。
自古及今,天下治乱不一端,人物贤否不一律,而所以为治乱贤否之分者,善恶而已。
至于善积而庆钟,恶稔而殃集,感召之机,随触而应,施报之迹,以类而从,则曰:非我也,天也。
夫亏盈益谦,消息之理也,天非有所厚薄而增损焉;
栽培倾覆,逆顺之势也,天非有所好恶而予夺焉。
视听明威,非蚤莫督察之也;
吉凶影响,非祸福惊动之也。
行孚于己,则效著于物;
过萌于心,则咎形于事。
此作而彼应,有不期然而然。
《易》之所谓必者,盖善恶报应之际,断虖其不可易。
此《感应篇》之所繇作虖!
恭惟皇帝陛下圣性高明,英姿凝厚,而加以问学缉熙之功,故能取善如舜,拜善如禹,夙夜行善如宣王
一言之善无不听,一事之善无不为。
臣曩岁获侍龙潜之讲,视听言动,稔于朝夕,好恶取舍,窥所趋乡,盖未尝一息不出于也。
劝诵之暇,汎及它书,或未经见,必立致之。
是以经史之外,虽百家杂说,有片善可观者,靡不采访。
一日,语及善恶之报,因谓李昌龄所注《感应篇》该贯殚洽,信而有證,亦可助教化者。
翼日讲毕,则是书已列几间。
盖平时汲汲于尊所闻类如此。
太一宫旧有摹本,转假留外,燬于辛卯
鉴义臣胡莹微再谋锓梓,遂语以李注,引事以为證,乃传也。
将欲述赞以明理,庶几涓埃之助,日力困于应酬,期年而未偿。
去岁冬,得目眚甚异,伏而思之,未省贻谴造物者。
偶记高迈长明灯颂事,念有负于《感应篇》赞久矣,亟斋心研思,日裁数章,疾良已。
既以授蕊宫,刊未竟帙,干办御药臣陈洵益因醮祭见之,锐于进善,即以奏呈。
圣语有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乃是书之大要」。
可谓简而切,坦而明矣。
且御书二语冠诸篇首,得日赐禁钱百万助工墨费,不日而成。
异哉!
祝融回禄之相是书也,即烬而大显,暂逸而永存。
太上立言,阅千百载,未闻表章于昭代者。
今简在圣心,见之行事,布诸天下之耳目,何其伟欤!
必有庆,恶必有殃,小人之必召乱,犹阴疑于阳之必战,不可逭已。
是书所主,不过致严于善恶、君子小人之间,与大《易》同指。
传则随事以稽验,赞则援理以推广,又将以善诱习俗,使皆为迁善远罪之归。
其有徼福而为善,惧祸而不为恶,利行勉行,皆足以助赏罚之所不及,亦神道设教之意云。
绍定癸巳孟夏吉日通奉大夫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郑清之拜手恭书。
按:《太上感应篇至言详解》卷首,宋刻本。
感应篇序(代外舅作)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六九、《西山文集》卷二七
《感应篇》者,道家儆世书也。
蜀士李昌龄注释其义,出入三教中,凡数万言。
余连蹇仕涂,志弗克遂,故常喜刊善书以施人。
以儒家言之,则《大学章句》、《小学字训》等书;
以释氏言之,则所谓《金刚经注》者,凡三刻矣。
然大小学可以诲学者而不可以语凡民,金刚秘密之旨,又非有利根宿慧者不能悟而解也。
顾此篇指陈善恶之报,明白痛切,可以扶助正道,启发良心,故复捐金赍镂之塾学。
愿得者摹以与之,庶几家传此方,人挟此剂,足以起迷俗之膏肓,非小补也。
抑尝闻伊川有言曰:「凡有动皆为感,所感必有应,所应复为感,所感复有应」。
动者何?
此心之发也。
人之一心,虚灵洞彻,众理毕具,方其未发,岂有不善,及其既发,有正有否,然后善恶形焉,而吉凶祸福亦各以类应,不可诬也。
人知殃庆之报兆于所积,而不知一念之发即吉凶祸福之门。
李氏首章注义最为近理,余故表而出之。
至其言有涉于幻怪者,要皆为警愚觉迷而设,余固未暇深论,览者察其用心而取其有补焉可也。